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之从3000年文化史讲儒家的文化内容介绍
《小康》:你在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前面仍以谈儒家文化为主线,但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家,诸子中的一个,影响在当时绝对没有后来那么大,那么你为什么采取这种立场?
易中天:因为他是承前启后的,我是放在中华文化大历史中去看他,不只是春秋战国那一段历史,如果只是那一段的话,你刚才说的观点是对的。孔子以后,真正显赫的学说是杨朱和墨子。孟子也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就归于墨。儒家那时其实是不受重视的。但是,放在3000年文化史的角度去看,那主线就是儒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实际上是西周以后开始奠定,周公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治理卓越,建立了三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周公建立的观念是以德治国,儒家是直接承接周文化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文化心理应该说是以儒家为主的。
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汉武帝以后在思想文化界,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实际还有一个是法家,但法家是隐蔽的执政党,外儒内法,王霸杂用。道家是参政的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所以从前、从后来看,这个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何况有墨、道、法,是因为先有儒,孔子基本上是自说自话,墨子一出来就明确把儒家做靶子,到道家那儿是儒墨都批,到了法家的时候是儒墨道都批,所以我把儒家作为主线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不等于儒家就是最高明、最正确的,我还是要端平的。
《小康》:在你心目中孔子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外型应当是怎样的?
易中天:我认为他是文化巨人,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失意官员,他做过官,但官场不得意,最高做到大司寇(公安部长),相当于以公安部长代理总理;模范教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性情中人。实际上,孔子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后儒讲的那个样子,他不是一天到晚板着脸,他也不是一开口就说格言,《论语》是把孔子几十年教学的课堂笔记挑了又挑,把他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编成语录,并记载了孔子的行动,其实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只要大家认真读一遍《论语》就知道,孔子很性情的。比如,有一个人来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就跟门房说,你跟他说我病了,门房出去了但还没有见到客人,孔子就把瑟取下来,鼓瑟而歌。意思是告诉那个人,我没病,但我不见你。再看他骂学生,骂当权派,就知道他很性情。
孔子应该是高高的个子,因为他父亲就很高大,很有力气。我对孔子的体会是他这个人很温润,因为孔子讲礼仪,所以一般的情况下要拒绝一件什么事情或者要反对一件什么事情,他会比较温和的委婉的表达。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