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美文化差异(1)
摘自中央电视台网站 www.cctv.com
一、中美文化基本差异 中国观念
美国观念
个人概念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
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更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
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至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 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
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 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取向
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 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面子
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 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关系与规则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 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
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 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身份地位
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2.剖析美国人
(1)美国人的性格
凡同美国人有过接触的,大抵都会认为美国人待人热情、开朗大方、易于接近。当你初次结交一位美国人,他会对你侃侃而谈,甚至滔滔不绝,使你毫无拘束之感;当你走在街上,对陌生人无意多看了几眼,他也许会向你微笑着点头致意,或者招呼一声“哈罗”;如果你的车子在路上抛了锚,会有热心人过来帮你修理;如果你在大街上迷了路,也会有人热心地为你指点。旅游胜地夏威夷岛上的居民尤以好客著称。贵客一踏上夏威夷岛,就会有美丽的夏威夷姑娘为他献上花环。这种花环系用新采摘的兰花扎成,幽香馥郁。夏威夷州又被称为“阿洛哈州”,“阿洛哈”一词有“您好”、“欢迎”、“再见”等多层意思,在夏威夷群岛上,“阿洛哈”之声处处可闻。夏威夷人正是用芬芳的花环和亲切的“阿洛哈”呼声来欢迎千千万万的客人。
许多游客看到美国人做事的快节奏感到困惑不解。初到美国的人,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美国人个个都匆匆忙忙。城市里的人似乎总是赶着到什么地方去,即使被阻片刻,就变得很不耐烦。起初,你也许以为这是对你的不友好表示。公共汽车司机催促你;商店的售货员急急忙忙地对待你;你在街上走,后面的人一推就走到你的前面。你买东西或到外面吃饭,没有人跟你说笑寒暄。别以为美国人这样匆忙是对你表示不友好。通常,大城市以外的生活步伐就慢多了,其实,别的国家也有这种现象。
住在纽约、芝加哥或洛杉矶等大城市的美国人,往往觉得人人做事都同样在赶;他们预期别人也“推一下”,跟东京、香港、贝鲁特或圣保罗的人没有不同。不过,他们一发现你是异乡人,多半会表示友善并尽力帮助你。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初到城市时,自己也是异乡人,他们记得踏入一座新城市时,心理有多惊恐。如果你需要帮忙或想问什么问题,可以找一个面容和善的人,对他说:“我是外地来的,你能帮我一下吗?”
此时,大多数人会停下来,微笑地给你指点途径或答复你的问题。但你必须让他们知道你需要人帮忙,否则他们多半会从你身旁走过,根本不会注意到你是外地人,也不知道你需要帮忙。你偶尔会遇到一个本身太忙或赶着办事没法帮你的人。遇到这种情形,你也不必气馁,只要另找别人。大多数美国人都乐于帮助外来客。
美国人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他们一致推崇那种受大家喜欢、具有吸引力的人。因此他们总是希望能同别人无拘无束地接触,并结识更多的朋友。美国人互相交往时,不喜欢服从于别人,也不喜欢别人过分客气地恭维自己。美国人所担心的是被别人视为不易亲近的入而受到孤立,这对平民百姓来说,意味着寂寞;对政客们来说,则意味着竞选的失败。因此。美国人交朋友的特点是交情泛泛他们同大家的关系都十分融洽,希望给别人一个好印象,但是却往往缺乏那种可以推心置腹的知交。有位美国人对此曾作过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美国人能够与人一见如故,迅速博得对方好感。但是一周之后,他们会把你忘得干干净净。他们喜欢新东西。如同对待自己的旧车一样,他们也废弃自己的朋友。在结识人方面,没有人比我们更迅速,但在建立一种真正的友谊方面,却没有人比我们感到更为困难。”
美国人性格的第二个特点是独立进龋他们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他们;美国人从小便养成独立奋斗、不依赖父母的习惯。在街上,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十一二岁的男孩挨家挨户送报纸,不论风雷雨雪从不贻误。有些女孩很小便到邻居家去帮助照看小孩。他们的父母都认为让子女从小自强自立,对他们将来到社会上去生活大有禆益。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一生都以独立进取作为为人的宗旨。他们求学时,靠自己的成绩获得奖学金,靠半工半读挣取学费;成年后,他们纷纷离开父母,自立门户;一旦结婚成家,他们更是独来独往,要靠自己的本事在美国社会的生死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年青夫妇生儿育女,也完全靠自己抚育,不指望祖母或外祖母照顾孙儿孙女;当孩子们长大后,家庭就有所分工,一般说,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是妈妈的事,修理用具、修剪草坪、擦洗汽车是爸爸的事,摆桌、洗碗是女孩子的事,收拾娱乐室及管理小动物等是男孩子的事。不过,在美国这种独立精神往往成为老人的悲剧。一个老年人丧失了生活能力时,他那些自扫门前雪的儿孙们是很少来照看他的。美国有不少老年人便这样在孤独寂寞中郁郁死去,有的甚至死去多日还无人发现。
美国人性格的第三个特点是讲求实际。他们不象法国人那样喜欢漫无边际的幻想,也不象英国人那样讲派头、要面子。美国早期历史造就了他们善于在逆境中不气馁、看准目标、孜孜以求的性格。他们认为,死要面子意味着一事无成,耽于幻想则意味着一无所有。他们钦佩的是那种精明强于的人。他们喜欢一切都自己动手,大小事情都能自己解决。多数美国人都懂得怎样使用机器、修理电气设备、油漆家具和粉刷墙壁。他们认为,做这些生活中的粗活理所当然,绝对无损体面。相反,那些书呆子、假绅士,健谈短行的人才会被人取笑。
美国人在金钱上也非常务实。付出劳动便要取得报酬,求助他人便当以惠相报,在美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在劳动与报酬方面计算得清清楚楚。搭乘别人的汽车要分担汽油费;使用亲友的电话要交电话费;朋友们一起去吃饭,通常是各付各的钱;甚至小孩子在家帮妈妈洗碗也要索取报酬;父母到儿女家小住还需交饭钱。
美国人性格的第四个特点是格外看重成功的价值。人们常说,美国人的性格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角逐的社会中,只有强者方能出头,只有打败所有的对手,才是成功者。在美国人眼里。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家庭背景,而是他本人的才华和能力。哪怕是个小孩子也要竭力在学校中出类拔萃,才可讨得父母的欢心。他们似乎也明白,受父母之爱并不是天生的权利,而是经过自己努力所获致的战利品。
如果拿美国和英国作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英国,如果你询问某人的身份时,得到的回答是一长串的祖宗姓名和头衔。在那里,一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的命运。在美国,别人向你详细介绍某人时,只会说:“这位是畅销书的作者”,或“这位是某某学校的网球冠军”之类,绝对不会大摆其家谱。这与美国的历史有关。北美殖民地时期,不存在固定的地位和传统等级,一个人只有靠成功才能出人头地。美国总统林肯曾经十分幽默地说过:“我不知道我的祖父是何许人。我更为关心的是他的孙子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实在是美国人特点的真实写照。美国人还有—个特点,便是好动不好静。他们总是追求新奇的事物,不断地改变环境,在冒险中寻求刺激。他们从来不满足于稳定的生活和安宁的环境;喜欢运动、旅行。变换职业,和四处迁居,有的甚至喜欢拿生命去冒险。在美国,大学教授可以去当公司经理,银行家也可能、夜之间改行当农场主。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跻身政界以前就先后当过农民、杂货店老板、军官和律师。里根总统也曾从事过救生员、播音员和电影演员等多种工作。
你也许注意到美国人很好动。住在美国中部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往往只为同朋友吃顿晚饭,驾车到120公里甚至160公里外的邻城。他们为了看一场戏或听一次音乐会不惜跑到另一个城镇。许多青年就读的大学,距离自己的家和亲友的住处都很远;他们挑选远的地方,只是想“看看本国的另一个地方”。美国人喜欢在自己的国家里旅行,也喜欢到世界各地旅行。他们总想知道附近山头或邻市以外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
美国人迁居的现象更为常见。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搬家,平均每五户中就有一家三年迁居一次。这种频繁的迁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习惯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获得新成功的性格。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到处都可见到要搬家的美国人贴出临时广告,出售家中的大小物品。
有些美国人为了打破生活上的沉寂,甚至采取一鸣惊人的办法,拿生命当儿戏:纽约耸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有人敢于从外面攀援而上;奔腾呼啸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也有人敢于躺在铁筒中顺流而下;浩淼无际的大西洋,更有人敢于乘着气球飞越而过。美国人性格中的求新与冒险精神,确实是较之其他民族更为突出。
(2)评点美国人的十大缺点
据美国《时报杂志》最近对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17个东西方国家的1500余名人士所作的问卷调查,对美国人因“颇有微词”而采取“敬而远之”态度的外国人不在少数。该杂志根据接受调查者批评的集中程度,依次列出了“美国人的十大缺点”,最后又请居住在美国本土的几名美国人自己来对外国人心中的“美国人的十大缺点”作一番点评。有趣的是,这“十大缺点”在一些美国人口里却几乎又成了“十大优点”——
◆占51%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盛气凌人。
美国人的解说:其实有点“盛气凌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盛气凌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意味着充满自信,而这份自信又是需要强大的国力作“后盾”的。实际上,中国人、罗马人、英国人甚至葡萄牙人在其国力最强大时也都曾无一例外地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架势。
◆占48%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总以为美国才是最好的。
美国人的解说:这可是爱国主义使然。要知道,许多小国、穷国、弱国的人也往往认为自己国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既然如此,那么就请不要苛求美国人吧!
◆占46%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咄咄逼人。
美国人的解说:没错呀,咄咄逼人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极其宝贵的战斗精神,而正是这种不愿依附强权、不愿死守传统和教条的战斗精神造就了伟大的美利坚。其实,美国人的“战斗精神”与法国人说的“革命精神”,或日本人说的“边疆精神”也有共通之处。
◆占42%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不看重历史。
美国人的解说:比起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等世界文明古国,甚至英国和法国来,美国确实年轻了些,也没有值得自豪的悠久历史。然而正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就更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正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就往往更乐于向前看,而不是老往后面看。
◆占41%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不学外语。
美国人的解说:是的,因为没有多大用处。我们既不热衷于学法语、德语,也不想浪费很多时间来“攻读”更难学的汉语、日语,甚至也“懒得”去跟大洋彼岸的英国兄弟去学“标准英语”。我们最大、最重要的邻国——加拿大使用的是和我们相同的语言,而法国和德国尽管也称得上是世界大国,但跟我们远隔万水千山。我们更愿意把其他民族花费在学外语上的时间花费在创新或干实事上。其实日本人也不就这么做的吗?日本人发达的翻译事业使得他们“淡化”了学习外语的热情,但日本人对外国经验的借鉴却比世界任何民族都做得好。
◆占38%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数学不行。
美国人的解说:一点没错,在近些年举办的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很少有美国孩子夺魁的。我们的高中生的数学水平只是与日本或中国的初中生相当。甚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中,不精于四则运算的也可谓比比皆是。但我们的想法比较“实际”——既然如今人人都拥有了袖珍计算器,那么这类“伤脑筋”的事就完全应该靠机器来办,而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供我们进行其他方面的更为重要的学习,或干脆去玩,躺在床上睡大觉。
◆占39%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科盲”多。
美国人的解说:在近些年举行的国际科学知识比赛中,美国人,特别在年轻一代美国人中的“科盲”比例确实要高于英国人或德国人,甚至可能高于韩国人。但问题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知识”,美国人的观念也许和其他民族有出入。我们并不看重记忆、吸收那些早已被确认为“真理”的公式、条文,实际上我们对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可能更感兴趣。这也是为何我们在知识竞赛中成绩常常很差,但又能立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前列的原因之一。
◆占38%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总爱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
美国人的解说:在我们的英国兄弟看来,在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简直是一种“缺乏公德”的典型表现,确实我们也远没有东方的中国人或日本人来得安静、含蓄。我们中的一些人也想改,但长期形成的习惯可能一下子还改不过来呢!不过反过来说,“大声喧哗”正说明了我们的乐观、开朗,说明我们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故有心理学家估算:美国人的心理年龄平均要比英国人年轻上8岁之多。
◆占36%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不知道节俭。
美国人的解说:比起生性节俭的英国人和日本人来,我们确实“奢侈”了些。我们的信用卡常常透支,我们的大学生常常由于借贷过多而不得不刚刚毕业就宣布“破产”,我们还常常借钱去旅游、美餐甚至赌博。这可能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作怪,也可能是一种出于“务实”的考虑。我们不想把金钱苦苦积累起来留到人老珠黄的晚年再来使用——因为到那时消费的“乐趣”已在衰老的身体和苍凉心境的“影响”下大打折扣。顺便说一句:今天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国家的“聪明人”(其中也包括中国人),开始跟着我们“超前消费”了,据说贷款买房、贷款上大学在中国就十分风行。
◆占35%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在性方面不够检点。
美国人的解说: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者刚刚结束的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为期长达10年的一次“性调查”,高占一半的美国成年男女安守本分,是一夫一妻制的忠实维护者。他们一般每周行房仅1次,而且也从不在配偶以外的异性身上寻求性刺激。值得一提的是,此比例要比法国人,甚至英国人或德国人都要高。此外,十几岁少女怀孕的比例尽管在半个世纪里居高不下,但近些年来已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