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遗作大全介绍
我是谁?---李小龙遗作
李小龙大学时代的一篇论文
李小龙首徒杰西格洛弗谈李小龙与截拳道
中国功夫英雄—李小龙
三十三年前他写曾写诗,自问《我是谁》。三十三年后,全球十数亿人共同怀念这位武术骄子,影视巨星。
我是谁?---李小龙遗作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
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李小龙大学时代的一篇论文
太极又叫作阴阳,是中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末期就已经创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用双鱼符号来表示。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争斗,相互转化,循环不息。
“阳”代表了肯定、积极、雄性、实际、明亮、白昼、热量等等;而“阴”则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否定、柔软、雌性、脆弱、黑暗、夜晚、寒冷等。太极的理论基础是,世上万物是没有一成不变、保持永久的。换而言之,当事物发展到鼎盛期后,就会由盛转衰,此时的衰即是“阴”,而衰到极端的时候则转入盛,此为“阳”,盛是引起衰的因由,反之亦然。而整个的过程则是盛衰交替重复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力量,虽然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矛盾的两方面,而事实上却是相互依赖。换个角度讲,是统一不可分的。在武术中阴阳的运用原则体现在和谐统一的韵律中,它要陈述的一点就是万事协调而非彼此对抗,并非是对抗的力量和动作。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刻意或竭力而为。
当对手A发力,即“阳”于对手B,B不必再以力来抗击他们,也就是说不以“阳”克“阳”,而是以柔克刚,以阴制阳,将对手力量转卸到别的方向。当A力量即将用尽之际,“阳”即开始转为“阴”,B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所有的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之为。B以其和谐、连贯的动作来击破对手。
协调定律及自然的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融于对手的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而是随着对手的动作而相应地动作。战胜对手的基本观点就是因循利导,借力发力。这也是为什么习武人不首先出手,暴露自己攻击目标的根本所在。面临攻击,首先并非对抗,而是尽力控制对手的攻击。这也就说明了非抵抗及非暴力的原则,如同厚雪积压下的松柏,虽然面临压力,但仍然能够以柔克刚。这也正是柔的价值所在。
与日常人们所想的恰恰相反,“阴”即柔顺,“法”则更关乎于人的生命与自救。因为屈服,所以生存,与之相反的阳法则表现了一种强硬和悍气,这往往使一个人在某种压力下突然崩溃,此即所谓至刚则易折。功夫中移动的方式与头脑的反应一致。事实上是头脑在支配身体动作的方向感,身形随意念而动。为了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每招每势,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及精神放松下来。为了达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能够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即掌握好“非意念”原则。这并不是说大脑要一片空白,而是讲它包含了所有的情感,这并非简单的心境平和。
习武人的意识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又一无保留;无为无欲,却又随时准备接纳,以无意识用以支配整个意识。就像我们用眼睛去看东西,有时为了歇歇眼睛,虽然眼睛并没有闭上而是盯着某个物体在看,但是实际上却是视而不见,眼中无物的状态。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并注定了他会是谁,会有什么样的麻烦。他们力争上游,以图出人头地。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是适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个人独断专行的强烈竞争心理。习武者,如果他很优秀,他根本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骄傲会使人产生一种优越感并且会轻视别人。骄傲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因为当他的目标定得很高并且达到了这种高目标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害怕失去目前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的心理恐惧,于是如何保护现有的地位会成为其最重要的需求,这会使之紧张不安。
当我们知道功夫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时,便会了解到“内在的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因此为实现真实的自我,习武者并不让自己生活在别人的观点支持下,他们追求于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升中。功夫大师们与初学乍练的后生小辈们不同,他们强于自制,保持平和与谦逊,没有一丝一毫欲望的流露。通过不断的磨练,他们在精神上最大程度地放松了自我,变得更加自由。对于他们而言,荣誉及地位被弃之如粪土。
李小龙解码--TheHiddenofBRUCELEE
本文刊登于《中华武术》06年第10期
作者:Robert Wolff,Ph.D.
编译: 史旭光 朱鹏
编译者的话:本文作者为一位哲学博士,《健美101》撰稿人,同时也是《李小龙:武者语录》序言的作者。曾被李小龙家人特准查阅李小龙私人武学笔记。相信他所描述的李小龙会和你以前所认为的李小龙有着不同之处,且听他慢慢道来……
人们在谈到李小龙时经常会说:“你知道李小龙速度有多快吗?”真遗憾!通过我对李小龙著作的研究,发现如果李小龙还活着的话,他宁愿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而非格斗家。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阅读到李小龙私人笔记和手稿的少数几个人之一。李小龙是一个武术家,这是世人所公认。但我很坦白地说,如果认为李小龙仅仅是一个武术家的话,那么,这种想法可以说是非常之肤浅的。这个人的思想也定是狭隘且自我限制的。
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其平日的表现。人人都不可避免地通过展示其非凡的才华和技艺来引起公众的注意。而在芸芸众生中,李小龙的表现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小龙遗留给后人的财富实际上蕴藏在他的言谈之中。几年以前,有个年轻人对我说他立志要成为李小龙传记的作家,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人们不会去在乎李小龙的哲学,而是在乎他的打斗。”当时,我就断言,他不会在研究李小龙的方面有多高的成绩,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作者。如果李小龙还在的话,他也许会告诉这个年轻人:“你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事实是,李小龙除武术家以及功夫明星的身份外,更是一个思想家、哲人。如果你有机会去读李小龙的笔记、著作的话,你肯定会发现:“这个人是一个武术家,但更重要的是,他不遗余力地将每天所学到的和正在学的,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
我想我也许可以给你(习武之人)一个建议,一个从一个非武者的角度所提出的建议(也许这个角度看得更清楚)。这个建议是:“要善于思考,多用用你的脑子,不要成为一个机器人。”李小龙很清楚自己的局限,清楚他在现实世界里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当然,他刻苦训练,尽其所能做到最好,但武术只是李小龙所从事的事业之一,它并非李小龙的全部。而知道这一点很重要。
我今天看到的问题是,很多武术家过于注重技术——比如把如何更加快速的出拳和踢腿作为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去从思想和精神上进行修炼。其结果是他们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小小的领域中。他们用一个错误的信念引导人生,以为自己只要做到足够快,只要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一技之长,社会就会给他丰厚的奖赏而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大错特错!
李小龙所坚持的信念是,武术是他所从事的事业,但绝非他的全部。这或许是李小龙出类拔萃、几近完美的的原因。
勿庸置疑,你能成为动作最快的,或者独创一些招式,但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应该问你自己:“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机械的、不思考的人吗?”也许答案会让你有所启发。
在这里,我要向约翰·力托先生致敬。他献身于研究和发掘李小龙文化遗产的事业当中,这条道路是十分艰辛而曲折的。他所制作的一部关于李小龙的短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记录片奖。他的研究和宣传使得公众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李小龙。李小龙作为一个人,一个导师,一个思想家,都将与其武术家以及功夫巨星的身份一样而得到社会的认同。
李小龙的信条曾一度被人忽略,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今天很多习武之人花几乎所有的时间在技术和体能上,而忽视了自己作为人的全面的发展。所以,我的朋友,如果你只是在进行表面的训练而没有进行思想以及精神方面修炼的话,你无疑在浪费珍贵的生命。
在《龙争虎斗》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李小龙在指点一个年轻人:“消除自我作为武术家的幻象,消除固定招式的幻象,否则你将错过藏在你体内的智慧的光芒。”
像李小龙一样,你的能力也并非只局限于武术,你的思想和你将成为何种人的抱负才是你真正的师父。
停止刻意的模仿和超越别人的企图,做你自己的老师,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记号。从独立思考做起。你看看时间过得有多快!不要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事。
李小龙在年轻时就意识到要开拓自己的人生,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所以在他32岁的生命里所经历的比某些人70、80岁所经历的还要丰富。李小龙通过思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战胜的障碍,使一个没有太多运动天赋的人做到天才运动员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我的朋友,看看吧,李小龙通过自己独特的思考走得有多远!
在独立思考中成长。更多地开动你的脑子,你能经历和享受更多生活的宝贵财富,你将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也许,这就是李小龙对后人的期望。
----------------
建议大家购买该杂志阅读!
李小龙首徒杰西格洛弗谈李小龙与截拳道
本文发表刊登在2006年第7期《中华武术》上,翻译:史旭光 刘明亮 楼春豪
----------------------------
编译者按:杰西·格洛弗是李小龙到美国后的第一位徒弟,同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李小龙最伟大的学生。虽然他和李小龙一起练武的日子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杰西·格洛弗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武术领域界的绝对权威。斯基普·埃尔斯沃思(李小龙早起一位著名的徒弟)不仅仅称杰西·格洛弗为“李小龙最优秀的门生”,他还进一步赞誉道:“当提到杰西·格洛弗时,我很敬畏他。首先,我见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斗士,但我从未见过有人超越杰西。当然,李小龙除外。”
“但比杰西的格斗技术更重要的是,他身上体现了每个人的武术哲学里应包含的所有优秀品质。他非常诚实、厚道、勇敢、忠诚、耐心、宽容、正直、谦虚、直率。他还非常聪明、有教养和博学。你能够信任他到把生命托付给他的程度。当时,如果说在我格斗艺术领域内有个英雄的话,那肯定时杰西·格洛弗莫属了”
大卫·康纳利(以下简称大卫):当你跟李小龙上第一堂武术训练课时,他最先教你的是什么?
杰西·格洛弗(以下简称杰西):在我向李小龙学习的第一堂课上,他展示了一些太极、洪拳和咏春拳的格斗技巧。他教得都是最基本的,比如基础的踢击和直拳等等。
大卫:在先前的一次访谈中,你说了一句话,并且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的话,好像是这么说的“我不是截拳道练习者”,对吗?
杰西:对。
大卫:虽然你只是很快地提了一下,但我们还是感到奇怪。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以来我们把你视为为数不多的几个与李小龙一起训练的人之一。你却说自己不是截拳道练习者,为什么呢?
杰西:我说这句话是因为我不能够像截拳道修习者那样进行训练与学习。当我与李小龙一起训练时,他依然教授了很多咏春拳的技术,并且其中混合了一些其他拳派的招式。那时候,他称自己的东西是“振藩功夫”。当我告诉李小龙我要去教拳的时候,他说没问题,只要我不用“振藩功夫”或“咏春拳”来称呼我所教的。关于截拳道(JKD)方面,李小龙最早称其为“截拳”,后来他感觉到用“道”来称呼更加适合,于是他最终将他的练习方法命名为“截拳道”。我看过很多人练习截拳道,他们练习的与我不同,所以我不认为自己是在练习“截拳道”或自己是个“截拳道修习者”。
大卫:当你与李小龙一起训练时,他有什么经常强调的或他比较喜欢的格斗技巧和动作吗?
杰西:李小龙比较衷爱的格斗技巧是如何接近对手、冲捶,还有挂捶。
大卫:像“黐手”和“擸手”这样的格斗技巧显然需要很长时间去掌握。这些技巧在掌握上和较为简单的动作比如用踢击膝盖与标指相比,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后两者简单而且易学。这是不是说这些技巧违背了截拳道简单直接的基本原则?
杰西:我想问武术中有什么东西是能够被轻易学会的吗?在一个人能有效地用脚踢击膝盖之前,他首先必须锻炼出有效的腿法。有效的腿法需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力量和更好的回复最初的姿势。这些是“踢”这一技术动作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更不用说为保证能够制
止住对手攻击所要掌握的正确时机和恰当力度了。
就标指而言,它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以便练成能够随时对静止和运动中的物体进行有效打击的能力。然而,我们像许多人一样不愿在格斗中攻击对方的眼睛。所以当你说到简单和直接时,你最好先具备良好的速度、准确性、正确时机的把握和强大的力量,以及能够继续进行攻击的能力。
在截拳道中,这些技术不是最为主要的,但它却比很多预先设定的技术更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预先设定的技术总是能够轻易地被那些所无法预料的动作所抵消或打乱顺序。很容易发现的一个事实是,那些拳手比大多数习武者更能够轻易地从这种不利地场合中摆脱出来。他们同样有一些技术动作是被预先设定好地,但那些不是固定地,所以当目标已不处在它本应处的位置时,这些拳手的动作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而不是继续照着预先设定好地动作做下去。
大卫:那么,大街上随便的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练习才能精通这种技术呢?
杰西:因为我没有进行过正统的练习,所以我不能对它进行评论。据我所知,非正统的黐手至过手(黐手对搏)的技术能够通过几个月的练习学会,并在实战中应用。
(早起的合影,左一为杰西·格洛弗)
大卫:我们继续谈论有关训练特定格斗技巧的话题。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找到太多地证据来证明李小龙非常强调基础性训练和擒锁技术。他平常是这样训练的吗?
杰西:在我认识李小龙的时候,他确实在练习锁喉、锁臂勾腿以及锁腕等技术。
大卫:许多截拳道组织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菲律宾武术,比如:Kali、Arnis和Eskrima(译者注:以上三种为菲律宾武术的三种流派,注重短棍、短刀的使用)。那么,根据你的观察,李小龙花了多大精力去关注菲律宾武术的发展呢?比如那些我刚才提到的那些。
杰西:我的观点是李小龙不练习菲律宾武术。我还认为,如果与一个顶尖的Eskrima拳手格斗,李小龙并不必然是赢家。这其中有人手持小刀,并移动得和李小龙一样快。
大卫:一些评论家认为李小龙早期教的只是“修改后的咏春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杰西:我认为李小龙真正教的就是修改后的咏春拳。同时我个人还认为,如果你真的去需要寻找什么的话,很可能得出的结论是截拳道中的许多原则都来自咏春拳。
大卫:据传李小龙能够作出许多几乎是常人不能够做到的技术表演。在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术表演中,有些被证明和查实了(比如寸拳和两指俯卧撑),但其它一些还没有很好地被证明,所以也使得看起来更加神奇(比如李小龙据称能用手指戳穿没有打开的可口可乐瓶)。在你看到过的李小龙所做过地惊人表演里,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杰西:我从为见过李小龙作过任何超常的表演,他的腿法和速度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但他不是一个超人。
大卫:在李小龙的武术电影中是否全面地体现了李小龙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格斗时所做出的反应?
杰西:在现实格斗中,李小龙会直接打击目标,尤其是他后期。当他在西雅图与人比武时,他是等待他的对手先采取行动,而后在做出反击。当时我是裁判,我见证了这一幕。随着他逐渐成熟,他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攻击对手以及如何防止对手的攻击,而不是徒劳等待。我听说曾经有这种时候,即:当李小龙与一些人格斗的时候,他被击中了。但他在后来的格斗中就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了。
大卫:在你看来,谁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截拳道修习者?
杰西:对我来说,“最伟大”没有很大的意义。我所认识的优秀的修习者有黄锦铭(译者注: TedWong,李小龙后期最为得力的弟子,着重李小龙在1967年至1973年所传授的技术体系的传播,因此其所传授的技术也是被誉为“原始截拳道”)、霍华德·威廉斯(译者注: Howard Williams,李小龙与严镜海在奥克兰时期的弟子)、汤米·卡鲁瑟斯(译者注: TommyCarruthers,李小龙的再传弟子)。我确信还有许多优秀的修习者,但这些是我曾经认识的。黄锦铭对腿法、时机的把握以及对步法的运用都很了得,他在运动的时候很难被击中。霍华德腿法和拳法都很快也很有力,他移动也很快。至于汤米,他让我想到了李小龙。他的手臂一运动起来,速度就接近李小龙。汤米比李小龙更多地流露出攻击意图,但他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你很难真正看出其攻击的意图并给予及时反击。说到出拳力度,我想汤米可能比李小龙还要更有力。汤米的腿法也很了得,力量很大。腿法他比李小龙更灵活,但力度不够(译者注:由于杰西·格洛弗最后一次见到李小龙是在1965年,所以再次所做出的评论是指1965年李小龙的技术水平而言)。
大卫:李小龙如何看待官方的等级体系和正式的着装?
杰西:当我最初认识李小龙的时候,他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等级。很多事情使他对咏春拳的教学方式不满,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人们必须训练很长时间,才可以教一些不考虑他们能力的东西。在我最初认识他的前些年里,他对任何形式的等级都持贬义态度,并说这些等级很少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当他开始建构一个体系的时候,他认识到为了使之更好地发展或者说是推广,必须要引进统一地服装和等级。这些东西看起来会吸引大多人对武术的兴趣。他们需要视觉上的东西来证明与其它人相比,他们所处的位置。
可悲的是有些人很有天赋,他们比其它练习好几年的人有更大进步,等级提升得更快。在当今世界上,等级总是与老师的赚钱能力相联系。许多人被授予了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他们真实格斗水平的等级。
我想许多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资质,在受到同等强度的训练后,能取得同样的进步。简单浏览生理学的书,你就会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假设我们现在只谈论快速颤动的肌肉和慢速颤动的肌肉的话,就会发现这两种肌肉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在不同的运动中所获得多大的进步的能力。那些有很多快速颤动肌肉的人不适合参加对耐力要求比较强的运动,而那些有很多慢速颤动肌肉的人同样不适合参加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
在格斗中,如果一个人手脚运动越快,那么打出来的力量也相应就越大。虽然每个人实际上都能学会相对快速地运动,但是如果他们练习与他们生理能力相符的运动,他们的进步会更大。他们可能擅长搏斗。另外一个需要说的是,在运动速度方面,一个人上半身的速度和下半身的速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看看柔道就可以发现这点了,柔道选手中有擅长手、胳膊、臀或者腿各部位的格斗技巧。大多数擅长柔道的人喜欢在他们的进攻中使用其中某项技巧。很少有人能够精通所有的格斗技巧。有些人步法稳,站得住,还有些人擅长搏斗摔跤。通常人们会比较擅长其中某一方面,很少有人这两方面都好。
不管怎么说,我总是赞成李小龙最初关于等级的看法,我头脑中关于等级的意识很淡。在我还是初级褐带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全国的柔道比赛。我与一个三级黑带比赛,也是当时的全海军柔道冠军。我把他摔出去,赢得一胜。如果等级是一个人技术的真实衡量标准的话,这是不可想象的。同一阶段,我摔赢了好多黑带选手,他们的等级都比我高。今天,关于一个人的技巧,等级并不能说明很多。当对于武术学校来说,授予等级和穿服装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因为里面的老师不仅要付房租,还要生活。
大卫:我对你刚才说的快速颤动和慢速颤动的肌肉组织尤为感兴趣。从个人角度讲,我想我是那种浑身都是慢速颤动肌肉组织的典型(我告诉杰西我以前长跑很有实力)。尽管我上肢力量弱得可以忽略,我手的速度也很慢,但我的脚很强壮。
因此,结合我的个案与你刚才所说的,你是否认为每个人在学习某种特定的武术类别的时候,应该仔细考虑他自己的身体特质。
杰西:虽然你有很多慢速抽动的肌肉,但你还是有可能打出速度相当快的拳法和踢击以及迅速的接近对手。
我通过对那些具有慢速颤动肌肉组织的人进行一系列训练,同样能够使其练出迅速移动的能力。并且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具备很快的运动能力完全是可能的。我所说的是,在同等训练时间下,你可能达不到有快速颤动肌肉组织的人的动作速度。非正统的功夫一个强调点就是如何提高上肢力量。那些具有很多慢速颤动肌肉组织的人一旦把上肢力量练上去了,也能打出相对很快的速度。
虽然你可能不会成为另外一个李小龙,但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强的大卫,那就是你所能作的最好的了。如果你通过训练达到你所可能达到的运动速度极限,你会发现你比90%的习武者都要好。
我不清楚你的情况,但我想你具备了某方面对你有利的资质。其中一点是你知道如何进行刻苦训练并坚持下去,而大多数人不知道。(杰西继续说下去,说了一些其它对我有利的东西。但我决定不将这些信息写出来,因为它与我有关,但不一定适用于其它人。)
有许多不同运用肌肉的办法,能够使你的运动比设想的快很多。如果你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并能使你更快地去运动这些肌肉群,那么你总会比你设想中的自己强很多。广义上讲,我认为人们应该找一种更适合他们自己的武术。但从你刚才告诉我的关于你的信息中得知,我认为你在靠近、出拳、踢打方面都能有大提高。
大卫:我想对任何一个采访者来说,把自己套到问题里面都是不好的。但是,我想,你刚才所说的无疑会给许多人希望。他们像我一样,天生速度不快,力量不强。
谢谢你的回答。
杰西:不客气
中国功夫英雄—李小龙
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本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祖籍顺德均安上村。李小龙自幼好武,14岁拜叶问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咏春拳学成后,又学习了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泰拳等武术,并集众家之长,自创“截拳道”。
1958年李小龙移居美国,1964年他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夺得冠军,继而应邀在加州长滩国际空手道大赛开幕式上表演蒙目拦截攻击、寸劲拳等绝技,引起轰动。同年他与美国女生莲达结婚,婚后生下一子一女,取名李国豪和李香凝。
六十年代后期,李小龙回香港发展电影事业,先后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电影,引起世界轰动;最后一部电影是《死亡游戏》。1973年7月20日因病逝世。李小龙的逝世,不仅是武术界的损失,而且是电影界的损失。遗著有《截拳道》、《功夫纪录》、《双节棍法》、《截拳道研究》。世界各地成立了李小龙学会,研究李小龙的武术造诣。
1999年李小龙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他一生短暂、充满传奇,功夫盖世、流芳千秋!
【李小龙的贡献与影响】
1957年 夺香港校际拳击冠军。
1962年 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
1963年 创立截拳道拳法。
1965年 参演霍士公司的电视剧《青锋侠》,受到好评。
1971年 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港币310万 ,破香港记录。
1972年 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记录。荣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
1973年 7月20日,主演嘉禾与华纳公司合资的《龙争虎斗》,在拍摄《死亡游戏》期间突然暴毙。英年早逝,终年32岁又8个月。
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1979年 美国洛杉机市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 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获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 美国荷李活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1998年 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9年 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2000年 美国政府已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
【李小龙的英雄魅力】
从影生涯极短暂,只有两年;电影作品非常之少,仅有四部。但他却
能在世界影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事隔二十多年,他电影的魁力依然不减。这是为什么?是他的功夫绝顶,还是他的演技超群?或是其他的原因……
李小龙真正的从影生涯仅两年,主演了四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另一部《死亡游戏》只拍摄了15至20分钟的胶片,他死后出品的《死亡游戏》已不是他创作中该片的原貌。
李小龙从影生涯极其短暂,影片作品数量亦非常之少,却部部堪称精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轰动与卖座是不足以说明李小龙电影的巨大成就的。在李小龙成名之前和之后,都有极走红的影星影片,但过了若干年后,再观其作品,人们会觉得新闻媒介炒错了对象。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看李小龙的电影,仍会深深地为之震撼,仍会觉得魅力无穷。
原因安在?
<厚积薄发>
李小龙在武道上,可谓一帆风顺,少年得志。而从影,却是命途多舛,大器晚成(相对他寿命而言)。在好莱坞,他的潜能曾偶露峥嵘,在几部电视剧中担任过配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李小龙在《青蜂侠》中的加藤一角首次跟观众见面时,一位评论撰文道:“李小龙的演技确实突出,看得出他并不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李小龙6岁上银幕,13岁习武,其间的准备已是非常充分,自然会初上荧屏便令人刮目相看。但由于好莱坞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等诸多原因,使得他迟迟不能如愿以偿。
他自小喜好表演,在好莱坞从影不成,逼着他观赏研究了不少出色的影片,涉猎了许多电影方面的书籍,琢磨自己在未来影片中的表演,加之天赋不低,一有出头之机,自然水到渠成。
李小龙是真正以功夫大师的身份来做功夫演员的。他的功夫已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应付影片中的功夫表演自然游刃有余。但他表演绝不轻松,这是因为他对所有事物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
在港台影坛,象他这样身怀绝顶功夫的人跻身影坛是非常之少的。有人甚至毫无功夫,却拍出了名噪一时的功夫片,他们依赖的蒙太奇手法和特技镜头,给观众造成功夫盖世、天下无敌的假象。另有不少人虽会功夫,却是那种适宜于表演的功夫,花巧而不实际。
功夫亦如美女,化装出来的美女是不耐看的,耐看的是天然本色。李小龙的功夫片,绝不会给人“技穷”之感,只会觉得他仅在此片中露了两手,还有众多的绝技藏而末露。李小龙的武学功底博大精深,他展示的功夫自然耐看。
李小龙还是个学者化的演员,他的武学、哲学造诣很深,但他的气质毫无书卷之气,这往往会使人忽视他的知识内涵。这种内涵,作用于电影的效果是间接的,但又是深沉的。
浅显是不少港台影片的通病,浅显的影片却往往能媚俗,博得观众廉价的掌声。虽轰动一时,最终却如过眼烟云。商业片原本如此。收回成本、再创利润是制片人的唯一目的。
李小龙的影片也属于商业片,但他较好地做到雅俗共赏,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咀嚼——影片有丰富深沉的内涵。这正是他多年修养积蓄的结果。
李小龙绝不为钱而滥拍片,他一年两部的进度远远低于港台明星拍片数量的平均水平,他追求的是少而精。
李小龙回港发展之初宣称:“我就是有意地让世界人士作一比较,是中国拳术高明,还是外国拳术高明。人是不可以貌相,人受人尊敬的是技术、知识和智慧。我相信在动作片中,对各种首要的条件我已经付出了忠诚,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磨练,我有信心,自己的表演是最好的。”
李小龙绝非咄咄狂妄之辞,此时的他已修炼多年,准备充分,火候已到,第一部片便不同凡响,并显出他巨大的潜力与后劲。
<武道要义>
李小龙跟传统的中国武师不同,后者对武道要义秘诀守口如瓶,秘而不宣,只是在性命攸关的非常时刻授其嫡传弟子。李小龙却不然,他不惜采用最有效的现代传播媒介来弘扬他的武道哲学,来宣传他的截拳道。
这自然是电影。
截拳道动作的最大特点是:“简单”、“直接”、“神速”。它几乎没有过程,拳脚就决速直接地击于敌手的要害,将敌手打倒。
例如在《精武门》中,李小龙被敌手重重封死。若是其他功夫片或其他流派的武术,总是要运用多套招式化解,连消带打,险象环生。李小龙却是用“切破法”,拳脚快速凶猛,简单明了。李小龙借自己的打法,来证实某些武艺实在不适宜实战,应当摈弃。
李小龙在电影里展示的功夫,会使人觉得这不是在演戏,而是实战。李小龙在片中的打斗,几乎不带表演的成份。譬如《猛龙过江》中那场餐馆后巷的巷战,一切使人感觉“这是真的”,“这正在眼前发生”。
“真实”是李小龙功夫片的最大特点。截拳道,因其“简单”、“直接”、“神速”,决定了它不适宜表演。它没有繁琐花巧的动作,往往动作的开始就是打斗的结束。因此,截拳道是一种不适宜表演的武术,它不悦目,但实用。
李小龙的“连环三脚”是非常有名的。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观众见到李小龙凌空飞跃踢脚。其实,李小龙跳不了那么高,是他在罗维及邹文怀的说服下借助了弹床。观众对这一动作大为赞赏,李小龙却极反感,因为缺乏真实感。因此,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中,他就不使用弹床,不惜剔去令观众拍案叫绝的凌空翻腾的动作。
电影界、武术界的人士对李小龙功夫片的一致评价是:李小龙演的是真功夫。
李小龙竭力反对运用电影技巧来“制造”人所不及的“绝技”,如“隐身”、“穿墙”、“飞檐逾屋”、“水上飘行”等等(这种绝技在港台功夫片中几乎泛滥成灾)。真功夫或许不好看,但是耐看。假功夫尽可蒙蔽一时,但难欺骗一世。
因此,李小龙在影片中展示的功夫,既不怕电影及武术界的行家挑剔,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截拳道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入虚伪的东西,必然会将现众引入迷途,从而误人子弟。
李小龙是为功夫而电影,不似众多的功夫演员,是为电影而功夫。
然而,李小龙毕竟是在拍电影,并且是拍商业电影。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为功夫而功夫,把电影观众全然弃之不顾。他不可能将他的截拳道拍成科教片,而应是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情节片。
因此,他在不损及他的截拳道要义的前提下,适当地使动作“精彩”一些,幅度“夸张”一些,套数“复杂”一些,过程“延长”一些。另外,李小龙还特意为观众设计了一些动作噱头。
他在片中的打斗前或打头中,总要搞一些辅助动作,如脱去上衣展示强健发达的胸肌;运气热身并练功,舞棍打拳,动作精彩之极;用蔑视鄙夷的眼光看着敌手,看得敌手或不知所措,或暴跳如雷,或胆战心惊;潇洒利索地拉高裤脚,扎马步;击中对手时发出胜利的叫喊,或欲发力前的怪啸……
李小龙在实际比武格斗中,并不这样。这些“花架子”对打斗本身是没什么益处的,但也没什么害处。这些噱头却很受观众喜爱,效果出奇地好。在戏院中,观众一见李小龙的这番表演,往往会高声喝彩,热烈鼓掌。
从欣赏的角度讲,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真正做到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比众多“只有热闹,而无门道可看”的港台功夫片显然要高出一筹。
<超人哲学>
李小龙所饰的角色都是凡人,如《唐山大兄》中的华侨工人郑潮安;《精武门》中出身贫寒的、霍元甲的弟子陈真;《猛龙过江》中那个什么都不懂、洋相百出的乡下佬;《龙争虎斗》中的少林弟子李。
然而,他们又都是超人。
人们从这些主人公中,可或多或少地找到李小龙人生经历的影子。与其说李小龙在演他们,不如说在演自己。
李小龙的电影,具有浓烈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当时或是以后的电影观众,都不是欣赏李小龙所饰的角色,而是欣赏李小龙本人。
李小龙将自己的功夫与哲学尽悉倾注到主人公身上,如赋予他们血肉。
李小龙的超人哲学,已不再是尼采的超人哲学,而是中西文化撞击下的,融于李小龙血脉心灵的一种哲学。
李小龙所饰的人物皆出贫寒,他们都又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这种地位与名声的巨大反差,更能体现出他们平凡中的非凡。
他们往往深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心灵严重扭曲,而如非人一般。如《唐山大兄》中,郑潮安胸前佩有母亲赠的玉,这块玉告诫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轻举动则惹横祸”。郑潮安忍得太痛苦了,直至佩玉被对手打碎,母训不复存在,他的手脚才从锁链里解脱
出来,以牙还牙,以暴除暴。
在《精武门》中,师兄秉承师父遗训,三番五次警诫陈真不可随便与铃木宽动武。杀父(师父)之仇焉能不报?师父遗训焉能不尊?陈真忍得太苦太累,他忍无可忍,只能将师父遗训暂置一旁,瞒住师兄,夜闯铃木宽武馆。
他们终究又是反传统、反权威的。他们要充分展现自我,而不让自我消失在传统观念中与权威的巨翼之下。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中,以“天地君亲师”为大。这些人物,将母诫师训弃之一旁,天不怕地不伯,皇帝老子都不怕,他们全然超出于凡人之上,心中只有一个偌大的“自我”。
李小龙塑造的现代超人,又酷似古代的武侠,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他们对女性,格守的是禁欲主义。这与中国古代武道讲究“入境”须“戒色”的信条完全吻合。
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对衣依一见钟情,他不敢向衣依表示爱,他对衣依的爱最终是毫无结果。在《精武门》中,李小龙与苗可秀是一对准备结婚的情侣,但在戏中却没有渲染他们的感情纠葛,爱情在他的心中已不重要,他一心挂念的是复仇。到了《猛龙过江》,李小龙在爱情上如一个白痴,苗可秀对他极有好感,钟情于他,他却无动于衷。
影片中的李小龙心中只装有一样东西——功夫。
他对性的态度更是排斥,在《唐山大兄》中,他被人骗醉宿娟一宵,翌晨忏悔不已,不敢见人。在《猛龙过江》中,他见那意大利女郎以肉体面对他,他如见魔怪,惊恐不已,落荒而逃。到了《龙争虎斗》,身为武僧的他,更是视女色为“虚无”。
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却不是这样的,但仍然是一个真实的李小龙。李小龙在性与功夫的态度上言行不一致,他行为上确有点“好色”,而他在宣扬武道时却主张“戒色”。李小龙在影片中的安排,实则是他平时武道言论的延伸。
这一现象,曾引起众多人士的非议。但至少有一点,李小龙在电影中保全了他的超人形象的完美。
李小龙塑造的超人,是极真实而又极现实的。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是现时,或是离现时较近的时代。他们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李小龙的电影与观众不存在距离感,观众会认为,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超人的出场,再平常也不过,全然是一个普通人,就是现实中的你我他。主人公虽身怀绝技,最后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不会使观众觉得突冗,观众会觉得:这是可能的,我通过努力,也能够达到这点。
李小龙塑造的超人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正因为这点,他的电影
对观众,尤其是对热爱武术与渴望强大的观众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他们心心相印,产生共鸣。
读者在阅读评介李小龙电影的文章时,往往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习惯以李小龙的名字替代片中主人公的名字。这是因为李小龙的电影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李小龙的电影,是极个性化的电影。这种电影,生命力自然强。
<民族心理>
李小龙的电影,无一不贯穿“我是中国人”这一母题。
李小龙借电影弘扬中国功夫,维护中国人的自尊,证明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
不少批评家认为,李小龙的电影有着浓郁的义和团色彩和打倒洋鬼子的排外心理。他们以李小龙的电影为什么深受海外华人,甚至黑人、波多黎各人青睐来证实这一点。
在欧美,李小龙跟众多的少数民族一样,深感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之耻辱,李小龙确有借电影渲泄积郁于胸的愤懑之意向。他的意向与欧美的少数民族相吻合,李小龙实现了他们将白人打翻在地,一泄心头之恨的梦想。他们把李小龙当偶像崇拜。
这种状况在港澳台、在今日的大陆亦是如此,中国人在近、现代史上饱受西洋人及东洋人的侵略与压迫,人们曾渴望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英雄出现,李小龙正是这种英雄的化身,他为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怨气!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在外滩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他把“东亚病夫”的匾牌送回给日本武士,并痛打东洋人。此刻,戏院观众一片欢呼,酣畅淋漓之极!
在《猛龙过江》与《龙争虎斗》中,李小龙力战西洋拳师,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一败涂地,同样大快中国人之心!
李小龙在电影中,似乎老跟空手道过不去。这与他在美国的经历有关。他初到美国时,中国功夫默默无闻,而日本的空手道却在美国的武术界大行其道。中国功夫倍受歧视,自不待说。李小龙在美国创立截拳道,曾被一些空手道人物视他为仇敌,李小龙为此而屡受挑衅甚至遭致暗算。
李小龙在电影中,自然有泄恨的成份,但他最主要的是证实:截拳道是当今世上最先进的武道。在电影中,李小龙总是把空手道武士安排为敌对方。
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直截了当强调空手道不如国术这一观点。但他这种观点,最初不为店伙计(以小麒麟为首)所接受,他们认为国术不及空手道,要对抗洋人,就得学空手道。当李小龙以国术大破空手道时,他们才心服口服,拜李小龙为师学国术。李小龙与罗礼士决斗,大有国术大战空手道之用意。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与铃木宽殊死搏斗,也含有中国拳术与日空手道试比高低的味道。
最后获胜的自然是中国功夫师李小龙。
作为电影观众,自然不会去探究李小龙以空手道为对手的含义,见李小龙所饰的中国同胞获胜,顿觉扬眉吐气。同时,也为中国功夫之神威而深深地自豪。
李小龙的电影轰动一时,其魅力且能久而不衰,原因之一是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
现在的问题是:李小龙的电影,在日本、在欧美也大受欢迎!
人们在深入探讨李小龙电影之时,会发现李小龙并非那种一味排外的狭隘的民族心理。
他嫉恶如仇。
他的爱憎标准并非以同胞与异族来划分的。他恨的是邪恶的外国人,对同胞中的败类,他同样憎恨。
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视为仇敌,并且将其消灭的正是一个中国华侨中的恶霸(韩英杰饰)。在《龙争虎斗》中,韩(石坚饰)不仅是个中国人,还与李同出于一门武术流派少林寺,可韩是个十恶不赦的魔头。
李小龙的电影,除他的绝顶功夫为世界电影观众所倾服外,他的观念倾向也是能为世界电影观众所接受的。
这是他的电影具有国际性的双重原因。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