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在美国养孩子
作者: 薛涌 2006年07月18日
【内容提要】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题为“海外中国人谈奢俭:父母过分节俭令孩子尴尬”。本来觉得这是我等“海外中国人”之间的事情,没有必要在国内为此动笔墨。但再想想,“海外中国人”的行为在国内有时很容易成为时髦,觉得有理由向“江东父老”有所交代。
摘自"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察" 新星出版社,2006年6月,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题为“海外中国人谈奢俭:父母过分节俭令孩子尴尬”。本来觉得这是我等“海外中国人”之间的事情,没有必要在国内为此动笔墨。但再想想,“海外中国人”的行为在国内有时很容易成为时髦,觉得有理由向“江东父老”有所交代。
该文对第一代“海外中国人”颇为不齿,觉得他们过分节俭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尴尬。比如,孩子上学带午餐,妈妈舍不得另买装三明治的纸袋,拿用过的麦当劳的袋子给孩子装自家做的饭团,每次孩子都有羞愧感,因为别人以为他的午餐是麦当劳,其实不是。去饭馆吃饭,孩子不懂爸妈点菜为什么总是从左往右看,后来才知道是先看价再决定吃什么菜。丢脸!超级市场的购物袋不及时扔掉,要用来装垃圾,省了买垃圾袋的钱。穷酸!如果孩子挑剔父母的这种行为,父母就告诉他们当初来美国时是多么苦,就靠这么节俭才过上今天的日子。孩子不喜欢听,只希望不要有太多尴尬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位作者笔下的这些中国人,好象穷酸得与美国社会不相称。作者感叹“由俭入奢”如同“由奢入俭”一样不易。言下之意,富裕之后,就应该有个富裕的样子。我作为这么一个穷酸、不入流的海外中国人之一分子,希望有给自己辩护的机会。
孩子用麦当劳的包装带饭,同学以为是麦当劳,打开一看不是,这就丢脸吗?要知
道,麦当劳对国内的孩子也许还是个高消费,可以炫耀一下,在美国,是最普及的食品,在穷人中最流行。不久前纽约一个无家可归者的孩子为自己过度肥胖告麦当劳,原因就是他每天吃的救济食品都是麦当劳,结果卡路里过剩,健康受损。普通学童怎么会为自己不吃穷人的饭而感到丢面子呢?我倒是听过一些高中的孩子解释:美国的学校里,趋同风甚盛。中午吃饭,大家一色的三明治。一些中国家庭带的午餐太讲究,动不动几道小菜,而且非常特异,容易让别人眼红,孩子会因此受捉弄。而韩国家庭带的午餐更复杂(大概是韩国的母亲更传统吧),一般美国孩子就更看不过眼。所以,许多亚裔孩子要求妈妈给准备简单的三明治。这些细节被略过还是小事。最奇的是这位作者居然认为去餐馆吃饭点菜先看价也丢脸。美国人点菜不看价吗?难道餐馆里会有人盯着你的眼睛是先看价还是先看吗?垃圾袋的例子更是荒谬。我在美国住了9年,只买过两次垃圾袋,平时都用超级市场的购物袋装垃圾。许多美国人也同样如此。当然这是省钱,也保护环境嘛。倒是不值得为这点小事骄傲。但谁会为此尴尬呢?
孩子长到青少年时期,同伴间爱彼此攀比,对父母也开始叛逆,两代之间难免有冲
突,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父母的责任,是在这样复杂的阶段教导孩子,而不是放弃自己的原则。特别是从小要注意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长到青少年时期,才不至于过于反叛。
我的孩子5岁,在俭奢的问题上,已经和父母有几次“过招儿”。但父母坚持原则,
不仅不会让孩子尴尬,还会培养她与众不同的品性。我们是个贫穷的家庭。孩子的幼儿园里,连领救济的单身母亲都开着个车,但我们还是买不起车。孩子大了,对为什么唯独自己没有车当然要问为什么。其他孩子也不客气的问:“怎么你们家没有车?”这话传到我们做父母的耳朵里,自然带来了危机。后来我们决定很明白地告诉她:“爸爸妈妈还当学生,买不起车。你能理解吗?”孩子点点头,此事再也不提了。等我找到了工作,真考虑买车了。一次走在街上,指着一辆新的丰田问:“你喜欢这辆车吗?”孩子点点头,不过马上非常关心地问我:“我们能买得起吗?”当时听了此话,我眼泪差点掉下来。找到工作后,从纽黑文搬到波士顿,还是没有舍得买车。孩子上了公立学校,仍然是唯一一个没有车的孩子。每天推着一个很旧的儿童车送她到学校门口,排队,她看着同学一个一个从漂亮的汽车中跳出来,没有尴尬,没有压抑,相反,人却越来越有自信。
穷是个事实。但怎么看待穷困,却反映人的品性。我们一直认为,女儿5岁多,家里
还没有车,她长大后会记得自己如何坐在儿童推车上在新英格兰的冰天雪地中走半个小时的经历。这对她是一个别人没有的教育。我明白地告诉她的老师:我们要她记住这些,并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与她最大的一次冲突,是为给她过五岁生日的事情。她半年前就开始自己张罗,并拿着一个广告挑了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公主玩具作礼物。我们答应给她买一个。她心满意足了。可是,孩子到底挡不住精心设计的广告的诱惑,越看越喜欢,最后说
所有的都要买,不行就哭。最后我们都火了。我开始训斥她:“爸爸妈妈这样喜欢你,天你睡了,爸爸妈妈还要工作到很晚,就是为了有钱送你去好学校,给你买吃的穿的,你要这么多东西,我们哪里有这么多钱?你要让爸爸妈妈晚上不睡觉给你挣钱吗?你喜欢去有钱的人家吗?”她哭着连连摇头:“不要,不要!”最后我们一步不让,还是只给她买一个。没有想到,第二天孩子简直变了一个人。妻子刚刚给她盛好饭,她突然冒出一句:“妈妈,谢谢你照顾我。我爱你!”
带她去玩具店,把她和那些富裕的孩子比,就知道大家的不同。许多富家的孩子,
见了什么喜欢的玩具,本能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了,在那里大吵大嚷“我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女儿则盯着一个玩具在那里出神,眼睛里充满了期望和梦想。这样的眼神,在许多孩子那里已经看不到了。你愿意自己的孩子拿了东西,丢了梦吗?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穷不要紧。但若是自己为此嫌弃自己,则人不
如狗。孩子也会跟着学。我在美国住了9年,基本是在纽黑文过的。耶鲁的中国人的孩子多了。他们许多人的父母至今还在缝衣服、在餐馆打工的。他们从不回避这一事实,而是为自己的父母自豪,对父母充满了感激和尊重。其实,美国是个崇拜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大的英雄是那些从穷困中成功的人。海外中国人的“过分节俭”,常常使他们的子弟获得特别的精神激励、保持着自己的梦想、在美国获得了超出其他种族的成功。这不仅是每一个海外中国人,也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保持的品性!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