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制造差生的原因有哪些?
"在这种教学思维中,教师否定了个性差异,画一为百,把差生与优生等同看待,教师自然看不到差生的进步了,自然提不起对差生的注意。差生找不到应有的位置,他的心也自然凉了。知识、同学,什么还能激起他们上进的积极性?学生只好生活在孤独中。"
教师是如何制造差生的
唐丹晨 发表于 2005-3-29 20:20:00
一、教师用陈旧思维轻率评价学生优劣,建立差生档案。
当教师接手一个新班级?师生刚相处时,有的教师便用自己过去固有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评定分类,在教师心目中建立起相应的优生档案和差生档案。教师建立差生档案的标准很简单。比如:1.穿戴不整洁的,爱流鼻涕的;2.作业书写潦草的;3.性格内向,上课不发言的;4.长相不机灵,有残疾的;5.上次考试不及格的;6.其它学科教师公认的;7.学习习惯差、控制力差的;8.教师看不顺眼的。有的原因甚至跟教师个人的嗜好有关。
评定差生的标准五花八门,因人而异,尺度不一。教师根据这些标准,便在自己的头脑中、教学中建立相应的差生档案。
一旦进入了教师的差生档案,你便很难从中走出来。因为教师们一般都很自信,非常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除非你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或者通过某种努力引起了教师极大的注意,你的名字才能从差生的档案中删去,从而改变教师对你的第一印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头呢?特别是一些本来学习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差生档案的建立,使他们一开始就背上了不必要的负担,结果在无意识中便掉进教师设置的陷阱。陷入学习困境便是意料中的事了。
二、教师能容忍优生的错,却不能容忍差生的错。
阿拉伯谚语有这么一句话:“把少的拿给多的,让多的多得有余,让少的一无所有。”教师对待优生和差生往往也是这种态度。对待优生总是一味呵护、关爱、迁就,生怕伤害了优生,教师满脑子都装的是优生;对待差生则一味地指责、挑剔,教师满脑子里都没有差生的地位。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偶发事件时,比如两类学生打架了,当优生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常大力帮助;当差生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常置之不理,有时差生反而会被指责:“总是你的不对,要不他怎么会打你?”言下之意,优生是与对划等号的,差生是与错划等号的。
还有,如果两类学生在同一事件中,教师明知双方本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可常会把责任故意推诿给差生。因为在教师心目中,差生就是差生,当然就应该承担所有的错误和责任,好像差生天生就是与错误联系在一起的,差生是为错误而存在的,故承担点责任没什么。对于教师而言,差生是不需要也没有自尊心的,教师从来也不怕伤害了差生的自尊心。因为他们是反面的典型,所以教师总是批评又批评,有的甚至借题发挥,故意伤害差生的自尊心。而对于优生,教师总是怕这怕那,比如怕伤自尊心、上进心、积极性等,所以总是袒护他们,即使犯了大错误,教师也会容忍他们,原谅他们。
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常常使差生心理受到极大影响。从担惊受怕到噤若寒蝉,到沉默寡言。差生就永远挣扎在泥潭里。
三、教师往往看不见差生的进步,看到的只是差生的不足
曾有一位幼儿教师在弯下腰帮助孩子捡东西时,发现了学生视野的拥挤和周边的事物对他们形成的压力,从而了解到孩子的艰难。为什么我们的教师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差生的境遇呢?当我们也低下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我们也会发现差生是如此可爱,差生也有很多优点,他们依然有追求上进的需求和愿望。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的热情略加鼓励,情况就会大变。可是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却缺乏这份细心和耐心,对待差生常粗枝大叶,使自己在工作中失去了发现差生点滴进步的机会。学生的进步得不到教师应有的肯定。这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的靠边角教学
走进教室,大都会发现每个教室后面两个墙角里坐的都是差生(无论差生是身高还是身矮),教室的角落永远属于差生的,这是一个被爱遗忘的角落。差生为什么要坐到后面去?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师眼不见,心不烦,让你破罐子破摔下去。二是美其名曰:不影响其他学生。坐在墙角里就意味着作为一个差生,你在教师心目中的概念铁定下来,就像钉在耻辱柱上是永远的了。教师再不用关心你了,你在教师心目中消失了,在那里你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与老师已不相关了。
教室角落是教师造就差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对待差生的常用手段,这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一种默契,甚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比如当教师一说起,差生怎样怎样,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后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墙角里的差生将会怎么想?坐在那里,等同“坐牢”。如果你不是差生,长期的消极待遇,都可以把你潜移默化成差生。这是给差生“雪上加霜。”
五、教师对差生积极性的随意伤害和抹杀
既然你已成为教师眼中的差生,那么在教师心目中便无足轻重。教师对差生可冷嘲热讽,随意指责,一点也不照顾他们的情绪和自尊,一点也不珍惜他们偶然出现的积极因素。
教师对差生积极性的伤害,还表现在缺乏应有的同情心上。差生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可是教师却不顾实情,对他们提出一些苛刻要求,有些要求在优生看来都很困难。比如在守纪律上,优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教师常自慰没事,相信学生会改正的;而一旦发现差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教师常常会火冒三丈进行严厉的指责,将差生一棍子打死。教师却从来没有退后一步想过:我为什么不原谅他一次?从没有设身处地为差生想一想这样的惩罚到底对差生有什么用?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师对差生积极性的抹杀还表现在教师对差生学习困难的熟视无睹上。教师常常会去考虑优生为什么优秀,如何把优生培养得更优秀;却不去考虑差生为什么差,如何把他们转化过来。教师对差生的关注过少,却往往一厢情愿对差生提出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要求,常常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教师却把这种责任统统推给差生。
六、教师的功利主义教学
学校为了评估教师工作的优劣,制订了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用于年终考核教师工作业绩。这个考核方案重点内容自然是教育教学成绩评估。在教学评估中,常有内容相似的这么一条:“每科60分以下的为差生,差生不在计算成绩之内(其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十)”。看到这一条教师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盘:既然学校都承认差生为什么自己还要转化差生?举个例子,老师通过一学期辛辛苦苦的努力,把班上一半的差生转化成不是差生了,在期终考核中,这几个学生往往由于分数不高,反而降低了全班的平均分,从而影响对自己的评估,从这一点上讲,教师的辛苦是得不偿失的。或者有的教师认为,本来班上没有规定的那么多的差生,为了有个好评估,干脆人为地规划差生,制造差生,把某些不是差生的人规划成差生的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差生,这比把差生转化成中等生容易得多。教师少付心血,反而使自己在评估中处于优势,这对于自己评级晋升都有好处。
教师的这种功利主义教学,对差生造成的影响很大,也使教师失去了为人师表的起码的德性。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的道德感和良知,全不如那区区分数,从而也导致教师人格的扭曲。在这种功利主义教学面前,教师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对学生又是如此的无情。
七、教学中,教师人为树立落后的典型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一般的学生变优秀,让落后的学生变成中等生,常常采用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思维:我们班上谁最优秀,谁最差。同时在学生面前,也常常将这种观念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比如让学生评比班上谁最好、谁最差时,名单上的姓名十有八九是相同的。谁最好、谁最差,老师认同的也是学生认同的。在课堂上,老师常说:“同学们应该向×××学习,不应该向×××学习。”这种指名道姓的教育,其实是教师为了满足自己教学的需要,为在学生中间形成“善恶是非”感树立的典型。光树好的不行,树了好的也要树不好的,这样对比才有明确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被树为先进的典型,自然是幸事;而对于被树为反面的典型便可悲了。在教师眼中你是永远的差生,在同学眼中你也是永远的差生。教师漠视你,同学漠视你,在一个集体中,你将何去何从?成为永远的差生便是注定的命运了。
在这种教学思维中,教师否定了个性差异,画一为百,把差生与优生等同看待,教师自然看不到差生的进步了,自然提不起对差生的注意。差生找不到应有的位置,他的心也自然凉了。知识、同学,什么还能激起他们上进的积极性?学生只好生活在孤独中。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