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新手入门知识介绍
普洱早就被人们誉为“可喝的古董”。这一美誉是因为它随着陈放的时间口感会越陈越香,从此它的陈期也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好茶”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是很多消费者对断定普洱的年代、陈期的方法都是十分含糊的。有的对它一知半解,有的一无所知,更多的自以为懂行的人带着一套错误的方法去衡量,甚至去指导别人。
我也是一个新手,对普洱的认识也是略知一、二。自去年七月份开始接至今才半年多一点。在普洱的圈子里转转兜了半年,总结了一些普洱入门的基本知识。现将其写成文来发表目的是为了广大的普洱爱好者少兜圈子,少费时间,少交学费!
切记不要买老普,大家要知道真正十年靓饼都在千元左右呀!买了次品、做旧品、发霉品,可会心痛死了!我年轻有的是时间,可以买点斑章级的新饼自己学着陈!十年以后我就可以喝到真正的十年靓饼,里面还会藏着我的记忆!想想就会觉得自豪!
很多普洱茶商一张口就说十二、三年的珍品,拿出来,挂白霜当然是主要特征啦,长白毛是二三十年以上的珍品哦!你试品后问茶商“味道有点怪呀?”茶商定会说“这就是正中老普的味呀。”很多新手就往往带着这种错误的认茶方法去购茶,还教人要买这种才是正中!我晕……
更有奸商在概念上误导消费者如:
拼配概念:普饵茶拼配并不是什么拼配不同种的茶叶,而是指普饵制作选料和别的茶不同,一般既要芽尖,也要青状叶,甚至粗老茶叶和茶梗。用这个错误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把不同种茶叶并销以获得暴利。就算因为生产管理模式并不能保证茶叶来源是同一个地区的,正规做法也是同一种茶叶,最多只是产地不同罢了。普饵茶和龙井、观音一样并不是不在乎茶种和产区范围,它同样是有个性的茶种,这里再次强调。
茶叶分级的概念:把茶叶分级说成茶青等级,设定档次,一级为最高为芽尖,八级最差为粗老茶叶。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给以取芽尖和嫩叶为主的绿茶冒充普饵茶大开方便之门,普饵茶的分级仅仅为方便生产的划分,对讲究拼配的普饵茶来讲,分级对茶叶后天表现没有直接关系。如所谓一、二级为主的陀茶很多时候就是散茶压制,而7542的茶青也不是绝对四级茶青,它什么都还是有如芽尖、大叶和老叶都包括。今天其实由于便于陈放的茶青稀缺,很多当代字号饼连碎料都舍不得给陀茶和砖茶,而是选择把它压入饼茶内部,这只是早期造假的模式,现在索性什么茶叶都上阵以解决市场缺口。
暴炒野生概念:抓住绝大多数顾客不可能喝过野生、野放茶的机会,迎合野生、野放环保生态的概念心理,把这一类茶并入普饵概念,并无耻杜撰曾经某些某些字号饼其实拼配的野生、野放茶等等,推销一些不为人知的云南茶种。野生、野放是什么概念,高度纤维化、木质化的茶科植物,它们怎么可能含有普饵丰富的茶多酚,怎么可能有普饵出汁浓郁的特征,且野生茶的茶叶尺寸摆在那里,掩耳盗铃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就是野放,到底是什么茶种的野放?是野放就是普饵?退化了会更好?
普洱也有季节茶:普饵茶和许多茶叶不同,并不在乎茶叶的选取部位。正因为如此,普饵一般四季均可采摘,这和云南南部四季本也不分明的气候特征也相宜。但如今市场什么全芽尖、春尖、早春、谷花等等狗屁东西层出不穷,其实真实目的就是混淆视听,便于推销真正普饵茶种以外的茶种。如此乾坤大挪移可谓用心良苦,可惜那些成功的字号饼、印级茶默默地展露着它们质朴的面貌,诉说着它们真正的身世。可惜糊涂者太多助长了奸商如此嚣张。真不知道以后我还会看到什么普饵,世界真奇妙,普饵尤甚。
市场上许多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要知道在潮湿高温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容易引起茶品霉变等情况,这也就是俗称“湿仓”了。
普洱茶的年代辨识,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可以从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却是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的,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茶品自身也是一个断定时代的特征,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可从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来研究: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此类茶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质重,叶底柔软肥大。文革以后,云南加快了对茶种的改良,许多老茶园被淘汰,被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的茶饼,都是石模手工压制,生产效率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的“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的。建国以后则取用机械模了。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八十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九十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拼配手法,国营厂的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等等。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
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早期的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判断究竟是八十年代中期、后期,还是九十年代。
最后,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自主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这需要注意的是,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汤色、叶底、口感等辨识方法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总体来讲,普洱生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茶品年代的辨识。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品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
关于普洱编号也值得我们新手去学习和研究的。如,7572是紧压茶是75年创制的7级饼茶,勐海生产;75671是75年创制的67两级散茶,昆明茶厂生产。此外,小包装好像是P或Y打头后跟3位数。因为原料茶样5年一换,理论上讲,75打头的茶只能生产到80年。沃堆熟茶刚研制不久,做熟茶的还限制在5等以下的茶,那些7452之类就都是生饼了。同理也不用6级外茶做七子饼生茶。下关坨有卖号的始自76年,而勐海始自74,但为什么会出现7262,一直另人困惑。编号和茶品的价格没有直接关系,第一、二码表示茶菁配方;第三码表示茶菁级别;第四码表示生产厂家。例:7242,72表示72年茶菁配方,4表示4级别茶青配方,2表示勐海茶厂。。尾码1为昆明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
谈了这么多,也应该谈谈我们新手如何陈放普洱吧!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引用一位网友陈彦谷先生的形容最为贴切「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一般而言,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很多茶人所存放普洱茶的环境,温度摄氏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所以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茶。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此外,也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利用竹箬包装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普洱茶陈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保
勐海茶厂7542、7532、8582生饼系列:此系列茶品均使用为西双版纳之茶菁,或多或少会有烟熏味出现,至第3年开始茶品的青味与烟熏味就会降低,第4年就会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变化不大。到第6~8年茶菁条索渐明,饼身稍松开,香气由鼻咽之间转下为咽喉之间,口感仍带青味,汤质转润。第10~12年条索明亮,喉底陈韵变长,咽喉之间出现凉气感,青味渐消失、出现陈味,有微微花香或蜜香。第13~15年茶面油亮、条索分明,饼身松开,纸张有些出现点状渗油,有类似一般烘焙老茶的香气,有杯底香。已经20年的7532则出现类似红茶香(全发酵),韵长茶气足,咽喉之间的凉气感更深而明显;汤色亮透如琥珀、似黏稠状;此年份与状态最适合品尝。
勐海茶厂小方砖、甲级沱茶系列:此系列茶品亦使用西双版纳茶菁,使用嫩芽为主、较饼茶紧压,有时为增加口感会使用或拼配特殊茶种,此类茶品烟熏味较少或较淡。从第4~6年开始茶品的青味稍为降低,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稍润。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品稍松,清香度持平、口感稍转甜,口感仍带青味。第12~14年沱茶条索明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香。第16~18年沱茶面油亮、条索分明,沱身已松开,汤赭红,口感仍有青味而带花蜜香,汤柔甘甜微涩,咽喉出现较不明显的凉气感。
下关茶厂中茶简体字、中茶繁体字8653等系列:此类茶品通常使用下关茶区(保山、临沧及思茅地区)茶菁,然中茶简体字不管从历史渊源上或实质香气口感上,都很有可能混拼西双版纳茶菁。下关茶厂的七子饼茶压制较孟力海茶厂紧压、茶菁使用级数亦较青壮叶;所以一般而言,同样是饼茶,在相同的环境下,下关茶厂的饼茶陈化速度较慢,但相对的会有其特殊风味,微微花蜜香即其主要特色,他种茶无可取代。下关茶厂茶品少有烟熏味,但因此区因素,口感较苦而青涩、香气较沉。从第4~6年开始青味稍降,茶面稍微转亮,香气些许提升、口感微润,但苦涩仍难化。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面微亮,清香度持平,口感苦涩稍化、稍有甜味,口感青味犹存。第12~14年条索稍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蜜香。第16~18年茶面油亮、条索更明,饼身稍有松开,汤色亮红,口感仍有青味而花蜜香更明显,汤柔甘甜仍微苦涩。第25~28年条索分明,茶面油亮,汤色琥珀,口感有明显花香蜜味,汤润质重,苦而回甘、涩能转甜,因陈化速度较慢,此时咽喉间才出现凉气感。喜欢茶性强茶质重的茶友,此时期为最佳选择。
普洱熟茶系列: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现代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从收藏的经验得知,熟茶已经以人工快速熟化,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里,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有新味稍减,口感变化不大。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蔘香出现。
栽培型野生茶:将近百年来云南茶业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后,往返云南茶区多次,了解当地茶园管理、茶树龄等相关信息,并观察所有印级茶与号字级茶品的叶底,发觉那些老茶所使用的茶菁并非野生茶,而是当初百姓所阡插野放的茶园茶,只是那些茶种都属于与野生茶相同的原始种,不是经人工培育的改良种,所以茶质茶性较强烈。
特殊环境之存放。瓮:相同的茶品,单饼放置、原竹篾筒身、封存纸箱与存放于瓮中会有明显差异。而目前收藏家多数都认同少量、长期储存的状况,以紫砂瓮所呈现的茶品最佳。紫砂瓮有下列特点:为透气性佳;氧化不至于太快,且能保香气;可调节温湿度;能隔绝灰尘与昆虫动物等。然而,凡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因紫砂瓮密闭性较佳所以能保存香气、口感也较为浓郁,但陈化速度相对较慢,且占空间。并建议消费者置放紫砂瓮处,瓮底要离开地面至少十公分以上,否则容易将水气渗入瓮中,影响茶质。高温高湿:所谓高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高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此环境白霜生长快速、由外而内,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高温低湿:所谓高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却在80%以下的环境。如果新生普洱茶品储存在此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果加上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如果经验不足,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犹如熟茶一般。低温高湿:所谓低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到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类环境以早期香港仓为代表,现今仍有一些茶仓以此法储存。在地下室中,以洒水或湿棉被覆盖,让茶品快速生长霉菌,普洱生茶品容易有劣变与熟化现象。低温低湿:所谓低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目前许多茶仓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所耗费时间较长,但此法较能保持茶性,稍控制得当不容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本身的湿气所产生,内外较均匀密布,对于往后茶品的陈化有正面帮助。与高温高湿的仓类似,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只是整个过程较长,熟茶茶性也较能保持完整。虽如此,笔者仍由衷建议消费者,普洱茶品仍应以正常储存环境为佳,以避免产生对茶品卫生有不必要的顾虑。通风:由上述几个特殊条件环境中,可以了解除了温湿度以外,通风与否对茶品的影响相当大。如果茶品本身干燥度不足,例如新制茶或刚出仓的茶品,若加上通风性差,将导致茶品从内部产生霉菌,先不论所产生的菌类是否为益菌,很明确的已经知道产生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储存环境。以这个入仓的观点来看,通风度也是影响入仓茶品的一个关键因素。压力:开始储存大量茶品时,发现另一个现象。当储存量大到需要以整支纸箱迭放,在翻仓时将最底下茶品取出置于通风处后发现,可能因为压力的关系,茶品呈现香气内聚而茶面较快速出现点状出油的情形。这现象还需进一步观察且量化整理后才能证实,推测与温湿度、通风度交叉影响,对茶品的陈化应该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左右普洱茶品陈化的关键因素,从茶种、产区、制法工序、包装,到储存环境与年份,每一个因子都可完全改变茶质与茶性,任何人究其一生也都无法参透其奥秘,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普洱茶,在普洱茶面前,茶人永远如小孩般的幼稚。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