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的内容介绍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的内容介绍

2016-05-05 19:48:56 来源:www.45fan.com 【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的内容介绍

前 言
 
有人说,官场文化是“只能做,不能说”,“有人做,无人说”的东西。说官场文化,也许是犯了大忌。为什么是犯了大忌?因为说了,就道破了天机,而天机是不能道破的。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一直有“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传统。为官之道说浅也浅,说深则深不可测。中国的官场好比一个赛马场,上场就要马不停蹄地跑下去。同比赛一样,官场有官场的游戏规则,违反规则就要受到处罚,最严厉的处罚是开除出局。
 
学者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对潜规则作了如下定义:
 
1、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 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动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 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 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守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 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6、 在潜规则的生成过程中,当事人实际上并不是两方,而是三方:交易双方再加上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的代表。双方进行私下交易的时候确实是两个主体,但是,当他们隐蔽这种交易的时候,就变成以正式制度为对手的一个联盟。隐蔽本身就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存在,反映了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代表的存在。
 
官场上有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些规则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成熟、完善并被所有人默认和遵守,只有遵守它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多看来简单的事情,都有它特殊的官场程序和法则,外行人就象盲人摸象,永远找不到出路。任何游戏都有相对固定的规则,无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只有遵守了,才有可能被其他玩家接纳,否则就会被排挤出局。玩游戏如此,从政更是如此。
 
古今中外的官场或者官僚都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许多人把从政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国自古就把“金榜提名”与“洞房花烛”相提并论为人生两大快事;李鸿章说过一句话:世界上的事,再没有比当官更容易的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朝政界发展,政治既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因而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官场文化。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官场上的现象有的与古代一脉相承,有的花样翻新,种种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人和事,光怪陆离,轮番登常如巨浪溅出千百万个水花,如夏云幻化成千百万种形态,使人啧啧称奇。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变化是整体的、深刻的、复杂的、当然更是痛苦的。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到人文的,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此转型时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程度不同地受到前所未有的各种形态、各种观念、各种现象的冲击和挑战。近年来,官场段子和官场小说非常流行,说明民众对官场的关注以及对官场生态的恶化已经严重不满,媒体只能从公开查处的腐败案件中零星透露官场恶行,学者多从政治体制和制度设计中研究问题。总之大家都感觉到官场不正常,却说不清这不正常如何体现在官场的日常运行中,所以民众的不满也仅仅在段子和小说中。
 
官场是社会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官场文化自然也是社会文化中最复杂和最深刻的,从古至今,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官场文化,有百姓民谣,有学者论点,有官员感慨,还有贪官的自白。民谣恢谐有趣、学者论点逻辑严密、官员感慨体验深刻,贪官自白教训警人;有的直白,有的含蓄;但均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择其官场的某一剖面、某一断层、某一群体,客观地展开描述和议论他们的生存状态,这些生存状态有其来源,也有其延伸,必然牵涉到各类人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表达形式,以及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涉及到官场中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摩擦、个性与共性的扭打、公与私之间的搏斗、道德与利益的选择等等;无不思想深邃,见解独特,独树一帜;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不能言,于朴素中见真知,幽默中见悲悯。
 
在一个统一的国土上,“现象”不会是孤立的,在同一机制中,现象是会相通的,好多现象天天呈现在眼前,人所共知,如果没有另外一副眼光,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
 
规则是一种制度性的文化,规则大于潜规则时,能够铲除它生存的土壤;中国官场的潜规则往往大于规则,清官反而会被排挤出局。
 
潜规则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专家、学者、作家都有精辟的论述,但多散见于各种作品中;一些专门研究古代官制和中国官僚政治的著作,多宏观理论性的探讨。至今也有一些专门论述官场文化和潜规则的书籍,如元朝张养浩的《三事忠告》清朝汪祖辉的《学治臆说》、《佐治药言》,近代李宗吾的《厚黑学》;现代人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任恒俊的《晚清官场规则研究》等等。
 
官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涉及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环境的、自然的、人为的、历史的、现实的、主观心理的、长期的、短期的、必然的、偶然的等等。总之,变化莫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笔者无力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思想的、文化等方面系统阐述官场文化和潜规则的产生、发展、演变的根源、由来和过程,以及今后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趋势。只是不揣浅陋,从大量的各种作品中筛癣摘录、汇集了这部语录式的文集。
 
本书收录的有关官场的各种理论和言论,从平常、平庸、微孝具体的现象着手,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丑而美、由下而上的展开其真实,深挖其“特质”,将社会上的消极、丑陋和落后现象加以揭示或“艺术地复印”出来,供大家细细品味和慢慢品玩,相信会有其广泛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一、 官与官场
 
“官”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一是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二是旧时称属于政府或者公家的,如官办、官费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官就是人们说的“领导”、“头”、“干部”等等称谓。
 
“官”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一个宝盖,下面两个口字。就是说,做官要有保护伞,这是基本保证。同时上面要有打招呼的,下面要有吹喇叭的二者必须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所以两个口字是连在一起的。上面打招呼往往点到为止,所以上面的口字小;下面吹喇叭的自然是越响越有效果,因而下面口字大。
 
“官”字里面两个口还有一种理解:做官最重要的是两张嘴巴上的工夫,一张嘴巴不行,必须一大一小两张嘴巴,两张嘴巴的功能发挥好了,便不愁官做不大了。对上要开口说小话,对下要张嘴会说大话;小话就是小化自己的话,小心翼翼的话,维护主子的话,是对上的专用的话;大话就是大化自己的话,夸大其词的话,自我膨胀的话,是对下的专用话。
 
“官”字两只口,一只用来公款吃喝,一只用来训斥老百姓。
 
“场”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一是指地方如操尝会场等;二是指段落、片断;三是量词;四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电尝磁尝引力场等。这种“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深刻感受得到,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力量。
 
这第四种解释非常有意思,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将“官”与“场”结合在一起,组成“官场”,官场你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刻骨铭心地感受得到,而且它也具有一定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力量。你将官场看成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你理解官场将有很大的帮助,在下面的内容里面,你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官场又可称为“权力场”,不论官场还是权力场,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形式,这种组成形式一是有不同的层次,有高层的、有中层的、也有下层的;就象有中央、盛市、县、区、乡、镇;又如军队中有元帅、将军、师长、旅长、团长、营长以及连排班长一样。二是有一定的范围,这种范围如同一个个的圆圈,圆圈有大有小,有独立的部分,也有交叉的部分;或者说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也可能是大圆里面套小圆,小圆里面再套圆,这种上下(指层次)左右(指范围)相互重叠和交叉,就构成了“场”。
 
官场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古代官尝近代官尝现代官常
 
从空间角度上讲,有外国官尝中国官尝上层官尝基层官常
 
李乔在《清代官场图记》一书的“引言”中说:
 
凡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了解多一些的人,都知道官的重要。清末人欧阳钜源这样写到:“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贵矣,官之权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士人因此对做官趋之若骛,阿Q因此见了官腿就发软,民间因此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官崇拜习俗。中国的思想家和有见识的史学家都很重视这个社会阶层,关注官本位给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打下的深刻烙樱胡适认为,“中国旧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制度与势力”,是官。鲁迅认为,中国人有一种魂灵叫“官魂”,“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先哲们的话是极富洞察力的,他们一下子捏住了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一根神经:官僚制度。正是这个制度,造就了拥有巨大势力的社会阶层——官,形成了以官为轴心和主要活动者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圈子——官常官权、官职、官威、官势、官名、官制、官话、官腔、官谱、官派、官箴、官诀、官习、官俗、官仆、官亲、官场并官样文章、官场教科书。。。。。。这林林总总的官场现象,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一道独特、厚重、百态纷呈的官场景观。
 
易中天在《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中论述说:
 
官场是什么?官场是权力的集散地。在官场中,一切关系都是权力关系,或可以还原为权力关系。权力支配着一切,也制约着一切。如果说,有了权力,便可以施惠或者加害于他人,那么,这一点于官场则为尤甚。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其实就是“权大一级压死人”;而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则说明做官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攫取和使用权力。的确,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官场更突出地体现权力的至高无上和诱惑无穷。同样,也没有什么人,能比官员更知道和熟悉如何使用和赎买权力。权力的赎买频繁地发生在官场上,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官本位”其实就是权力本位,它同时也是伦理本位。因为伦理治国的原则是:儿子服从老子、妻子服从丈夫、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皇帝。这其实是把所有的伦理关系都介绍成了权力关系;或者说,把道德关系(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转换成了权力关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实际上正如儿子不能反抗老子,民众也不能反抗官员,因为官员也是他们的父母。于是权力本位和伦理本位便可以集中表现为官本位。
 
官成了本位,官场也就成了榜样。因此,如果官场中的权力是可以赎买的,那么,社会生活中的所有权力也就都能赎买。如果官场中权力的赎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社会上所有的人便都会习以为常。也就是说,如果官场上发生了“非典”,整个社会便都会传染。
 
进入官场的第一步,就是学习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官场最讲究的恰恰就是“方圆”。因为帝国奉行的是伦理治国的原则。讲伦理,就是讲规则、讲等级、讲秩序。如果官场上都“语无伦次”,那天下如何办?
 
更何况,官场是个权力场,每个人都身怀利器,极具杀伤力,如无游戏规则,就会尸横遍野。所以官场和江湖一样,都是最讲规矩的地方。
 
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与商尝战场没有什么两样。商场有时还可以做到双赢,而官场永远没有双赢,却有两败俱伤;战场上起码是敌我关系,而官场上常常是战友、同学、师生、师徒,为了一种利益,为了一种权力,可以不择手段,六亲不认,丧失人性。
 
官场也讲“江湖义气”:(〈杂文精品〉05)
 
江湖义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国家,没有人民,没有法律,只有团伙。所谓江湖义气,是一套凝聚和代表小团体利益的精神。江湖义气讲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做人做事内外有别。
 
当一个地方江湖义气精神开始在官场中蔓延的时候,单靠现有的监督体制往往对腐败力不从心,因为义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够很轻易地把专门监督的官员也纳入其中。以江湖义气为核心的潜规则完全压倒了党纪国法构成的显规则。
 
要在官场的江湖义气上打开突破口,就必须跳出靠官员监督官员,靠机构来监督机构的旧框框,同辈系的制度设计,让公众直接对官员进行监督。
 
有人说,通往官场的路是独木桥,去的人络绎不绝,但过去的人却不是很多,那些隐隐的青山中到处都是失意官场的冤魂。其实,悟透了这官场,这官场什么也不是;悟不透,也顶多是个舞台而已。人是一生,就象一部小说,即使读到最后,也难预料最终的结局。
 
“官”这个字实际上是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造成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民盼望“清官”,但却少得可怜。因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与“官”组成的词语,除了一些中性词语外,几乎都是贬义的,褒义的几乎没有。如:官方、官家、官价、官阶、官邰官府、官人、官名、官话、官署、官书、官职、官爵、官衔、官员等都是中性的;而官僚、官吏、官司、官气、官腔、官威、官仪、官尝官差、官商、官架子、官本位、官样文章、官僚主义、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主义、贪官、腐败官员、官官相护等几乎都带有贬义;褒义的好象只有清官等少数词语。
 
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论述到:
 
官字号之多,不胜枚举。
 
人们说“官话”,走“官路”,入“官学”,做“官学生”,读“官版书”,答“官卷”,押“官韵”,作“官样文章”,应试做“官”,打“官腔”,摆“官架子”,种“官田”,缴“官课”,当“官工”,做“官商”,进“官府”,打“官司”,嫖“官妓”,找“官媒”,听“官戏”,吃“官饭”,盖“官印”。“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天下之大,谁能走出官的华盖?官本位是全能的,控制了社会的一切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教育,从社会公共事业到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至爱亲朋,可以渗透一切。
 
在汉语中,“官”乃一词多义。古籍中“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这里的官,乃公共之义;“魏晋以下率谓天子为官,天子亦时自言。”这里的官就是不折不扣的是在指皇帝了。
 
天津话里有“官茅房”的说法,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公共厕所。但如果以为凡是前面用“官”字加以限制的东西,一律都是公共的意思,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如“官纱”中的官,指的是皇家;纱前的官,是表示这种丝织物品是贡品。
 
观念应该是“官”念。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8500.html
Tags: 文化 前言 官场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