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术语大全
一炁,也叫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张伯端称其由“道”衍生而来,文曰:“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见张伯端《悟真篇》。宋翁葆光注曰:“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两情交媾,万物化成。至人探斯之赜而知源,颠倒陶熔,逆施造化,贼天地之母气以为丹,盗阴阳之精炁以为火,炼形返归于一炁,炼炁复归于虚无,故得身与道合。”这就说明人在出生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入人身。人若要求得长生,就必须修炼此炁,使之永保不失,返还于虚无,使人身与道合体。
一中,指道。《性命圭旨•元集•大道说》解释曰:“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不难看出这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有一定的相似,同说一个不知其名且伟大的道。
一阳,指一阳初动。元王惟一《道法心传•一阳下手》曰:“下手工夫在一阳,一阳初动合玄黄;先天一炁从中得,炼就金丹是药王。”就是说修炼者的入手功夫就在于一阳,经过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体身产生新的生炁,此生炁为阳炁,称为一阳。此生炁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一候。从《周易》卦象来看,可为“震为雷”或“地雷复”。此中阳爻,即表示一阳初动之炁。
一斤,又称二八,为十六两,古代重量之数。道教内丹用此来表示精炁相当,阴阳均衡,药成丹结之象。道教内丹家认为,人在出生时,禀受天地之炁360铢,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合为384铢,与易象卦爻之数和一斤之铢数相合。 384爻中阳爻 192,阳爻192,由此内丹家借以讨论丹道之妙。认为人身阴阳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当。《悟真篇》曰:“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宋翁葆光认为此药为乌肝和兔髓,实指元炁和元精,文曰:“乌肝八两、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药重一斤须二八也。”
一周,指人身之卫气,日行于阳经二十五度,夜行于阴经二十五度,共五十度,即为一周。或称卫气循经而行十六丈二尺,为二十五周之一,亦为一周。
一候,指炼功时,内气在体内运行一周。这里的候指天地日月交合所用之气候。炼功时,周身气一匝,却从元宫,上朝于舌下,津生满口,就是一候。又脾藏生杀百味五辛之物,所谓生者,生百味五辛之津;所谓杀者,杀秽浊之滓,而入大小二事。此生杀之物,转行周天数足,于右鼻中出,自坎宫上朝舌下二窍中,生津满口,亦为一候。
一息,指一呼一吸。《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性命圭旨•享集•退藏沐浴工夫》:“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魄之香,点枯赅而重茂盛。”
一刻,指时间,为十五分钟,古人认为一昼夜为九十六刻。道教内丹素重一刻之机,认为采药炼丹只在一刻工夫,便能逆运天机,功到丹成。元王道渊曾曰:“凡作丹真诀,只在些儿消息,待时至气化,药产神知,便当闭风关,塞艮户,斡天罡,旋斗柄,运符火之息,簇三千六百之正气,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颠倒五行,会合八卦,总归土釜,牢固封闭,须臾调燮火发,武炼猛烹,结成圣胎,所以一刻工夫,夺一年之节候。”
一部之神,指泥丸中心之神。道教认为,人身体各个部位关节皆有神居而主之。《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曰:“泥丸百节皆有神。”而统领全身之神的则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宫内,有九真之神,分居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部之宫,分管四正四隅及中央,且中央方圆一寸之处,即为泥丸神所居之所,此神总管人身之神。所以修炼之人,只要存想这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年益寿。南岳魏夫人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一尘不染,指摒除各种欲望,保持身心洁净。道教以色、香、味、声、触、法为六尘,认为六尘皆由六根所染浊,人若能心境清净,则一尘不染。宋张耒诗曰:“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一阳来复,本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在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开始复生。道教内丹家用此来比喻活子时。称修炼者入静后,肾间气发动,为阳精初动。有口诀曰:“下手立丹基,休将子午推。静中才一动,便是癸生时。”此时修炼者须下手进火,为关键之候。《悟真篇》曰:“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一灵独存,指修炼者的灵知和元性唯独存在。修炼达到一定层次后,心性明照,万念俱灰,留下来的只是灵知和元性,这种灵知和元性常存不灭,故曰独存。《玄机直讲》:“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万念俱泯,一灵独存。”
一阴一阳,指道,引申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汉杨雄曰:“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这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全相同。说明“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
一意规中,指将真意固守规中一窍。常此以往,即可渐次收伏其心,以至于入定。久之则真阳自发,真气自生,神气融合,灵胎自结。《悟真篇》曰:“橐天龠地徐停息,一意规中随后及。”
二点,指构成万物的二种基质:质点、灵点。扈大中《性命法诀全书》序:“盖自天地未辟之际,不过混沌一炁,胞孕育阴阳,含有质点、灵点。宇宙万物,悉包罗此二点,作合其造有天地,即有人物。唯人最灵,秉天地自然之造化,亦可致中和而位育焉。”另据近人边治中《中国道家宫廷回春养生长寿秘传宝典·道家各派养生概论》,称元神、元阳为人身之二点:“人身只此元神、元阳二点。神归元才为性,阳归元才为命。所谓元音,生天地之本,混浊未分者也。神为精气。阳为色丧,丧却元阳,则性命随阳尽而尽矣。故须知炼元阳、元神,毋令外驰,元神摄元阳,元阳以养元神,自天外泄之患,久久龙降虎伏,金丹可图
二极,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太极有二理:自运行而言,则曰时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蛰归根,曼息杳冥,是为时候太极;孕字结实,交姤结胎,是为真种太极。人能保完二极而不失,则可以长生,可以不化,岂止穷年令终而已哉!”薛阳桂《梅华问答编》:“就太极有统体之太极。物物之太极。统体之太极,天地人物统一太极也。物物之太极,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是太极也者,乃理气之浑名。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程子曰:‘言理不言气不备,言气不言理不明。二之则不是。朱子曰:性即理也,则命即气也。’是以太极言理可也,言性可也,言命亦可也。”
二候 修炼者产生阳炁,称为一阳初动,亦为一候。待炁盈满旺盛之时,称为二候。此时可以采药,因为药苗正处于不老不嫩之时,就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王重阳曰:“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冲虚称此为“二候采牟尼”。
二土,指人之性、情。性情相合,二土成圭,炁聚丹成。宋林元鼎曰:“夫所谓根者,又非别物,亦只是神性而已。依时存于室内者,曰戊土,谓之性;一气循环,感激互生者,曰己土,谓之情。性以摄情,情来归性,如是则有无相入,隐显相符,虚实相通,动静相养,而丹质成矣。”
二德,指修性凝心,内观不动的两种调心方法。《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曰:“虽云凝心一也,乃有二德。二德者,谓住心、空心。若凝住心,则身境与道同,形性俱超,此真得长生不死、高真妙道也。若凝空心,即性超而身沉,此得脱腔尸解之下法也。”
二五,指阴阳、男女、内外。汪启濮《性命圭旨•补遗篇》:“周子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聚。何谓二五 ?二者,六二居内,卦中女阴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中男阳也。内外、男女、阴阳合,化为真一之阳,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二车搬运,指通过任督二脉运炼,使心肾相交,达周天火候。《群仙要语纂集》:“羊车载火,鹿车载水,羊鹿二车,来往上下不停,上田返中田,中田返下田,下田返上田,上田返入气海,接著真气,三事共聚,再返起火也,是周天火候。”
十月怀胎,指炼气化神阶段,培补精炁神所需要的时间,古人皆以凡人怀胎来比喻。因为精炁十足,就像女胎熟一样,可以出神。然而从实际情况也看,所需时间不限定为十月,有时只须八、九月,有时甚至数十年,不一而足。《仙佛合宗语录》就说:“十月者,以世怀胎之例大概言之也。凡人之子在母胎,以无息而至呼吸成,必由十月之久,而成人,而后生化神之气,大周天之用,自有呼吸,而返至无息之初。亦必由十月而后,能无息尽定,一变一化之道,自然之理如是,故仙真度人,即此十月而发明之也。或有不必满十月,只九月、八月、七月,而能出神者,生人亦有。然或有满十月而不出,过十一二月、十三四月、数年数十年而后出神者,生人亦然。”
十魔
指在内功修炼过程中,因掌握不当而至入魔的一些幻景。《钟吕传道集。论魔难》说:“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日梦寐,三曰内观。并归纳为: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所说十魔为: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大丹直指》卷下中的十魔为:六欲魔,七情魔,富魔,贵魔,恩爱魔,灾难魔,刀兵魔,圣贤魔,妓乐魔,女色魔。
十二辟卦
《周易》以阴阳之错综变化得六十四卦,其中十二卦叫作消息卦。辟者,君也,言此十二卦总统余卦,如同君主领袖臣下。十二卦中有息卦六,叫作太阳,即复、临、泰、大壮、夬、乾;消卦六,叫作太阴,即姤、遁、否、观、剥、坤。以上十二消息势,代表一年十二月,亦喻一日十二辰,内丹家即用来表示炼丹火候节度。凡卦之六爻,五阴一阳,以阳为主;五阳一阴,以阴为主。其发展程序由下而上,以少为多之主。第一,复卦 ,五阴一阳;阴气已极,阳气复生,一日之中指夜半子时火候初起,一年之中应十一月。邵雍《恍惚吟》云:“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即形象地表达了子时阴阳变化和生物场的转换。第二,临卦 ,四阴二阳;阳气渐进,指丑时进二阳火候,应十二月。第三,泰卦 ,三阴三阳;阴阳相承,寅时进三阳火候,应正月。第四大壮卦 ,二阴四阳;阳气虽盛,犹含阴气。卯时进四阳符候,应二月。第五,夬卦 ,一阴五阳;盛阳之际,尚余些微阴气,辰时进五阳火候,应三月。第六,乾卦 ,纯阳;巳时进六阳火候,应四月。第七, 姤卦 ,五阳一阴;阳极生阴,以阴为主,午时退阴符候,应五月。第八,遁卦 ,四阳二阴;阴气渐盛,阳气渐衰,未时退二阴符候,应六月。第九,否卦 ,三阳三阴;阴阳二气,不相交通,申时迟三阴符候,应七月。第十,观卦 ,二阳四阴;阴气已盛,酉时退四阴符候。第十一,剥卦 ,一阳五阴;阴盛阳衰,纯阴将至,戌时退五阴符候,应九月。第十二,坤卦 ,六爻纯阴,亥时退六阴候,应十月。姤卦以前为阳火之候,姤卦之后为阴符之候。阳火主进,阴符主退,阴阳消息,循环不已。
大河车
三河车(大河车、小河车、紫河车)之一。指元气沿子午任督脉运转。其路径由尾闾上升,经夹脊、玉枕至泥丸宫,然后下降鹊桥、重楼、黄庭,纳入丹田。《钟吕传道集·论河车》:“肘后飞金晶,还晶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药者,大河车也。”又曰:“及夫肘后金晶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内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则大河车固当行矣。”《西山群仙会真记》:“自尾闾穴起,从下关过中关,中关过上关;自上田至中田,中田至下田而曰大河车也。”
小河车
指元气在体内五脏问循环。《钟吕传道集·论河车》:“五行循环,周而复始。默契颠倒之术,以龙虎相交而变黄芽者,小河车也。”《西山群仙会真记》:“自肾炁传肝炁,肝炁传心炁,心炁传肺炁,肺炁传肾炁,而曰小河车也。”
大周天
为炼气化神阶段所行人定功夫。即七日炼得大药以后,便进入十月守关,行大周天火候,使炁化为神,神炁二化为一,元神纯阳出景。大周天与小周天的区别在于,小周天是有为阶段,大周天是无为阶段;小周天采外药运河车入下丹田,经上鼎泥九到下炉丹田而封存,大周天以黄庭中丹田为鼎,下丹田为炉;小周天讲活子时,大周天讲正子时;小周天用后天八封图式,大周天用先天八封图式;小周天循任督二脉运行,大周天只守小鼎炉氤氲二田之间,故大周天又称“十月养胎”,实为人定炼性功夫。元陈致虚《规中指南》说:“夫坎离交媾,亦谓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内见之”;“夫乾坤交媾,亦谓之大周天,在坎离交媾之后见之。”《悟真篇》:“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实乃指“十月胎圆入圣基”。明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说:“天固一也,而所用之工,有小大之异也:小者有间,大周则无间矣。小者有时,大周则无时矣。小者有数,大周别无数矣。”又说:“大周天之火,不计又象,固非有作,温温相续,又非顽无,初似不著有无,终则全归大定。”
小周天
修炼中精化为炁的炼药功夫。丹功载药循任、督二脉河车之路环行,如日月环行之周天有三百六十,天体黄道有三百六十度。《性命圭旨》:“天之行也,曰一周天,何其健欤?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是亦吾身一天地也。始而有意,终于无意。”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说:“孝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也。”小周天功夫能调节任、督二脉的阴阳气血平衡。为炼精化炁阶段之功夫。元陈虚白《规中指南》:“夫坎离交媾,亦谓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内见之。”此一功夫为“有为”之功,主要包括采、封、炼、止四个过程。“采”即采药,静坐中发生微动之元精,使其升华合神炁之真意。讲究识清浊,明老嫩,分金水,计斤两。采药须灵活运用,用活子时,应玄妙机。“封”即封固,采药后将所得精气送入下田储存,使不走漏,以伏神炁之真意。讲究过中鼎,存下炉,送土釜,牢封固。封又分“初封”和“再封”,目的在于积累药物,因为药不足不可烹炼。“炼”即炼药,又称行小周天。积药已足,即用河车方法烹炼。其步骤包括(1)升降运转三百息,三百候。(2)大鼎炉升降( 炼外药),鼎炉即真炁运行及停留之重点。(3)小鼎炉烹炼(内药自生后与外药储积会合而大药渐凝)。(4)内药炉中生,不采自生,与外药会合凝结,用黄庭丹田之间,氤氲上下,七日间化成大药。须用逆呼吸法。“止”即河车运转三百六十候而停止,以阳光三现为验,应防止“四现”,否则将走火倾危。小周天约需一百日方能炼就,故又称“百日关”。如元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所言:“自片饷结胎之后,百日而功灵”。明伍守阳也说:“夫小周天云者,积之不过百日,则精不漏而返炁矣。”
七门,指人身修炼的七个门户。一为天门,在泥丸;二为地门,在尾闾;三为中门,在尾脊;四为前门,在明堂;五为后门,在玉枕;六为楼门,在重楼 (咽喉);七为房门在绛宫。这是人体修炼的重要关窍,直系五脏六腑。《黄庭经•中部经》曰:“选与还丹与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说此七门。
七窍,指人的两眼孔、两鼻孔、口、两耳孔。庄子云:“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南岳魏夫人曰:“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五代务成子注曰:“耳听五音,目观玄黄,鼻受精气,口啖五味,不知老也。”
七元,指人体七窍之元气、真神。南岳魏夫人曰:“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子之元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唐梁丘子注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气也。……或谓七星及七窍之真神。”
七返,指修炼精炁神的七个过程。具体过程为:常爱惜精炁,握固闭口,吞气吞液,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
七功,指内丹修炼的七段功夫。第一,救益补护之功。第二,流戊就己之功。第三,添油接命之功。第五,火炽既济之功。第六,胎成沐浴之功。第七,温养乳哺之功。此功完成,即表示生道合一。
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唐梁丘子认为其为四时之灵气和上中下三丹田之妙气化成,流行于两眉间,灌溉于五脏,生成精化而养人体灵根。
七禁,指内丹修炼时必须恪守的七条规戒。第一,禁口。即口不骂詈作秽言,以此咒法可以通灵。第二,禁目。即目不观秽污,以此眼睛可以自到真灵。第三,禁耳。即耳不听淫声,以此耳朵能听八方。第四,禁手。即手不亲秽物,以此掐诀可通神。第五,禁足,即脚不踩污秽之物,以此踏罡步斗,可得飞升。第六,禁意。即思想纯洁,以此可感召神灵。第七,禁思欲。即心中不起杂念,以此可存思得神明。
七魄,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种残害人身的怪物。它们“残害生人”“乐人之死”“欲人之败”,所以修炼之人要“制而厉之,陈而变之,御而正之,摄而威之”。
七冲门,指人体的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七个重要部位。飞门为唇,户门为齿,吸门为会厌,贲门为胃 (上口),幽门为太仓(胃)下口,阑门为大小肠会,魄门为下极 。
七宝林,指整个人身。《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曰:“人之一身,三元四象具足,故谓之七宝林。”
七返九还,也称七返九转。道教修炼认为,天地有五行,人体有五脏,如此相配,水为肾,火为心,木为肝,金为肺,土为脾。与五行生成之数相配, (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 )肾得一与六,心得二与七,肝得三与八,肺得四与九,脾得五与十。此中七与九是两个成数,也是两个阳数,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炼之士,采炼的就是这个阳炁,以此点化全身阴气,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为心为火,心火下降,七返于中元而入下丹田,结成大丹,称“七返还丹”。肺九为金,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为元阳之炁,运此阳炁遍布全身,使阴息阳长,称“九转还丹”。二者相合,总谓“七返九还”。这是用大衍易数来比喻内丹之道。李道纯《全真集玄秘要》曰:“阴阳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数也。五行运化,机缄不已,四时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而五行具矣。天一生水,精藏于肾也。地二生火,神藏于心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达是理者则能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七成九败,指七种通向修炼成功的行为和导致修炼失败的九种行为。成者为宿有缘份、得遇真师、便行实心、作真法、积大行、信忠不退、不逢诸魔七种。败者为不信不忠、有业魔障、劳己苦行、意狂心乱、不遇至人、不逢真理、得法不行、不持明德、不辩邪正九种。
七日采工,指火候已成,大药将生,把握此机,采炼大药之时。《伍真人丹道九篇》曰:“阳光三现之时,纯阳真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癨内动内生,不复外驰。”
七昧之术,指使五官、手足、意念清静的修炼方法。七昧,指目昧、耳昧、口昧、鼻昧、手昧、足昧、心昧。目昧不明、耳昧不聪、口昧不爽、鼻昧不通、手昧不固、足昧不正、心昧不真。目不昧则明、耳不昧则聪、口不昧则爽、鼻不昧则通、手不昧则固、足不昧则正、心不昧则真。“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死也。”
八素,指围绕大脑中心泥丸之神的四正四隅之神。
八柱,指涵养精气,固守关窍,开通门户之说。《太上灵宝中黄八柱经》解释“八柱”时说:“虚四谷谓之五明之柱,塞二兑谓之二极,开二洞谓之辅栋,以元气为基,以精神为覆,祷而后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无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适所安,正所正,而宾主之道矣。宾犹铅汞也,主犹心肾也。心肾正,铅汞正,而后可以安金鼎,为在烹也。故善学者,以身为安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立八柱安坦墉,而风雨之患消矣。”
人魔,指修炼时出现的一些虚幻境象。主要表现为言语暄哗,秽臭腥膻,鸡犬孕妇、师僧尼俗冲突坛场,惑乱法身,存思不正,咒诀不灵。多在居山、入室,书符步咒,掐诀行持之时出现。所以修炼者应“以混合百神印安于坛中,书‘束缚魔灵'四字,以印印之,焚于香火上,掐左右子亥二诀,持念魔王三品之章,其魔自退”。
入定,指澄心定意,摒除杂念。白居易诗曰:“中霄入定跏呋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入静,指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澄神定意,除欲除意。胡三省释曰:“入静者,静处一室,摒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冀以接天神。”道教认为,修炼者必须通过入静,淘炼神气,延年益寿。并规定: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
入魔,指修炼者在入静过程被种种虚幻的景象所吸引,信以为真,执著追求,导致神经错乱,成为精神病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炼己筑基时思想不纯,没有完全进入入静状态,潜意识的东西会在大脑中幻化成自己所期望到的,从而导致神智错乱。道教认为这些虚幻的东西是魔,归纳为十类: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或者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阳魔、阴魔、病魔、妖魔、境魔。除去这些魔的最好方法是;置之不信、不理、不怪、不惊、不喜、不怕,见如不见,心稳不乱,魔自然灭。
儿产母,指用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神。道教内丹认为后天的肾水为水、识神为火,先天的元精为金、元神为木。从五行相生来讲,金生水,木生火,金木为水火之母。那么先天元精元神即为后天肾水识神之母,从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精,即为儿产母。
九二见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出离离隐的阶段,道教内丹以此表示体内阳气充沛。魏伯阳曰:“阳以立三,阴以八通,故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这源于《周易》的乾卦,最下倒数第二阳爻叫做九二。俞琰注《周参契》曰:“夫修丹火候与月之消长无异。月三日哉生明,盖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至晚呕轮吐萌于西南昴毕之上,其象如震,以乾卦言,则应乾之初九,比喻吾身阳火起绪之初也;月初八上弦,其光半明,其象如兑,以乾卦言,则应乾之九二,比喻吾身阳火用功之半也。”
九转还丹,指修炼内丹所须旋转的次数。这里的九是一个虚数,不是指九次,而是指阳之极,代表人身之阳炁,即以此之炁驱逐人身之阴质,炼就纯阳之体。这是用《周易》的乾卦来作比喻的,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为金,九为金之成数 (生四生金,天九成之 ),所以称九转,才能炼成大丹。人通过修炼,将此阳炁炼回归身,拥有乾健之躯,故称九转还丹。
九三夕惕,本指事物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阳炁俱足,运炼火候已备。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三爻为九三,卦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魏伯阳曰:“三五成德,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就是这一时候,要防危虑隐,自强勉力,不要懈担
九五飞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显达通畅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金丹凝结之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五爻为九五,卦曰:“九五,飞龙在天,利于大人。”魏伯阳说:“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此时退阴符功已达一半。
九四或妖,本指事物尽管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不急于进取,道教内丹表示体内精炁神融合,当退阴符、运温养沐浴之功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四爻为九四,卦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魏伯阳说:“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九年面壁,指炼神还虚,九转金丹的功夫。然并非需要九年,这里的九是九还之义;面壁并不是面对墙壁而坐之义,而是凝神定志。见《修真辨难》。
九转炼形,女丹术语。指运用导引行炁之法,修炼女子形体。具体方法为:坐时,用神机运动。等口中液满,微漱数遍,待其清澄。然后用鼻引清炁,随同玉液,汨然回下重楼,入于心舍,下降黄房,至关元血海而止。略凝一凝,从血海运至尾闾,升上夹脊,透顶门,迳入泥丸。仍从泥丸复行下降,至两乳间而止。停聚良久,使津化为炁,是为转。如是者三转既毕,方用两手运两乳,回转三十六转毕。以两手捧至中间,轻轻运至血海而止。仍又依前运炼一番,共得九转炼形。见《女丹十则•二则》。
丁公,指运炼火候。张伯端说:“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终欢情。”见张伯端《悟真篇》。宋夏宗禹注曰:“丁公者,火候也。”见夏宗禹《悟真篇注》。
刀圭,本指古代度量药物的单位,道教内丹用来表示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是脾,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为圭。水火二炁聚此后便会产生先天之炁,其量虽小,但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点化全身阴质,使人脱胎换骨。《金药秘诀》即说:“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三彭,也叫“三尸”“三虫”,指在人体内作祟,影响人修炼的三种神。
三车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使者车、雷车、破车,比喻内丹修炼中的三个不同验证。道教认为凡聚火心行意使,以攻疾病,叫做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叫做雷车;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于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而八邪五疫,返以般入,真气元阳难以抵挡,既老且病而死,叫做破车。二指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比喻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道教认为修炼之士,闻悉大道,得遇明师,通晓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来之数,以此匹配阴阳,聚散水火,进而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即过小河车关;等肘后金精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入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即过大河车关;以关过后便要炼形、炼气、炼神,终而合道,出凡入圣,即为过紫河车关。三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内炼火候的三个阶段。运气从尾闾穴到夹脊穴,须细步慢行,如羊驾车之轻柔,故叫羊车;从夹脊穴到玉枕穴,须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故叫鹿车;从玉枕穴到泥丸宫,必须用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勇猛,故叫牛车。
三寸有二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三寸气”,是人的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即此。二指三丹田。南岳魏夫人说:“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唐梁丘子注曰:“三丹田上中下三处,名异室。每室方圆一寸,故去三寸。”
三返,指收视返听,精、炁、神合炼的状态。《黄帝阴符经》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百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元王道渊注曰:“三返有二说:外三返乃眼、耳、口,内三返乃精、炁、神也。”
三观,指观心、观形、观物的三种修持方法。《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说的这种存观功夫。
三要,指内丹修炼的三大要点。分为外三要眼、耳、口和内三要精、炁、神。道教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夫惟三要,有内三要,有外三要。内之三要者,精炁神也。外之三要者,眼耳口也。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逐于外而失于内,心为形役,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也”。
三关,一指人身被后的三处关窍,也叫后三关。修炼到大周天开通之时,首先就是要冲三关。二指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三指乳溪、脐内、子宫三处,是女丹修炼的三个重要部位。乳溪为女子丹田,脐内即为女子下丹田,子宫即女子血海。《女功正法》:“功始上关乳溪,继在中关脐内,终归下元子宫。”
三定,指静心止念的三个阶段。道教认为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三田,也叫三宝,指上中下三丹田。《道机经》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南岳魏夫人曰:“玄泉幽关高巍,三田之中精炁微。”唐梁丘子注:“人有三宝三丹田,中炁左青、右黄、上白、下黄也。”
三迁,指精炁神在上中下三丹田中修炼搬迁。道教认为从下丹口炼精完备,就要迁到中丹口炼气,炼气完备,就要迁到上丹口炼神,炼神完备,就要迁到天门关修炼还虚超脱。《天仙正理直论》曰:“丹田有三,气在中丹,神在上丹,精在下丹。自下田迁至中田,中田迁至上田,上田迁出天门,是为三迁功成。”
三炼,指炼养人体精、炁、神。所谓精指元精,炼元精则是“抽坎中之元阳”,使“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所谓炁指元炁,炼元炁则是“补离中之元阴”,使“元炁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所谓神指元神,炼元神则是“坎离合体而复乾”,使“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由此,“内外兼修,成仙必矣”。
三慧,指修心炼心的三种方法。一为巧积方便,善灭外尘;二为断诸行漏,不出他境;三为寻求实相,直至道常
三着,指着意、着想、执着,为内丹修炼中的三种错误的行为。在修炼过程中,有时要用意念去守某一个部位,所以要求勿望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强调用意与死守或追求某种现象,若此即为三着。
三鼎有男女之分,男指上、中、下三丹田,女指乳溪、脐内、子宫。《女功正法》:“男以上田、中田、下田为鼎,女以子宫、脐内、乳溪为鼎。”
三不起,也叫三不起身。指内丹修炼状态中三条不起身的规矩:一为打坐不起;二为诵经不起;三为赴斋不起。此是为了达到安心修炼和凝神专一的目的,所以见此情况就不必打扰。
三宝
指内炼的三个要素。魏伯阳《参同契》:“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通。”张三丰《道言浅近说》:“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薰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混然子《还真集》上:“人身三宝:神、气、精。先天三宝为三体自然之道,即元精、元气、元神;后天三宝为三用有为之道,即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夫人自有三宝者,皆从天地中来,居先天而生,妙体混成;在后天而化,因质感合。非先天不能坐生后天,非后天不能成先天。此二者之理,一体而分化,不可失后损先也。是故以元精炼交感精;以元气炼呼吸气;以元神炼思虑神。三物混成,与道合真。自然元精因而交感之精不漏;元气住而呼吸之气不出;元神全而思虑之神不起。修仙之法无它,全此三者而已矣。祖师所谓精全不思欲,气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道、经、师者,为外三宝也。内三宝者,精、炁、神也。”王常月《龙门心法》:“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
三变
丹家人体生成论的三阶段。伍守阳《天仙正理·道原浅说篇》:“禀此阴阳二炁顺行,随其自然之变化,则生人;逆而返还,修自然之理,则成仙、成佛。是以有三次变化,而人道全。”注:“人道者,生身成人之道也。一次变化,是父母初交,二炁合为一炁,而成胎也。二次变化者,是胎完十月”,有炁为命,有神为性,而将产也。三次变化者,是产后长大成人,精炁盛极,十六岁时也。谓之‘三变’。”又:“顺行人道之三变者,言一变之关,自元炁而合为一炁也。父母二炁初合一于胞中,只是先天一炁,不名神炁。及长似形,微有炁,似呼吸,而未成呼吸,正神炁将判未判之时。及已成呼吸、而随母呼吸,则神、炁己判,而未圆满之时。但已判为二,即是后天。斯时也,始欲立心立肾。而欲立性立命矣。神已固,藏之于心‘炁已固,藏之于脐,及至手足举动翻身,而口亦有啼声者,十月足矣。则神炁在胎中已全。此二变之关,言一分为二也。出胎时,先天之炁仍在脐,后天之气在口鼻,而口鼻呼吸,亦与脐相连贯。先天之炁仍在心,发而驰逐,为情欲。由是炁、神虽二,总同心之动静为循环。年至十六岁,神识全矣,精炁盛矣。到此则三变之关在焉。或有时而炁透阳关,则情欲之神,亦到阳关。神炁相合,则顺行为生人之本。此炁化精时也。谓之三变者如此。”
三车
丹家三种运药方式。尹真人《性命圭旨》:“金满三车夺圣机,冲开九窍过曹溪。”李涵虚《三车秘旨》:“三车者,三件河车也。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此三车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运精功夫,所以抽坎铅、制离汞,炼己性也。运先天精气,丹家名汞迎铅入,情来归性,七返九还之事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八:“三河车:采药进火,添汞抽铅,曰小河车。大药渐成,上补下炼,曰大河车。还丹炼形,合道入仙,曰紫河车。道家三车:聚火而心行气,使以治疾病,曰使者车。阴阳合,水火同,静中闻雷霆之声,曰雷车。心为境役,感物气散,以成衰老且病,曰破车。医家三车:牛车,自尾闾运气,上升泥丸、绛宫者。鹿车,小肠、膀胱运小水者。羊车,大肠运火数。”三车之说,起于释门用语。《妙法莲华经》卷三《譬喻品》:“长者告诸子言: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用以比喻菩萨、缘觉、声闻等大、中、小三乘。近人王休,则指三车为用火时之三阶段。《悟真篇丹法要旨》:“丹法在讲运火采药时,用火候有三个阶段:即羊车、鹿车、牛车。由尾闾关至夹脊关,细步慎行,如羊驾车之轻柔;由夹脊关至玉枕关,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由玉枕至泥丸,因玉枕关极细极微,必需用大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奋猛。此种比喻,必须有药时才用。所谓:载金三车,宜上昆仑。”《道枢》则以牛、羊、鹿共为一车,另加河车、火车以足数。《百问篇》:“纯阳子曰:‘三车何谓钦?’正阴子曰:‘前后微胁者,大牛车也,羊、鹿车也。胃脘者,河车也。天河也,水府真一之气,从天内来,通于口鼻,故曰河车者也。脐之下者,火车也。’”
三丹
指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修真辨难参证》:“下丹者,炼精化气;中丹者,炼气化神;上丹者,炼神还虚。三丹之名,就层次而言、到的还虚地步,精气神混而为一气,是为金液大还丹也。”马珏《丹阳真人直言》:“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圆备此名九转大功、亦名三千功满”。
三道
即黑道、赤道、黄道,为人体内修的三条重要通道。《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盖按人身有三道,曰黑、曰赤、曰黄。黄道,循肾前脐后中缝直升,是由脊前心后中缝直透泥丸者:赤道,则由绛逆循,会黑附黄,顺升抵镇,复又会黑附黄而归降;黑道,由海会赤,附黄逆循,穿间而透枕,复由镇位,会赤附黄,循额抵池,顺下绛宫,复归于海。三道蹊径如此,而其得名之由,世鲜知之,其实身心意三宝是也。心属乾,乾之本位在离,其色赤,故名赤道,实即我身任脉也。任性炎上,学必使之下降。身属坤,坤之本位在坎,其色黑,故曰黑道,实即我身督脉也。督性润下,学必使之上升,此之谓颠倒阴阳,盖以督阳而任阴也。曰督曰任者,义取乾健坤顺焉尔。意属土,其色黄,故曰黄道。成说则如此,个中玄义,亦难尽说,即如经以赤黑曰人道,而以黄曰仙道。”
三岛
原指海上仙人居住的三岛,丹家借指人身之三岛。《钟吕传道集·论水火》:“凡身中以水言者,四海、五湖、九江、三岛……。”又说:“项曰上岛,心曰中岛,肾曰下岛。”
三定
一曰心欲其定。定其心使寂然安静,无思无虑,妄想不起,一念不生。不依一法,而心常定,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及得真定、便至心光普发,一灵不昧,是为真心。二曰气欲其定。气定息住,先天气与后天气打成一片,而得“真胎息”。此属命功,修之可延年益寿。三曰神欲其定。神定气闲,神住气注,乃炼功最要紧的工夫。《定神经》:“分息不定不结丹,分神不定不成仙。”即以定神为长寿之要点。或曰安定、灭定、泰定。《三论元旨》:“夫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三法
①指自在法、权度法攻磨法三种修道方法。刘一明《修真辨难》:“大道作为之法。有上、中、下三法,在人量力而行之。上等法乃自在法,中等法乃权度法,下等法乃攻磨法。自在法者,顿悟圆通,一了百当,净保保,赤洒洒,圆陀陀,光灼灼,行、注坐、卧,不离这个。如明镜止水,无物不照,无物能瞒,从容中道,安而行之,天人合法也。权度法者,后天中返先天,顺道中行逆道,以真化假,借假全真,随机应变,因事制宜。利而行之,内外相济也。攻磨法者,秉性鲁钝,识见不大,必须心地下功,全抛世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千磨百炼,择善固执,苦人之所不能苦,受人之所不能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从一切艰难苦恼处,狠力作造,忽的露出本来面目,从此再下实落工夫。与上、中之法,同一揆辙,此勉强而行之。以己求人也。”
②指保精、引气、服饵三种修仙法。《云笈七籤》卷三三《行气》:“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凡此三事,亦阶浅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方,略有千种。皆以勤劳不强为务。故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兽,可以止疮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饥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三返
谓收视返听,三宝合炼的状态。《黄帝阴符经》元王道渊注:“其三返有二说:外三返乃眼耳口,内三返乃精气神也。二六时中,外则回眼光,凝耳韵,缄口气,昼夜返顾于中,不可须臾间隔;内则混成三宝,不可磋过天机,当铅见癸生之时,便当悬黍珠于空玄之中,握固不动,飞神沉下海底,炼精化气,迫逐度上南宫,补离作乾;继此已往,炼气化神,直下黄庭而止,巽门双开,大火煅炼。片饷之间,炼神还虚,虚空朗朗,复其性初,此乃性命双修之道。”
三光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四“三光紫盖”注:“天上三光:日、月、星。人之三光:两目与心。日月失度,星辰留伏,天地灾变。目有所惑,心有所感,身体倾危。”
三观
指通过观心、观形、观物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李道纯注:“绝欲之要,必先忘物我。忘物我者,内忘其心,外忘其形,远忘其物。三者既忘,复全天理。是名大,即良止之义也。”白云翁曰:“内观欲心,而无欲心;外观色心,而无色心;远观外物,而无外物。如此三无尽,可谓得其道矣。”
三还
《道枢·华阳篇》:”肾中生气,以气还肾,其名曰小还丹。心中生神,以神还心,其名曰中还丹。脑中生髓,以髓还脑,其名曰大还丹。龙虎交者,小还也。内观者,中还也。肘后者,大还也。”
三火
即民火、臣火、君火。合称三阳。《道枢·众妙篇》:“至游子曰:‘吾常闻三火之说,民火者,外肾也。日落之际,收民火二十七次,聚水三十六,作一口咽,至丹田中,微着力搐外肾一次,兹乃水自上而下,外肾民火自外而入,水火相溉也。臣火者,内肾也。当行煮海于戌亥之交,先以左手兜外肾,右手搓脐下,引起臣火煮丹田,使阴消而阳长。左右两手,各行八十一为一通。君火者,心也。亥后静坐,以心意绕丹田,先左后右,各旋转八十一匝,或三百六十匝,乃心之君火下降,与内肾臣火、民火相合,三火聚而结丹,谓之周天火候。”《西山群仙会真记》卷四《真水火》:“三火者:膀胱民火,肾为氏火,心为君火。”又《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三阳者,三火也:以精为民火,以气为臣火,以心为君火
三老
①指泥丸之真阳:《黄庭内景经》:“注念三老子轻翔:”李涵虚注:“三老者,泥丸之真阳,玉帝之宾老.名三素老君。一名罕张翁。《大洞经》曰‘真阳帝宾老”。又曰:‘三老素罕张’。又曰:‘三素生泥丸’。又曰:‘老君罕张上’是也。注念三老者,寄意于泥丸。”
②指腑脏诸神。同书“三老同坐各有朋”李涵虚注:“三老同坐,又云各有朋者盖炼精之先,必合胃、脘二神,与中间黄宁,同消水谷,乃能化食成精,而助延年之本。《大洞经》云:‘内有黄宁童,左有坚玉君,右有帝昌皇’是也。黄宁即脾神,坚玉居左,主管胃气,帝昌居右、分散胃气。此三老同坐也。炼精之时,必合保肝通肺之神,与黄宁同事。乃能化精成炁。仙经云:‘命门合精延,守我身黄宁,左携元素君,右携朱郁灵’是也。修行之士,必取命门真气,和合肾精,以延其年。总要在黄庭宫内,守我脾神。左友保脾之元素,右交通肺之朱郁,同心合意为之,此三老同坐也。至于炼炁之时,必以黄老元君,内转金母为木母,外转木公为金公,然后婴来配姹,以金合木,结而成胎。此亦三老同坐也。三老者,同心三人也。三关三炼,各有同心,故云各有朋也。”
修真图
(原图n大)
内景图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3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