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佛教在神佛观方面的区别有哪些?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神佛观
作者简介- 神佛观- 罪恶观- 救赎观- 来世观- 鬼魔观-地狱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仪礼观- 圣职观- 经典观-节日观-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凡要研究一个宗教,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她所崇拜的对象如何,本文的目的只是将基佛两教的神佛菩萨等,作较系统性区别,看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神
一、独一无二的上帝
上帝,英文是 GOD,希伯来文是 JEHWAH,中译「耶和华」,意思是「今在的,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三14)。古代犹太人对上帝,另有以下的几个称呼:1、耶(EL)原文意为「那有权能者,那刚强者」;2、耶罗喜穆(ELOHIM)意为「伟大无量」;3、耶里昂(ELELYON)意为「至高的上帝」;4、阿多乃(ADONAI)意为「上帝是主人」。
上帝是有位格的(Personality),凡能自称「我」的就是有位格,所以上有自觉,自决,自由的表示。在旧约圣经各处记有上帝向人说话,这就是上帝有位格的具体表现,例如:「耶和华对亚伯兰说……。」(创世记十二1)
上帝至少有以下几种本质与属性:1、创造万物者(创一1;赛四十26,四二5)。2、全能者(创十七1)。3、遍在者(诗一三九7)。4、不可见者(廿三8;约一18)。5、全知者(诗一三九1-6)。6、永远者(申卅三27)。7、不变者(一○二26-27)。8、不死者(提前一17)。9、无限者(伯卅六26)。10、至高者(徒七48)。11、唯一者(可十二32)。12、完全者(太五48)。13、良善的(诗廿五8)。14、伟大的(诗八六10)。15、有恩惠、怜悯的(诗一一六5)。16、爱(约壹四8)。17、真实的上帝(林前十13)。18、丰盛的慈悲者(出卅四6-7;诗八六5)。19、是圣的(诗九九9)。20、万物的所有者(诗五十10;启四11)。21、公义的(诗一四五17。22、自然界的管辖者(耶卅一35)。23、是真神(约十七3)。24、人与人之间的裁判者(诗九16-20。25、拯救者(赛四三3)。26、上帝是个灵,非物(约四24)。
奥斯堡信条对上帝的解释说得好,「只有一神,称为上帝,就是上帝,无始无终,无形无像,不可分开。全智、全能、全善,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的创造和保存者。」
二、拯救世人的耶稣
基督徒敬拜的神,是上帝、耶稣、圣灵三位一体神。三而一,一而三,纯然一体。所以虽称三位,但仍是一神。耶稣(Jesus)一名的原意是「神是拯救」(太一21);基督(Christ),原是一形容词,后成为一种尊称,意为受膏者(诗廿八8)。
耶稣与上帝原为一,耶稣说:「我本是出于上帝」(约八42);「我与父原为一」(约十30);「你们……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已经看见祂。……人看见我,就是看见了父。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八19;十四7 、9 、11、20)「……圣父啊……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约十七11)
耶稣自有永有,与上帝同存同荣。「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一1、2、14)这道就是耶稣。「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这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乡。」(约八58)「……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直活到永永远远。」(启一17、18)耶稣既与上帝同性,所以也是无所不在(太十八20),无所不知(太九4),无所不能(太十一4、5)。
耶稣与上帝为一体,且用圣父与圣子的名称,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最重要的经句莫过于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约三18)另请参阅以下章节,马太福音七章廿一节;路加福音廿二章四二节、廿三章四六节;约翰福音五章十七节、廿节等处。
奥斯堡信条论耶稣说:「我们教会又教导人道。就是说,上帝的儿子,从蒙福的童女马利亚腹中取了人性,所以有神人二性,无可分开,联合于酪位格内,就是一位基督,真上帝,真人……。」
耶稣在世最大的事迹是:1、教导人相信上帝;2、自我牺牲,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世人的大功;3、从死里复活,以后升天,还要再临世界,审判活人死人。
三、安慰信徒的圣灵
耶稣升天后,圣灵就从天降下,圣灵由上帝而出,「……保惠师,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约十五26)圣灵的工作是叫世人自责(约十六8-11),使人重生得救(约三3-5),圣灵且赐能力,使门徒们向各处传道(徒一5-8)。圣灵是基督徒随时的帮助与安慰者(太十18-20);(约十四16)。古时五旬节圣灵下降,教会于是建立(徒二)。
使徒信经最清楚说明基督徒所敬拜的三一神,「我信上帝,全能的父,……我信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我信圣灵,一圣基督教会……。」基督教会的派别虽多,但都只信这位三一真神,其它的任何神明,基督教都不接受,所以基督教是澈底的一神论信仰的宗教。「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廿3)基督教中虽也有天使的存在,但他们仅是服侍上帝及众圣徒者,而不是受敬拜的灵体(来一14)。
佛教的诸佛、菩萨及其它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诸法无我」,宇宙万物都无非由「因缘所生」罢了。站在这个立场,佛教是澈底的无神论,就在今日,真正修行的佛教人士,是绝不敬拜任何神佛的,但这样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少而又少。
自佛教教祖释迦牟尼去世,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在印度佛教界中,认为雕刻或绘画佛陀释迦形像,是一种极端不敬的外道行为。为了表示记念释迦起见,当时曾用各种象征性的记号予以表达。例如在佛陀白耶(Buddha Gaya)、‘ 等各地的佛教古雕刻中,用「法轮」象征释迦的说教,用「菩提树」代表佛陀的成道,用「足迹」象征释迦的游行布道。佛经「阿育王传第二阿恕伽王第本缘」中,记有外道尼干陀人画佛像,佛教护法阿育王(即阿恕伽王Asoka)听后大怒,竟在「一日中杀万八千尼干陀子于花子城」。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末期,希腊人在大夏地方建立大夏国,希腊文化逐不断地进入了印度本土,于是佛教艺术也受了相当影响。在佛教界盛传,世界最早的第尊佛像,是由希腊人的手法雕成。据说约在公元前一五○年左右,有一位希腊籍人弥兰陀(Menada 100-160B.C.)在西北印度做王,他信佛教后,苦无佛像可拜,遂由希腊国召来雕刻师,雕成了一尊希腊人面孔,嘴上有鬓,身穿毛衣的佛像。我认识的日本佛教大学水谷幸正教授说:「希腊人佛教徒在阿特里那地方诞生五有形的佛像艺术作品,以前是没有佛像的。此外还有菩萨思想的展开,佛教的各种思想也受希腊的影响。」(见氏着「佛灭后教团分派与各部派的教学」一文)
到了耶稣降生,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中开始萌芽大乘佛教。被誉为大乘八宗之祖的龙树(Nagarjuna 150-250A.D.之间活跃于印度),在教义上为佛教开创了新的境界。大乘佛教信徒对原有的佛教,重新诠释,其中关于释迦部份,大乘以为曾在印度做过人的释迦,肉身虽死,但他身未灭,永远存在于宇宙之间。所谓法身(Dharmakaya),解释甚多,用非佛教的术语来说,或可把它看成是释迦的一种「灵体」。
大乘不单把释迦予以神化,且也制造了其它的许多诸佛,其数目多如恒河沙数。再者,大乘也引进了一种菩萨信仰,以为在宇宙中有许多菩萨存在,予人以幸福快乐。总言之,自从大乘佛教兴起后,佛教遂变成了多佛、多菩萨以及多鬼神的「多神」崇拜了。大乘为何如此剧变?可能是为了应付满足当时多神信仰的印度人的需要,以及大乘受了外来的宗教、哲学与思想影响所致。
我国是属于大乘佛教范围,加上我国人民自古多神信仰的需求,结果,中国佛教徒所拜的便显得比日本大乘佛教所拜的更是复杂多端了。我国已故大醒法师曾说过:「佛教是主『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但到了中国之后的佛教,已被神奇古怪『多神』的鬼影附真身,所以连佛教本身的教徒(单指僧尼)也分不清了,这那是佛教的不是呢?」(见大醒法师遗着三四五页「捣毁神像应有的标准」一文)
现在我们拟用最短篇幅,将佛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如下,约可分成佛部、菩萨部、明王部、天部、眷属部等五类。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本无任何神秘色彩。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称为Buddha呢!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觉生杂志在社论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来,渐次神圣化、神秘化,无形中人间的、历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话掩饰成非人间寓言的佛陀了。……观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视诸为神明,或比诸为上帝,神佛不分……」(见该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二、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剎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佛教教义虽一直标榜无神,诸法因缘生,但它在大乘佛教中,最后所行出来的,却变成了一个最复杂多端的多佛多菩萨、多神多鬼的「多神」信仰崇拜宗教。在世界中虽也有不少多神教,但佛教在多神方面却可以坐上王座,因为佛教徒所敬拜信奉的对象之多,已超过任何多神教的神鬼。对于这方面,无论佛教徒如何辩驳,但绝对摆脱不了「多神教」称号,这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在生前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剧变与怪现象。佛教居然由无神变成了多神,到底是堕落了呢?抑或进步了呢?这要请读者自己去答复了!
作者简介- 神神佛观- 罪恶观- 救赎观- 来世观- 鬼魔观-地狱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仪礼观- 圣职观- 经典观-节日观-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4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