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学推手的方法技巧

学推手的方法技巧

2016-03-25 16:08:17 来源:www.45fan.com 【

学推手的方法技巧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七)
 
太极拳的松
 
讲到太极拳必讲到松,从练太极拳之日起,便开始了松的练习。可以说太极拳的练习,由始至终贯穿的都是一个松字。
 
老前辈常说:松松松,出真功!便是此意也。松仿佛就是盖房子用的砖头,离开了砖头房子肯定盖不成。可见,松对于太极拳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可是,就是一个松字竟难倒了多少天下英雄。生活之中,什么都讲松,行走坐卧、工作学习都讲松,你不松连握个笔都握不好,你不松连睡觉都睡不着,那是因为你精神紧了。平常人说话久了,声音会嘶哑,可是播音员不会,因为他的嗓子懂松劲。平常人跑1000米都累,可是马拉松运动员能跑几十公里,那也是他会松。各行各业都讲松,只是松的要求不同,松的部位不同。
 
所以说,松的层次有高有低,有的是肌肉紧了,有的是意识紧了。在师兄弟面前,你以为你松了。一到老师面前,你又不知不觉紧了起来,控也控制不祝那是因为老师比你松,他用功夫一压你,你就情不自禁地紧了起来。那是你意识紧了,说明你没松透,连意识紧了都不行。
 
可见,松的程度是很有讲究的,松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的老师就常说:松,是武术家一生之所求!
 
面对肌肉发达力量型的对手时,哪怕是散手,只要你不会被他的力量给逼硬了,你就有机会把他放出去,或是用透劲打伤他。怕就怕你还没真正松透,对方力量实在太大了,他一逼你,你就僵硬了,那时你就完了,肯定要输。许多人练太极拳还没有松到家的时候就去和人比手,一紧张用的就不是太极拳,变成跟人扳力气了,你平时练的就是去僵存柔,肌肉力已经逐渐小了,一扳力气用的就是肌肉力,那你等于是用己所短攻人所长去了,你着了别人的道,那你肯定输。所以,这就是要看你松的程度到哪了。不管别人如何逼你,抡拳头也好,耍刀子也好,你身上都不硬,那你才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老师说:只有松透了,身上的劲道才能逐渐上层次。
 
我问老师,身上的劲道是如何个换法。老师说:换劲的过程是从僵劲到柔劲,然后由柔劲到轻劲,再由轻劲到虚灵劲,虚灵至极则成虚无。
 
内家拳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就是指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受袭者安然无恙,袭击者却被震飞了。这绝对不是吹的,我们平时仔细观察一下,在许多动物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讲到这个感觉,我在生活当中就曾经有过很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鲇鱼,看见池子里放了十几条鲇鱼,但池子里没水,鲇鱼也是一动不动的,我便担心鱼是死的,便伸手去摸。这不摸还不打紧,一摸之下那鱼“啪”的一声蹦了个老高,把我吓了个一大跳,感觉手上象触电一样,心里直打激灵。后来老师跟我说:人的功夫松到虚无至极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招也不是法,就是啪的一下,连化带打都是它。如果你和人搭手时,身上把把都是这种劲道,那谁也受不了你。前辈们之所以说要顺应天性顺应自然,其实就是要学动物身上这种劲,因为动物身上这种劲都是天生就有的,它们不用练一出世就有了。
 
可是这种劲不是告诉你你就能练的,关键在于一个松字,怎么松呢?不是谁都松得了,那要看各家的练法如何,学生悟性如何,下的苦功有多少。
 
所以说:松,是武术家一生之所求。松的程度到了,你的层次才会上来。这还真不是会练几套拳,会讲多少空理论就能解决的。它必须扎扎实实的落在根节上,才能练出来的,至少是有希望的。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八)
 
和老师推手的感觉
 
讲到老师教我推手的事情,就很有意思。老师和我推手纯粹是降低层次来带我,如老叟戏顽童一般逗弄我。不让我摔倒,又让我刚刚觉得有点吃力,而且又能让我使出浑身解数。一般十天半个月我都能适应。刚开始的好多回,我都以为我跟老师的功夫差不多了。心想,这回不用加难度了吧。可是,老师等我一适应马上就换劲,难度马上又上来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功夫应该差不多了,可是和老师一搭手,却发现老师总是赢我那么一点点,也不多,就是让我满头大汗,又能支持住而已。只是显得非常狼狈,疲以奔命,被赶到东来赶到西。
 
两年了,老师给我加难度不下四五回。我也换劲换了四五回。我的功夫也不知不觉地突飞猛进。想想当初我大言不惭地和老师说的话就觉得可笑。我说:老师,我现在每天的目标就是研究怎么把你放倒。这一说,老师乐了,说:好呀,这样才叫有志气,自古以来赢不了老师的徒弟都不叫好徒弟,你赢得了老师,老师我才更开心。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愚蠢。
 
两年来,我还真没把老师放倒过,甚至也根本就没法知道老师的功夫有多深。反正就总比我赢那么一点,就是很撵得狼狈,三撵两撵功夫却越见长进。
 
我只想起,以前看过一个训练马拉松运动员的电影,前面总是有一辆车子,不让你落下又不让你追上,你多快他多快,反正就比你快一点。天长日久,水平就出来了。他始终没追上车子,但是他却真的拿到了冠军。
 
后来,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有一次,老师拉稀,一晌午拉了五回,他却要推手,我和师弟都在,我150斤师弟160斤。老师说:我要检验一下我的功力现在如何了。便让我们轮流上。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被老师撵得筋疲力尽,平常人光拉稀五回就蔫了,可和老师推手竟丝毫感觉不到他的疲态。要知道我们的功力并不太差,每天都站桩打拳,见面就推手,一天也不懈担于是我们大奇,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那是因为我松的好,消耗很少,所以才能和你们推手那么久。原来,松到家的功夫消耗竟能低到这种程度。
 
正是老师这种带手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每次出到外面和人比手,我都想对手进攻的强度和密度会比我的老师厉害多少,事实上往往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平时狼狈不堪的我到了这时竟变得潇洒起来,往往变成我撵着别人来跑,别人变得狼狈不堪了。
 
的确,和我的老师学推手,心里面总是会有很多奇怪的感觉。一时觉得自己的功夫差不多了,一时又觉得离成功之日遥遥无期;一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一时又觉得自己还很差。而我的功夫又真的大大长进了,可是老师却总是赢我一点点。自教我之日开始就是这个感觉。现在两年过去了,竟然还是这个感觉。老师却说:老师我的功夫不可能一下子退步那么快,你的功夫也不可能一下子进步那么快。反正,你慢慢练吧,至少要满三年你才知道我的功夫到底有多深。你现在还不行,就只知道我功夫深,但深到什么程度你却量不出来。
 
这时,我才知道老师一直都是陪我练功而已。他只是凭着他的功力来磨练我,一点一点的来带,积易成难。老师也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以前一个扔飞镖的高手在他面前炫耀,老师说:这个练法很简单,雕虫小技而已。那人不服气,反问老师如何练。老师说:先站一个离靶近一点的距离,练至百发百中之后。你再往后退一大步,又练至百发百中;以此类推,日久功夫自然就出来了。话一说完,那人大奇,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还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老师只是笑而不答。
 
原来,我们的练功原理竟是这样的。只是里面的拳理和层次复杂得多、曲折得多。因为太极拳更讲换劲,每到换劲的时候就是要上层次的时候,很多人层次上不来是因为劲道换不过来。
 
换不过来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自己的老师的层次就不高,一样的劲道只是功力深一点而已。有人可能会以为:功力深了还不行吗?当然不行。在同一个层次上,功力越深功夫越强;层次不同时,功力虽深但却吃力不讨好。举个例子吧。好比一个小学毕业的菜农,他只会一个加减法,一辈子下来他的心算速度会比你大学生还快;可是他的数学水平能和懂高等数学的大学生比吗,肯定不行。那你要用数学问题难倒他还不容易吗?高手比武比的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我用你没法理解的层次和劲道,我天天练而你一下也没练过,一搭手你肯定输。
 
其次,劲道换不过来的原因就是学生自己悟性差的问题。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位高师一辈子想带出一位能完全继承他的衣钵的弟子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个弟子不容易找,总觉得这有缺陷,那又有不足。我记得,连孙禄堂这种有这么多高徒的大师,还有不能找到具有完美资质的弟子。有人觉得老师保守,实际上是老师的精力有限,老师教学生也是一种投资,与其每个学生水平平均化,不如努力教好几个徒弟,这样功夫才能保质保量地世代相传。我的八卦掌的刘师爷当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刘师爷最初跟练太祖长拳的江乃林师傅,在拳房练了十一年的功夫。有一回,宫宝田回家乡山东做寿,因为江师与宫师是好友,为了给宫师助兴便令自己的弟子们各自打拳一套。弟子们打完拳之后,宫宝田只是说我的刘师爷打得不错。当时,江师心里很明白,宫宝田都说不错的弟子那得绝对的出类拔萃,便说:你要喜欢便拿去作弟子。宫宝田当时兴致正高,便满口答应了,江师马上令我师爷磕头,这师就算拜成了。
 
但老师也曾经在他高兴的时候,露过一些东西给我看。那时,一搭手便觉得,身上不由自主的紧了起来,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整个人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飞了出去。落地的一刹那,心里会有很多的想法:要抓住哪?会不会摔伤?可是每次都没事。不管怎么样,就是化不了,就像风一样像水一样,怎么化都弄到你身上了。老师说: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劲,化不掉的,也不是什么招术,就这么一下,化和打都是它。
 
后来我见过老师写的歌诀:“练到此处臻化境,突然袭击自服应。耳感不舒一惊恐,发人丈外只一松”,老师当时的劲应该就是这个。已经不是招了,那时仿佛变成了动物的天性和本能。内家拳要仿形取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老师给我摸着时,就象摸在一个飞快转动的大肉球上一样,圆滚滚的,找不着缺口,想打他时,他一下就转走了。打大力了,自己还会像被飞驰的车轮一样带倒。根本听不到劲,所不同的,车轮是主动的,老师是被动的。如果不想给我摸时,我一下也摸不出力来,老师的手始终只和我的手轻轻的搭着,一大力他就走了,他根本不受力。因为老师是练八卦出身的,脚下太快步法太巧了。这时,像摸在灵猫身上一样,吃不上力。
 
[题外话9]
 
太极拳来自于道家思想,道家讲究顺应自然,顺应天性。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一种动物身上的天性与劲道。所以,一切以人类的智慧和方法所想象出来的招和法,都没法和自然而然练出来的天性相比。
 
这就是,道家为什么要从自然而然中来提炼功夫。这也是为什么说“太极拳本身就是修道”的原因。
 
[题外话10]
 
拳谚言:拳怕少壮!
 
年轻人的心肺功能,供血供氧的功能肯定会比老年人强大很多。可是为什么强不能胜弱,大力胜不了小力?
 
因为老师们的身上太松了,消耗太少了,他的能量供应得虽然低,可是他用的也只是一点点。
 
年轻人的能量供应又多又快,可是身上不松,结果消耗也更多更快,所以时间一长总是有消耗完的时候。
 
因为太极拳推手的实战中,本来比的就是兵法战策,比的就是谁更会精打细算。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九)
 
眨眼之间,我和老师学推手快两年了。今天,我终于开始学四正手了。两年来,我就是练了一个“随便”而已。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随便,却让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矗
 
我的老师说,学推手就像学游泳似的,你先得让自己在水里能自如得飘起来,不至于沉下去才行,这时才会有学会蛙泳蝶泳的可能。
 
练太极拳也是这样,四正手只是前辈提供的一个范例,在这个范例里面体会掤捋挤按,可是许多人练了一辈子的四正手,一旦离开了四正手就不会推手了。
 
而我们的练法就是,先随便来,等你能将任何一手都适应了,自己能不被人推倒了,才开始来研究四正手。从随便推手到规规矩矩的四正手,这时自己的功夫才能上层次。此时的四正手,完全是一种文劲的推手,手上不允许着一丝的外力,也不许有放人的想法。纯粹就是在这种规矩里面,体会和练习太极拳的文劲。将自己的在随便中推手的拙力一点一点的卸掉,这才是真正的步入到推手中太极劲的练习。时间一久,身上的功夫才会更纯更细腻。
 
因为随便中的推手是一种框架一种基础,而四正手才是真正的精雕细刻的修饰。就像建房子一样,毛胚房建好了,这时才进行屋内的装修。
 
许多人的太极拳练不出来,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是练四正手,甚至练了一辈子的四正手,一旦碰到一个乱来的,他就不会推了。要知道,四正手只是无数个推手范例动作中的一个范例而已,老前辈把它单独提出来做文劲练习,是因为它最有代表性,练好了它就有希望练好其它的动作。可是它只是所有动作中的一个代表,却不能代替其它所有的动作。实战中的动作瞬息万变,什么形状的动作都会出现,如果你只练了一个四正手,这时你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了。
 
就象练书法一样,可以通过练一个“永”字,来练到汉语文字中的所有笔划,可是如果你只是练一个“永”字,那你一辈子也练不出好书法来。
 
歌唱家也是这样练出来的,他只有在经历过许多的磨练之后,他才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首歌上练习,甚至是几句歌词上练习。可是,这时并不会影响他的层次和境界。
 
练太极拳也是这样,在你没有真正推手推出一定的功夫之前,你就练四正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时你只是练了一个假手,碰到乱来的你就傻眼了,不会推手的你也制服不了他。但是,在你什么角度的推手都尝试过之后,再来到四正手里面找规矩,那就不同了。因为此时你的功夫已经出来了,什么手你都见过了,你也不必什么手都去适应了,你只要在四正手里面练功就行了,在这里面细心雕琢细心体会就行了。因为你已经从复杂回到了简单。怕就怕,你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手,到最后还是简单的手,你根本就不曾复杂过,那就完了。
 
四正手是让你在里面找规矩的,在里面修饰毛病填补漏洞的,在里面提高层次上境界的,它起到的是一个画龙点睛让自己的功夫日趋完美的作用。它的作用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但却真不是初学者学的东西。以前的老前辈如果不想教徒弟,一来就教徒弟练四正手,那这个徒弟一辈子也练不出来。把好手了,文文静静地推还行,可是一撒开手随便干就不行了。因为只能在四正手里把人放倒的人不算高手,只有随便怎样都能把人放倒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题外话11]
 
我的老师说,练四正手一定要有高手来带才行,没有基础的学生之间练,一点用处都没有。
 
因为只有用老师身上的劲道来领你,你才能学到东西。
 
否则,容易推得四楞八角,又笨又拙。那便不是真正的太极劲。
 
自从学了四正手之后,觉得自己的动作自然地就变圆,变细腻了。
 
再回到随便的推手中去,发现原来好多地方都很有漏洞。现在的细腻加上原来的经验,再实战时就觉得更得心应手了。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
 
太极拳的柔弱
 
太极拳之所以强的前提,首先是因为它的柔弱,柔弱到极点才能坚刚到极点。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还有人在以为:太极拳不是大松大柔的,因为真正松柔了,自己就倒了。于是嘴上说太极拳要松柔,实际上自己根本就不敢松柔。始终还是保持着一份僵力。可是他们没有真正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们的功夫始终都上不了层次。
 
太极拳本身就是道家功夫,丹道之学,形式不同而已。丹道之学,讲的就是反转乾坤,扭转气极,身上不着一丝气血之力,散落身外的神意才能和功态下产生的内气,融合起来存在丹田变成真正的内劲。
 
太极拳的刚是因为它柔到底了,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刚。柔的越透,然后才越刚,刚是有前提条件的。可是很多人,自己柔得还不咋的,就开始琢磨怎么刚来了。自以为是地认为,太极拳本来就是刚柔相济的,是一开始就有刚的,于是天天练发力,天天练刚,越发越僵,越发越练不出来。不知道太极拳柔够了才有纯刚。结果,交起手来柔也不如别人柔,刚也不如别人刚。连学了几年散打的人都不敢迎战,迎战就要挨揍,这种例子看到不少。
 
道家思想讲的柔弱,不是虚弱。虚弱是病态的,衰败的,消亡的。可是柔弱是强大的,发展的,兴旺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有无限生机,有饱满的元气和旺盛的阳气,为整个生长过程提供了原动力。婴儿逐渐长大,变成大人,肌肉不断的长成,能量就不断的消耗,阳极而阴,最后死亡。这也是为什么要放弃气血之力即肌肉之力的原因。这种练功方法,不但能减少元阳的消耗,而且还能重新提炼出新的元阳来。
 
太极拳功夫厉害之处,就在于此。所以好太极拳功夫的首先会是好养生的,两者是有根源上的联系的。很多老前辈学太极拳之前,旧病缠身,一练太极拳身体好了,功夫也出来了,这种例子也是很多。
 
松柔,就象是一个闸门一样。开始学拳的人闸门会小一些,逐渐松得好了,闸门才越开越大,身上的功夫也是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身上终于松透了,功夫便出现透空,那时身上的劲道无论是虚灵也好,虚无也好,才会有练出来的可能。相对而言,刚的问题就太小儿科了。
 
可是,大多数人都不敢真正相信松柔。于是,闸门就关闭了,结果练了一辈子的拳,也只是练了一个假松而已,练了一个僵柔劲而已。发出来的劲,也不会是纯刚的,只是比外家拳松一些而已。毕竟有多松,劲道才能发多刚。
 
太极拳比的是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功夫的问题。层次上不来,下再大的苦功,也只是初级水平。那就像小学生不能毕业一样,下了一辈子的苦功,也只是小学的课本。随便拿一本中学的课本就把他给难倒了。
 
层次从哪里来?层次从松柔来,只有真正松透了,才能练出高水准的太极拳功夫。
 
[题外话12]
 
柔弱的东西似乎总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牙齿比舌头硬,可是牙齿掉光了,舌头却还在;石头比水硬,可是石头还是要被水滴穿。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一)
 
太极拳的关卡
 
古往今来,大家都说太极拳好,可为什么成就者却凤毛麟角。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两年的太极拳练习,我倒是总结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
 
太极拳之难,首先难在改变观念。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拳、哲学拳。太极之初,就是要你放弃平时的观念,平时喜欢练力量的,这时到了太极拳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玻太极拳不但不让你练力量,还要你把以前练的力量都卸掉,因为卸力量就是弃僵力,僵力弃了,柔劲才能出来。可是多少人,在这时就被拒之门外了,因为很多人不够松。不够松的原因是,不会松,不敢松,甚至是不相信松。不会松的原因是没有明师,不敢松的人是嘴上说松,心里面却一直在怀疑松。不够松的结果,就是功夫一直都是上不了层次。什么时候真正松了,什么时候功夫才能真正开始进步。很多人你说他不松,其实比不练松的还是要松一点,可是你说他是真松了那又是假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假松,那他练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僵柔劲。几十年的功力也只能赢老百姓而已,一遇到稍微比他柔一点的人,他就是赢不了。
 
难度之二,是能否理解太极拳以弱胜强舍己从人的思想。太极拳是不想赢人的时候,就赢了。它是被动的,柔弱的。正因为是等打的,才要听劲。如果主动了,怎么听,岂不是被别人听到了吗?很多人,一搭手就想赢人,以至于破绽百出。无论什么太极拳高手,他都要在合乎太极拳拳理的前提之下,才能赢人。因为太极拳是水,水的个性就是“避高而趋下,随意而成形”,没有落差给水的时候,水就是宁静的,可是一给落差给它,它就变得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可是又有一些人,把“等打”悟成了“傻等”,同样也是白费。太极拳就是这么奇怪的拳,不想赢的时候才能真正赢,又不许主动,又不许用强。赢人还得被动的赢,赢人还得用小力来赢。很多人又在这里被难倒了。到这里就知道太极拳为什么说是哲学拳。因为哲学是讲辩证的,辩证不过来的时候,就是停滞不前的时候。
 
难度之三,在于换劲。太极拳每到一个换劲的地方,就是一个关卡,换过去了,你的功夫就换层次了,换不过去,那你就像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小学生一样,一辈子都是小学生的水平。就像很多没文化的人一样,以前没有文化,以后一辈子也是没文化。可是,换劲不是想换劲,就能换的,一定要有老师领你的手才能换过来。否则也是白费。到了这里,找不到明师的人,学拳的希望又变得渺茫了。
 
难度之四,在于能否把太极拳活学活用。太极拳功夫练出来之后,你能把它发挥到什么程度,那就得看你个人的悟性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只是求它的功夫和劲道,而忽略了具有太极拳特点的思想和兵法。太极拳功夫到底是什么,只是易筋易髓了而已吗?当然不是,太极拳一定要包括了意识、兵法和经验的东西才是完整的太极拳功夫。所以又有说太极拳是心理拳的说法,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越让人琢磨不透你越有胜算,就像打仗似的,以奇致胜。用兵之道,也是讲究诡诈,兵法也用水来形容,“水无常态,兵无常势”说的就是这个。因为太极拳也好,兵法也好,都是来自于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另外太极拳和琴棋书画也都能找到相同的地方,道理也在于此。
 
其它的关卡暂且不说,就光光这四个关卡,你想能难倒多少天下英雄。太极拳为什么要拜师,为什么成就者凤毛麟角就不言而喻了。
 
我常常觉得练太极拳就像在爬一座充满迷途的山。许多人连入口都找不到,结果一辈子还没有真正开始爬山。有人悟性好一些的,找到入口了,可是走不了多远他就迷路了,结果一辈子又在离入口不远的地方停滞不前。这时,还真要老师来带,他才有走出迷途的可能。可是,也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到过山顶。这还不可怕,怕就怕,这个老师自以为已经到山顶了,而且这个老师的悟性更好一些,他便在他自以为是山顶的地方建起了宫殿,这时,他对每一个被领上来的人都说:你已经登堂入室了。宫殿里面虽然富丽堂皇,可是这个宫殿却是假的。而那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人,真以为自己到山顶了。由于主观,这一大帮人一辈子都失去了到达山顶的可能。更可恨的是,这一大帮子人,还到处去山下接人,说他们知道怎么去到山顶,还给他们自以为是山顶的宫殿的图片给大家看。这下惨啦!又有更多人去了这个假山顶,去的人多,宣传的人就更多。结果,越到后来,真正知道怎么去真山顶的人就越少。甚至,到后来,真正知道怎么去到顶的人的话也被当成了假话。长此以往,真人一旦老死,登山之事便后继无人。
 
说到这里,想想看,多像现今之世的太极拳呀!太极拳可悲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前辈创拳之时万万无法想到的。
 
虽然这样,可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世界之大,真正明白太极拳的人还是有的,能否遇到,那就要看大家的缘份了。
 
[题外话13]
 
有人问:碰到悟性极高的人,那这些关卡和岔路不是都不成问题了吗?
 
可是,悟性好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他必须有一个好老师,否则,悟性越好那他走岔道的可能就越多。
 
因为他悟性好,那他事先作出来的假设就越多,而其中最多只有一个假设是对的,那相对而言,他走岔道的机率反而更大。甚至,他的众多假设当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是对的呢?
 
[题外话14]
 
太极拳这么好,不用力,不争强,还能开发智力,可是大多数人就是不理解。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二)
 
越来越觉得练内家拳一定要有好老师指点。经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练到好功夫。我觉得至少是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一个想教你的好老师,想教你就包括言传和身教缺一不可;其次就是自己的悟性和苦练,也是缺一不可。
 
太多地方没有一个好老师的话,自己早就走偏了。记得自己有好长一段时间,劈拳已经练出整劲来了,常人和我一搭手就一边去了,我还经常和健身会所里面的人来试,结果把把都灵,再加上自己的太极拳的柔劲,更是如鱼得水,令大家都觉得不好对付。
 
于是便沾沾自喜起来,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搭手放人时,更刚更猛。刚开始还没什么,可是突然有一天,师弟和我推手时,我发现自己刚劲不好用了。师弟就算出去,也是因为经验,和功力、质量等不如我,并不是技术不如我出去的。所以,师弟出去了,我也觉得很费劲。一开始也没觉得咋的。反倒是有一天在朋友的饭桌上,老师说我现在的技术不如师弟,我才开始吃惊。
 
后来,我追问老师,老师说我的质量、身架的硬实程度、经验都比师弟好,可是师弟还是能和我抗衡,那就只能说明一点,师弟的技术比我好,要不他凭什么和我抗衡。
 
这时,我开始迷惑了,平时老师看我和师弟推手,都是叮嘱师弟,不要想打我出去,先是尽量化解我就行了。而我,还是依旧像以前一样,尽量打他出去,只是慢慢的发现师弟越来越难打出去了。开始还没在意,后来才发现,这时老师说师弟是先从练化入手,是因为他的性格偏内向,不爱打人,那就练化为主呗。而我是属于爱进攻的,所以一开始练的就是形意拳,因为形意拳霸道,结果我一旦尝到形意拳的甜头之后,便忘了太极拳的道理是以弱胜强、舍己从人,我的功力虽强,可是违背了太极拳的拳理来推手,肯定费劲的。我以前和很多功力深的人推手,之所以能够不输就是因为自己不想赢,不和他们扳力气才保全了自己,现在自己倒犯起同样的毛病来了。
 
师弟也是这么练的,他现在还不能打我出去,是因为功力不够,所以先练个不输就行了,等到什么时候打人的东西也出来了,那就不好对付了。
 
老师和我说,形意拳和太极拳在高层次上是相通的。形意拳为什么后来讲暗劲,讲化劲。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的明枪已经练出来了,对付差手肯定好用,可是对付好手一样难用。那你这时就要把它练暗了,其实就是“暗下毒手”,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打人,成功率自然就高。这也就是形意拳的暗劲。其实太极拳不也是这样,是靠柔靠软来赢人,不也就是靠暗的吗?明的不行,我暗的来。这就是武术的道理。生活当中说某人奸滑,是指为人。功夫上面指的奸滑,就不是指为人了,那是指劲道。暗劲肯定比明劲“奸滑”啦,可是到了化劲,那就是虚无的了,那又何止奸滑,若有若无的,简直就像鬼一样,难以捉摸,神出鬼没。说好听一点就是,功夫通神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现在研究怎样将人放出去是没有错的,只是不应该研究怎样明明白白地把人放出去,而是研究怎样不知不觉、偷偷摸摸的把人放出去。这样自然就要求自己的劲道越柔越软越松,才能让人在无法防备无法化解的情况下出去。
 
形意拳习练之初是很霸道的,所谓形意一年打死人是有道理的。那是明劲阶段,才显得霸道。可是到了暗劲、化劲阶段,表面就显得温和很多,但是这时的拳其实内在更是霸道,只是为了蒙蔽你才显得温和。这时的温和就和太极拳的温和不谋而和了,和八卦掌的善变也是相合的。所以,以前的形意拳高手都是懂太极八卦的,只是哪个成份多少的问题。
 
所以说,太极拳的软弱、温和也是表面的。那是为了蒙蔽人,所以才把内在霸道的练成表面软弱的、温和的。怕就怕,现在很多练拳的把太极拳练成真的软弱的、温和的了,那就惨了!
 
所以说内家拳练的就是兵法,是计谋,是诡道,是有道理的。也说明三家内家拳道理上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内在的拳理都合乎阴阳、合乎道家思想。
 
[题外话15]
 
许多人的太极拳练不出来,是因为他们没有从重劲推手中过来,而是直接练的就是文劲的推手。所以斯斯文文的推可以,一旦撒开手来干就不行了。
 
[题外话16]
 
形意是主动的,在它的思想里,它是一个强者,它大气、霸道、火爆。
 
但它的劲道却是从小劲提炼出来的,讲它由刚入柔,是指它的思想是刚的,形意拳讲的是由刚入柔的提炼思想。练的是思想里心里的炸劲,手上出去却很轻。用时,一接触则是雷霆万钧。
 
太极是被动的,在它的思想里,它是一个弱者,它隐忍,它含蓄。它是以无力胜有力,以柔克刚。讲究由柔入刚,“柔到极处便是刚”指的就是这。它从败中取胜。
 
如果能将形意刚烈的劲道与太极以柔胜强的被动的思想,结合到一起,形意就会变得更加精准、霸道、无坚不摧。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三)
 
习拳两年,常常会重新想起老师以前和我讲的道理,现在再回忆起来,觉得心里更加的透亮了。
 
从一开始老师就和我讲套路的问题,他说套路不必练,但是拳架却要盘,只是不必按规定的路数来盘,只练几个单式就行了,甚至连单式都可以不要。
 
老师教拳也从来不教套路,原来就会套路的人,就让他按照原来的套路,不管是哪一家的套路,只是帮他把拳味改过来;不会套路的就教几个动作而已。
 
常人往往不会理解,以为老师不肯教他们东西,甚至有一些练了快一年的人,还觉得自己什么东西也没学到。
 
其实老师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教了东西,老师不在套路上要求我们,是为了在质量上更加严格地要求我们。首先我们打拳的时间就久了,虽然不按套路来盘架子,可是我们练拳的时间反而久了;其次是打拳的要领要求得更加严格了,从头到脖子,到肩,到胸,到腰胯,到脚;从外型到气息,从气息到神意,只会更加细腻更加精准。
 
老师不教我们套路是不愿让套路把我们束缚住了,因为很多人一练套路就老在琢磨招式,早把拳理扔到一边去了。就算能按拳理来打,可是在行拳的过程当中,人们往往要分神去想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这时打拳的效果自然就会打折扣。可是如果只是练单式,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那时的气息神意要想绵绵的融融的,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可是,练太极拳会盘架子,不推手就行了吗?这个大家当然知道不行。多少人盘了一辈子的架子,却从来不推手,但你说他练的不是太极拳他还不高兴呢。可他确实练的不是拳,而是操,不管他是不是名家教的也好。
 
作个比喻,人就象一块铁,盘架子就象铁块在火炉里面煅烧,你天天烧,一下也不拿出来锤打,那你怎么烧终究还是一块铁而已。试想要成为一块钢,要经过多少次的锤炼,才能大功告成。这时的锤炼其实就是太极拳的推手。
 
要想成为太极拳的高手就得在推手中千锤百炼,不从推手中过来的人,松也是假松,柔也是假柔。因为不推手就没法检验自己的松柔是否适度,自己的架子是否盘对了。要不怎么检验呢?
 
那推手两个人随便推就行了吗?当然不行!这时老师的作用又发挥出来了。拳架,拳味,拳理,老师都教给你了。要想成为高手就一定离不开老师来领手。因为功夫是自己能练出来的,层次却是老师帮你提上来的。要自己悟基本上不可能,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岔道和误区实在太多了,那就像是一片原始老林,没有向导,轻易踏进去,只会有去无回。平时自己练的体能,只是一部份东西而已。要想穿越这片原始老林,非得有人带路才行。
 
可是这片原始老林实在太大,太深,太远。动辄都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穿过去。作为一个向导来说,他必须从入林子的第一步就开始带你,他也得重新在里面走一遍。碰到你过不去的地方,他比你还急,他恨不得背着你来走;碰到你迷惑的时候意志消沉的时候,他还得鼓励你,开导你。路途中会遇到很多关卡,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帮你过关,但是脚下的路还得你自己走才行。毕竟是三五年的路途呀!可是,你只要相信跟着向导走,肯定能走出去就行了。
 
两年了,我越来越能体会老师教拳的心情,真的挺不容易,要教好一个徒弟得操多少心,流多少汗。希望我们进步得快一点,又不能拔苗助长,还得耐着性子,不到时候一点也不教,否则只会害了我们。
 
[题外话17]
 
推手的功夫练久了,就象揉面似的,刚开始时是面粉,逐渐越揉越软,越揉越韧。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四)
 
关于胆识
 
有一回,我和老师谈到实战当中,关于胆识的问题。
 
我说:讲到胆识,一定要有虎胆狼心才好吧。
 
老师却说:虎胆狼心还不如色胆狼心。
 
我一开始觉得纳闷,把色胆听成蛇胆了,便问:虎胆还不如蛇胆吗?
 
老师说:我说的是色胆,不是蛇胆。
 
色胆?我有点迷惑:虎胆还不如色胆吗?
 
老师说:虎胆还有怕死的时候,可是色胆就不会,色胆上来的时候连死都不怕。我只听过色胆包天,就没听过虎胆包天。
 
我仔细一品之下,不由得哈哈大笑。
 
还有一回,老师说,他今天看到小孩打架了。我心想:小孩打架就小孩打架,有什么稀奇的,还拿出来说。
 
老师说:那可就是你没悟到了。
 
我问:为什么?
 
老师说:一个练武的人,如果有相当深的功力,打起架来却又用的是小孩子的心思,那谁也拿他没办法。
 
我更加奇怪了:为什么要用小孩子的心思,大人的心思还不如小孩吗?
 
老师说:那可不是吗!大人打架心里面老想着,这一下打下去,会不会把人打伤打死,打伤打死肯定得蹲监狱的呀。这顾虑一多,出手的威力肯定就大打折扣,内家拳本身讲的就是在意不在力,心不狠,神意不足,出手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老前辈为什么再三地讲:眼要看透,神要照透。眼能看多深,劲就能打多深,神意有多狠,伤人就有多重。高手比武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比心,手毒是因为心毒,手再毒,心不毒也白费。和高手比武,还没出手,他的眼光就已经把你罩住了,你连动都不敢动一下。这是因为他的功力实在太深了。平时,我和你们讲手的时候,心里就要特别留意,生怕自己图一时之痛快把你们打伤了,因为内家拳伤人只是心一急,就把人伤了。你的刘师爷老了的时候,大眼皮都是耷拉下来的,可是眼睛却是精光闪闪,非常慑人,和他动手,眼神就把你身上瞟紧了,这已经是一步功夫。
 
老师又说:小孩子打架可就不同了,因为他们的思想单纯,他们要赢的时候可不会去理蹲不蹲监狱的事情,小孩急起来的时候出手肯定很实在的,只不过我们要的是小孩子实实在在的心思,功夫却是要越虚越好,战术也要越妙越好。回忆一下你们小时侯打架的情形你就理解了,小孩所差的只是没功夫而已。一个小孩如果有你现在的功夫,他和你打,不管你用什么大人的心思你都打他不赢。所以说高手的功夫加上小孩子的心思,动起手来是很不好对付的。道家思想早就阐述过了,这其实就是“返朴归真”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3638.html
Tags: 心得 作者 推手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