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总汇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总汇

2015-11-25 08:39:59 来源:www.45fan.com 【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总汇

第一节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主要有: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许多的责任来源不只一个)
 
4、在社会舞台上,每一个人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会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对于陌生人,扶危济困是美德;作为普通公民,“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
 
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2)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为什么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或作用)?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6、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
 
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负责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惠于他人对我们负有的责任)
 
7、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不言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既有物质方面又有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承担责任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承担责任的意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既然我们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但是,我们一旦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4、无悔地对待自己承担的责任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同样把事情做得出色。这样,我们仍可以说:我承担,我无悔。
 
5、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一节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 关爱集体表现为: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指: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第二节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5、 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6、公民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2)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和崇高使命是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意义(原因):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第三节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8、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要做到:①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②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③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④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9、如何理解自觉承担责任1)含义: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2)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3)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一节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表现: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3)时间:上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即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或途径)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党的基本路线
 
7、党的基本路线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B: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A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A地位:我国的强国之路。B作用: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C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对外开放。
 
8、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搞社会主义建设,不改革开放不行,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不行,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做一艘航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
 
9、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遥
 
9、怎样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访问演出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总缆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第三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
 
12、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
 
1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A构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B政治基础:为了祖国统一和繁荣。
 
16、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17、“一国两制”
 
A含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B实施的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护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解决台湾问题:A坚持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遵循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这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的原因:1)在开放的世界里,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2)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3)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
 
3、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2)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二节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有: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计划生育的原因:1)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2)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3)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过快人口增长也有重要的意义。少生的意义:可以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优生的意义:可以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
 
5、 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即“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6、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的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我国环境现状特点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7、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矗
 
10、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所以可以说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所以又可以说我国是资源小国)。
 
1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1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付的责任。
 
1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15、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16、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我国是十三亿人口,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命运。
 
4)总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 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17、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8、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基础知识
 
2 中华大地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4 中华文化的构成: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7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8 中华文化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美德: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⑦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⑧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1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1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①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难和外敌入侵,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对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10、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③改革开放时期: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1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它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⑤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一节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3、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含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3)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7、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立法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准则是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8、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1)对国家机关的要求
 
(1)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2)政府要依法行政(重要性):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2)对公民个人的要求: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
 
1)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2)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自觉树立宪法意识: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4、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矗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的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严格。(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3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2、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3、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市等方法。
 
4、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国家安全:(1)内容 :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娶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2)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2)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2)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3)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发展战略。
 
1)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步骤: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项 类 公有制经济(在经济舞台上唱主角)
 
非公有制经济
 
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态度
 
巩固和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
 
关系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项 类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含义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共有关键性作用。
 
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第二节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它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的分配原则是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在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4、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
 
5、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发展战略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战略。
 
7、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1)对国家来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2)对个人来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节 学会合理消费
 
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不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关注国家经济建设;注重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我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主要表现于日常的消费和理财。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生活技能。)
 
3、我们要学会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就要做到:在消费前:①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②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③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在消费的过程中:①绿色消费,注意环保(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护自身健康;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灾难;等等—既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适度消费,提倡节俭;③注重精神需求,提升精神境界(一本有益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之间的关系: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②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③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重要保证。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其基本内容的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重要性: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保证。
 
2)基本要求(我们怎么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为重点,自学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附:“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第二节 灿烂的文明之花
 
6、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7、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2)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文明户”的评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
 
8、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的公民。
 
9、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2)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10、弘扬先进文化,辨别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要弘扬社会正气,就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发扬先进文化,就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一节 我们的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矗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4、今天,我们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七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6、青少年如何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受惠。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的共同问题,自学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构建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1)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3)基本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它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4)内容间的关系:紧密联系,互相贯通。
 
8、青少年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2)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只要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
 
努力学习,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和谐;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和谐;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学校和谐;
 
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和谐
 
第二节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1、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警句历史典故:P118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内容。2)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艰苦奋斗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4)艰苦创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艰苦奋斗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2)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4、伟大事业需要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一节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的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理想的作用:1)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2)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在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我们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3、实现理想的途径: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2)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3)通向理想的道路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第二节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矗
 
2、学习压力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我们要理智地面对学习压力。
 
3、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
 
4、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1)明确学习的意义;2)培养学习的兴趣;3)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5、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1)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的难度过大;2)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3)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
 
正确认识考试焦虑:适度的考试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克服考试焦虑的策略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要增强自身实力(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未来的道路我选择
 
7、生活充满了选择,并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慎重选择。
 
8、掌握科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1)作出最佳选择: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等。
 
2)要学会自己作出选择:
 
(1)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2)学会自己选择意义:作自己的主人: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作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之路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加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9、21世纪对人们素质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1)创新精神(意义: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团队精神(作用:能使我们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10、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①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②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③敢于质疑,善于质疑;④敢于向传统挑战;⑤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⑥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⑦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1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含义: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其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和技能,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和任何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2)重要性(重要意义):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的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既是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地开拓新的发展天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对青少年的要求: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确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29333.html
Tags: 思想 品德 九年级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