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场如何?
一、中国的官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凭学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奇迹,一个个所谓崛起的人模人样者背后,总能捕捉到根根又粗又壮的“人脉”。不懂这个道理,就意味着你不会进步。二、王跃文说,官场上,每一个有权势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生物圈。权势者的身份变化后生物圈里的物种就会迁徙变种。信哉此言,我愿作饶舌妇再谈理解,为什么有生物圈呢?一方面,里面的物种需要保护伞以求自身生存,另一方面,权势人物既可笑纳生物圈鸟虫鱼兽的上供,又可因之成势,树大王之旗。如果圈子里再有生猛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政治舞台上的分量就越重。只可惜一句话就可以为这生物圈下断语,那就是“树倒猢狲散”。有时甚至是“树移猢狲散”。三、杜甫的《春夜喜雨》,如果用官场特有的解读方式,可以理解为一首绝妙的投机钻营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就是善于勾兑的聪明人。主子换了,政治的天空换了气候,聪明的人要懂得抓住机遇,及时更换门庭,特别是在新领导新来乍到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往往是休闲时间,要善于在工作之余和主子联系,这样才能加深感情。有了感情基础,送钱送物才不露痕迹。所谓“润物细无声”,送礼不在大,关键之处一是要常送,二是要送在主子的心坎上,让他感受到你的体贴入微,既而把你当自己人;“野径云俱黑,官船火独明”,要想通过在基层努力,在百姓心中树碑来解决前途问题,你就是两眼一抹黑的白痴。上升的关键是领导赏识你,到官船去吧,去和领导结交吧,那里才有你光明的前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通过你不懈的努力,你终于成功了,看锦官城花团锦簇,你能不其喜洋洋也哉吗?四、观国际政治,核大国绝对比无核之国具备战略威慑力。有了核武器,政治斗争中才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可能。常规武器再精良,和核大国在国际舞台的分量显然不在同一水平面。所以印度拼了命也要跨进核门槛,巴基斯坦无论如何也不能示弱。如果用官场的事作类比呢?所谓的工作能力就是常规武器了。运用这个逻辑,如果你以为有了优秀的工作能力就会有前途,就象以为有了精良的常规武器就可以雄霸一方,那么你的智商可能就和萨达姆差不多,结局呢,也可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你败走麦城后不用象牲口一样在全世界人面前查牙齿。要想一览众山小,你必须得拥有核武器。什么样的后台才算得上你所拥有的原子弹呢?一般而言,刚好管住你上司的领导就是你的具备威慑力的核武器。层次高了的领导,没空来管你鸡毛蒜皮的事,也不好事无巨细横加干涉。他们是星球大战时才用得上的武器。和你上司在同一层次的领导,显然是罩不住你的。所以,你得大胆跨越,才会有核保护桑
记得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中评选出了影响人类的一百本书,中国入选的书只有寥寥的几本。且不管这种评选有没有代表性,是不是很权威,但我清楚地记得《道德经》是入选其中的一本,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本书对世界和人类的影响力是不容低估的。西方有一本《圣经》,中国有一本《道德经》。虽然它们都对人类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但它们不属于同一个范畴的书,前者从属于宗教范畴,而后者则明显地从属于哲学范畴。(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春秋时代楚国人,曾任周王朝的史官。但据后世学者所考证,《道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因为它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的特色。《道德经》所反映的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老子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但老子的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如老子对事物中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的论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道了。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说应该从天地万物的永恒的原始状态中去观察“道”的微妙,因该从万物不变的根本之处去观察“道”的深邃。“道”是从有形的境界到达无形的境界,深远莫测,玄之又玄,这就是通向一切奥妙和神秘的总门径。看来,老子所讲述的这个“道”还真是有点玄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靠我们的悟性和体会呢!(二)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的思想,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在老子的眼里,最圆满的东西就好像有欠缺一样;最充实的东西就好像仍有点空虚一样;最平直的东西好像仍有点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有点笨拙;最好的口才好像是不善言辞。打眼一看,这怎么可能呢?但仔细一想,却真是这样!世间有非常完美无缺的事物吗?大概不会有吧,最大、最好,到底有多么大?到底有多么好?数学上有一个无穷大的概念,但无穷大到底是多少?恐怕谁也说不上来。纯金也不过是99.9999%的金子,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你能说它是纯金吗?想来想去,大概世间真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万事追求完美的人是徒劳的,也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者,从老子的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就会得出许多关于人生的道理,比如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比如,要完成大的目标大的事业,作小的迁就、小的让步、小的妥协是必要的,所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三)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老子提出了对立着的一系列问题,真与假,美与丑,善于恶,他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阐述着自己的辩证思想。真实的话并不漂亮,但漂亮的话并不一定真实;善良的人不会巧辩,善于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正有学问的人并不卖弄,善于卖弄的人不一定有学问。接着他又讲了关于助人为乐的思想,尽力帮助别人,尽可能地奉献自己,反而使自己更富有。眼光犀利,观点独到,论述入木三分,老子善于透过纷乱复杂的表面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观点怎能不令人折服!纷纭复杂的社会,浮躁喧嚣的城市,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我们往往会被一些粉饰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往往喜欢美丽的外观,喜欢繁华虚荣的生活,喜欢花言巧语的恭维,羡慕那些巧舌如簧的辩者,羡慕那些舞台上尽力展示美好风采的明星和大腕,但我们看到了些什么?都知道些什么?我们知道那些虚荣和繁华背后的真实吗?繁华落尽之后,什么才是生活的本真?!(四)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读完《道德经》的这一章后,我非常气愤,老子在我心中的哲人地位一下子大打折扣了!这是白痴和弱智的思想啊!这是哲人的思想吗?我想作为哲学家的老子简直是昏了头了,你看看他说的这是什么话:要使国家小,要使民众少,即使有效率可达目前十倍百倍的生产工具却不用它,使人民看重生死而不愿意迁徙。虽然有船和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但我们却都不用乘坐它;虽然有兵器,但我们却没有必要使用它。最好让人们重新用结绳来记事。这就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国度啊!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要让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要让人们彼此隔绝,互不来往,安分守己,过孤独寂寞的日子。老子啊老子,昏了头的老子!这就是你的政治理想吗?你心目中的理想国度就是这样吗?简直太可怕了!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种倒退啊!你是想让我们毁掉一切文明,倒退到愚昧落后、封闭保守、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啊!这就是一个哲人的思想吗?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