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走罐术的应用有哪些?

走罐术的应用有哪些?

2015-12-25 13:07:31 来源:www.45fan.com 【

走罐术的应用有哪些?

作者:陈金龙 顾继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55次 更新:2009-3-23 18:44:19 〖字体:小
 
大〗 〖我要投稿〗
 
走罐术是中医传统拔罐疗法中的一种操作方法,简便验廉,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积极推广。
 
走罐术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1)定位。对患者进行辨证诊断后,按走罐时的体位要求,安排病人合适坐位或卧位,暴露局部皮肤,取穴定位,常规消毒后涂少许液状石蜡油润滑皮肤。
 
(2)拔罐。按走罐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罐口光滑的罐具(以透明玻璃罐为佳)消毒后拔罐。
 
2.辨证施术
 
(1)掌握拔罐吸力。轻吸:拔罐后,罐内皮肤被负压吸收突起约3毫米左右,或采用“中、小号(面积)”火罐吸拔;重吸:罐内皮肤约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或采用“大号(面积)”火罐吸拔。
 
(2)启动走罐术。术者一手(左)按住罐旁近端皮肤,另一手(右)握住罐具,用力向远端推移,并折返重复移动数次。
 
(3)控制走罐频率。缓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1次;快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2次。
 
(4)吸力与频度组合。按临床需要,选择轻吸缓走、轻吸快走、重吸缓走、重吸快走等方法。
 
(5)掌握走罐时间。每一组穴位一般按需分别走罐约5~10秒钟。
 
(6)密切观察罐痕。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红色、深红、微紫。
 
(7)治则治法。一般以重吸、快走、较长时间、肤色出现深红或微紫程度为强刺激,适用于实证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轻吸、缓走、较短时间、肤色出现淡红或红色为轻刺激,可用于虚证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8)治程安排。急性病症,第一次走罐后,视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况,必要时,可隔12~24小时,或异位另选穴位再行走罐;慢性病症、康复病例,一般须间隔3天左右施走罐术一次,3~5天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可继续施行走罐术。
 
(9)注意事项。走罐术一般以背部肌肉丰厚部位为宜。胸部(仅限任脉经)走罐时,以“轻吸缓走”法度为主,火罐应稍微上提,不宜用力往下揿按,以免损伤胸胁软骨。腹部(任脉经及两侧)走罐时,同样以平推略带上提为法,防止损伤内脏。腰背部走罐,亦应避免暴力和不必要的大面积、长时间的“拔走”,或“罐痕”未吸收而反复“拔罐与走罐”,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和意外发生。对凝血机制较差的病人,或局部皮肤有溃疡、炎症等病灶者,孕妇等,均禁忌走罐。
 
临床应用
 
走罐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治疗常见并多发病效果明显。
 
1.躯体病症:如脊柱骨关节、软组织劳损、腰腿痛。走罐部位,“以痛为腧”根据局部病损部位,结合临近取穴后,施行走罐术。如腰腿痛,取局部:①腰←→骶段夹脊穴;②足太阳经:志室←→秩边;③环跳←→承扶←→殷门←→委中(分段)走罐。
 
2.外感表证:如感冒初起,背凛畏寒,头项强痛。背部取足太阳经:①大杼←→膈俞←→三焦俞;②肩外俞←→膈关←→育门(分段)走罐。
 
3.脏腑疾病:(1)肺系玻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气喘,哮喘的康复。取任脉、足太阳经:①璇玑←→膻中;②肺俞←→膈俞;③肝俞←→气海俞,走罐。
 
(2)脾胃肠玻如胃脘痛、消化不良。取任脉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①巨阙穴←→下脘;②梁门←→天枢;③膈俞←→三焦俞;④相应节段夹脊穴(交替使用)走罐。
 
医疗实践
 
以走罐术防治躯体疼痛症状疾并急性腰扭伤12例,慢性腰肌劳损26例,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9例,均能缓解疼痛,改善体征。外感表证,感冒9例,均解除症状获效。脏腑病证、胃脘痛6例,消化不良8例,慢性肺阻塞性肺疾患10例、哮喘缓解期康复治疗各8例,肠道易激综合征康复10例,均能取得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日渐康复。
 
走罐术是延伸(单纯)拔火罐“吸力”为动态“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速度、频率、密度(面积),控制合力的大孝方向、作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32861.html
Tags: 作者 走罐 陈金龙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