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析毛泽东的生命密码?
2007-2-23 14:33:00
本期导视小片
三十年前,一代伟人溘然长逝
这个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领袖人物
矛盾而复杂的人生充满传奇
三十年后,谜题依旧存在
毛泽东,这个中国人熟知的名字
为何人们对他的崇拜从未停止过
他的魅力究竟何在
毛泽东传奇的一生与他充满张力的人格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我们又应该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他那多变而矛盾的人物性格?
《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今天是9月9日,在30年前的今天,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溘然长世,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但是痴迷于研究毛泽东的人却仍然不计其数。这位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人,精彩而又纷繁复杂的一生,留给了后人无数的话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位集军事家、政治家以及诗人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理解从神坛上走下来的毛泽东。有关这些话题,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萧延中先生。首先还是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我们的大屏幕认识一下萧延中先生。
嘉宾介绍
萧延中,一位被学生看作把做学问比作“严肃游戏”的学者。伟人、政治、社会,都是他的“严肃游戏”对象。在众多伟人中,萧先生尤其对毛泽东情有独钟,其研究领域包括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政治心理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著有《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和《中国政治思想的“语言”与“言语”》。萧延中同时也很关注外国学者对毛泽东的研究状况,目前,一套旨在展现西方学者毛泽东研究成果的丛书,《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已经在他的主编下出版。萧延中认为: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符号,就像一面多棱镜,将会在长时间内,成为国人评价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一个参照系。
主持人:好,看过了这个短片呢,还想给大家补充一个关于萧延中先生的小的背景。那就是萧延中先生是出生于1955年,我们知道很多在5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毛泽东都有一种既特殊又复杂的情感,那现在进行学术研究,会被之前种种不同的复杂的情感所困扰吗,会掺杂进去吗?
萧:开始会是这样子,开始是很难受的,就是觉得,你说毛泽东是个伟人,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他也做了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那种负面的事情,比如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觉得,我后来一直在做毛泽东,在研究他的资料的时候,我感觉毛泽东可能本人的想法和它的历史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做毛泽东研究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看你是怎么去看。
主持人:那在30年前的今天呢,我们知道是毛泽东逝世的日子。
主持人:失去了毛主席,在当时的那样一种情景之下,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呢?
萧:当时我理解,中国这个民族没有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今天我们把毛泽东思想在西方的研究学者,就把毛泽东思想叫做political religion,就是政治宗教,这么去理解,当然现在如果在纯学术的角度上,religion这个概念怎么去理解,需要严格的界定。如果你要把西方的经典的宗教这么来卡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说一个民族整体的一种信仰体系的建立,就叫一种宗教的话,应该说它是有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的时代,这个时代和毛泽东以前的时代,和毛泽东以后的时代都不同,今天没有了。
主持人:提到整个毛泽东他的思想体系,可能有一个词,我想大家也非常熟悉,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回避,那就是阶级斗争,那您对“阶级斗争”这四个字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解呢?
萧:这是挺大的一个词,其实我个人的体会,毛泽东的思想体系的主要来源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经典的我们今天看的马克思主义,我个人觉得,他的思想很多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下层民众的文化,这样的一种文化和列宁主义的一种政党学术的结合,可能形成了今天,后来我们所说的毛泽东思想的很重要的内容。阶级斗争是毛泽东整个思想体系中间的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但是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你的财产是什么,你有没有财产这个很重要,那么你有财产就是资产阶级,没有财产就是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它们的历史发展的变迁形成的阶级斗争。所以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理论解释毛泽东的这种理论是解释不通的。我个人认为,有一套毛泽东“政治修辞学”,这个现在是比较前沿的,就是他的一整套的概念的定义,比如群众是什么,他说人民群众在他的用词,词汇量很高,和我们今天理解的人民群众完全不同。
主持人: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说阶级斗争这个词汇本身是一种政治工具吗?
萧:他是信仰阶级斗争的,但是这个阶级斗争和他的对于中国社会的理解,和他的整个的价值观,和他的出身和他的人格有直接的相关性。
主持人:那在过去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呢,萧延中先生是专注于毛泽东的研究,而且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我想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也非常高兴萧先生能和我们来共同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所以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萧延中先生给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
悬念小片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
在他去世后的30年里
对他的争议从未停止,
这位开国领袖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政治家,思想家,浪漫诗人
这些看似矛盾的角色
怎样在他体内并存不悖?
我们又如何认识他复杂的人格?
《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萧:今天想跟大家一块儿交流的是一个角度,因为毛泽东研究有很多的角度,我想今天谈一下就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谈一下毛泽东。毛泽东一生中间,其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第一,我说毛泽东是一个精明至极的典型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深刻睿智的思想家和情绪激烈的伟大诗人,毛泽东作为政治家,那个人敏感得不得了, 举一个小例子。1971年9月9号,这一天他到达杭州以后,有人打电话,说你的列车挡了杭州飞机场的飞机的起飞,可能我们就觉得,那就把火车让一让吧,怎么样,毛泽东非常敏感,当时警觉得不得了,当时下了几道命令,第一,我的专列赶快向前开,开到鲁迅的家乡绍兴那地方停下来,同时我的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大张旗鼓地向杭州的西部前进,向反的方向走,列车向这方面走,人向这方面走,那么毛泽东的书,图书啊什么都装好了向这方向走,毛泽东自己在杭州不动。第二天早晨,朦胧的6点钟,毛泽东突然下命令,火车开回来。紧跟着火车出杭州,奔上海。这个东西当时人们不理解,现在的历史公布以后,我们会看到,正是在1971年9月9号这一天的上午,林彪签署了命令,“按立果宇驰的命令办”,这样的一种手令,立果,林立果,林彪的儿子,宇驰,周宇驰,空军作战部副部长,那是林彪死党。就说这个手令签了以后,你就是拿着这个手令想干什么军队就干什么,所以林彪当时这9月9号这一天签了这个。其实毛泽东很敏感,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命令,谁敢说我毛泽东的火车挡了飞机场,其它我不说,在政治上的那个敏感性是非常地敏感。
作为一个诗人,我们也看到,毛泽东的诗我就不多说了,像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么多的皇帝,大皇帝,在他的眼里,秦皇汉武,那是建了一个大帝国的人物,略输文采,没文化,唐宗宋祖,这是不得了的,有文化了吧,稍逊风骚。不幽默。成吉思汗,扫遍整个欧洲的那么一个大人物,在他眼里头只不过一介武夫,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这都过去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嘛, 在政治学研究里边,政治家是非常精明的一种计算,诗人是非常豪迈的一种浪漫,两个角色不可能在一起,在一起有问题,但是这种角色在毛泽东身上混为一体,很复杂的。
第一段结束
悬念小片
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也曾使整个民族失去自我,
他谙熟中国传统文化,
晚年却发起批孔运动,
他的人格气质中,
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巨大张力
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生命密码?
《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第二点我们可以举出的例子,就是毛泽东这个人其实是一个立志拯救民族、颠覆社会等级、关注下层感受的这么种人,有强烈的意志这么一种人。但是他的晚年的政治实践又给他所深深热爱的这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这一辈子,其实干了那么多的事,在民族主义这一点上,毛泽东是从来没有让步过,
萧:赫鲁晓夫当年跟中国提出要共同建立联合舰队,要租旅顺港作为两家一起的这个军事的港口,由苏联出钱。毛泽东跟他谈判,就告翻译,你告诉他,这个问题是不能谈的,赫鲁晓夫吓傻了,最后又谈判,现在就是说我们苏联人出钱,由你们管行不行,毛泽东说不要这个钱,这个问题是不能谈的。所以邓小平后来学着毛泽东的话跟撒切尔说,香港的问题是不能谈的,这是毛泽东的话,不是邓小平的话。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的,但是毛泽东晚年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实际上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最起码,无论他的主观愿望是怎么样的,实际上我们会看到,这个民族如果不按照他那条路走,走别的一条路,会发展得更快。所以呢,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他是一个非常有自我的人,但是他所缔造的这个社会,却是一个整体民族失去自我的这么一种状况,这是一种矛盾。第三,毛泽东这个人对于传统文化了解至深,也就是说他即使不是领袖,他是北京大学教授,那也能干得一流的。毛泽东晚年白内障,这个眼睛白内障。1975年要动手术。他是手不释卷的人,是那么一个人。他离不开书,当他眼睛被蒙上了,一只眼的时候,他就是还是要读书。这个时候没办法,就经过商量啊,最后就请到了芦荻给他讲传统的诗词,进门以后,毛泽东就问,叫什么名字啊?芦荻说我叫芦荻,毛泽东出口就是一段刘禹锡的词,最后一句话,芦荻秋,是这个芦荻吗?给芦荻吓傻了,报告毛主席,就是这几个字,然后呢,就是我们说他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东西是很深的,他的引喻也很深。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他一生把反传统作为他的学术发展的目标,一直到他晚年,1974年还发动了一场政治运动,叫“批林批孔”,批判林彪,批判孔夫子,这是也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最后一点,就是毛泽东的思想,实际上在我们的学术体系中间应该是中国从前现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中间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探索,但是在西方的理论中间,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鼻祖和先驱。为什么?1966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以后,在全世界引起了一个广泛的学生运动的呼应。当时在San Francisco,在那个城市里边,学生大游行的时候,打的牌子叫三M,第一个M,马克思,他们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鼻祖,第二个M,叫马尔库塞,那是法国的大思想家,那是最发达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第三就是毛泽东,那是最穷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所以三M打在一起,他们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居然敢粉碎中国共产党,deconstruction,敢解构中国共产党,我们作为西方的青年,为什么没有胆量解构我们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毛泽东思想是西方解构主义的先驱,毛泽东是解构主义的大师。所以呢我们说毛泽东这个人物是太复杂了,和一般的人不一样,这是我们说毛泽东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只是说一个现象。
悬念小片
毛泽东,
独特而矛盾的人格难道与生俱来?
严父慈母,三国水浒 童年创伤
对他的人格形成究竟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又如何从精神分析的层面来解密毛泽东性格形成的原因?
精神分析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说法,就是一个人,他的幼年时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一辈子。他从生下来到8岁这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的最关键的时期。从零岁到两岁是一个阶段,三岁到八岁是一个阶段。零岁到两岁的时候,这个人是没有语言的,不会说话,当没有语言的时候就没有记忆,咱们能回忆我们三岁以前的事情吗?你说不清楚,你根本就没有,但是你没有记忆,你有感觉,那个时候打你一下,你会哭,针扎你一下你也会哭,但是你记不起来谁打你了是曾经哭过,但是这种东西已经进入了你的感觉系统。所以现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特别关注的就是一个人的零岁到两岁的时候,他的特殊经历可能对这个人一辈子有重要的影响,另外三岁已经有语言了,到八岁这个过程中间,塑造他整个的心理的一种模板,他的价值观在这个时期形成。那么我们会看到毛泽东这个人,他这个经历这一段是非常地特殊。我们看毛泽东的早年经历的时候,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看,第一,毛泽东的家庭结构,毛泽东的家庭结构是中国典型的一种严父慈母的家庭结构,他爸爸是一个非常精明、非常吝啬、非常暴躁的那么一个人,猴儿精猴儿精的,长的就那个样子。然后他爸爸这个人,给毛泽东很深刻的印象。他回忆录中间讲,1936年跟斯诺谈过很多的话,他说的,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有一次两人冲突到极点,就是毛泽东的爸爸做买卖,老请人家吃饭,有一次在饭桌上,毛泽东把饭端上来了大概怎么样,毛泽东的爸爸喝多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把毛泽东臭骂了一顿,损得不得了。毛泽东当时就急了,把这个饭碗往桌子上,一放,对着他爸爸臭骂了一顿,转头就跑。那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家出走。
萧:当然那个地方就那么大地方,跑了三天,转了半天,又转回来了,他爸爸见了还打,好,小兔崽子你还敢回来,追着打。毛泽东一边跑,他爸爸后边拿棒子一边追。跑到一个,今天我们讲,其实就是一个水塘,毛泽东说,你等着,你先别打,是吧,我告诉你,我要跳下去,你可就没儿子了,你想清楚,你还是打还是不打。他爸爸说,你不孝,你也有错误,毛泽东说,你也有一半错,我也有一半错,我跪一只脚行不行,他爸爸说,行,你就跪一只脚吧,跪一只脚,认错,他爸爸给他领回去了。毛泽东在回忆录中间说:这一次反抗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你如果反抗,你还有胜利的希望,你如果屈服了,就将永远被人家压迫着。所以反抗父亲的这一次胜利,在毛泽东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非常的善良,我们看照片会看得出来,毛泽东长得非常地像他的妈妈。有好多的回忆,毛泽东那会儿上学,上学带饭,带得挺多,毛泽东一去以后,有些孩子没有饭吃嘛,毛泽东就给大家吃了。吃了以后就饿,回来以后还拼命地吃,他妈妈就说,怎么回事,给你带那么多饭,怎么又饿了。毛泽东说,我给他们分了。他妈妈说,好,明天带三份,但是有一条,绝对不能让你爹知道,他爹是抠得不得了,所以呢毛泽东就带了这些去。所以毛泽东他妈妈其实也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萧:第二,毛泽东对于传统小说看得很多,毛泽东对《三国》倒背如流,《三国》《水浒》《西游记》《岳飞传》等等这样的一些书,当年,老师说那是邪书,那不是好东西,应该读经,读孔夫子,毛泽东不听,偷偷地,就天天就读那些玩意儿。那些玩意儿其实对毛泽东影响很大。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当我读这些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感觉,为什么这样的书中间从来没有写过农民,我再继续读中国的旧小说,就觉得在地里种地的农民,在小说中间反映的很少,他们的人物都是一些勇士,是一些官员或一些,是一些文人,农民为什么不是主角,这件事在我心目中间纳闷了两年多。紧跟着在这一阶段的时候,毛泽东目睹了一次农民造反的一种悲惨结局,就是1901年,当时长沙兴起了一个“抢米事件”,当时大家去,就是把那个米仓都抢了。当时“抢米事件”发生以后呢,遭到了严酷的镇压。当时韶山哥老会,那个起义的那个将领,当时被抓住,被斩首,挂在那个城墙上,给大家看,被斩首。毛泽东说,这次造反的一些人中间,许多人被杀了头,他们的头被挂在旗杆上示众。作为今后,对今后暴民的一种警告。
萧:毛泽东说,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在我那早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头脑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用心理学术语表达,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这么说,毛泽东的政治觉悟,起因于目击反抗的死亡,这个政治觉悟受刺激了,这是他的旧小说的影响。第三,毛泽东的耻感,耻辱感, shape,耻感创伤的经历。毛泽东这个人,刚才我们说了,他这一生中间前半辈子并不顺。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所谓的创伤指的是三种感觉,第一指的是羞辱,第二指的是恐惧,第三指的是死亡。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我们说他才有一种心理的一种震撼,刺激,难以磨灭,这个我们讲叫创伤。毛泽东他爸爸让他上学以后,他特别高兴,去上学了。上学以后,读书的地方在湘乡东山一小,也就是翻过山,在他外婆家那个东山一校东山一小,今天我们讲是一个贵族学校,也就是说有钱的人在那去上学的。毛泽东的爸爸是一个大抠门儿,儿子上学买件新衣服,当时那个年代,学生穿的是小马褂,老师穿旗袍,就像同学穿T—Shirt,老师穿西装,这样,毛泽东的爸爸说,别买新马褂了,我跟做买卖时候那个旧的长袍,那个旧西装,你穿着去就行了。毛泽东辍学了几年,没上学,个子也长得特别高,讲话又不是湘话,到那又穿一个大旗袍,人说这傻子,弄一个劣质的破西装还打一个易拉得的破领带,就来了,你都几岁了,还上一年级,整个一个傻子嘛,那个班里就奚落得不得了。毛泽东回忆说,我到那个班里,感觉十分压抑。当然感觉十分压抑的时候,毛泽东没有说任何话,自己跑到外边,今天留下来的一个东西,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这首诗是叫做《咏蛙诗》也就是说一个青蛙。这个《咏蛙诗》这样说,说独坐池塘如虎踞,我是一个癞蛤蟆,你别看我是癞蛤蟆,那个姿势可是老虎,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树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不久,毛泽东就写了几篇有名的作文,叫做《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等这样的作文。当时我看那个作文的那个原件,老师的批语,此君似有仙骨,此文似黄河之水一泻不可止也,一大堆,批的,这个是原件,这不是假的,就说毛泽东一下子成为学校的名人。
萧:毛泽东回忆说,我终于洗净了我的耻辱,我怎么怎么样。所以毛泽东这个人在这个时候,在这个耻辱感在他心目中间留下了非常深的那种印象。所以我说毛泽东的早期这个心理形成的这种环境,这三个要素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段结束
悬念小片:
他颠覆权威,拯救黎民,
他四渡赤水,用兵如神,
他博弈天下,步步都是大手笔,
他也记仇,缺乏政治宽容的雅量,
毛泽东的各色性格究竟如何驱动他重大的政治选择?
心理学的角度又将如何解释这种多变复杂的性格成因呢?
《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在心理学角度上面看,父母之间的性格差异越大,他们的气质差异越大,他们的结合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是有实验依据的。只有这样的一种大自然的这种结合,才使这种天才的人物,在他的胸膛中间生长着两个完全不同的那种心,两种不同的力量,而这种两种不同的力量,实际上是在互相地撞击,在互相地厮杀,在互相地这种磨合,在这个过程中间,他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和一般人不同的一种能量。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的父亲身上他懂得了反压迫的意义,从母亲的身上,他秉承了拯救弱者的精神,这两种要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两者自身都不具备的一种新要素,就是一种反叛的一种人格,所以我们把毛泽东的心理结构的形成作为三要素,就是反叛,怜悯,拯救,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心理的人格。同时毛泽东有一种平等就是普遍的平民化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民粹主义的倾向,他非常喜欢《水浒》,就叫做替天行道,替那些小人物叫抱打不平,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1954年,当时中国发生一个事件, 叫做“红楼梦事件”。写《红楼梦》的一篇文章叫做《红楼梦简论》这本书,写书的人叫做俞平伯,中国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开始写红楼梦的文章,到1954年,那已经很大的年纪,写了一本书,这个时候出了两个年轻人,山东大学的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叫做李希凡、蓝翎,两个作者写文章批判,批判俞平伯先生研究《红楼梦》的资产阶级倾向,那么这个文章后来就被,被上面给扣了,他说这个东西不好说呀,你刚毕业的两个大学生你批判俞平伯这个文章怎么登,然后就批判这个东西不太成熟吧,这个怎么怎么样,给压下来了。江青呢,当年给毛泽东剪报纸,毛泽东的剪报,秘书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给毛泽东剪报,江青是山东人,一剪报,山东的两个学生,山大俩学生,你们就这么干他,就给毛泽东看,毛泽东当时就火了,现在我们都说这是政治事件,是对知识分子的严重的打击,但是我看材料的时候,看到毛泽东在李希凡、蓝翎,这个文章上的批语,直接的批语,批语什么呢,不就是由于他们是小人物嘛,不就是由于他们不成熟嘛,不就是由于他们没有名气嘛,这样的一些批语,那么对于大人物压小人物的这种不满,全在这里,全渗透出来了,所以他的一生中间,他的性格中间,有一种颠覆权威,拯救小人的比较明显的民粹主义气质,我不解释民粹主义了,其实是一个就是非常向着人民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毛泽东的这样的一种性格,形成了一种挑战、冒险和反常规的一种超常的意志。我们看到毛泽东这个人,他做事情是不按常规做的,打仗的时候,毛泽东这个人经常出邪招,人们就是预料不到,比如四渡赤水,四渡赤水这样的一种战役,这是违反兵家常识的,是兵家大忌,你在水上漂,漂你没有隐蔽物,一枪就给你打翻了。打翻了,打不着你,船打翻了,你不到那淹死了,所以不能在水上漂,你要找那个隐蔽物的地方跑,但是毛泽东跑一次回来了,回来再跑,老蒋说,跑了一次,老毛,你玩儿了个第二次你还玩儿第三次,玩儿到第三次的时候,蒋介石已经下令了,消灭毛泽东于石达开葬身之地,命令都下了,毛泽东玩儿了一个第四次赤水,都傻了,干什么呢,所以我们的当事人就不理解了,林彪都受不了了,说这个完了,我们这个还得了啊,但是毛泽东就是经常干这种反这样的事情。
萧:第三,我们说毛泽东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宏大的宽广的一种视野,那么他在做政治决策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种政治决策实际上是很多别人所不敢想的,尤其在战争期间,毛泽东所做的很多的重大的决策,今天都作为经典,如果咱们会下棋的话,我们说毛泽东在政治博弈和军事博弈中间,那个棋子的下法成为一种经典的被人们后来所效法的一种经典的记录。
但是同时我们看到,毛泽东呢,其实在认知上他也是特别不宽容的人。他的秘书胡乔木回忆,说得比较文雅,毛主席缺乏政治宽容的雅量,说得比较什么一点。这个陈伯达的回忆,陈伯达说,毛泽东自觉会不自觉地记仇,邓小平的说法,毛主席,你要是不听他的话,他就想办法整你两下。当然整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是有数的,这是他说的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他又是非常地窄,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他自己是一半虎气一半猴气,这是1966年,1966年7月8号这一天,毛泽东在滴水洞那里边住着,给江青写了一封信,毕竟是给江青的信,这封信应该说是毛泽东的心理图景,或者叫做自己的自白。 其中有几句话,他说,我历来不相信我的那几本小书,个人崇拜,有那么大的神通,现在经他这么一吹,指的是林彪,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是不行了,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曰: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世界没人了,所以才使我这小子有名了,毛泽东说,我是自信又有些不自信,我年轻的时候说过,自信人生两百年,会水当击三千里,可谓神气十足,但是又不很自信,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今天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我身上有些虎气为主,有些猴气为辅,是次要的,他举了《后汉书》中间李固的一段,他说,峣峣者易折,那个树梢,非常高的那个树梢,越是树梢高,它越容易被风刮断,皎皎者易污,这个白衬衣越白越容易有污点,看得很清楚,是吧,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天天做我们这个东西,没人听,做得很细很细的阳春白雪和这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话指的就是我,因此我们说毛泽东这个人其实我心目中间有两个毛泽东,一个毛泽东实际上是展示出来的,被我们看到的,他成功的一面的,有伟大气魄的毛泽东,另外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了,在史料中间会反映出来的,但是没有被我们认真分析的另外的一个毛泽东,这可能,刚才主持人问到阶级斗争,我认为两个毛泽东在互相地厮杀,这也可能就是毛泽东对于斗争如此感兴趣的心理基础吧。今天就到此。
第三段结束
悬念小片
当年偏僻落后的延安,为何吸引无数时尚青年?
毛泽东一生中多次发动政治运动,原因究竟何在?
走上神坛被万人顶礼膜拜
毛泽东本人如何看待?
《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主持人:好,萧延中先生今天来给我们解析毛泽东他的性格,他的心理,其实我们也知道,毛泽东作为中共的一个主要的领导人物,在历史上也曾经发动过很多的运动,您也在演讲当中提到了,那我们知道早期还有像整风等等,那每次运动呢,其实都会打倒一批人。我就想问您,(毛泽东)发动这么多次的运动,这和他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和他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而在这一次一次的运动当中有什么样的共性,我们可以看到吗?
萧:这个发动政治运动,很复杂的,有些政治运动和他的心理有关系,有些东西不是,但是主流上,我看毛泽东发动政治运动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就是,是一个政治体制自然需要的一种过程,比如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他如果想要避免腐败,因为没有外在的力量制衡他,他就得靠自身的一种调整,这种自身的调整才可能使这个政治共同体不至于过早地崩溃,那么这样的一种调整,因为没有外在的制约,你其他国家有外在的制约,所以他就频繁地发动政治运动,是要调整和平衡这个政治共同体,所以这样的东西是一个制度问题,我个人觉得和心理的问题,影响有,但是不大。你比如对某个领导人不高兴了,这个是心理问题,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制度问题。
主持人:您前面在演讲当中和我们在聊天的过程当中,您也多次讲到过,其实毛泽东他,比如说在文革,比如说在大跃进过程当中,他的思想,或者说他的愿望其实还是美好的,和实际上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并没有展开,那我就想请问您,其实他所预期到的一个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萧:说白了吧,毛泽东其实对于他后来建立的国家并不满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有一个叫本杰明?史华慈,就是Benjamin I. Schwartz,,这么一个大教授,非常有名的,他在1968年有一篇文章,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带头粉碎中国共产党制度本身,这是一个共产主义运动中间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现在还存在着很多的看不见的模糊的领域,他要找一个更理想的一种社会,但是这种东西我们讲叫“乌托邦”,这种乌托邦当然也是中性词了,找一个更理想的社会,他最后动用了一些手段,这些手段其实又恰恰是对于人的自由的创造的一种压抑,这是一个历史的悖论。
主持人:那他在选择他所采用或者运用的工具来达到他理想当中的乌托邦的时候,他是真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方法或者工具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吗?
萧:他想得不太多,比如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说,这些老干部被斗了,都是那么大的老干部,他说,我跟你们说了,要油炸,要火烧,但是我也同时说了,不要炸糊了,不要烧焦了,吓唬吓唬他们就行了,他们尝尝什么叫欺负人的味道就够了,就这么讲的。我们今天再把档案都拿到的时候,我们看法可能是不太一样。所以在我的脑子里边,毛泽东是个非常矛盾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间一次再次地创造奇迹,像文化大革命,但也他一次再一次地创造悖论,所以毛泽东干的那个事,今天还是对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多的正面的和负面的参考价值。
主持人:好,谢谢。那接下来呢就看大家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向萧延中先生提问
提问:萧老师,您好,我想问的问题就是,就您所掌握的资料来说,毛泽东对于个人崇拜这个事情,他是怎么看待的呢?谢谢。
萧:非常漂亮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个人被全民族捧成那个样子,今天在我心目中间仍然是一个谜。毛泽东本人对于个人崇拜,他是有变化的,最起码有一个要素,他是要利用个人崇拜实现他的政治目的,这是有的,不能否认,所以斯诺问他,在天安门上这么多人举着“红宝书”掉眼泪,说你觉得这怎么样,他说个人崇拜对任何国家都是需要的,难道你们美国总统不需要个人崇拜吗?但是现在个人崇拜已经过时了,已经没用了,也就是说,他说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很讨嫌,我只承认其中一个,就是Great teacher,因为我年轻时候当过教师,所以他对于个人崇拜的问题呢,他是觉得不是个好事儿,但是同时在某种政治运作的过程中间,他需要利用它,在短时间内他是利用了。今天对于个人崇拜,如果要分析的话,那是非常漫长的,要涉及到我们的国民性的一种研究,不是毛泽东本人怎么样,而是我们自己怎么样的研究。
提问:萧老师,您好,我听刚才讲座的时候,就是看您感觉好像您对这个毛泽东的心理,他分析得是比较多的,那么就是说在整个延安时期呢,毛泽东吸引了很大一批知识分子过去,那么知识分子他为什么会到达延安去,是看中毛泽东的这种个人魅力呢,还是其他一些方面呢?
萧:好,谢谢,延安是一个符号,在当时中国的那种情况下,延安时期实际上在抗日战争的前期,在前期的时候,其实在中国人普遍的知识分子看来,那是一个流寇,流寇流到延安去了,没有给他很高的一种地位,其实共产党内做了很多的措施,做了很多的事情,你比如他们搞那个土改呀,搞民主改革呀,吸纳当时的那个士绅啊,是吧,参与延安的政权,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在国民党那个政权没有做的,而另外一个就是从五四以后,其实共产主义这样的一种理念已经在知识分子那边传播出来了,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实际上有那么一种理念,这个影响到青年学生,到延安最早一批的人,其实都是非常有理想的一个青年学生,他们到那去以后,实际上觉得,这个虽然很艰苦,但是国民党这种政权,它腐败得很厉害,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呢要走一种超越国民党的,超越三民主义的另外一条路,延安就是那么一条路,所以他们去了,后来再往后以后,就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去了以后就想看看延安是什么东西,居然在那么一个破山沟里边,青黄不接的破山沟里头,可以聚集那么多人,道理在哪?你这边给你钱,给你军装,穿得那么漂亮,留不住人,但是延安怎么就会留住那么一帮人,这个原因在哪,他们去探讨那些问题去了。所以那个吸引力是很强的。今天我们讲,延安精神,实际上用spirit这个概念的话,不如用soul,西方的概念这是相通的,就是灵魂,soul,用灵魂这个概念,延安有延安的灵魂,这个灵魂是和别的地方的灵魂不一样,所以现在要具体地要去研究它。现在说的延安精神,说得很俗气,已经被意识形态同化掉了,其实那就错了,要真正地回到学术的问题上去,摆脱意识形态的那种偏好,用纯学术的语言去研究它,我觉得延安还是非常有魅力的。
主持人:好,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非常感谢萧先生今天给我们做的演讲,同时呢也回答了我们的许多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应该说都是大家很关注的一个热点,虽然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呢大家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对于他的评价,也开始变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开场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今天呢是2006年的9月9日,我不知道在今天有多少中国人会记得这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的日子,但是我想由毛泽东所参与缔造或者说参与推动的这一段中国历史应该是不会被大家所忘记的。再一次感谢萧先生今天来到我们的《世纪大讲堂》,也感谢我们今天在座的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