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从佛法中看人生?
作者:吴存
人生选择与生命未来
从前,有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一位武士一直怀疑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一天,他向白隐禅师请教:“真有天堂和地狱吗?”白隐禅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答:“我是一名武士。”“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白隐故意激怒他,这时只见武士怒目相视,拔剑而出。这时,白隐缓缓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为之一震,心有所悟,遂收起宝剑,向禅师深鞠一躬,以谢开示。“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欣然道。这是一个人生选择的故事,它告诉人们,人起心动念的善恶和一言一行的好坏,都是对未来的选择。
人的一生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说人生处处是选择、时时有选择,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选择过程。由于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不同,各人的价值选择也会出现差别。比如,在做人的问题上,有人选择利己,有人选择利他;有人选择获取,有人选择奉献;有人选择享受,有人选择吃苦;有人选择外求,有人选择内修等等。人生选择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认识和人生觉悟程度的反映,尽管人们没有明确表达自己是谁,也没有发表人生宣言,但他的人生实践已经表明了他对自己的确认和对生命未来的选择。人生实践千差万别,大体上包括三种类型:
一种人以利益为重,追求名利地位,主张享受人生。这种人认为肉身即自己,肉身的物质需要和七情六欲的满足是人生中的首选,精神道德是虚的,无关紧要。所以,一生中围绕身外之物奋斗、拼搏,只重做事,忽视做人;只讲利益,不讲德行;只想利己,不想利他。西方思想家认为这种人的行为是人的动物性表现,中国思想家称这种人是如同禽兽的“势利小人”。
一种人以精神为重,注重品德修养,主张道德人生。这种人认为良心和道德是人的本质所在,做人就要守住良心,重德向善,提高精神境界,既有益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未来命运。所以,一生中重视做人,修养自己、克己利他、善念待人。西方思想家认为这种人的行为是人之为人的人性表现,中国思想家称这种人是“正人君子”。
一种人以信仰为重,注重心灵净化,主张修炼人生。这种人认为人皆有佛性,佛性(元神的本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在生命的历程中,世间只是短暂的停留,不应在此迷恋流连,要通过修炼返出自己。这种人按天理天法要求自己,修炼自己,精進实修,境界不断升华。西方思想家认为这种人的行为是人的神性表现,中国思想家称这种人是未来的“圣人”、“至人”、“神人”。
人无论做什么都是给自己做的,今生所为就是未来命运,目前所做就是选择未来。上述三种人的人生实践实际上就是通向不同目标的三条人生之路。前两种人生是入世人生,第一种人走的是道德败坏迈向地狱之路;第二种人走的是重德向善福报未来之路;第三种人是出世选择,走的是弃世成神重返天堂之路。释迦牟尼讲“人生只在呼吸之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就在这迷的一瞬间却在检验生命能否坚守自己的本性;就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却在考察生命能否觉醒。守住本性,生命觉醒是在世间当人阶段的关键。人生短暂,生命永恒;元神不灭,神性永存。千万不要在这短暂的人生中,由于贪图一时的享乐、迷恋这肮脏的世界而毁掉自己生命的未来和永远。
人生选择既是对生命未来的选择,同时也是自己在宇宙中位置的选择。现代人由于受无神论、唯物论的影响和束缚,接受了单空间的宇宙观,误认为宇宙只有人世这一个空间,把天堂和地狱当作人的虚假幻想,所以不知道或不相信人还可以在宇宙的多层空间中進行选择。在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单空间认识的支配下,人只重视在世间选择自己的位置。为了在社会中争取一个好的位置,卷入政界和军界的人在拼命往上爬,总想官位越高越好、权力越大越好;商界中的人总想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钱财越挣越多;学界的人总是拼命使自己的职称越来越高、名望越来越大。这种人只重视在虚幻的人世中定位,不知道在真实的宇宙中归位,“反认他乡是故乡”。
历史上,确有一部分人通过学习佛法,放弃了后天观念、打开了眼界、放宽了思维。他们知道宇宙是极其庞大复杂的多空间存在,人世空间在宇宙中是最低、最迷、最苦、最脏的一层空间,在宇宙高层空间到处都是纯净新鲜、琳琅满目、无限美好,那里是真正的天堂。他们认为人应当重视在宇宙高层空间中选择自己生命的位置,走修炼之路,这是提高境界走出世间,生命归位之路,这是人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唯一正确的人生选择。为什么历史上许多地位高、有作为、贡献大的人最后都选择了修炼之路呢?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把自己与宇宙联系在一起,在洪大的宇宙范围中来选择人生之路和生命的未来。
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李叔同,正当他各方面造诣达到人生顶峰之时,于1918年剃度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
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修炼人的弘一法师。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