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的方法技巧
图书所属分类:
>科技教育>专业图书
◇作者其他作品:
江克明等张铭
◇查该出版社: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相关图书:
◇相关丛书:
前言:
绪 论
敷脐疗法是从病人脐部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外治
法范围。它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应用于内、儿、
妇、外各科的临床常见病症。疗效可靠,作用迅速,是群众乐
于接受的一种医疗方法。不但取材方便、价廉、安全,而且操
作简便,方法灵活,并无痛苦,尤适宜于小儿、妇女、老人等怕
打针、吃药者。所用药物剂量小,方式方法多样化,符合“简、
便、灵、廉、广、快”的要求,极宜推广应用。
一、脐的生理特点
《普济方》云:“脐者,齐也。根源本始生成之处,有生生不
穷之义。”脐带在胎儿时,能将母体血液供给胎儿,使胎儿从中
得到氧气等物质以维持生长。正如《黄庭经》云:“生门者,脐
也。婴儿在母腹中,取气于脐管,母呼亦呼,母吸亦吸。”胎儿
出生以后,断脐脱离了母体,大循环动脉阻力增高,由于呼吸
开始,肺动脉阻力降低,故左右心血压发生变化,这种改变是
逐渐形成的。因脐部有丰富的脐动脉、脐静脉,通过它们联系
其他动、静脉,如门静脉通过静脉丛及附脐静脉,与腔静脉吻
合,这样,脐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脐部有
“神厥”、“气舍”穴之称谓。
二、脐部与经脉的关系
脐部之上下左右,乃肠胃盘曲会聚之处,所以经言:“五脏
之动气,发于脐之上下左右也。足阳明、冲脉皆挟脐,而督脉
贯脐中央。任脉通肺以系脐带,故儿在胎中随母脐为呼吸也。
冲、督、任皆始于气冲,气冲起于胃脉,一源而分三歧。督行
背。任行腹。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挟脐上行之胸中,上
颃颡、渗诸阳、灌诸精,下行入足,渗三阴,灌诸络,为十二经之
海,主血。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诸脉。”以上说明脐部与
十二经络、奇经八脉有着密切的联系。脐部给药,正是通过经
脉达到治病的目的。
三、脐部的常见病症
断脐后,如匏瓜桃李,应该脐干蒂脱,如因断脐洗浴,择乳
襁褓,违误常法,或胎气禀受强弱不一,骨骼盛亏不同,寿数有
修短,出生后“得诸感袭”则易生玻小儿常见的有脐部出血,
脐带的扎结松脱,或局部渗血;或消毒处理不当引起脐风(破
伤风);脐疮及脐部汁出不止,即脐部感染引起炎症;或是局
部发育不良、闭锁不全引起的脐突与脐疝。这些局部疾病可
因“风寒暑湿致寇于外,五脏六腑感伤于内”,以致发生内、外
各科疾玻不但在小儿身上出现,同样也可以发生在成人、妇
女、老人身上.
四、适应范围
脐部给药,通过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联系,可以作用于
全身上下、表里,产生治疗效果。对于头面五官,胸肋腰腹,四
肢各部,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诸症,如感冒头痛、伤寒、黄疸、
水肿、呕吐、咳嗽、气喘、中风、中寒、中暑、腹痛、腹泻、痢疾、便
秘、癃淋、关格,妇科的经、带、胎、产诸疾、儿科惊、疳、痘疹、食
积、虫积等等,都可采用敷脐疗法治之。
五、常用药物
敷脐疗法所选用的药物,可随病症的不同要求而选用。如
散表寒,有葱白、生姜等;温里寒,有肉桂、附子、干姜等;消食
积,有莱菔子、莪术等;驱虫积,有乌梅、川椒、槟榔等;理气,有
陈皮、木香、茴香等;活血,有当归、川芎、红花等;补虚,有人
参、黄芪、甘草、大枣等;泻实,有大黄、巴豆、芒硝等;逐水,有
大戟、甘遂、黑白丑等;利尿,有猪苓、轻粉、车前子等;收敛固
涩,有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煅龙牡等;收湿止痒,有枯矾、
硫黄、黄丹等;安神,有朱砂、获苓等;开窍,有麝香、冰片等;解
毒,有蟾蜍、雄黄等;泻火,有黄连、山栀等;止痛,有丁香、细辛
等。
六、给药的方式及方法
脐部给药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剂型,有汤、
丸、散、膏、丹、酒、饼等,如丁桂散、玉枢丹、理中丸、暖脐膏等
等,都是常用的成方。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适用的情况,给
药方法有敷脐、贴脐、涂脐、覆脐、熨脐、灸脐,以及熏洗、搽抹、
掺、扑、揩、拭等等,随证施治,各有特点。
以上仅就脐部给药而言,其实敷脐疗法,在针灸、推拿、气
功、拔火罐等方面,也是经常应用的。如针灸取脐中穴治脐
疝,《千金方》早有记载。推拿按摩脐腹部,治疗腹痛、腹胀、
腹泻等病症,取效很快。于脐部拔火罐,吸出上逆之气,治疗
妊娠恶阻,能随时见功。气功家的意守下丹田,采用深呼吸,
加强脐腹部运动,得力也就在于此。
请读片断:
药物:硫黄三钱,麝香少许,葱一撮。
用法:先填麝香、硫黄于脐眼内,再加上葱饼,熨斗熨之。
按:硫黄性温,能温元阳,去阴毒;麝香芳香通窍,葱能通
阳散寒。使元阳振作,寒邪得散,阴毒得解,其症自除。
6. 巴豆大黄饼(《理瀹骈文》)
主治:伤寒食积,冷热不调者。
药物:巴豆、大黄.
用法:将上药二味研粉,唾和饼,贴脐,艾烧数壮,热气入
肚即住,拭去药毒。如畏艾灸,用熨斗盛炭火熨。
按:巴豆性温热,为温下药;大黄性味苦寒,为寒下药;二
味相伍,药性虽然相反,泻下攻积之力则相成也。使积滞去除,
其病自愈。
7.两头尖丸
主治:夹色伤寒。
药物:两头尖若干。
用法:将上药一味研末,醋调为丸纳脐中。
按:两头尖,即雄鼠屎两头尖者。原注云:“可以通阴
阳。”
8. 巴豆饼(陈北山方)
主治:阴毒伤寒心下结,按之极痛,大小便闭,但出气稍
暖者。
药物:巴豆十粒。
用法:上药研末,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艾炷灸五
壮,气达即通。
按:巴豆为温热攻逐之品,有祛寒荡积之功;敷脐加温
灸,其效尤猛。
中 寒
中寒是指寒邪直中于里,出现寒战、踡卧、面青、肢冷,或
腹中剧痛,甚至突然昏倒,脉伏等阴寒之证。病情严重,治疗
必须果断及时,当以温里去寒法为急务。
1.散阴膏(《理瀹骈文》)
主治:中寒之证,初起无头痛身热,骤然恶寒战栗,面青
口噤,肢体强直,或心腹痛,甚有昏倒者。
药物:散阴膏(详见附方)
用法:将上膏贴脐部,以及对脐处,或兼贴背心及两膝
盖。先用生姜汁和热酒煎抹,配合吴萸蒸熨法、葱饼熨法、艾
灸法等同用。
2.附子理中汤(《理瀹骈文》引仲景方)
主治:寒邪直中太阴,脾胃阳气虚寒,腹痛,下利清冷,脉
沉迟者。
药物:附子三钱,干姜二钱,人参一钱,白术三钱,炙甘草
一钱,散阴膏。
用法:上药五味,研末,煎汤抹腹部,并炒熨之。以散阴膏
贴脐上,及对脐处。
按:附子理中汤为张仲景治太阴病(腹痛下利)合少阴病
(脉微肢冷)之主方,有温理脾胃,回阳救逆之功效。亦可内服
与外熨并进。
目录:
目 录
编写说明
绪论
内科
感冒
1.葱姜豆豉饼
2.红花油
3.万金油
4.井底泥敷法
5.芥末填脐法
6.藿香正气散
7.盐熨法
8.滑石汤
9.五积散
10.暖脐丸
伤寒
1.葱饼熨法
2.松椒蛋
3.萸葱熨法
4.醋麸熨法
5.硫麝葱饼
6.巴豆大黄饼
7.两头尖丸
8.巴豆饼
中寒
1.散阴膏
2.附子理中汤
3.附子汤
4.当归四逆汤
5.术附汤
6.回阳救急汤
7.吴萸散
8.二姜丸
9.附椒面
10.萸蛇熨法
11.英硫蒜蛇熨法
12.鸡子收阴气法
中暑
1.白虎汤
2.天水散
3.热熨法
4.黄土水
5.尿土法
6.热尿法
高血压
脐压散
出血
1.大黄掩法
2.莴苣贴法
3.清阳膏
4.紫草茸汤
5.银燕蛋饼
咳嗽、气喘
1.马脾风散
2.雄朱散
3.五倍子散
4.罂粟散
5.补骨脂散
6.纳气散
7.黑锡丹
自汗、盗汗
1.独圣散
2.倍矾散
3.止汗散
4.首乌散
5.黄柏粉
黄疸
1.瓜蒂散
2.瘴疸丸
3.平胃散
4.加味平胃散
5.百部糯饭酒
6.南星散
7.田螺敷法
8.鲫鱼砂仁糖
9.鲫鱼胡椒香
10.茵陈丁香擦法
11.茵陈姜附散
脾胃不和
1.枳壳陈皮散
2.糯米粉熨法
3.健脾膏
呕吐
1.生姜敷法
2.桑葱茶
3.桑葱茶皂糖
4.燕窝樟贴法
5.皂枫膏
6.玉枢丹
7.十滴水
8.椒艾蚯皂散
腹胀
1.朴香散
2.朴棱散
3.朴萸散
4.朴连散
5.朴苈防已散
腹痛
1.葱白熨法
2.葱姜盐熨法
3.葱椒熨法
4.葱二香熨法
5.葱椒霜
6.葱姜橘
7.姜桂散
8.姜附熨法
9.附香丸
10.丁桂散
11.接命丹
12.附子填脐散
13.香桂活血膏
14.暖脐膏1号
15.暖脐膏2号
16.暖脐膏
17.猩红矾
18.艾蛇鳖熨法
19.玉抱肚法
20.参附姜桂散
21.灵砂矾麝饼
22.香连丸
23.芥子饼
24.香砂丸
25.观音救苦丹
26.温通法
27.九痛丸
28.蟾霜粉
脐腹冷痛
1.葱熨法
2.参附姜桂散
3.姜附桂英散
4.芥子末
5.散阴膏
6.萸酒熨法
7.涂脐膏
8.葱姜酒
9.椒矾香丹
10.朱雀散
疝气痛
1.茴香熨法
2.萸桂散
3.胡椒菜
奔豚
温降气逆法
便秘
1.葱盐贴法
2.匀气散
3.积盐麸熨法
4.通便膏
5.皂蒜敷法
6.皂黄散
7.四生散
8.硝皂散
9.硝黄皂角汤
10.三黄平胃散
11.润枯通秘汤
12.芒硝行水膏
13.温通法
14.附子丁香散
15.芥香丸
16.巴连葱盐饼
17.甘道糊
18.雄鼠屎敷法
泄泻
1.大蒜敷法
2.纯阳正气散
3.平胃散
4.一粒珠
5.苍藁散
6.车前滑石散
7.车前末敷法
8.芍草滑石散
9.猪龙葱针法
10.田螺敷法
11.艾硫蓖麻饼
12.蛇床木鳖艾
熨法
13.暖脐膏
14.丁香油
15.丁桂散
16.椒英丁桂散
17.胡椒附桂膏
18.萸盐熨法
19.散阴膏
20.干姜白术散
21.大顺散
22.五积散
23.桂车散
24.桂朴散
25.丁矾散
26.萸椒蒜艾法
27.芥末敷法
28.木丁散
29.丁麝木鳖膏
30.硫矾丸
31.温中散
32.益智丁香散
33.加味理中膏
34.萝卜敷法
35.宁和堂暖脐膏
痢疾
1.大黄丸
2.香连散
3.香连散加味
4.椒香金仙膏
5.大蒜饼
6.大蒜丹
7.吴英六一散
8.芥子敷法
9.芥姜膏
10.吴萸散
11.肉桂散
12.木鳖熨法
13.椒香霜丸
14.巴霜黄蜡丸
15.四霜散
16.桂矾针砂散
17.椒鱼膏
18.蓖硫散
19.香油黄瓜藤
20.癞团香
21.蛙香饼
22.葱豉姜螺饼
23.螺辛葱皂饼
24.螺香饼
25.蜗牛饼
26.乌梅蜗牛敷法
27.乌梅附子敷法
28.木鳖饼
29.萸附散
30.回春泻痢膏
31.泻痢圣饼子
32.金仙膏
33.苍莎散
34.抱肚法
35.预防泻痢法
36.痢疾塞肚法
霍乱
1.玉枢丹
2.醒脾散
3.扶脾汤
4.盐熨法
5.半夏阴阳水
6.佛矾散
7.藿香正气散
8.芥末敷法
9.姜豉熨法
10.皂酒糟
11.巴连饼
12.蒜盐敷法
13.艾盐灸法
14.朱蜡熏法
15.萸酒饼
16.艾熨法
17.麻脚痧膏
18.雷公救疫散
疟疾
1.常山饮缚脐法
2.椒末贴法
3.椒硫桂麝散
4.截疟散
5.散阴膏
水肿(附:蛊胀)
1.消河饼
2.百草膏
3.盐艾灸法
4.龙遂饼
5.利水消肿汤
6.理气逐水汤
7.巴硫轻粉饼
8.芒硝敷法
9.承气汤
10.商陆葱熨贴法
11.疏凿饮子
12.商陆麝贴法
13.胃苓汤
14.桂附八味丸
15.实脾饮
16.危氏复元丹
17.遂雄田螺饼
18.万灵膏
癃淋
1.蒜盐栀子饼
2.硝石清阳膏
3.葱泥贴法
4.葱盐饼
5.连巴散
6.葱艾灸
7.苎根饼
8.茴蚯饼
9.蒜遂艾灸法
10.田螺香
11.矾麝散
12.通淋膏
13.小蓟贴法
14.益母草贴法
15.土牛膝贴法
16.车前子贴法
17.发灰
18.水道通汤
19.枫树膏
20.蒜栀盐
21.莴苣饼
22.莴艾灸法
23.葱麝熨法
24.鲫鱼敷法
25.蜗牛饼
26.蜗麝贴法
27.田螺膏
28.螺冰敷法
29.葱螺粉麝饼
30.夏螺葱香饼
31.开闸汤
32.夏皂香
33.螺葱饼
34.硫萸散
二便不通
1. 葱豉姜盐饼
2.苦酒盐敷法
3.矾水滴法
4. 皂糖饼
5. 巴豆黄连饼
关格
1. 皂香散
2.参附麝香散
3.二石通葵散
4.升降散
遗尿
1.龙骨散
2.五倍子散
3.姜附脂法
4.韭子茴香散
5.牡蛎大蒜饼
遗精
1.独圣散
2.遂草丸
3.硫丁丸
4.硫椒丸
5.香茸丸
6.牡蒜敷法
寒湿
1.小蒜饮灸法
2.芥子末敷法
脚气
1.田螺盐敷法
2.二丑养遂饼
补正救急
1.长生延寿丹
2.太乙延寿丹
3.小接命熏脐
秘方
4.接命丹
5.济众散
野葛中毒
1.青竹水
2.鸡葛汁法
晕车
伤湿膏
儿科
惊风
1.胆星丸
2.葱韭熏熨法
3.雄砂栀冰散
4.芙蓉鸡蛋饼
5.蚯蚓香
6.慢脾风膏
7.慢脾风散
8.姜附陈丁鸡
9.水豉丸
10.衣鱼掩法
11.小儿急惊方
夜啼
1.五倍子散
2.鸡粪涂法
3.车辖脂
自汗、盗汗
1.五倍子散
2.五味子散
肺胀
1.马脾风散
2.一捻金
口疮
细辛散
消化不良
1.皮硝敷法
2.鲜石榴皮敷法
疳积
消疳驱虫散
虫积
1.绿豆粉
2.椒梅饼
脐症
1.鼠姜绵香粉
2.发灰油
3.槟榔散
4.蚯泥糖
5.二豆散
6.杏仁饼
7.杏仁髓
8.桂心熨法
9.盐豉饼
10.三灰散
11.当归散
12.归麝散
13.归铅散
14.龙骨散
15.龙矾散
16.国老散
17.枯矾散
18.柏矾散
19.柏墨散
20.甘草散
21.绛灰散
22.白石脂散
23.伏龙肝散
24.黄柏末
25.螵蛸胭脂散
26.甑带灰
27.东壁土
28.苍耳散
29.黄柏散
30.蛴螬散
31.蛤蟆灰
32.蛤蟆矾灰散
33.蛤蟆牡蛎散
34.牡蛎散
35.烂脐带外用方
盘肠腹痛
葱洗贴法
腹泻
1.五倍子散
2.丁桂散
3.暖脐膏
4.葱姜饼
5.百草膏
6.二乌散
7.香附米酒饼
8.止泻散
9.腹泻膏
大便不通
葱豉姜盐散
阴缩入腹
硫萸蒜法
遗尿
遗尿散
脐风
1.蒜灸口畜鼻法
2.艾灸法
3.蜗牛莳萝末
4.盐豉灸法
5.蝎蜈瞿蚕散
6.蜂房散
7.地螺葱菔饼
8.川椒面
9.枣猫珠矾丹
10.天浆散
痘疹
1.燕窝鸡子清
2.泻热解毒法
3.大钩散
4.龙蝉散
5.艾椒膏
6.清金膏
7.雄鸡酒
8.补元回阳散
9.商陆葱敷法
10.桃葱灯
11.鸡酒方
12.蚯蒌杏茶饼
13.栀桑散
14.独参散
15.人参乳没丸
16.气血双补法
17.附子散
18.灯花盐铅饼
19.黄柏苦参膏
20.雄油桐
21.茶叶敷法
22.樟葱姜艾法
妇科
月经不调
1.调经散
2.加减四物汤
3.四物凉膈散
4.桂附调经散
5.芷香散
热入血室
柴胡四物饼
痛经
1.芎归散
2.炮姜甘草散
3.失笑散
4.三七酒
5.痛经散
白带
1.鸡冠散
2.盐艾熨法
3.赤白浊丹
4.药兜肚方
妊娠
1.伏龙肝散
2.井底龙
3.井黛龙
4.罩胎饮
5.二石清利法
6.葵栀滑螺膏
7.甘遂散
8.葱盐熨法
9.子淋方
难产
1.灶心土酒
2.葱白沙
2.黑豆醋汤
4.伏龙醋
5.龟壳散
6.立圣丹
7.加味平胃散
8.黄牛牯屎
9.难产仙方
10.如神丹
产后
1.加减四物汤
2.艾熨法
3.天麻芎归散
4.荆防芎归膏
5.葱白通尿法
妇人血蛊
破血通经灸法
不孕不育
温脐种子方
外科
脐部病症
1.荆芥汤洗法
2.艾叶灰敷法
3.二豆星蔹散
4.赤石脂散
5.收湿消肿法
6.归麝脐带散
7.桂心熨法
8.桑螵蛸散
9.黄连平胃散
10.炉甘石散
11.龙骨散
12.三妙散
13.油发灰等
14.止痒散
口舌生疮
1.朱冰滑石散
2.五倍柏滑散
3.水火散
4.加味水火散
5.赴宴散
6.交泰散
7.柏桂青黛散
8.细辛散
9.贴脐散
附录
《理瀹骈文》备用膏方
1.散阴膏
2.金仙膏
3.扶阳益火膏
4.行水膏
5.健脾膏
6.温胃膏
7.固经膏
8.安胎膏
9.催生膏
10.卫产膏
索引
编辑说明:
编 写 说 明
一、本书收集古今医籍所载脐部给药法共487种,名之
曰《敷脐疗法》,供中西医临床各科医护人员及家庭自疗应用
参考。
二、敷脐疗法的选择标准:1.以常用药物为主,不用或少
用稀有贵重之品;2.与内治法相近,于理可通者;3.用有所据,
效可验证者。
三、书首冠以绪论,介绍敷脐疗法的意义:以内、儿、妇、
外各科为纲,常见病症为目;按用药情况相近、先常后变依次
排列。
四、每一疗法,分列名称、出处、主治、药物、用法、按语等
六个项目,眉目清楚,叙述简明,查阅随即可用.
五、名称一项,有的录自原书,而原书缺名者,由编者揣
其意加以拟定。为了便于掌握,大多采用药物和剂型命名的
方式。
六、主治、药物、用量、用法全照原书抄录。按语一项,
是编者的体会,有的分析用药情况,有的指明应用特点。
七、选用书目,以《理瀹骈文》为主,上及《千金》、《外台》,
旁及《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下及近代医药期刊,收集
有限,挂漏不少,尤希读者多提意见,以便今后充实完善。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