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2016-07-04 11:41:53 来源:www.45fan.com 【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百度贴吧 > 道教吧 > 浏览贴子 吧主:道教太乙门人
 
添加到搜藏 | 快速回复 贴吧投诉
 
1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
 
(一)筑基养生法
 
道家养生学,由道教继承下来。全真道养生法,乃修真养生,健体强身之正法。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学是以健身防病,延年益寿为其宗旨。临床事实证明,养生对常见的神经衰弱、近视眼、咽喉炎、面部神经并胃并支气管炎、冠心并肺结核、肝炎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当人处于养生功态时全身放松,自身阴阳二气得以相互调节,通过炼阴返阳,培养真气,使自身元气更盛,提高免疫功能。养生还能激发人体潜能和益智,养生者工夫达到一定阶段,可以自发地具有某种功能。此外,养生不但可以健身,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情操,使人心胸坦荡,浩然之气常在。同时,养生还对提高记忆力观察力判断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全真道初级筑基法(以下简称筑基)是道教修真养生最基本的养生法之一。道教修炼分为四个步骤:一筑基,二炼精化炁,三炼气化神,四炼神还虚。筑基一关,最为重要。首先来了解筑基原理。?
 
道教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修真养生方面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一整套的功理功法。其功理祖经为《道德经》《阴符经》。功法名著为《参同契》《悟真篇》等。这些经典,不经师指,秘要终不能知,道教的修炼,尤其是功法,历代是师徒口传心授,过去道观中,传授功法时要举行盟誓科仪。即宜人宜时相授,以维护其教功法的正统性。?
 
道教提倡修真养生,主张重诀不重文,务实而不务虚。正所谓妙在明师一句传。有诗道:高谈阔论非至道,片言暗点是良师。正是修真精义的写照,道教修炼遵循着一条谁也不能违背的原则,即在修持过程中,自始自终以道法自然为座右铭。自然之道静,天地万物生。自然,即在修持中不妄为,炼功时合乎自然,既不急于求功,又不懈怠,按众所周知的名词表述就是无为。?
 
道教认为,修持时必须安神固形,性命双修。邱长春真人说:三分命功,七分性学,性何功哉?所以,这里称作性学,而不称作性功。养生学中,性是指人本来面目,一身之主宰,又称为元神。性学还指品德方面,作为修持者来说,必须具备胸襟开阔,少私寡欲。同时,应多做有益于社会的功德事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慈真慧,方便众生,由此,内心易趋于清静,也有利于修持;命功炼形,是指修持时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性学是筑基养生修持的基础,命功则赖以性学而得以验证筑基的功效。?
 
道家养生学,实际上就是一门身心性命的学问,作为一名真正要实践道家养生术的人,首先要明晓道的真义,人与道的关系,深悟与道合一的妙旨,从而达到坐忘致道目的。实践道家养生术的过程,是一个明道乐善,出迷悟真,认识真我,忘却小我的实践过程。道家养生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在养生学中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元气。道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并且有人是道的化身的说法。天地阴阳二气相互转换,形成年复一年,亘古长在,天长地久,人能效法天道,虚静无为,少思寡欲,即可与道合一。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正在向精神领域渴求,弘扬道家古代传统养生术,对于提高道众身体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筑基的目的,是通过凝神固精养气,以达到恢复机体功能。道教认为,男子16岁,女子14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不免有七情六欲的诱惑,使得自身体内有不同程度的亏损,而筑基功正是弥补这一亏损的良法,经常坚持修炼,能调动青春活力,强体健身。?
 
筑基,又称百日关,不过是个比喻词罢了。据道经记载及炼功者验证:大抵因年龄性别体质根性及悟性不一,所修功法进展差异甚大,其主要原因,看修持者功勤与否,得法不得法耳。以上叙述了筑基原理,下面介绍筑基养生法。?
 
修炼时,一般为单盘腿式或自然盘腿式。然后,双手掐道教修真传统子午诀,叩齿至9次后,牙齿相合,舌抵上腭,两目微闭。入静时,先凝神于窍中窍,此处名神室,又名中黄,即两目齐平处中间,然后,一心内观,意守丹田。子午诀:即左手大指掐左手中指尖,右手大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处即是。筑基下手法,男性一般是守下丹田,而女性是守中丹田,作为女性养生者可详阅《大成捷要》内《坤元经》。?
 
作者: 悟虚子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2005-1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2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为加快入静,可另采用此法:盘腿后除照以上要求外,同时意守丹田并武火呼吸至9次。这样,不调息而息自调,自然神气相交,心自归静,待口内津液丰盛时,稍用真意送入中丹田。入静后,一点真意,默注丹田,绵绵不绝,若存若亡,勿忘勿助,微存真息,入于虚静。此时,身心即与大道冥合,妙景妙道,非真实修炼者所能体悟。?
 
习炼一月以后,其丹田神气混融,并有热感,炼功一段时期后,可觉丹田气流涌向尾闾,时而丹田有自发的跳动感,或身体某部位也有跳动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勿理睬,更要继续炼功,直至尾闾处气流又自冲夹脊以至玉枕,若觉气流冲至玉枕关时,还得加紧修持,气流若不能自冲此关,或停留在此处,常伴有头脑发涨,面部发热等不舒之感,故工夫至此,须勤加修持,气足之时,自然冲过玉枕关,玉枕关通后,修士役使真意从明堂引气入丹田,又复归于虚静。?
 
玉枕关通后,平时常要回光返照,以保持真通。这时,始觉气血周流,真气融身,精神格外舒畅,常觉腹内有声。行功之人,如渴饮水,冷暖自知。通关之后,达到精全气足神旺。筑基后期,行功之时,常有活子时之兆,又称一阳来复,这意味着要进入第二步炼精化炁时期。筑基后期,这种信号尤为明显。修持者在筑基圆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访师求诀,求得第二步炼精化炁口诀,参悟自修,则能取得进一步的功效。?
 
筑基后期,行住坐卧,举止皆要安详,常合于道。尤其是夜间要特别注意,若白日过度疲劳,以致夜晚昏睡,其功准有走失(又称漏炉),因昏睡之时,神不守舍,恐思虑之神扰乱元神,而导致神气不交。若元神守舍,神气相抱,则元精可固,筑基可保。总之,凡白天只要以理制情,不动肝火,常清常静,则功夫定无走失。?
 
另怎样防止走失现象,道教先贤早有指示,临睡之前,一念不起,万念俱静,东首曲肱而卧,叩齿侧身,神气归中,趋于虚无境界,一夜舒畅,迎来晨光。?
 
养生注意事项:?
 
1、一般炼功任何时辰都可以,但修持因时间关系的限制,最好选用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初炼时,每次应不少于一小时,才会有效果。?
 
2、方位:一般面向东南西北都可以,任选一方。但最好以子时至午时六时面向东方,午时至子时六时适宜面向西方,也有长期面向南方修持的。?
 
3、饮食:有定量,宜素食,以平常吃惯的口味淡薄为佳,戒浓度高一些酒等。?
 
4、室内:空气要畅通,明暗适中。?
 
5、禁忌:为修炼有明显验证,作为在家修士,自养生之日起,应逐渐戒除性欲之情;下大雨,刮大风,闪电雷鸣,不宜炼功,若正在炼功时,应停止炼功。因为此时外界气候不和,故对养生不利;每次炼功完毕,先眼睛微开,再静一会儿,然后双手搓热,按摩面部,以活动气血,此时即可离开炼功位置,切忌做剧烈运动。?
 
(二)筑基入静类?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己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如《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古今常存,总持静念。即道教修炼主静第一。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才能心静。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
 
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初步静坐,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反之,静坐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静。入静后,呼吸均匀,周身舒畅,口内常有甘津,即是佳效。入静后的时间,随各人功力所定,或长或短,但初步静坐应以一小时为度,若时间太短,恐难见效。?
 
总之,入静后,首要牢拴意马,真清真静。此外,选择环境幽雅的地方炼功,也易于入静。俞琰说:入静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设一香一灯一几一榻而已,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然静室亦不拘以出林,或在廛中,或居道乡,但得所托,无往不可。(《周易参同契同挥》内)从现今人们生活的情况来看,各人的环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条件,只要心静理明,处处都能入静炼功。
 
3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养生须知:性要悟,命要传。得遇正法后,应从思想上树立起信念,铭记大道包含一切灵慧,功夫日有长进,则灵慧日增;日常事务结束后,即应收拾念头,捡束性情,收回外散神识,静坐几分钟或一刻钟均可,每日应确定子午卯酉四正时炼功,不可忽视午酉二时,若午酉二时不炼功,有时致自身阴气不降,会有头脑发涨神志昏迷等不舒之感;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即道。道在这里指不忘记养生。养生之人,常应凝神调息,握固聚气,含光藏辉,即《太上老君日用妙经》说:每日休教有损失,十二时辰,常应清静。?
 
1、守丹田入静法?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为两眉之间,即祖窍内;中丹田即膻中;下丹田即脐中(有种说法认为脐下三寸为下丹田。这是传授问题)。守丹田入静法,是道教修炼中的常行法。因道教丹法传授不同,所以,养生时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窍入静,有的以守中丹田入静,有的以守脐中入静。观此三种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无弊,守上下两丹田者各有利弊。守上丹田入静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灵活掌握,执守此处,易头昏脑涨,导致虚火上炎;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归源,真息往来,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发生胸闷等不舒之感。唯守中丹田为妙,心平气和,自无上下二田之患。?
 
守中丹田具体入静法:过去在道观修炼者,打坐时,每个人都要备一蒲团,而现在蒲团不易得,一般人静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均可,静坐前随便活动一下身体,利在畅通气血。入静时,两腿自然合盘,左脚向外,右脚向内,双手自然合拢,并端坐凝神内视,两眼微闭,留一线之光,舌抵上腭,牙齿相合,意守中丹田,似有意,似无意,绵绵不绝。杂念若起,即以神光默照,竖起眉毛,刚志修静,自能断除妄念,进入功态。?
 
2、调息守会阴入静法?
 
调息即调口鼻之息与丹田之气相合。会阴,中医称阴跷穴,别名屏翳下极下阴。此穴又称虚危穴、地户、禁门等。其穴位于任督二脉交会之处,《性命圭旨》采药归壶图称其为天人合发之处、子母分胎之路、生死穴、河车路、上天梯等,可见意守此穴的重要性。?
 
守会阴入静法,一般采用单盘腿式或自然盘腿式。其法以左足跟或右足跟顶住会阴穴,意念随之守在此处,两眼微闭观照于此。其他方面与守丹田入静法同,所不同的是集中意念在此守约一分钟后,一意不散,直存一点灵心,妙合天机。如潜虚翁说:“今夫水与水合,火与火合,风与风合,云与云合,常理也。调息者,以气合气,何等强为?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光下照阴跷脉,不期而会者,一气之感通,自然而然也。”待心清杂念除时,周身舒畅,自然进入功态。?
 
3、默字诵经入静法?
 
过去有修道者,为清除杂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炼功入静的字或词句,由此念诀的意念与呼吸融为一体。默字可以使涣散的意识集中起来,常以默念为主。比如静坐后,在脑海里存想一静字或清静等字,存想的字句炼功者自定;一般应在9个字范围内。此外,也有以入静前念诵道经作为入静,《黄庭经》与《清静经》早已有阐述。另《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也是入静奉诵时必修的道经。念诵道经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气氛。以静坐默诵为好,念诵的次数由各人自定,以达入静为目的。?
 
4、默运入静法?
 
默运,即运气。面向南,两脚平放于床上,两手自然搭于膝上,眼微闭,视线直观脚尖,以逆呼吸法运气(即吸气时收腹),吸气与呼气时,均要细而长。先存想气机从脚心升至会阴至尾闾及夹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从泥丸经明堂至膻中而达下丹田。如此循环运气三次毕,微存真息,意守丹田进入功态。?
 
以上入静法,对于初学健身者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炼功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一法,经常练习,自可获益。但久习炼功者,不必拘泥以上诸法。功夫较深的修士入静时默守玄窍片刻,思想集中,真息自能归源,即可入静(这里要有真师传授,古有无师不度之说)。其能否入静及入静时间的长短视各人功力而定。此外,功夫高深的修士入静时采用无为法,即什么都不守,直入虚灵。初学养生者,因功力浅,杂念不易根除。所以,选用以上诸法中的一种,久久行持,则有直趋入静功态乃至大静的境地。?
 
作者: 悟虚子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2005-1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4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三)固精益寿说?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属水,藏于肾,内隐真阳,易下沉被喻为铅;神属火,藏于心,内隐真阴,易上浮被喻为汞。精是人体最精微的物质基础,精能化气,故常把精又称作精气。?怎样才能保持精气不漏?这是养生家,尤其是内丹炼养家十分关注并重视的一个环节,精气是最不易保的,若漏泄次数过频,往往会导致头昏无力困倦不堪食欲不振等症状,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其他疾玻?
 
造成漏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种,长期因患神经衰弱最易导致遗精,这种现象往往是在夜晚熟睡之后发生于梦境中,精已漏泄,反而惊醒了。第二种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青年男子半月一次,若多就非正常。常保不漏,则青春常驻,造成其他方面的漏精本文在此不谈。现在这里谈一谈内丹炼养家及其他方面对防止漏精所采取的措施。?
 
(1)神气合一,精自化炁
 
王重阳《五篇灵文序》说: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这就是说,效法清静无为,虚无自然之道,适当控制己身耳目口外三宝,则精不漏泄。所谓天心,即修炼中动静自然,以默运化,永趋清静。所谓元神,即无思无虑之神,无妄无欲,纯任天真。《五篇灵文》还说: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这就更进一步指明了欲保精须神气合一,惟神气合一,精自能化气,而无遗漏之患,欲神气合一,平常就得静坐,观照丹田,功夫日久,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自然水火既济,精气神混而为一。惟神气合一,才能思想清静,精神乐观,从而保养真精不漏。大凡患遗精的主要原因往往与精神不振,时躁时暴,消极颓闷有关,有此症者应在这方面特别注意,无此症者应引以为戒。?
 
(2)节思虑,防惊恐?
 
节思虑,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保精。一个人如果经常千思万虑,会导致心火不能生脾土,其结果使心神过耗,脾气运化减弱,从而出现纳呆食少,心慌多梦等症。做梦往往会出现漏精之患,因做梦时,神气分离,识神用事,生出种种虚幻之境,故有漏精现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节制思虑,与自心妄心作斗争,就能战胜私欲,保君康宁!因此,学习,想问题要适而有节。?
 
防惊恐,有利于保精。《素问·举育论》说: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遇事惊恐,易使心神失守,肾气不固,甚至还会出现神志失常等症。避免惊恐,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在易导致惊恐的环境中,要沉着应付,无所畏惧。若能做到以上这些,则精可保,体自强。?
 
(四)夜晚养生论?
 
起初养生者,大都觉得没有充足的时间,有些白天很少有时间炼功。这样,晚上这段时间对炼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子时至午时,此六时属阳,午时至子时,此六时属阴。夜晚正是炼阴反阳的最佳时机,《道窍谈》里《箴诸友书》说:夜来气清,息调神往。?
 
凡养生者,夜晚睡觉不可熟睡,睡时宜伸一只脚,缩一只脚,侧身而卧,用一只手按住玉枕,一只手自然贴放在腿上,如此睡觉,常能惊醒,不致昏睡,并能使体内气血周流畅通。醒后即要起床,似醒非醒之时,最易出现识神变幻之境,打起精神坚持炼功,则能防止此患。?
 
夜间养生,力戒昏睡,起初炼功静力小(所谓静力,是指炼功入静的时间),夜晚睡前,一定要坚持炼功,或打坐,或站桩。如打坐,能坐多久就坐多久,实在坐不住,炼不下去的时候,就要收功入睡。临睡前,合于正法,则魂魄相拘,神气合一,若昏沉懒睡,恐识神用事,变境为幻为魔。小则梦境变化,大则异境盗丹,可见睡魔为患不校?
 
先前成道的祖师,当年修道时,夜间炼功。《七真碑》载:元代北七真之一邱长春真人当年修道时,曾深知睡魔为害,七年未尚解衣就寝,坚持炼功,力敌睡魔,终成道果(见北京白云观内七真殿前碑文)。尹清和真人倡导白天昏睡时,不要睡,稍觉昏倦,即觅动作,坚持二十四五日,遂能白天不睡,晚上自然睡少。真人还提倡晚饭少吃,即能防睡。吃得饱则昏睡,多起色心,止可吃二三份饭,气候自然顺当也。真人当年修道时,一日12时辰中,初起8个时辰不教昏,后至9个时辰,既炼睡又炼心。正如其《语录》言:大修行人打熬睡眠,若物上心肯休歇,更事又不爱,饮食减少,心上轻快,自然睡少,容易打熬,便有些少昏也不防事。若物物头头爱著,更要好的吃著,不减饭食,推在这相也睡,推在那相也睡,便坐些也不济事,如不睡是志,往前有进,境界别也。这说明炼睡魔,首要除情除欲,情欲不除,贪心不减,即使彻夜不眠,也无济于修道。张三丰祖师更是倡导夜晚炼功,炼心修性,以战胜睡魔,有打起精神坐到明之说。由此可见,夜晚对于养生者来说,显得何等重要。?
 
作者: 悟虚子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2005-1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5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
 
(五)养生重养心?
 
太史公自序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史记》卷一百三十)神为生身之本,修身先定其心神。神依形生,自古已有明论。神藏于心,发于目。神安则气血调和,体健身强。反之,神衰则体疲。形被喻作神的宅舍,神在宅舍,犹如室内有主人。神旺则百脉调泰,和气充身,精神充沛。由此,安神养命,和光同尘,以尽天性,远离苦海。?
 
安神首要断情:晋朝郭文举,三十岁时,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去世后,料理后事毕,不娶妻,辞家游天下名山,曾在陕西华山石室中居住修道。一日,有人问文举说: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举回答说: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举回答说: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先生独处穷山,若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举回答说: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乎?文举回答说: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也不害人。(《晋书》卷九十四)由此可见,只要自身不为外境所迷,不忆情,不思情,神安而命养,参透世情,不为世情所累,不以眼前的利荣而乐,真性达于自然,何患外界邪扰!?
 
安神贵在炼己:老子,道教尊奉为太上老君的化身。孔子到了周国,施礼而问老子,老子坐而言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及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人,若是而已。(《史记》卷六十三)老子接着又说:聪明深藏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辨广大危其身者也,发人之恶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卷四十七)为人处事,只求份内之事,永葆不与人争的美德,在外界环境及条件促使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即应当仁不让,以应众心,努力作为,不负众望,把自己所承当的事业做好;若外界环境及条件不适应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则要安分守己,独善一身,则其心可安,其神可养。若不知进退,欲想出头,反落得别人怨恨,犹如引火烧身,何苦呢?若虚怀若谷,以德服人,容纳一切,则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则,议论人是非,自作聪明,察人功过,说长论短,非贤智所为。一时内心喜悦,反惹得他人不安,为其憎恨,试想其心怎能安宁?总之,修养程度做到视万物为一体,观人世如戏台,宁心于胸,非喜非忧,妙存中和,驱除是非得失荣辱,使自己天然的至善美德与大自然浩气相融为一体,则道体长养,心神安于天和。?
 
安神要在养心:吴真人,字咸宜,清乾隆时人,少年学儒,曾悟大道,得性命双修妙旨,神形俱妙,旋仙而去。其在世授门人坐法养心诗说:成真妙意本无多,一叶轻舟可渡河,看破世人迷眼相,亡羊歧路待如何?(见《五养秘诀》)其注说:长生法诀,必先养其心,以宁神,心虽方寸之地,却无所不包,无所不纳。神得所安,如主翁正位,一家之老幼尊卑,莫不承奉。神不安,主要为私念所困扰。修心要法,止念为第一关,方寸之地,炼得铜墙铁壁,起一念,除一念,外侮不得入,百魔不得侵,内府坚固,大凡寒冷风热,声色货利,均不能干扰清静之心。炼得世间喜怒哀乐等事,不乱我方寸,光明朗彻,虚心实腹,修道自有效验。?
 
《黄庭内景经》说:谨守精室勿妄泄,保而秘之可长活。吴真人注说:精室指肾,肾为藏精之海,情根不断,则精必泄,况心与肾相连,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断除爱念,先以理断,芙蓉白面,不过带肉骷髅;再以死尸想之,生则一包浓血,死则一臭皮囊,如此则情根断矣,此固精第一要法。吴真人又进一步论述说:心不可劳,劳则虚,虚则不与肾续,故精走;心又不可过饮食,过食,心气不与肾气通,故精阻;过饮,心气不与肾气调,故精荡。所以,一切劳动饮食,心中皆要存神酌量,不可过分,除是三者,精固体强,心神得以充分的休养,肾水上潮,可制五脏之火,心火与肾水,既济交融,此时心志宁静,可致自身元神与大道相契。
 
作者: 悟虚子
 
道教初级修炼养生法的方法介绍
 
2005-1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5983.html
Tags: 初级 修炼 道教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