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胡贵忠指导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中语基部分

胡贵忠指导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中语基部分

2016-07-15 17:13:05 来源:www.45fan.com 【

胡贵忠指导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中语基部分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复习指导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今年中考关于名著导读方面的题型,明确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好名著。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名著。
 
三、教学难点: 学会对文学作品的正确评价。
 
四、教时: 一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说明阅读名著的好处: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名家大师们携手共游,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博古通今,大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名著复习内容推荐:
 
1、寓言类:《伊索寓言》
 
2、诗歌散文类:
 
《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培根随笔》、《傅雷家书》
 
3、 小说、传记类:
 
(1)、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2)、中国现代小说:《骆驼祥子》
 
(3)、外国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童年》、《简爱》、《昆虫记》(科普著作)
 
(4)、传记:《名人传》
 
(四)指导阅读复习提要:
 
1、寓言类的复习提要:
 
(1)、概括故事内容。
 
(2)、揣摩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含的人生智慧。
 
(4)、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思考故事给你的启示。
 
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故事,根据阅读复习提要回答问题。
 
例:《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练习:《龟兔赛跑》
 
2、 诗歌散文类的复习提要:
 
(1) 识记作者。
 
(2) 品味作品中寓于表现力的语言,摘录名言警句。
 
(3)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领悟文章内容。
 
(4) 体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和感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写读书笔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例①:《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 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具体生动地显示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
 
体会:佩服鲁迅在《五猖会》中说出了孩子对父亲不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理念,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例②:《培根随笔》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拥有了知识才会有力量与别人竞争,这句名言说出了知识的重要,鼓励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
 
例③:《繁星》、《春水》
 
冰心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无穷的回味与启迪。
 
3、小说、传记类的复习提要:
 
(1)、识记作者。
 
(2)、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3)、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摘录名言警句。
 
(4)、认识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概括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5)、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以及对表达人物的作用。
 
(6)、体味小说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例①:《鲁滨逊漂流记》:文章叙述了鲁滨逊漂流到绝望岛上,过起了孤身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他敢于冒险,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启示:鲁滨逊的精神值得学习,但他那种为一己私欲而离家出海航行,只顾自己不顾家人感受,贸然舍弃家乡的行为是我们所摒弃的。
 
例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有意义。”
 
启示:学习作者与命运抗争、钢铁般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
 
(五)估计今年中考题型
 
简单记忆型、情节概括型、结合表达型、简评推荐型
 
(六)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片(幻灯片打出),然后根据中考题型,以小说作为重点进行练习。
 
练习1(《西游记》)
 
1、这些图片内容选自于名著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简单记忆型)
 
2、作品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内容,其中由很多小故事构成。如:三打__________,真假________,三借________。写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情节概括型)
 
3、《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你觉得他的性格怎么样?该人物形象给你什么人生启示?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结合表达型)
 
4、请你向同学们推荐这本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可从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介绍。)
 
书名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作品特点(包括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受(可谈自己的体会或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评推荐型)
 
练习2(《水浒传》)
 
1、 这些图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里面写了_____位好汉在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 写出故事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名字以及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用一句话写出其中你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中“倒拔垂杨柳”的英雄是__________,“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的英雄是_________。
 
练习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这段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书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
 
2、主人公有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请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名人传》)
 
1、 这是一篇传记,作者是___________,它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 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总结:
 
我们复习了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既增长了见识,又受到了很好的人生启示,希望以后按这种阅读的方法更广泛地遨游于作品书海中。
 
(八)作业:
 
1、请你仿照下面例句,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
 
例:《水浒传》中,疾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2、请你在上面介绍的18篇名著中挑选一篇你最喜爱的,写读后感。
 
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一.掌握名著阅读的正确方法;
 
二.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
 
三.能巧妙地把名著阅读与应试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抓住古典名著中的开篇词、回目和人物来品读。
 
教学方法:讲解指导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谁能一口气说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名字及作者、朝代?
 
二.方法指导:
 
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重要诗词。
 
四大名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文,这些诗词中也有许多已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名句,更有许多成为历年中考命题的载体。
 
(1)以名著中的诗词入题考查相关人物或篇名。
 
如:利用《红楼梦》中的判词来考查人物姓名;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来考查是哪本名著中的诗句。
 
(2)我们还要把课内外有关这些名著的诗文归类,内外联系,理解记忆。
 
如: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诗》;诸葛亮的《出师表》;陈寿的《隆中对》等等。
 
2.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
 
名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故事,注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不要相互混淆、张冠李戴。
 
如:《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大意失荆州”“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刮骨疗伤”“三气周瑜”等;
 
《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
 
《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
 
3.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
 
阅读名著时要多关注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亦即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阅读时要在笔记本上列出其中英雄人物或主要人物,并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点。
 
如:《三国演义》中刘备诚信天下、宽仁爱民的明君形象;曹操奸险机诈、残暴害民的奸雄形象;诸葛亮智者化身的贤相形象;关羽封建英雄的忠义形象;张飞嫉恶如仇、粗豪爽直的性格等。
 
《水浒传》中宋江(及时雨)多谋善断,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花和尚)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断,凶狠泼辣;武松(行者)力、勇和正义的象征;李逵(黑旋风)淳朴、粗鲁,具有反抗性和同情心。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叛逆思想;王熙凤阴险毒辣、贪婪虚伪的凤辣子形象等。
 
《西游记》中孙悟空叛逆者和反抗者的形象;猪八戒憨厚淳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的形象;唐僧善良虔诚的苦行僧形象。
 
当然,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都是通过故事情节来表现的,所以我们还要注意把人物性格的分析,与有关的故事情节联成一线,二者不可分割。
 
三.实施阅读: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知识能力:
 
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名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教学设计思路: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过程方法:
 
激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块
 
1、
 
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解《水浒传》的概况
 
观看多媒体,进入课堂学习
 
2、
 
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是谁?为什么?展示水浒人物图片
 
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明白《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极为成功。
 
第二块
 
3、
 
调动热情,激发兴趣
 
水浒英雄绰号知多少?
 
展示水浒人物的姓名或绰号,学生抢答。
 
抢答自己知道的水浒英雄绰号
 
第三块
 
4、
 
精彩片段赏析
 
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段,引发学生学习这一片段的兴趣。
 
学生观看视频
 
5、
 
展示四幅图,理清小说情节
 
引导学生读原著精彩情节“三打郑屠”,引导学生分析原著中的描写好在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原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写角度。
 
第四块
 
6、
 
比较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的优劣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长处和短处,强调看影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
 
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讨论,明白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
 
第五块
 
7、
 
推荐名著《水浒传》
 
设置问题: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浒故事有哪些?
 
教师推荐:书中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你们,请同学们在课后去读一读《水浒传》这部名著。
 
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故事
 
课后作业:
 
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完后,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充满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从中可以看出,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
 
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关西》这个环节中,自己是否把课堂放得不够开,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名著《西游记》导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
 
(1)、思路: 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凝思《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明主题析写法—作练习
 
(3)、活动: 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 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
 
(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语:
 
(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生抢答)。这节 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3)、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远望《西游》
 
1.整体感知:
 
过渡语:(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1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 、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 人物 环境)
 
(二)走进《西游》
 
1.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师引导: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2)、 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2.《西游》人物辩论会
 
过渡语: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师引导: :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可以评一评论一论。(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
 
“-------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
 
师引导:(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师引导:(1)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 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师引导:(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螅”一心向佛。 (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过渡语: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师结:《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人物完人金无足赤,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生答)
 
师结: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3.《西游》美景旅行社
 
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三)凝思《西游》
 
(1)明主题
 
过渡语:(1)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
 
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过渡语:(2)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师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2)析手法
 
师引导: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
 
师结:(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3)质解疑
 
过渡语:(1)大家现在可以说说读《西游记》时的问题了,互相切磋,讨论。
 
师引导: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
 
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
 
生:不行,孙悟空他有时管不住自己,一会儿不知跑哪儿去了!
 
生:不行,这么写又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不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人物的性格也得不到展示。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孙悟空可是三性统一的形象,他的“猴性”需要一点约束。没有唐僧不太好吧?同时,就像西方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样,《西游记》是一部人类战胜困难的战斗史,也是一曲战胜自然的凯歌,这么写也在于为这一主旨服务吧?
 
(4)练兵场
 
过渡语: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试一试读书效果?请看大屏幕选题!
 
(请记分员作好记载。)
 
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这堂课快结束了,但是,名著——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请先把这种感受用歌声传达出来吧!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
 
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东原、钱塘等多种说法)。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间,他生平不见史传,据某些片断的材料说,他性格孤介,“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所终”
 
他还是一个“有志图王者”,曾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客。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现存署名罗贯中的通俗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还写过杂剧和乐府
 
隐语,现存的杂剧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删去了荒诞的故事,增加了史实,扩充了篇幅),成为一部长篇巨著。此后,新刊本大量出现,但它们都只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删、整理的工作,没有大的改变。最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过的120回《三国演义》。书约成于康熙初年,比嘉靖本更加紧凑完整。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即根据这个本子重印,删去了评点。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鞭挞和嘲讽;对于曹操,虽不赞成由他来统一天下,但在写他同北方军阀进行斗争时,却如实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来寄希望于蜀汉,把刘备、孔明作为仁君、贤相的典型来塑造,希望他们君臣际会,作出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尊曹或尊刘,是历史家长期的争论,这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平话》一贯“尊刘”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刘”的史学传统,表现了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所谓义气,内容十分复杂,既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但是由于义气不是从阶级观点出发,而往往是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所以常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它曾为后世农民革命的战略策略提供了借鉴;几百年来它为民族戏曲提供了大量题材;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种反映复杂历史生活的体裁。
 
《红楼梦》导读
 
学习目的:
 
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
 
3、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及在全书中的作用和地位。
 
4、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学习重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一、《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
 
(一)地位
 
《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她的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二)《红楼梦》的作者
 
1、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全唐诗》就是由曹寅主持刻印的。康熙登基以后,委派曹玺为江宁(今南京)织造,专门负责皇家的穿戴。从曹玺开始,一家三代都做皇家的江宁织造,到曹雪芹的养父曹頫(fù)为止,为皇家充当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曹寅又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诗词曲俱会。曹雪芹的深厚文学修养与其家庭书香氛围有关。
 
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
 
曹家世谱如下:
 
——→曹顒(遗腹子)—→雪
 
——→寅——→曹頫(养父)——→芹
 
(远祖)(高祖)——玺
 
曹世血—振彦————→宣——→頫
 
——正——→宜——→颀
 
康熙末年,皇子们争权夺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皇位,即雍正皇帝。他即位后,立即开展打击政敌的斗争。迫害异王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父亲因为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首当其冲,被罢官抄家。曹頫下监狱,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当时大约只有十二、三岁,还在南京,被遣送回北京,住在北京香山,即今香山公园脚下。《红楼梦》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曹家特点:①祖上有战功。②与皇室关系密切。③书香门第。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但他的性格耿介,豪放。爱新觉罗·敦诚在诗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可见一斑。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死后,“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连手稿也无人整理。几位好友草草殡埋了这位伟大作家。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查考,只能从书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全书共110回,因为曹雪芹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提纲是110回。前八十回在他去世前已传抄于世。后三十回也基本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到十八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
 
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
 
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三)《红楼梦》的版本
 
1、抄本系统(脂评本)
 
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
 
①程甲本。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四)脂砚斋
 
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研究者有几十种推断。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曹雪芹的密友,是《红楼梦》的主要评论者。他的名字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连在一起。研究《红楼梦》酒必须以脂评本为主要依据。人们把经过脂砚斋评点过的《红楼梦》称为脂评本,全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评准确恰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评论家。
 
二、《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1、中心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贾府的面貌。
 
①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②揭露贾府理家的腐败。
 
③描写贾府经济上的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④揭示了贾府精神上的空虚。堕落,一代不如一代。
 
⑤批判了贾府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橫行霸道。
 
⑥描写了贾府少男少女间的儿女真情,批判了贾府上下的淫乱关糸。
 
⑦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糸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三、《红楼梦》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的情节、人物做了必要的交代和暗示,是全书的总纲。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一回借冷子兴之口交代贾府中的人物关糸,为读者开了一个简明的人物表,同时点明贾府已面临的危机,出现了衰败之象。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这一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对贾府第一次作正面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同时在情节上让宝黛相会。迎、探、惜三姊妹和凤姐、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初步展示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初步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和她在贾府中所处的地位。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这一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贾雨村判案一事引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贾府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心来写,使其更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提醒读者四大家族的“荣”、“损”是这部小说的根。《红楼梦》的后文就是围绕这条根展开的。写出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在情节上由薛蟠的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此回是全书主要人物命运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画页、判词以及副册、又副册的画页及判词,又通过仙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曲,警幻仙姑和宝玉的对话及饮仙茶仙酒等,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命运和发展结局交代出来。它体现了作者安排人物,结构情节的总体设计和构思,具有提示全书内容的重要作用。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等基本上交代明白,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格列佛游记》导读、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的奇遇,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当时的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作品想像丰富,手法夸张,讽刺尖刻,语言朴实,用语简洁。全书的虚构和细节的真实结合完美,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是开创英国文学史上讽刺传统的代表作品之一。
 
《格列佛游记》于1726年问世之后,立即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也震动了世界文坛,出版后一星期,所有存书便被抢购一空。在伦敦,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宫廷、官邸还是酒吧、小店,人人都在读这部书,到处都在议论这部书。时过两百多年,《格列佛游记》不仅没被世人遗忘,反而更为世界人民所重视,它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在世界进步文学的行列中,获得应有的地位,放出永恒的光辉。斯威夫特不但是英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受人尊崇的作家,也是受世界各国人民热爱的伟大作家。
 
《格列佛游记》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个国度历险的奇遇:小人国(Lilliput)、大人国(Brobdingnag)、飞岛国(the flying island of Laputa)和慧骃国(Houyhnhnms)。
 
格列佛遇海难,来到小人国。这里居民身高仅六英寸,君臣贪婪、国家战祸连绵。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渺校
 
格列佛好奇心起,误闯大人国。这里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良、国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
 
格列佛逢海盗,造访飞岛国。这里属地被笼罩控制,城市和乡间颓败、荒芜。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本性。
 
格列佛被叛变,遍历慧骃国。这里统治者高度理性,人形动物邪恶、低劣。作者以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
 
《格列佛游记》深刻反讽时政的腐败,以离奇、甚至令人作呕的情节,讽刺学究的愚蠢可笑,并且省思人性的不同面向。是冒险故事,是奇幻小说,是游记,是政论,是讽喻文学,它是值得览读的经典之作。
 
---------------------------------------------------------
 
第一卷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作者简述家世——出游的初衷——海上遇险,泅水逃生——在利立浦特(Lilliput)境内平安上岸——被俘虏后押送到内地。
 
第二章 利立浦特皇帝在几位贵族的簇拥下到庙宇看望在押的作者——有关皇帝仪容与服饰的描写——学者们奉旨教授作者当地语言——作者由于性格温顺获得皇帝的欢心——作者受到搜查,衣袋里的刀、手枪被没收。
 
第三章 作者在皇帝和男女贵族面前表演奇怪的游戏——利立浦特宫廷游乐活动的描写——在接受限制条件后作者获得了自由。
 
第四章 对利立浦特的都城密尔敦多的介绍以及对皇宫的描写——作者和一位朝臣讨论国家大事——作者向皇帝表示愿意效忠对敌作战。
 
第五章 作者采取独特的策略阻挡了敌国军队的侵略——因此而被授予帝国高级荣誉员的称号——不来夫斯岛的君主派遣使者要求和平——皇后下榻的宫殿发生火灾——作者及时赶到,帮助军队挽救了其他的宫殿。
 
第六章 有关利立浦特居民的情况介绍,描述他们在学术、法律、风俗以及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独特风格——作者在这个国家是如何生活的——他给一个贵妇人提供支持。
 
第七章 作者得到有人在皇帝面前指控他犯有叛国的严重罪行的消息,无奈之下只好逃到不来夫斯库岛避难——作者在不来夫斯库岛受到的隆重接待。
 
第八章 作者靠着运气找到了逃离不来夫斯库的方法,历经众多曲折和苦难,终于平安地返回了自己的祖国。
 
-----------------------------------------------------------------------------
 
第二卷 布罗卜丁奈格(Brobdingnag)游记
 
第一章 这是一场海上大风暴的描述,为了获取可饮用的淡水,船长把长舢板派了出去,作者想了解一下那个地方的情况,就随同前往了——结果很不幸,他被遗弃在那里,并被当地人抓了起来,押到了一个农民家里——在农民家里,他受到了款待,而且目睹了当地居民中发生的几起事件——关于当地居民的素描。
 
第二章 本章描写了主人的女儿——作者在集镇上被展览的情景——旅行中详细的情况。
 
第三章 本章讲作者被召进皇宫——王后很喜欢他,从他主人那里买下了他——他跟国王手下的大学者展开了唇枪舌战的辩论,王后给他建了一所房间——王后非常喜爱他,他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义正辞严——他与王后的侏儒吵了一架。
 
第四章 本章是作者对该国的大致描写——作者不满意现代地图的缺陷——对国王的宫殿和首都进行了概述——作者出游的情况和该国庙宇的建筑。
 
第五章 本章讲述作者在该国遭遇的危险事——在刑场上杀犯人的情景——他进行的航海技术表演。
 
第六章 作者讨好国王和王后的方式——他的音乐才华受到赏识——他对国王讲述英国的情况,国工很有兴趣——国王对英国的情况进行了评论。
 
第七章 作者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他向国王提出了一项对巩固统治极为有益的方案,遭到国王的严辞拒绝——国王对政治一窍不通——该国的学术分类很简单。而且又不成系统——该国的法律制度。军事装备和政党组织的介绍。
 
第八章 国王和王后到边境视察——作者随同前往——作者把他离开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作了逐一叙述——作者幸运地返回英国。
 
-------------------------------------------------------------------
 
第三卷 勒皮他(Laputa)、巴尔尼巴比(Balnibarbi)、拉格奈格(Luggnagg)、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第一章 作者的第三次航海——被海盗所劫持——遇见一个凶残的荷兰人——被逐到一座小岛上——被勒皮他人所救。
 
第二章 勒皮他人的爱好和习惯——他们的学术状况——国王和朝廷的情况——作者在那里受到的待遇——那里的居民很担心——妇女的情况。
 
第三章 作者对该国飞岛的描述——勒皮他人在天文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国王平定叛乱时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 作者强烈要求离开勒皮他——他被下放到巴尔尼巴比——在巴尔尼巴比首府拉格多——关于首府拉格多和其郊县的情况——一位贵族热情地接待了作者——作者与贵族的倾心交谈。
 
第五章 作者被允许参观拉格多大科学院——科学院的基本情况——教授们各自所研究的领域。
 
第六章 再谈科学院——作者为自己的几次建议被采用而感到荣幸。
 
第七章 作者离开拉格多——作者来到马尔多纳达——想乘顺路的船却没找到——到达格勒大锥作一次小小的旅行——在那里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
 
第八章 继续讲述格勒大锥岛——勘正古今历史记载。
 
第九章 作者又来到了马尔多纳达——坐船到了拉格奈格王国——作者被关了起来——被押送到宫庭里去——国王的宽宏大量。
 
第十章 作者赞扬拉格奈格人——仔细描述“斯特鲁德布鲁格”——作者和一些名人探讨这个话题。
 
第十一章 作者乘船离开拉格奈格,前往日本——在日本换乘荷兰船来到阿姆斯特丹,又由那儿回到了英国。
 
----------------------------------------------------------
 
第四卷 慧骃国(Houyhnhnms)游记
 
第一章 作者接受了船长的职务,航海远行——居心险恶的船员把他软禁在船舱中,然后把他丢到一个无人知晓的荒岛上——他走进这个未知的世界——描述一种古怪的动物“野胡”(Yahoo)——他遇见两只名叫“慧骃” (Houyhnhnm)的动物。
 
第二章 作者被带到一个“慧骃”的家中——关于“慧骃”的家——作者受到的待遇——“慧骃”每日的饭食——作者正苦于没有肉吃,这时有了解决的办法——他在“慧咽”国如何吃饭。
 
第三章 作者在“慧咽”主人的热心帮助下,开始学习它们的语言——介绍“慧骃”的语言——有几位好奇心重且有身份的“慧骃”前来拜访作者——作者将自己航海旅行的经过简单地讲给主人听。
 
第四章 “慧骃”对于是非的判断——主人不赞成作者的话——作者更加详细清楚地向它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
 
第五章 作者按照主人的要求讲述有关英国的情况——欧洲君主之间为什么进行战争——作者对主人说明英国的法律。
 
第六章 继续讲述安女王在位时的英国——谈谈欧洲一位王宫大臣的脾气。
 
第七章 作者倾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听了作者的讲述,主人评价英国宪法及政府统治,而且举出相似的情形进行对比——马主人对人性发表议论。
 
第八章 作者讲述“野胡”的一些情形——“慧咽”有什么高尚的品质——“慧骃”对青年进行的教育和运动事业——全国“慧骃”代表大会。
 
第九章 全国“慧骃”代表大会举行辩论会及辩论会的结果——“慧骃”的科学——“慧骃”如何建造房子——它们如何埋葬死者——“慧骃”的语言有哪些不足。
 
第十章 作者与“慧骃”在一起时,是如何度过快乐的每一天的——由于作者经常与“慧骃”谈话,故而品质改善了许多——它们如何交谈——主人要作者离开“慧骃国”——作者伤心得晕倒在地,但不得不服从——一位仆人帮助作者做好了一只小船,作者冒险启程。
 
第十一章 作者危机四伏的航程——他抵达新荷兰,想定居在那里——作者被一个当地人用箭射伤——葡萄牙人捉住了作者,把他强行带到他们的船上去——船长热情地招待作者——作者返回英国。
 
第十二章 作者的描述真实可信——他打算出版本书的设想——他对那些扭曲真相的旅行家的谴责——作者宣称自己写书没有其他的用心——作者对别人的反对进行回答——介绍开拓殖民地的办法——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作者认为英国国王有权利把他描述的几个国家据为己有——他提出对这几个国家进行征服的困难——作者对读者说再见——作者谈他未来的生活方式,向大家提出忠告;全文结束。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厂《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厂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鲁滨孙。
 
二、感知课文大意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说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2.这是文中对于荒岛的描述: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都是乱石野草。”你能进一步想象一下荒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生答。
 
师:命运之神把一个毫无准备的人抛到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说只有死路一条。鲁滨孙不幸海上遇难漂落到这样一个荒岛,却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不禁要问:鲁滨孙是靠什么奇迹般活了下来?你认为他是靠什么活下来的?
 
生谈。
 
师: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也只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教师板书:勇气和意志 知识和技能)
 
三、自读自悟
 
要求:看看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四、交流汇报:
 
1.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生答。(幻灯片内容)
 
引入原著中关于造船的故事: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引入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小结: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素。
 
2.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生答。(幻灯片内容)
 
师:相机板书。
 
小结:正是丰富的知识技能才使他战胜重重困难,不但解决了日用所需,还经营了一块肥美的土地,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全文总结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
 
2.生:汇报
 
师: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小结: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靠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靠我们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
 
3.教师总结: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这部长篇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启发着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原著,(出示幻灯片12)另外可以找《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读一读,相信同学们会从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要太阳向我低头》,愿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强者。(播放歌曲)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4.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九则寓言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教学难点
 
1.课文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所含蕴的意思。
 
2.一些疑难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作者从一般读者读《伊索寓言》所惯常理解的另一面,读出了新意,对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别解”。文章的主题较难把握。教学宜从剖解作者对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对主题可作充分的讨论,切实把握准确文章的写作主旨。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的疑难语句。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疑难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样的看法呢?课文就给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绍(略)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
 
1.听课文录音,读准字音。
 
2.学生重点研读课文4~12段,看看作者对九则寓言分别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出下表。(表中楷书字为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故事名称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
 
讽刺善变者
 
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享乐者挨饿活该
 
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够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贪得
 
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总朝上必摔跤
 
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
 
伪装者终现本相
 
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戒之在贪
 
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
 
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总结:以《伊索寓言》为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作者阐发新义的方法
 
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原寓意进行阐发新义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主要用三种方法:
 
五、研读课文前三段
 
1.课文前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确:第2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补充说明第二段感想的来历。
 
2.这三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明确:古代好比是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是幼稚的,现代的我们反而年龄长,阅历深,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观点是浅薄的,幼稚的,是须要纠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书,里边就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须要加以纠正。
 
作者打破人们惯常的心理习惯,新颖而看似不无道理。不过我们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呈现出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而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难说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人难以企及。这样,把古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的、科学的说法了。据出推论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谐谑了,目的是顺理成章地生发下文。
 
六、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讨论:《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现代儿童的读物吗?
 
明确:不是。①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②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嘲讽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无论是儿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正如许多文学名著一样,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作者从中读出如许新意,也正是源于它的这个特色。《伊索寓言》是触发作者产生诸多思考与体验的由头,是作者借以“浇自己之块垒”的酒杯。
 
七、讨论疑难语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讽刺某些见风使舵,总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机分子。在上流社会里他装成又穷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显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2.“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样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明显是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4.“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处,就恼羞成怒,撕破脸皮,挖空心思地揭别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6.“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说明什么样的心理?
 
一个人得了点好处,总容易引来别人的嫉妒,想要分点甜头。要避免这一点,办法是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
 
7.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可能是从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有时候也会无能为力,最后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说的。
 
八、作业:课外找一两则寓言(如《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7684.html
Tags: 语文 专题 九年级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