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之读书笔记的详细介绍
推
荐 ·谁能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丧家狗事件—最近的思想地 ·关于快乐男生的技术性探讨 ·戛纳2007,准备好了吗 ·慕容雪村:谁的心不曾柔软
·献给您,亲爱的妈妈! ·于震环专访:毛孩背后的故 ·我能证明武大郎身高堪比姚 ·中国电信不愿增加带宽的原 ·邹春兰被逼斥千元救助艾东
『文学批评』 [灌水]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
作者:金三提交日期:2005-2-15 19:35:06
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1
历史书可以看后做笔记,哲学书就要做日记,比较而言,还是看历史书轻松。春节期间,带着这本哲学史,有空就看几页,做了书签笔记,现在记录一下。
上卷目录:
美国版序言5
英国版序言8
绪论11
卷一:古代哲学
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24
第二章:米利都学派49
第三章:毕达哥拉斯55
第四章:赫拉克利特65
第五章:巴门尼德77
第六章:恩培多克勒83
第七章:雅典与文化的关系89
第八章:阿那克萨哥拉93
第九章:原子论者96
第十章:普罗泰戈拉107
第二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苏格拉底117
第十二章:斯巴达的影响131
第十三章:柏拉图见解的来源143
第十四章:柏拉图的乌托邦147
第十五章:理念论160
第十六章:柏拉图的不朽论176
第十七章: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189
第十八章: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196
第十九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208
第二十章: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224
第二十一章: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39
第二十二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252
第二十三章: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261
第二十四章: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267
第三篇: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希腊化世界279
第二十六章:犬儒学派与怀疑派291
第二十七章:伊壁鸠鲁派305
第二十八章:斯图亚主义319
第二十九章: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342
第三十章:普罗提诺358
卷二:天主教哲学
导言376
第一篇:教父
第一章:犹太人的宗教发展383
第二章: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401
第三章:教会的三位博士412
第四章: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433
第五章: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450
第六章:圣边柰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461
第二篇: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476
第八章:约翰*司各特490
第九章:公元十一世纪的教会改革498
第十章:回教文化及其哲学512
第十一章:公元十二世纪522
第十二章:公元十三世纪537
第十三章:圣托马司斯*阿奎那549
第十四章: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562
第十五章:教皇制的衰落577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5 19:36:00
2005,2,15
P5,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P8,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P8,整段,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是试图这样来思考它的。如果本书有任何贡献的话,它就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得来得。
P13,在鲜明得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得;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籍的神话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末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无论是想把哲学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忘却,还是自称我们已经找到勒这些问题的确凿无疑的答案,都是无益的事。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不致慰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了。
P14,希腊思想直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为止,一直为希腊人对城邦的宗教热情与爱国热情所支配;它的伦理体系时适应于公民们的生活的,并且有着很大的政治成分在内。当希腊人最初臣服于马其顿人,而后又臣服于罗马人的时候,与他们独立的岁月相适应的那些概念就不能再适用了。。。。罗马军队、罗马道路、罗马法与罗马官吏首先创立了,随后又维系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没有什么是可以归功于罗马哲学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罗马哲学。
接着P14,整段,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从自由的时代所继承下来的希腊观念经历了一番逐渐转化的过程。某些古老的观念,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最富有宗教色彩的观念,获得了相对的重要性;而另外那些更富理性主义色彩的观念则因为它们不符合时代的精神,就被人们抛弃了。后来的异教徒们就是以这种方式整理了希腊的传统,使它终于能够被吸收到基督教的教义里来。
P18,民族国家,主要是由于有了火药的缘故,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渐次地摧毁了罗马所遗留下来地对于文明统一性的信念。
接着P18,整段,这种政治上的混乱情形在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一书中得到了表现。政治已没有任何指导的原则,而变成为赤裸裸的争夺权力了;至于怎样才能把这种赌博玩得很成功,《君王论》一书也提出了很精明得意见。在希腊得伟大时代里出现过的事,再一次出现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传统的道德束缚消失了,因为它们被人认为是与迷信结合在一起的;从羁绊中获得的解放,使得个人精力旺盛而富于创造力,从而便产生了极其罕见的天才的奔放;但是由于道德败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无政府状态与阴谋诡诈,却使得意大利人在集体方面成为无能的了,于是他们也像希腊人一样,倒在了别的远不如他们文明、但不象他们那样缺乏社会团结力的民族的统治之下了。
接着P19,整段,然而结局并不象在希腊那么惨重,因为许多新的强而有力的民族表现出来他们自己也象意大利以往那样地能够有伟大的成就,只有西班牙是例外。
P19,天主教教会有三个来源:它的圣教历史是犹太的,它的神学是希腊的,它的政府和教会法,至少间接地是罗马的。宗教改革摒除了罗马的成份,冲淡了希腊的成份,但是大大地加强了犹太的成份。它就这样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展开了合作。
P22,霍布斯、罗梭和黑格尔代表了这种理论的各个不同方面,而他们的学说在实践上就体现为克伦威尔、拿破仑和近代的德国。共产主义在理论上是和这些哲学距离得非常遥远的,但是在实践上也趋向于一种与国家崇拜的结果极其相似的社会形态。
接着P22,自从公元前600年直到今天这一全部漫长的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可以分成为希望加强社会约束的人与希望放松社会约束的人。
P23,社会团结是必要的,但人类迄今还不曾有过单凭说理的论辩就能加强团结的事。
P26,只要一种宗教和一个帝国政府结合在一起,政治的动机就会大大改变宗教的原始面貌。
P34,整段,荷马的神祗们乃是征服者的贵族阶级的神祗,而不是那些实际在耕种土地的人们的有用的丰产之神。正如吉尔伯特*穆莱所说的(《希腊宗教的五个阶段》):“大多数民族的神都自命曾经创造过世界,奥林匹克的神并不自命如此。他们所做的,主要事征服世界。···当他们已经征服了王国之后,它们又干什么呢?他们关心政治吗?他们促进农业吗?他们从事商业和工业吗?一点都不。他们为什么要从事任何老实的工作呢?依靠租税并对不纳税的人大发雷霆,在他们看来倒是更为舒适的生活。他们都是些喜好征服的首领,是些海盗之王。他们既打仗,又豪饮,又游玩,又作乐;他们开怀痛饮,并大声嘲笑那伺候者他们的瘸铁匠。他们只怕自己的王,从来不知道惧怕别的,除了在恋爱和战争中而外,他们从来不说谎。”
P38,文明人之所以与野蛮人不同,主要的是在于审慎,或者用一个稍微更广义的名词,即深谋远虑。他为将来的快乐,哪怕这种将来的快乐是相当遥远的,而愿意忍受目前的痛苦。
P39,文明之抑制冲动不仅是通过深谋远虑(那是一种加于自我的抑制),而且还通过法律、习惯与宗教。这种抑制力是从野蛮时代继承来的,但是它使这种抑制力具有更少的本能性与更多的组织性。
P48,祭司阶级并不制造教条,虽然一旦有了教条之后,他们是要保存教条的;东方民族在他们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没有上述意义的祭司阶级。挽救了希腊的并不是由于没有一个祭司阶级,而是由于有科学的学派存在。
P49,每本哲学史教科书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P53,这种正义的观念--即不能逾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观念--是一种最深刻的希腊信仰。
P55,(毕达哥拉斯),数学,在证明式的演绎推论的意义上的数学,是从他开始的;而且数学在他的思想中乃是与一种特殊形式的神秘主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自从他那时以来,而且一部分是由于他地缘故,数学对于哲学地影响一直都是既深刻而又不幸地。
P58,康福德(《从宗教倒哲学》)说,在他看来,“毕达哥拉斯代表着我们所认为与科学倾向相对立的那种神秘传统的主潮。”他认为巴门尼德--他称之为“逻辑的发现者”--“是毕达哥拉斯的一个支,而柏拉图本人则从意大利哲学获得了他的灵感的主要来源”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5 19:37:00
P59,它们是通过一种赞美沉思生活的道德观而被联系在一起的,伯柰特(《早期希腊哲学》)把这种道德总结如下:“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然而我们决不可以自杀以求逃避;因为我们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们的牧人,没有他的命令我我们就没权利逃避。在现世生活里有三种人,正象到奥林匹克运动回上来的也有三种人一样。那些来作买卖的人都属于最低的一等,比他们高一等的是那些来竞赛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种乃是那些只是来观看的人们。因此,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真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P62,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P64,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它代表了希腊的、中世纪起的以及直迄康德为止的近代的宗教哲学的特征。。。。。。。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这一观念都是从毕达哥拉斯那里得来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会认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学家就不会追求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逻辑证明。但是在他的身上,这一切还都不显著。
P69,整段,赫拉克利特虽然使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使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就是不死,一切不死的是有死;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P77,整段,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导的那种永恒流变的学说是会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们所已经看到的,科学对于否定这种学说却无能为力。哲学家们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乎已被科学扼杀了的希望重新复活起来。因而哲学家便以极大的毅力不断在追求着某种不属于时间领域的东西。这种追求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P92,整段,尽管雅典在政治上瓦解了,但是它的威信还继续存在着,并且哲学始终以这里为中心几乎长达一千年之久。亚历山大城在数学和科学和科学方面掩盖了雅典,但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却使雅典在哲学上的地位依然至高无上。柏拉图曾讲过学的学园,其寿命比所有其他的学院都延续得更长久,它在罗马帝国皈依了基督教之后还又持续了两个世纪,成为一座异教主义的孤岛。最后在公元529年它才被持有顽固的宗教信仰的查士丁尼所封闭,于是黑暗时代便在欧洲降临了。
P99,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原子论者力图不引用目的或最终因的观念来解释世界。
P101,正象他那时别的哲学家们一样,留基波也一心想发见一种方式可以调和巴门尼德的论证与明显的运动和变化的事实。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虽然这些见解(巴门尼德的见解)在辨证的讨论里似乎进行得很有逻辑,然而只要考虑一下事实就会看出,如果相信它们那就显得和疯狂相去无几了。因为确乎没有一个狂人能够丧失心智到这种地步,竟至会设想火和冰是一:惟有对于介乎是正确与习惯上似乎是正确这二者之间地东西,才会有人疯狂到看不出差别来。”
P104,至于空间,近代地观点是:空间既不是一种实体,象牛顿所说地那样并且象留基波和德谟克力特所应该德那样,也不是伸展着德物体的一个形容词,象笛卡儿所想的那样,而是种种关系的一个体系,象莱布尼茨所说的那样。。。。。此外,近代的看法除非是以微分方程式便无法表述,因此它是古代哲学家们所不会理解的。
P106,整段,自此以后,尽管有着空前无比的成就,然而却呈现了某些衰落的最初萌芽,然后就是逐渐地衰颓。德谟克力特以后地哲学--哪怕是最好地哲学--地错误之点就在于和宇宙对比之下不恰当的强调了人。首先和智者们一起出现的怀疑主义,就是引导人去研究我们是如何知道的,而不是去努力获得新知识的。然后随着苏格拉底而出现了对于伦理的强调;随着柏拉图又出现了否定感性世界而偏重那个自我创造出来的纯粹思维的世界;随着亚里士多德又出现了对于目的的信仰,把目的当作是科学中的基本观念。尽管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天才,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结果证明了为害无穷的缺点。从他们那时候以后,生气就萎缩了,而流俗的迷信便逐渐地兴起。做为天主教正统教义胜利地结果,就出现了部分地新面貌;但是要一直等到文艺复兴,哲学才又获得了苏格拉底的前人所有的那种生气和独立性。
P110,整段,有一个关于普罗泰戈拉的故事,这个故事无疑是杜撰的,但却可以说明人民心目之中智者与法庭的关系。据说普罗泰戈拉教过一个年轻人,规定这个年轻人在第一次诉讼里就获得胜利,才交学费,否则就不交。而这个年轻人的第一次诉讼就是普罗泰戈拉控告他,要他交学费。
P111,有一种传说说普罗泰戈拉被控不虔敬,但这似乎是靠不住的,尽管他写过一本《论神》的书,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
P111,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P112,柏拉图自己有相当的私人财产,显然他不能体会那些没有他那种好运气的人们的需要。奇怪的是近代的教授们,他们虽找不出拒绝薪金的理由,然而也一再重复柏拉图的这种挑剔。
作者:K_Elvis回复日期:2005-2-15 19:46:00
好帖子!西方哲学有它的过人之处,如能取之精华,受益无穷
作者:spinose回复日期:2005-2-16 17:09:00
我正在看下册
上册没买
我喜欢斯宾诺沙,对休谟和康德也有好感,如果他们能后退一步。及其不喜欢黑格尔,也看不上尼采和卢梭。
作者:spinose回复日期:2005-2-16 17:14:00
我对斯宾诺沙的喜欢是无可奈何的,至今我没发现我完全满意的哲学。
作者:烟卷回复日期:2005-2-16 17:25:00
头大又一圈!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6 20:15:00
2005,2,16
P118,一个蠢人复述一个聪明人所说的话时,总是不会精确的,因为他会无意中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语言。我就宁愿让一个是我自己的死敌的哲学家来复述我的话,而不愿意让一个不懂哲学的好朋友来复述我的话。
P128,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而且他比别人聪明就只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知识是不可得到地。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接着P128,整段,德行与知识之间这种密切的联系,乃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存在于一切的希腊思想之中,而与基督教的思想相对立。在基督教的伦理里,内心的纯洁才是本质的东西,并且至少是在无知和有学问的人之间同样地可以找得到的东西。希腊伦理学与基督教伦理学之间的这一区别,一直贯穿到今天。
P143,整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我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亚里士多德本人就是柏拉图的产儿;第二,基督教的神学和哲学,至少直迄十三世纪为止,始终更其是柏拉图式的而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因此在一部哲学思想史里就有必要对于柏拉图,以及在较少的程度上对于亚里士多德,处理得要比他们得任何一个先行者或后继者都更为详荆
接着P143,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一,是他的乌托邦,它是一长串得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第二,是他的理念论,它是要解决迄今仍未解决得共相问题得开山的尝试;第三,是他主张灵魂不朽的论证;第四,是他的宇宙起源论;第五,是他把知识看成回忆而不是知觉的那种知识观。
P188,(苏格拉底、柏拉图)理念是存在的,其它事物都分享理念并从理念得到它们的名字。
P188,苏格拉底不象他的某些前人那样,他在思维上是不科学的,而是一心一意要证明宇宙是投合他的伦理标准的。这是对于真理的背叛,而且是最恶劣的哲学罪恶。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可以相信他有资格通于圣者;但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来说,他可就需要长时期住在科学的炼狱里面了。
P212,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大致说来,可以描述为是被常识所冲淡的柏拉图。
P218,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质料与形式的学说,是和潜能与现实的区别相联系着的。
P221,柏拉图是数学的,而亚里士多德是生物学的;这就说明了他们两人宗教的不同。
P243,哲学家们的见解除了少数例外,都是吻合于自己阶级的金钱利益的。希腊哲学家都是属于占有土地的阶级或者是被这个阶级所雇用的,所以他们是不赞成利息。中世纪的哲学家都是教士,而教会的财产主要的是土地,所以他们看不出有理由要修改亚里士多德的意见。他们之反对高利贷更因反犹主义而得到加强,因为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是犹太人的。
P243,哲学家们的收入现在都得自大学得资金,所以自从他们不再是教士,因而不再与土地占有相联系之后,也都一直是赞成利息的。每一个阶级都曾有过丰富的理论论据在支持着经济上对自己有利的意见。
P254,这一体系乃是形式逻辑的开端,并且就此而论则它既是重要的而又是值得赞美的。但是作为形式逻辑的结局而不是作为形式逻辑的开端来考虑,它就要受到三种批评了:一,这一体系本身之内的形式的缺点。二,比起演绎论证的其他形式来,对于三段论式估价过高。三,对于演绎法之作为一种论证的形式估价过高。
P258,“范畴”这个字--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还是在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里--其确切涵义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必须坦白承认我始终都不能理解。我自己并不相信在哲学里面“范畴”这一名词是有用的,可以表示任何明确的观念。
P259,本质这一概念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后直迄近代的各家哲学里的一个核心部分。但是我的意见则认为它是一种糊涂不堪的概念,然而它的历史重要性却需要我们对它谈几句。
P264,整段,整个这一“自然”观,尽管它似乎是很值得称道地能适用于解释动物与植物地生长,但在历史上却成了科学进步的最大障碍,并且形成了伦理学上许多坏东西的根源。就这后一方面而论,它至今仍然是有害的。
P278,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希腊人丧失了随着政治自由而得来的那种自信,并且在丧失这种自信的时候,也就对他们的前人产生了一种麻木不仁的尊敬。罗马军队之杀死阿基米德,便是罗马扼死了整个希腊化世界的创造性思想的象征。
作者:jylin回复日期:2005-2-16 20:42:00
看这个,头大啊
作者:昨夜风妖雨骤回复日期:2005-2-16 22:52:00
大撂两圈
作者:spinose回复日期:2005-2-17 9:09:00
P258,“范畴”这个字--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还是在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里--其确切涵义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必须坦白承认我始终都不能理解。我自己并不相信在哲学里面“范畴”这一名词是有用的,可以表示任何明确的观念。
P259,本质这一概念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后直迄近代的各家哲学里的一个核心部分。但是我的意见则认为它是一种糊涂不堪的概念,然而它的历史重要性却需要我们对它谈几句。
——————————————————
这两句话能看出罗素的哲学观,我对此深表同意
作者:真心doudou回复日期:2005-2-17 10:20:00
哲学是好东西,可惜埃。。。。。
作者:安公公回复日期:2005-2-17 10:23:00
可惜没几个人能回复:))))))))))))))))))))))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7 20:11:00
2005,2,17
P279,整段,古代希腊语世界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自由城邦时期,这一时期以菲利普和亚历山大而告结束;马其顿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后残余由于克里奥巴特拉死后罗马之吞并埃及而告消灭;最后则是罗马帝国时期。这三个时期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自由与混乱,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屈服与混乱,第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屈服与秩序。
P294,(安提斯泰尼)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苦行主义者,但是他鄙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他说“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
P295,(弟子狄奥根尼超过了)甚至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一身就聚集了许多的传说。尽人皆知,亚历山大怎样地拜访过他,问他想要什么恩赐;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光”。
P310,伊壁鸠鲁:“一切之中最大的善就是审慎;它甚至于是比哲学还更要可贵的东西”。
P311,这是一种病弱的哲学,是用以适应一个几乎已经不可能再有冒险的幸福的世界的。少吃,因为怕消化不良;少喝,因为怕第二天早晨醒不了;避开政治和爱情以及一切感情的活动;不要结婚生子,以免丧失亲人;在你的心灵生活上,要使自己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要观赏痛苦。身体的痛苦显然是一件大坏事;但是如果身体痛苦得很厉害,它就会很短暂;如果它得时间拖得很长,那末就可以靠着心灵的训练以及不顾痛苦而只想念幸福事物的那种习惯来加以忍受。最重要的是,要生活得能避免恐惧。
P313,伊壁鸠鲁:“死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是无感觉的都与我们无干”。
P313,至于神,则伊壁鸠鲁坚决信仰他们存在,因为否则他就不能解释广泛流行的神的观念的存在了。但是他深信,神自身并不过问我们人世的事情。
P320,斯图亚主义与早期的纯粹希腊的哲学不同,它在感情上是狭隘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狂热的。但是它也包含了为当时世界所需要的、而又为希腊人所似乎不能提供的那些宗教成份。特别是它能投合统治者,吉尔伯特*穆莱教授说:“几乎所有的亚历山大的后继者--我们可以说芝诺以后历代所有主要的国王--都宣称自己斯图亚派”。
P320,整段,芝诺对于形而上学的玄虚是没有耐心的。他所认为重要的只是德行;他之重视物理学与形而上学,也仅仅在于它们有助于德行。他企图借助于常识来与当时的形而上学进行斗争,--而常识在希腊就意味着唯物主义。对于感官可靠性的种种怀疑困脑了他,于是他就把相反的学说推到了极端。
P321,这一学派始终坚持不变的主要学说,是有关宇宙决定论与人类自由的。
P325,芝诺的直接继承人阿索斯的克雷安德,(一首具有基督教气味的短祷:宇宙啊,引导我;命运啊,请你/引导我前进。/无论你差遣我做什么工作,请你/引导我前进。/我毫无畏惧地追随你,哪怕是猜疑使我/落后或者不情愿,但我也一定永远追随你。
P331,这就提示着,尽管社会环境影响到一个时代的哲学,但是个人的环境之影响于一个人的哲学却往往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哲学家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把自己私生活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P332,希腊-罗马文明对于农业区域并没有打下多少烙印,它实际上只限于城市。
P340,整段,虽然斯图亚派的主要重点是在伦理方面,但是他们的教导有两方面在其他的领域里是产生了结果的。一个方面是知识论,另一个方面是自然律和天赋人权的学说。
P342,整段,罗马帝国曾或多或少地以各种不同的路径影响了文化史。首先:是罗马对于希腊化思想的直接影响。这一方面不太重要,也并不深远。其次:是希腊与东方对罗马帝国西半部的影响。这一方面则是深远而持久的,因为其中包括有基督教在内。第三:是罗马悠久的和平对于传播文化以及对于使人习惯于与一个单一的政府相联系着的单一的文明这一观念,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是希腊化文明传布到回教徒的手里,又从回教徒的手里最后传至西欧。
P374,普罗提诺的哲学所具有的缺点则是只鼓励人去观看内心而不去观看外界。。。。。然而主观主义却逐渐地侵凌了人们的感情以及他们的学说。人们不再研究科学了,惟有德行才被认为是重要的。柏拉图所思索的德行,是包括了当时在精神成就方面所可能有的一切都在内的;但是在以后的若干世纪里,人们却日益把德行认为仅仅是包含有德的意志,而不是一种想要理解物理世界或改进人类制度的世界的愿望了。
P375。普罗提诺既是一个终结又是一个开端,--就希腊人而言是一个终结,就基督教世界而言则是一个开端。
作者:lununu回复日期:2005-2-17 21:20:00
我当时看这个时越看越觉着,自个没必要为那一口饭忙活一整天,干脆光追求精神满足,当乞丐去探讨哲学得了。哲学,是个好东西。可惜呀,我们连思想的时间都没了。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8 20:26:00
2005,2,18
P376,整段,我们在本书中将要涉及的这一时期,不仅在哲学方面,即在其他方面也和其前后的各个时代有所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一项,就是教会的权力。在中世纪期间,即大约自公元400年起到公元1400年为止,教会使哲学信念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较前后时期结成更为密切的联系。教会是一个建立在一种教义上的社会组织,这种教义一部分是哲学的,另一部分则与圣史有关。教会借着教义获得了权力和财富。世俗的统治者虽然往往和教会发生冲突,但他们却失败了,因为大多数人,其中包括世俗统治者本身的绝大部分都深信天主教的真理。当时教会必须和罗马与日耳曼的传统作斗争。罗马的传统在意大利史根深蒂固的,特别在法律家当中;日耳曼的传统则在蛮族入侵后兴起的封建贵族中最为得势。然而经过了数世纪之久,这些传统却没有一个显示出足够的力量来向教会进行一次成功的反抗;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传统并没有在任何适当的哲学中体现出来。
接着P377,象我们当前所阐述的思想史,但论及中世纪的时候,是无法避免片面性的。。。。在但丁以前,我们还未发现一个充分具有当代宗教哲学知识的世俗人从事写作。一直到十四世纪为止,教士们名副其实地垄断了哲学,所以哲学是从教会的立场写出来的。
P377,中世世界与古代世界对比之下,是具有不同形式的二元对立的特征。有僧侣与世俗人的二元对立,拉丁与条顿的二元对立,天国与地上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教皇与皇帝的二元对立中表现出来。拉丁与条顿的二元对立是蛮族入侵的结果,其他的二元对立则有着较为悠久的来源。
P378,整段,天主教哲学最初的伟大阶段由圣奥古斯丁占统治地位,但在异教徒当中则由柏拉图占统治地位。第二阶段以圣托马斯*阿奎那为高峰,对他和他的继承者来说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柏拉图。然而,《上帝之城》中的二元论却完整地延续下来。罗马教会代表天城,而哲学家们在政治上则是维护教会的利益的。哲学家所关心的是保卫信仰,并借助理性来和伊斯兰教徒这样一些不相信基督教启示的确实性的人展开争辩。哲学家们借助理性去反击批评,不仅是以神学家的身分,而且是一旨在吸引任何教义信奉者的思想体系的发明家的身分。归根结底,诉诸理性也许是一种错误,然而在十三世纪时,这却似乎卓有成效的。
接着P379,十三世纪这个似乎具有完备规模的综合思想体系被许多不同的原因破坏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恐怕是富商阶级的成长,最初是在意大利,而后在其他地方。
P380,整个中世纪,富有思想的人的心情对于有关现世的事物总是深感不幸的,其所以能够忍受这些事,只是由于他们期待着一个较好的来世。
P381,天主教哲学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哲学,亦即天主教教会的哲学。
P383,整段,后期罗马帝国传给蛮族的基督教包括三种要素:一,哲学的一些信念,主要是来自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但在部分上也来自斯图亚派;二,来自犹太人的道德和历史的概念;三,某些学说,特别是关于救世的学说,它们在部分上虽然可以追溯到奥尔弗斯教和近东的一些类似的教派,但他们在基督教里大致上却是新东西。我认为在基督教里重要的犹太要素有以下几点:1,一部圣史;2,有一部分为上帝所特别宠爱的人。对犹太人来说,这部分人就是上帝的选民;对基督徒来说则是蒙拣选的人;3,关于“公义”的一种新的概念;4,律法。。。选民的排他性则起源于犹太民族;5,弥赛亚;6,天国。
P397,整段,“愤怒是盲目的,它并不容你见到任何人的真面目。”“所以,仇恨是邪恶的;因为它经常伴随者谎言。”这本书的作者,正如可能预料到的,认为不仅犹太人回得救,即便是外邦人也都要得救。
P398,犹太人原来几乎全体是农民;但在被虏期间他们从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经商。
P400,整个中世纪里,回教徒是比基督教徒更为文明和更为人道的。基督徒一贯迫害犹太人,尤其在宗教的骚动期间为最甚;几次十字军战役是和许多次惊人的犹太人集体屠杀分不开的。在回教国家与此相反,犹太人却没有受到什么虐待。特别在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犹太人对于学问是有所贡献的。
P413,广泛地说,圣安布洛斯确立了教会与国家关系之间属于教会方面的观点;圣杰罗姆给西方教会提供了拉丁语译本的圣经,和促进修道院制度实现的大部分动力。同时,圣奥古斯丁固定了一直到宗教改革为止的教会神学,以及以后路德与加尔文的大部分教义。
P447,犹太人对于过去和未来历史的理解方式,在任何时期都会强烈地投合一般被压迫者与不幸者。圣奥古斯丁把这种方式应用于基督教,马克思则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为了从心理上来理解马克思,我们应该运用下列地辞典:亚危=辩证唯物主义/救世主=马克思/选民=无产阶级/教会=共产党/耶稣再临=革命/地狱=对资本家地处罚/基督作王一千年=共产主义联邦
P450,整段,黑暗时期开始之前,最后几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不但不关心拯救文明,驱逐蛮族,以及改革政治弊端等等,反而大肆宣扬童贞的价值和未受洗礼的婴孩接受永劫惩罚,这当真是十分离奇的。但当我们了解这些便是教会传给蛮族改宗者的一些偏见时,那末,我们对于下一时代在残酷与迷信方面几乎凌驾有史以来所有时期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P451,公元五世纪入侵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族中以哥特人最为重要。匈奴从东方攻打他们,因此,他们被逐到西方。最初他们曾试着征服东罗马帝国,当却为东罗马战败;自此乃转向于意大利。
P464,凡是组织都各有其自己的生命,并不以其缔造者的意志为转移。与此,最显著的例证就是天主教教会,它是会使耶稣甚而保罗大吃一惊的。
P468,他们三人诚然对未来的时代起过深远的影响:查士丁尼由于他的法典,(并不是由于他的武功,因为那些都是暂时的),边柰狄克特由于他的教规;而大格雷高里则由于他所带来的教廷权的增长。
P474,格雷高里特别注意到英格兰的改宗。人人知道他在未当教皇之前,如何在罗马奴隶市上见到两个金发蓝珠的男孩。当有人告诉他这两个男孩是盎格鲁人时,他立即回答说,“不,是安琪儿。”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9 20:46:00
2005,2,19
P476,教皇摆脱希腊皇帝获得了独立,这与其归功于他们自己的努力,毋宁归功于伦巴底人的武力--当然,教皇们对此是不存在任何感谢之意的。
P481,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在中世纪理论方面划了一个时代,当在中世纪实践方面却远非如此。中世纪是一个特别热衷于法权虚构的时代,当时的虚构主张前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在法律上仍隶属于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而皇帝是被认为合法权威的唯一源泉。(法权虚构的大师查理曼)。。。。公元十三世纪里双方的斗争终于达到无从和解的地步。教皇虽然得到了胜利,但不仅以后却失去了道德上的权威。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二者并存了几个世纪,教皇一直延续到现在;皇帝则延续到拿破仑时代为止。然而,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双方各自权力的精致的中世纪理论,却在十五世纪时即失去了效力。这理论所主张的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在世俗方面被法兰西、西班牙以及英吉利等君主国的强权所摧毁;在宗教方面则为宗教改革所摧毁。
P487,教皇的职位在将近一百年的岁月中竟变作了罗马贵族阶级或塔斯苛拉姆诸侯的赏赐物,公元十世纪初最有权力的罗马人是“元老院议员”狄奥斐拉克特和他的女儿玛柔霞,教皇的职位,几乎为该家所世袭。玛柔霞不但相继有好几个丈夫,而且还有无数的情夫。她将其中的一个情夫提升为教皇号称塞尔玖二世(公元904-911)。他俩的儿子是教皇约翰十一世(公元931-936);她的孙子是约翰十二世(955-964),他在十六岁时便当了教皇,“他使得教皇的堕落达于底极,由于其荒淫的生活奢靡的酒宴,不久便使拉特兰宫成为世人注目之的了。”玛柔霞可能成为女教皇朱安传说的根源。
P489,假如文明继续下去,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文明必将呈现文艺复兴以来从来未有的多样性。有一种比政治的帝国主义还要难于克服的文化帝国主义。西罗马帝国灭亡许久以后--甚至到宗教改革为止--所有欧洲文化都还保留着一抹罗马帝国主义色彩。现在的文化,多我们来说,是具有一种西欧帝国主义气味的。在当前的大战之后,假如我们打算在世界上生活得更舒适,那末我们就必须在思想中不仅承认亚洲在政治方面的平等也要承认亚洲在文化方面的平等。我不知道,这种事将要引起什么变化,但是我确信,这些变化将具有极其深刻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P495,约翰*司各特最大的著作(用希腊文写的)是《自然区分论》。这是一部在经院哲学时代可能被称为“实在论的”著作;这就是说,它象柏拉图的著作一样,主张诸共相是在诸殊相以先。他在“自然”中不仅包括有;而且包括非有。自然的整体被划分为四类:1,创造者而非被创造者;2,创造者同时又是被创造者;3,被创造者但非创造者;4,既为非创造者又为非被创造者。
P506,格雷高里七世(1073-85)是历代教皇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认为皇帝的权威也是出于神授:起初,他把皇帝和教皇比作两只眼睛;但他和皇帝发生了争执以后,他便把二者比作太阳和月亮,--教皇当然是太阳。教皇在道德方面必须是至上的,因此,假若皇帝无道,教皇就有权废除皇帝。世上没有什么比反抗教皇再不道德的了。所有这些他都深信不疑。
P509,整段,(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这个论证从未被神学家所公认。它首先受到当代的驳斥;以后便一直被人遗忘到十三世纪的下半叶。托马斯*阿奎那驳斥了它,从此阿奎那的论点便一直盛行于神学家当中。但它在哲学家当中却有着较好的运气。笛卡儿以稍加修改的形式复兴了它;莱布尼茨认为通过一个补充证明上帝是可能的便可以使它变为有效。康德认为他已把它一劳永逸地摧毁了。然而在某种意义上,它却构成了黑格尔及其学派哲学体系的基础,并重新出现在布莱得雷所说:“凡可能存在与必须存在的,就存在”这一原则之中。
P516,回教世界独特的文化,虽起源于叙利亚,却随即盛行于东西两端:波斯与西班牙。叙利亚人,在征服期间是亚里士多德的赞美者,柰斯脱流斯教派重视亚里士多德过于柏拉图,柏拉图是为天主教徒所喜爱的哲学家。阿拉伯人最初从叙利亚人获得希腊哲学的知识,因而,从一开始,他们便认为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更为重要。
P518,柏拉图说诸共相先于万物而存在。。。思维导致形式的一般化。
P519,上帝已命令为那些妄想单凭理性就能导致真理的人备好地狱的烈火。于是把所有涉及逻辑和形而上学的书尽都付诸一炬。
P527,在这长期的斗争中,诸自由城市之兴起终于证明是最为重要的。皇帝的权力和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联结在一起;教皇的权力虽仍在增长,但这主要有赖于世人需要他去当皇帝的敌手;因此当帝国一旦不复成为威胁的时候教皇的权势也就随之衰落下去了;但是诸城市的势力却是新兴的,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新的政治形态的一个源泉。
P528,公元十二三世纪起,富有平民所受的教育,比阿尔卑斯山以北封建贵族所受的教育还要好得多。这批富有的商业城市虽然站在教皇一边来反对皇帝,但它们的世界观却不是教会性质的。公元十二三世纪里,他们当中许多人持有一种类似清教徒的异端观点,就象宗教改革后英格兰和荷兰商人那样。以后他们倾向于当自由的思想家,在口头上拥护教会,但在心中丝毫不具真正的虔诚,但丁是旧派人物中最后的一个,而薄卡丘却是新派中第一人。
P529,十字军作为战争是我们无关重要的,但它们对于文化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教皇带头发动十字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为十字军的目的(至少在表面上)是宗教性的;由于战争宣传和为其所激起的宗教热情,结果也使得教皇的权力有所增长。另一重要影响便是大量的犹太人的惨遭集体屠杀;未遭杀戮的犹太人,也每每被夺去财产,并被强制受洗。第一次十字军期间,在德意志有很多犹太人遭到了杀害,在第三次十字军期间同样的事发生在狮心王理查即位时的英格兰。第一位基督教皇帝的发祥地约克恰好成为骇人听闻的反犹暴行的所在。十字军之前犹太人几乎垄断了全欧的东方物产贸易;十字军之后,由于犹太人遭受迫害的结果,这种贸易大部分都落入基督教的手中。
接着P529,整段,十字军的另一不同影响在于促进了和君士坦丁堡的学术交流,由于这种交流的结果,在公元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初叶有许多希腊文文献被译成拉丁文。人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特别是经由威尼斯人,一直进行着相当数量的贸易;然而意大利商人之从来不肯为希腊古典劳神,正象上海英美籍商人不肯为中国古典费心一样。(欧洲人对于中国古典的知识主要来自传教士。)
P530,经院主义方法的缺点是过分强调“辩证法”时必然产生的结果。这些缺点是:漠视事实与科学,在仅凭观察才能决定的事物上偏信推理,以及过分强调语言上的区别和其精微意义。在论柏拉图时我们曾经述及这方面的缺点,但在经院哲学家中,这些缺点却具有一种更为极端的形式。
P533,阿贝拉德认为除圣经之外辩证法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
P535,(经院哲学的某主教)“一个目不识丁的国王不过是一匹头戴王冠的驴子”
P537,从政治上来讲,我们可以把整个初期经院哲学,看作整个教会争夺政权中的一个派生物。
P544,此外由于教士们,通晓各派异端的历史,惯于根据一些不太贴切的类似点,把现存的异端教派贴上某种熟知的标签,并将以前各种异端教派的教义附会于某种现存的异端教派名下。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19 20:47:00
P549,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26?-1274)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在所有教授哲学的天主教机关中他的体系是必须作为唯一正确的体系来讲授的;这一点自从列奥十三世于公元1879年命令以来,便成了惯例。因此,圣托马斯不仅有历史上的重要性,而且还具有当前的影响,正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一样,事实上,还超过后二人。他在大多数场合是如此紧密地追随着亚里士多德,以致使亚里士多德,在天主教信徒中几乎具有教父般的权威;就是在纯哲学问题上批评亚里士多德,也会被人认为是不虔诚的。
P551,阿奎那终于说服教会,使之相信,作为基督教哲学基础,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比柏拉图体系更为可取,而回教徒,和基督教的阿威罗伊主义者都曾曲解了亚里士多德。《异教徒驳议辑要》《神学大全》
P552,阿奎那说,我的目的是要阐明天主教信仰所宣扬的真理。但在此,我必须依据自然的理性,因异教徒从不接受经义的权威。可是自然的理性在上帝的事务中却是缺乏的;它虽能证实信仰中的某些部分,却不能证实其余的部分。它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死,但不能证明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和最后的审判。举凡能论证的,其结果都与基督教信仰一致,而且没有任何启示中的事务是和理性相悖谬的。但是把那些能由理性证实的部分信仰和不能证实的部分信仰区别开来却是重要的。
P552,整段,我么必须牢记:能够证实的宗教真理,同样可由信仰得知。这些证明是很繁难的,只有那些博学之士才能了解;但信仰对于无知者、青年、以及对于从事实际工作无暇学习哲学的人来说也还是必要的。为了这些人,启示是够用的。
P553,整段,在《神学大全》中,提出五种有关上帝存在的论证。第一,是不受动的始动者的论证正如上述。第二是第一原因的论证,同样基于无限追溯的不可能性。第三,一切必然性必有其最初根源;这和第二个论证大同小异。第四,世界上存在着种种完美的事物,而这些必定渊源于某些至善至美的事物。第五,我们甚至发现很多无生物都在完成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必定存在于这些无生事物的外部,因为只有有生事物能有一内在的目的。
P559,整段,认识上帝的途径有三:通过理性,启示,和通过一些事前只由启示才能认识的事物的直觉。关于第三钟途径,他几乎没有说什么。一个倾向于神秘主义的作家在这方面定会比前两项论述得更多,但阿奎那的气质却更多地是推理的,而不是神秘的。
P560,即便是邪恶的祭司所行的圣礼也还是有效的。
P561,阿奎那的哲学大体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一致的,凡接受或拒绝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的读者也会以同样程度接受或拒绝阿奎那的哲学。阿奎那的独创性表现于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稍加改篡用来适应基督教教义一事上。
P562,阿奎那没有什么真正的哲学精神。他不象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那样,始终不解地追逐着议论。他并不是在探究那些事先不能预知结论的问题。他在还没有开始哲学思索以前,早已知道了这个真理;这也就是天主教信仰中所公布的真理。若是他能为这一信仰的某些部分找到些明显的合理的论证,那就更好,设若找不到,他只有求助于启示。给预先下的结论去找论据,不是哲学,而是一种诡辩。因此,我觉得他是不配和古代或近代的第一流哲学家相提并论的。
P562,总地说来,弗兰西斯教团并不如多米尼克教团那样严守正统教义。两个教团之间有过尖锐的竞争,而弗兰西斯教团是不肯承认圣托马斯的权威的。
P563。(罗吉尔*培根)认为逻辑是一种无用的学问;但另一方面,却给炼金术以足够的估价。
P587,整段,威克利夫的思想发展得异常缓慢,这是令人注意的。公元1372年,在他五十岁或五十多岁的那年还信奉着正统教义;但在这个年代以后,很明显,他却变成了一个异端。他所以信奉异端则似乎完全出于道义感的迫使--他对穷人的同情,和他对富有世俗僧侣的嫌恶。起初,他对教廷的攻击只限于政治和道德方面而不涉及教义方面;只是由于被迫,他才逐渐地走上了更加广泛的反抗道路。
接着P587,威克利夫之脱离正统教义,始于公元1376年在牛津所作的一系列讲义“论公民统治权”。他提出只有正义才配享有统治权与财产权;不义的僧侣是没有这些权益的;至于一个教士应否保留其财产则必须由俗界政权来决定。他更进一步地教导说财产是罪的结果,基督和信徒们没有财产,因此,僧侣也应该无产。
P589,公元十五世纪中,除了教廷的衰落以外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引起了政治文化的迅速变化。火药消灭了封建贵族而巩固了中央集权政治。在法兰西和英格兰,路易十一世和爱德华四世各自团结了国内富裕中产阶级,这些人帮助他们平定了贵族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意大利在公元十五世纪末年以前几乎一直未曾受到北方军队的骚扰,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新文化在本质上是异教性质的,它仰慕希腊、罗马,和蔑视中世纪。建筑和文学风格效仿着古代的典型。但君士坦丁堡,这个古代最后的残余,被土耳其人攻陷后,逃往意大利的希腊难民曾受到人文学者的欢迎。达加马和哥伦布扩大了世界,而哥白尼扩大了天界。君士坦丁的赐予被斥为无稽之谈,受尽了学者们的嘲笑。由于拜占庭人的协助人们逐渐地通晓了柏拉图,不再仅凭新柏拉图主义者及奥古斯丁的第二手资料了。人间世界不再是一个泪之谷,一个在朝圣途中走向彼岸世界的处所,而是一个提供异教快乐,名誉,美丽,和冒险机会的地方了。历经数世纪之久的禁欲主义被人遗忘于艺术,诗歌,和快乐的喧嚣中。当真,就在意大利,中世纪也还经历了一场斗争才死去;萨万纳罗拉和列奥纳都两人是于同年出生的。但在大体上来说,旧的恐怖,已吓不得人了,精神的新的自由已显得如醉如狂。这种陶醉未能持久,但在当前它却消除了恐惧。就在这快乐的解放时刻中,诞生了近代的世界。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0 20:54:00
西方哲学史(下)
目录
卷三:近代哲学
第一篇: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一章:总起3
第二章:意大利文艺复兴7
第三章:马基雅维利17
第四章:埃拉斯摩和莫尔27
第五章: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40
第六章:科学的兴盛43
第七章:弗兰西斯*培根61
第八章:霍布斯的利维坦66
第九章:笛卡儿79
第十章:斯宾诺莎92
第十一章:莱布尼茨106
第十二章:哲学上的自由主义124
第十三章:洛克的认识论133
第十四章:洛克的政治哲学148
第十五章:洛克的影响174
第十六章:贝克莱181
第十七章:休谟196
第二篇:从罗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浪漫主义运动213
第十九章:罗梭225
第二十章:康德243
第二十一章:十九世纪思潮263
第二十二章:黑格尔275
第二十三章:拜伦294
第二十四章:叔本华303
第二十五章:尼采311
第二十六章:功利主义者326
第二十七章:马克思336
第二十八章:柏格森346
第二十九章:威廉*詹姆士368
第三十章:约翰*杜威378
第三十一章:逻辑分析哲学389
人物索引398
神话、文学作品人物索引461
术语索引469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0 20:55:00
2005,2,20
P4,整段,科学的威信是近代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的;由于它不是统治威信,而是理智上的威信,所以是一种和教会威信大不相同的东西。否认它的人不遭到什么惩罚;承认它的人也决不为从现实利益出发的任何道理所左右。它在本质上求理性裁断,全凭这点致胜。并且,这是一种片断不全的威信;不象天主教的那套教义,设下一个完备的体系,概括人间道德、人类的希望、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的历史。它只对当时似乎由科学判明的事情表示意见,这在无知的茫茫大海中只不过是个小岛。另外还有一点与教会威信不同:教会威信宣称自己的论断绝对确实,万年更改不了;科学的论断却是在盖然性的基础上,按尝试的方式提出来的,认为虽是难免要修正。这使人产生一种和中世纪教义学者的心理气质截然不同的心理气质。
接着P4,到此为止,我谈的一直是理论科学,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自始以来就是重要的,而且重要性还一直不断地增长,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科学的成功一向主要由于实际功用,所以自来便有人打算把科学的这一面和理论的一面割裂开,从而使科学愈来愈成为技术,愈来愈不成其为关于世界本性的学说。这种观点渗入到哲学家当中,还是新近的事。
P5,整段,不过近代哲学大部分却保留下来个人主义的和主观的倾向。这在笛卡儿身上是很显著的,他根据自身存在的确实性建立全部知识,又承认“清晰”和“判然”(两样全是主观的)是真理的判断标准。这种倾向九斯宾诺莎讲不算突出,但是通过莱布尼茨的“无窗单子”,再度露面。洛克的气质是彻底的客观气质,他也不由自主陷入这样一个主观论调:认识就在乎观念的相符和不符--这是他很厌恶的一种见解,所以他甘冒严重的自相矛盾躲开它。贝克莱在废弃物质以后,只是仗着使用“神”概念才脱出完全主观主义,这作法后来大多数哲学家一向认为是于理不合的。到休谟,经验主义哲学登峰造极,成了一种谁也无法反驳、谁也无法相信的怀疑主义。康德和费希特论学说是主观的,就论气质也是主观的;黑格尔借斯宾诺莎的影响拯救了自己。罗梭和浪漫主义运动把主观主义从认识论扩张到了伦理学和政治学里面,最后必然的结局就是巴古宁式的彻底无政府主义。主观主义的这个极端是一种病狂。
接着P6,整段,在这同时,科学作为技术来说,又使一般专务实际的人渐渐滋长起来一种见解,和理论哲学家当中得到的任何见解都完全不同。技术给了人一种能力感:感觉人类远不象在从前的时代那么凭环境摆布了。但是技术给予的能力是社会性能力,不是个人的能力;一个平常人乘船遇险漂落在荒岛上,假若是在十七世纪,他会比现在能够多有所作为。科学技术需要在单一的指导下组织起来的大量个人进行协作。所以它的趋向是反无政府主义、甚至是反个人主义的,因为它要求有一个组织坚强的社会结构。科学技术不象宗教,它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它保证人类能够做出奇迹,但是并不告诉人该做出什么奇迹。在这点上,它就不够圆满。实际上科学技术用于什么目的,主要在于偶然的机会。在科学技术必然要造成的各个庞大组织中,居领导地位的那些人在某种限度内能够随心所欲左右科学技术的方向。权力欲于是得到空前未有的发泄出路。在科学技术的激发下产生的各种哲学向来是权能哲学,往往把人类以外的一切事物看成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目的不再考虑,只崇尚方法的巧妙。这又是一种病狂。在今天讲,这是最危险的一种,对付这种病狂,理智健全的哲学应当作一服解毒剂。
接着P7,古代世界以罗马帝国结束了混乱状态,但是罗马帝国乃是一个冷酷的事实,并不是人的理想。。。美满而持久的社会秩序这个问题,只有把罗马帝国的巩固和圣奥古斯丁的“神国”的理想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解决。为作到这点,便需要有一种新的哲学。
P7,(文艺复兴),他们当中不少的人仍旧象中世纪哲学家一样崇敬权威,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代替教会的威信。
P40,粗略讲来,宗教改革是德意志的运动,反宗教改革是西班牙的运动;历次宗教战争同时就是西班牙和它的敌国之间的战争,这在年代上是与西班牙国势达到顶峰的时期相一致的。
P41,按哲学讲,宗教改革开始以后的一个世纪是个不毛的世纪。路德和加尔文又返回圣奥古斯丁,不过只保存他的教义中讲灵魂与神的关系那一部分,不保留关于教会的部分。
P44,论十七世纪,那就不同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和奥卡姆,对牛顿根本摸不着头脑。
P46,“当代的经验主义者假使生在十六世纪,会头一个嘲笑这新宇宙哲学不值一谈”。。。。显出科学家本色的,并不在他所信的事,而在乎他抱什么态度信它、为什么理由信它。
P46,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有两种不一定并存的长处:作观察时万分耐心,设假说时有大无畏精神。
P57,亚里士多德的四十七个或五十五个不动的推动者是神灵,是天空中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源。
P57,看来决不会,这个庞大的宇宙机构是全为这针尖上的某些小生物的利益有意安排的。何况,“目的”从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构成科学概念的一个内在部分,现在由科学方法中被驱逐出去。任何人都可以仍相信上天为宣示神的荣耀而存在,但是什么人也不能让这信念干预天文计算,宇宙也许具有目的,但是“目的”不能在科学解释中再占有地位了。
P64,培根用“幻象”来指出人陷于谬误的种种坏心理习惯。四种幻象:种族幻象,洞窟幻象,市场幻象,剧场幻象。
P65,出人意料的是,哈维是培根的私人医生,而他对哈维的工作好象也茫然不知。固然哈维在培根死后才公布他的血液循环发现,但是人们总以为培根会知道他的研究活动的。哈维不很高看培根,说“他象个大法官似的写哲学。”
P65,培根的归纳法由于对假说不够重视,以致带有缺点。
P66,从笛卡儿到康德,欧洲大陆哲学关于人类认识的本性,有许多概念得自数学;但是大陆哲学把数学看成是不涉及经验而认识到的。因此大陆哲学也象柏拉图派哲学一样,贬低知觉的地位,过分强调思维的作用。在相反方面,英国经验主义很少受数学影响,对科学方法又往往有不正确的理解。
作者:叶开197888回复日期:2005-2-21 8:34:00
金三偶,终于开始读罗素了,这本我有电子版,有盗版,你要不要
作者:夜飞雪-回复日期:2005-2-21 13:08:00
当初买西方哲学史时,俺也是挑商务,挑罗素
结果就看了上册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套书被我一直忠实的带着,现在带回老家的阁楼上了
作者:烟卷回复日期:2005-2-21 14:57:00
看了金三的读书札记,有两点体会:
第一,感觉金三的阅读眉批水平也就在我初二读毛选那水平上:)
第二,感情这就是传说中的“灌水”?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1 20:22:00
2005,2,21
P78,撇开霍布斯的形而上学或伦理学不去批评,有两点是他的弱点。第一是他总把国民利益作整体看,不言而喻地假定所有公民的大利害是一致的。//在另外一点上霍布斯倡导的主义也过分狭隘,这点涉及不同国家间的关系问题。
P79,只要民族国家还存在,而且彼此打仗,惟有效率低下能保全人类。缺乏防止战争的任何手段却改进各个国家的战斗素质,是一条通往全球毁灭的道路。
P80,从柏拉图到笛卡儿之间,所有的哲学家都是教师,沾着这行职业素有的职业优越感。笛卡儿不以教师的身分写哲学,而以发现者和探究者的姿态执笔,渴望把自己的所得传达给人。他的文章笔调平易不迂腐,不是供学生们念的,而是给一般生活中明白事理的人看的。
P81,整段,笛卡儿在荷兰住了二十年(1629-49),除了有少数几次短时间到法国和一次到英国访问不算,那都是为了事务去的。十七世纪时荷兰是唯一有思想自由的国度,它的重要性不可胜述。霍布斯只好拿他的书在荷兰刊印;洛克在1688年前英国最险恶的五年反动时期到荷兰避难;斯宾诺莎假若在任何旁的国家,恐怕早不许他从事著述了。
P91,不把外界对象而把思维看成是原始的经验确实项,这一着决断非常重要,对后来的一切哲学有深刻影响。
接着P91,笛卡儿的哲学在另外两点上也重要。第一,它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松果腺里的那种奇妙事务被笛卡儿的信徒们抛弃了,且不去管它;笛卡儿体系提出来精神界和物质界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
P96,(斯宾诺莎)因此我们觉得是罪的事,当作整体的部分去看它,其中的恶并不存在。
P96,主张一切事情全可能证明,这是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精髓命脉,不仅在形而上学如此,在伦理学里也一样;所以证明是万不可不提。
P97,按斯宾诺莎的意见,“自我保全”是各种炽情的根本动机;但是我们自身当中的实在、肯定性的东西,乃是把我们与整体统合起来的东西,并不是保全外表分离状态的东西,我们一体会到这一点,自我保全就改变性质。
接着P97,《伦理学》最末两卷分别题为《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和《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我们所遭的事在多大程度上由外界原因决定,我们相应地受到多大程度地奴役;我们有几分自决,便有几分自由。斯宾诺莎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相信一切不正当行为起因于知识上的错误。。。。。。“精神的最高的善是关于神的知识,精神的最高德性是认识神。”。。。“凡追悔某个行为者,双重地悲惨或软弱。”。。。“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理解事物,无论那观念是现在事物、过去事物、或未来事物的观念,精神有同等感动。”
P98,“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关于生的沉思”
P99,“因为一切事情凡其致效因是人的,必然是善的,所以除非通过外界原因,否则恶不能降临于人。”//“某个情感是炽情,我们对它一形成清晰、判然的观念,就不再是炽情。”
P101,“爱神者不会努力让神回爱他。”歌德对斯宾诺莎甚至还谈不上开始了解就崇仰斯宾诺莎。
P112,莱布尼茨的神存在论证计有四个,即:1,本体论论证;2,宇宙论论证;3,永恒真理说论证;4,前定和谐说论证,它可以推广成意匠说论证,也就是康德所谓的物理-神学证明。
P116,莱布尼茨的哲学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即可能的世界有许多之说。一个世界如果与逻辑规律不矛盾,就叫“可能的”世界。
P117,整段,这套道理明显中了普鲁士王后的心意。她的农奴继续忍受着恶,而她继续享受着善,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保证这件事公道合理,真令人快慰。
P124,依我个人说,他的单子论里面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是他讲的两类空间:一类是各个单子的知觉的主观空间,另一类是由种种单子的立足点集合而成的客观空间。我相信这一点在确定知觉与物理学的关系方面还是有用的。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2 20:24:00
2005,2,22
P125,初期的自由主义是英国和荷兰的产物,带有一些明确的特征。它维护宗教宽容;它本身属于新教,但不是狂热的新教派而是广教派的新教;它认为宗教战争是蠢事。它崇尚贸易和实业,所以比较支持方兴未艾的中产阶级而不支持君主和贵族;它万分尊重财产权,特别若财产是所有者个人凭劳力积蓄下来的,尤其如此。世袭主义虽然没有屏弃,可是在范围上比以前多加了限制;特别,否定王权神授说而赞成这样的意见:一切社会至少在起初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政体。无疑问,初期自由主义的趋向是一种用财产权调剂了的民主主义。
P126,柏拉图的《国家篇》不图说明什么是良好的个人,而求清楚描述一个良好的社会。从亚历山大以降,随着希腊丧失政治自由,个人主义发展起来了,犬儒派和斯图亚派是其代表。照斯图亚派哲学讲,一个人在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下都可以过善的生活。这也是基督教的见解,特别在它得到国家的控制权以前。
P128,初期自由主义在有关知识的问题上是个人主义的,在经济上也是个人主义的,但是在情感或伦理方面却不带自我主张的气味。这一种自由主义支配了十八世纪的英国,支配了美国宪法的创建者和法国百科全书派。
P128,有一个新的运动逐渐发展成了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它由罗梭开端,又从浪漫主义运动和国家主义获得力量。在这个运动中,个人主义从知识的领域扩张到了炽情的领域,个人主义里的无政府主义的各个方面明显化了。
P129,这是下述普遍原理的一个实例:政治、经济先进的国家里发展起来的哲学,在它的出生地无非是流行意见的一个澄清和系统化,到别的地方可能成为革命流血的源泉,最后会成为现实革命的源泉。
P130,内战时期国王与国会的争斗,使英国人从此永远爱好折衷和稳健,害怕把任何理论推到它的逻辑结论,这种根性支配英国一直到现代。
P134,洛克使哲学家里面最幸运的人。他本国的政权落入了和他抱有同样政见的人的掌握,恰好这时候他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哲学著作。
P134,当时哲人们及稳健派改革家信奉洛克,过激派革命者信奉罗梭。
P143,整段,这个难题到如今一直是经验主义的麻烦。休谟把感觉具有外部原因这个假定抛弃,从而除掉了它;但是每当他一忘记自己的原则,连他也保留这个假定,这原是极常有的事。他的那条基本准则:“没有任何观念不具有前行印象”是从洛克接手过了的,可是这条准则只在我们认为印象具有外部原因的限度内才似乎有道理,因为“印象”一词本身就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外部原因。而如果休谟达到了某个程度的首尾一贯,这时候他就悖理的荒唐。
P145,整段,因为按洛克的意见,自我利益和全体利益一致只是就长远而言,所有要紧的是人应该尽可能以自己的长远利益为指南。也就是说,人当有远虑。远虑是仍待倡导的唯一美德,因为一切失德都是失于远虑。强调远虑,是自由主义的特色。它和资本主义的兴盛有连带关系,因为有远虑的人发财致富,而没有远虑的人贫困下去,或贫困如故。这又和新教中的某些种虔诚有关系:为进天堂而讲善德和为投资而储蓄,在心理上是极其类似的。
P152,英国教会自夸是折衷派;钦定英译本圣经的序文开头是:“我英伦教会自从最初编撰通用祈祷书以来,一向在两极端之间保守中庸,是为其英明所在。”
P162,事实上,除这个想象的契约外,他们再想不出什么可替代神权说的东西。。。。因此,政治是由契约设立的这个学说,几乎在所有反对王权神授说的人当中都得人心。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这个理论略露眉目,但是在格老休斯的著作里见得到最早对它的郑重发挥。
P165,洛克,人类结合成国家,把自己置于政治之下,其伟大的主要目的是保全他们的财产。
P167,这种旧制度在法国因为法国大革命而结束,在北意大利和西德意志。由于法国革命军的侵略宣告终了。在普鲁士废止农奴制度,是被拿破仑战败的结果;在俄国,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结果。
P170,整段,向来倡导劳动价值说,通常是出于某个被看成掠夺性的阶级的敌意。经院学者只要主张它,便是由于反对高利贷者,那种人大多是犹太人。李嘉图主张它以反对地主,马克思反对的是资本家。然而洛克好象是对任何阶级不抱敌意,在一种真空中主张这理论。他唯一的敌意是对君主的,但是这跟他对于价值问题的意见没关系。
P170,在一定程度上,文明是社会不公推进的。这件事实是保守主义中极其体面之处的根据。
P174,整段,洛克的政治哲学在工业革命以前大体上是一直适当合用。从那个时代以来,它越来越无法处理各种重大问题。庞大的公司所体现的资产权力涨大得超乎洛克的任何想象以外。国家的各种必要职权--例如在教育方面的职权--大大增强。国家主义造成了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联盟,有时两者融为一体,使战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单一的个体公民已经不再有洛克的思想中他所具有的那种权力和独立。我们的时代是个组织化时代,时代的冲突是组织和组织间的冲突,不是各个人之间的冲突。如洛克所说,自然状态还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先必须有一个新的国际性“社会契约”,我们才能领受从政治可以指望到的福惠。国际政府一旦创立起来,洛克的政治哲学有不少又适用了,虽然其中关于私有财产的那一部分不会这样。
P174,整段,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儿,后来自康德。康德自以为他把来自笛卡儿的哲学和来自洛克的哲学综合起来了;但是,至少从历史观点看,这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康德的继承者们属于笛卡儿派传统,并不属于洛克派传统。继承洛克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人中不属于罗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汀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得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可是,马克思的体系是杂采各家的折衷体系,关于这体系的任何简单说法,几乎必错无疑。
接着P175,在洛克当时,他的主要哲学对手是笛卡儿主义者和莱布尼茨。//把英国影响传到法国去的主要人物是伏尔泰。
P176,甚至法国人,在拿破仑败亡后,对反雅各宾主义的任何武器也尽欢迎。这种种因素都于康德有利。
P176,整段,康德有如达尔文,引起了当初他会深恶痛绝的运动。康德是个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但自称发展他的哲学的那些人满不是这种人。或者说,假使他们还自名为自由主义者,他们就是另一号的自由主义者。在卢梭和康德以后,历来又两派自由主义,这两派不妨区分为“冷头脑派”和“柔心肠派”。“冷头脑派”经由边廷李嘉图和马克思,按逻辑的阶段发展到斯大林;“柔心肠派”按另外一些逻辑阶段,经过费希特、拜伦、卡莱尔和尼采,发展到希特勒。自然,这个说法过于简括,不够十分正确,但是也可算一种帮助记忆的指掌图。思想演进的阶段向来带有一种简直可以说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性质:各种学说通过一些似乎很自然的步骤,发展成了其对立面。但是这种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由于思想的内在活动;它一向为外界状况即外界状况在人情感中的反映所左右。可以用一个最显著的事实说明实情如此。自由主义思想在美国没经过这个发展的任何一段,到今天还保持洛克所讲的那个样子。
P180,从现代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3 21:14:00
2005,2,23
P180,从现代观点看,洛克及其信奉者的最大政治缺点是财产崇拜。但是据这理由批评他们的人,却常常是为了比资本家更有害的阶级,例如君主、贵族和军阀的利益而作这种批评的。
P188,整段,现在来谈贝克莱的经验论据。首先,把经验论据和逻辑论据撮合一起,就是弱点的表示,因为后者如果站得住,前者便成了多余的。我假如主张正方形不会是圆的,我并不要引据任何城市里的方场没有一个是圆的这件事实。不过,由于我们已经否定了逻辑论据,就必须按经验论据的是非曲直考察一下经验论据。
P195,整段,按上述定义可知一个“心”和一块物质都是事件集团。没有理由说一切事件都会属于这类或那类事件集团,而且也没有理由说某些事件不会同属这两个集团;因此,某些事件可以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的,而另一些事件可以既是心的,又是物质的。关于这一点,只有详细的经验上的考察能够下决断。
P196,整段,休谟(1711-76)是哲学家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因为他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由于把这种哲学作得自相一致,使它成了难以相信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代表着一条死胡同;沿着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自从他著书以来,反驳他一向是形而上学家中间的一种时兴消遣。在我来说,我觉得他们的反驳没有一点是足以让人信服的;然而,我还是不得不希望能够发现比休谟的体系怀疑主义气味差的什么体系才好。
P205,我说的是,哪怕拿明天太阳要出来这类的我们最坚定的预料来讲,也没有分毫理由设想它会被证实比不会被证实的可能性大。附加上这个条件,我回过来再说“因果”的意义。
P208,休谟不满足于把因果关连的证据还原成对事件的屡次连结的经验;他进而主张这种经验并不能成为预料将来会有类似连结的理由。。。。“未来和过去类似这个假定,不以任何种的论据为基础,完全是由习惯来的。”结论是一个彻底怀疑主义的结论:。。。。
P211,整段,在这样的自我否定理性精神的后面跟随着非理性信念大爆发,是必不可免的事。休谟和卢梭之间的争吵成了象征;卢梭癫狂,但是有影响;休谟神志正常,却没有追随者,后来的英国经验主义者未加反驳就否定了他的怀疑论;卢梭和他的信徒们同意休谟所说的任何信念都不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然而却认为情胜于理,让感情引导他们产生一些和休谟在实践上保持的信念迥然不同的信念。德国哲学家们,从康德到黑格尔,都没消化了休谟的议论。我特意这样讲,尽管不少哲学家和康德有同见,相信《纯粹理性批判》对休谟的议论作了解答。其实,这些哲学家们--至少康德和黑格尔--代表着一种休谟前型的理性主义,用休谟的议论是能够把他们驳倒的。凭休谟的议论驳不倒的哲学家是那种不以合理性自居的哲学家,类似卢梭、叔本华和尼采。整个十九世纪内以及二十世纪到此为止的非理性的发展,是休谟破坏经验主义的当然后果。
P212,休谟的怀疑论完全以他否定归纳原理为根据。
P213,善感的人看见一个困窘的小农家庭会动心落泪,可是对精心策划的改善小农阶级生活状况的方案倒很冷淡。
P215,牛顿的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着合乎定则的轨道一成不变地绕日回转。//到卢梭时代,许多人对安全已经厌倦,已经开始想到刺激了。
P216,浪漫主义者不追求和平与安静,但求有朝气而热情的个人生活。他们对工业主义毫无好感,因为它是丑恶的,因为苦心敛财这件事他们觉得与不朽人物是不相称的,因为近代经济组织的发展妨害了个人自由,在革命后的时代,他们通过民族主义逐渐进到政治里:他们感觉每个民族有一个团体魂,只要国家的疆界和民族的界限不一样,团体魂就不可能自由。
P221,因此,为浪漫主义所鼓舞的、特别是为拜伦式变种的浪漫主义所鼓舞的那类人,都是猛烈而反社会的,不是无政府的叛逆者,便是好征服的暴君。
接着P221,整段,浪漫主义观点所以打动人心的理由,隐伏在人性和人类环境的极深处、出于自利,人类变成了群居性的,但是在本能上一直依然非常孤独;因此,需要有宗教和道德来补充自利的力量。但是为将来的利益而割弃现在的满足,这个习惯让人烦腻,所以炽情一激发起来,社会行为上的种种谨慎约束便难以忍受了。在这种时刻,推开那些约束的人由于内心的冲突息止而获得新的元气和权能感;虽然他们到末了也许会遭遇大不幸,当时却享受到一种登仙般的飞扬感,这种感受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是知道的,然而仅仅有平凡德性的人却永远不能体验。于是他们天性中的孤独部分再度自现,但是如果理智尚存在,这自现必定披上神话外衣。神秘主义者与神合为一体,在冥想造物主时感觉自己免除了对同(X字人寿)的义务。无政府的叛逆者做得更妙:他们感觉自己并不是与神合一,而就是神。所谓真理和义务,代表我们对事情和对同类的服从,对于成了神的人来讲不复存在;对于旁人,真理就是他所断定的,义务就是他所命令的。假使我们当真都能孤独地生活而且不劳动,大家全可以享受这种自主状态地销魂之乐;既然我们不能如此,这种乐处只有疯子和独裁者有份了。
P222,在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下,哲学成了一种唯我论的东西,把自我发展宣布为伦理学的根本原理。
P224,整段,浪漫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束缚一部分纯粹是给相宜的活动加的无益障碍,因为每个古代社会都曾经发展一些行为规矩,除了说它是老传统而外,没有一点可恭维的地方。但是,自我中心的热情一旦放任,就不易再叫它服从社会的需要。基督教多少算是做到了对“自我”的驯制,但是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认识上的种种原因刺激了对教会的反抗,而浪漫主义运动把这种反抗带入了道德领域里。由于这运动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以致不可能有社会协作,于是让它的门徒面临无政府状态或独裁政治的抉择。自我主义在起初让人们指望从别人得到一种父母般的温情;但是,他们一发现别人有别人的自我,感到愤慨,求温情的欲望落了空,便转成为憎恨和凶恶。人不是孤独不群的动物,只要社会生活一天还存在,自我实现就不能算伦理的最高原则。
P232,二人绝交以后,休谟说:“他在整个一生中只是有所感觉,在这方面他的敏感性达到我从未见过任何先例的高度;然而这种敏感性给予他的,还是一种痛苦甚于快乐的尖锐的感觉。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在这情况下被赶出去和猛烈的狂风暴雨进行搏斗。”
P232,自柏拉图以来的每一个哲学家,倘若他信仰神,都提出支持其信仰的理智论据。。。。敦促我们信奉神的现代新教徒,大部分都轻视老的“证明”,把自己的信仰基础放在人性的某一面--敬畏情绪或神秘情绪、是非心、渴念之情等等上面。
P238,整段,社会契约能够用以下的话来叙述:“我们每人把自己的人身及全部力量共同置于总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而我们以法人的资格把每个成员理解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结社行为产生一个道德的、集合的团体,该团体在被动的场合称“国家”,在主动场合称“主权者”,在和其它与己类似的团体的关系上称“列强之一”。
P239,(在蓝色深海的欢乐的波涛上,/我们的思想也无边无际,我们的心怀/也自由得如大海一样。)这人在土牢里会
作者:安公公回复日期:2005-2-23 21:15:00
公公我最喜欢“有理有节“的三了~~~~~~~~~~~~~~~~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3 21:16:00
P239,(在蓝色深海的欢乐的波涛上,/我们的思想也无边无际,我们的心怀/也自由得如大海一样。)这人在土牢里会更“自由”吗?事情怪就怪在拜伦笔下的高贵海盗是卢梭的直接结果,然而在上面的这段文字里卢梭却忘掉了他的浪漫主义,讲起话来象个强词夺理的警察。深受卢梭影响的黑格尔,采纳了他对“自由”一词的误用,把自由定义成服从警察的权利,或什么与此没大差别的东西。
P243,整段,《社会契约论》成了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但是当然也和《圣经》的命运一样,它的许多信徒并不仔细读它,更谈不上理解它。这本书在民主政治理论家中间重新造成讲形而上的抽象概念的习气,而且通过总意志说,使领袖和他的民众能够有一种神秘的等同,这是用不着靠投票箱那样世俗的器具去证实的。它的哲学有许多东西是黑格尔为普鲁士独裁制度辩护时尽可以利用的。它在实际上的最初收获是罗伯斯庇尔的执政;俄国和德国(尤其后者)的独裁统治的一部分也是卢梭学说的结果。至于未来还要把什么进一步的胜利献给他的在天之灵,我就不敢预言了。
P244,休谟在追求理论一贯性上毫无所惧,但是他感不到让他的实践符合他的理论的冲突。休谟否定了自我,并且对归纳和因果关系表示怀疑。他认可贝克莱废除物质,但是不认可贝克莱以神的表象为名所提出的代替品。固然,他和洛克一样,不承认任何不具有前行印象的单纯观念,而且无疑地把“印象”想象成因为心外的什么东西,结果直接使心有一种心的状态。。。。所以,他本来应当认为自己被关闭在一个唯我主义的世界里,除他自己的心灵状态及各心灵状态的关系以外,一概不知。
P246,整段,对认识的批判,作为达成哲学结论的手段,是康德所强调的、他的继承者所接受的。强调和物质相对立的精神,于是最后得出唯独精神存在的主张。猛烈排斥功利主义的伦理,赞成那些据认为由抽象的哲学议论所证明的体系。存在着一种从以前的法国和英国的哲学家们身上见不到的学究气味;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是大学教授,对着学术界的听众说教,他们都不是对业余爱好者讲演的有闲先生。虽然他们起的作用一部分是革命的,他们自己却不是故意要带颠覆性;费希特和黑格尔非常明确地尽心维护国家。所有这些人的生活是典范的学院生活;他们关于道德问题的见解是严格正统的见解。他们在神学上作了革新,然而是为了宗教而革新。
P247,康德(1724-1804)整个一生住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虽然经历了七年战争(有一段时期俄国人占领东普鲁士)、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生涯的初期,他的外在生活却是学院式的、完全平稳无事的。他受的教育是沃尔夫派传述的莱布尼茨哲学,但是有两个影响力量,即卢梭和休谟,使他放弃了这种哲学。休谟通过对因果性概念的批判,把他从独断的睡梦中唤醒过来--至少他这样讲;但是唤醒只不过是暂时的,他不久就发明了一种让他能够再入睡的催眠剂。在康德说,休谟是个必须予以驳斥的敌手,然而卢梭对他的影响却比较深。康德是一个生活习惯十分有规律的人,大家惯常根据他作保健散步经过各人门前的时间来对表,但是有一回他的时间表打乱了几天;那是他在读《爱弥儿》的时候。他说读卢梭的书他得读几遍,因为在初读时文笔的美妨害了他去注意内容。。。。。。“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
P248,《英国百科全书》上说:“因为他从来没有结婚,他把热心向学的青年时代的习气保持到了老年。”
P251,《纯粹理性批判》的一大部分内容是从事说明由于把空间和时间或各范畴应用于未经验到的事物而产生的种种谬见。康德主张,这一来,我们就发现自己困于“二律背反”--也就是说,困于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每个都是显然能够证明的。//这一部分对黑格尔有了极大影响,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是通过二律背反进行的。
P254,定言令式只有一个,实际上即:只按照那样一个准则去行动,凭借这个准则,你同时能够要它成为普遍规律。或者说:“如此去行动:俨然你的行为准则会通过你的意志成为普遍自然律似的。”
P255,康德在老年时代的精力和清新的头脑表现在他的《永久和平论》上。在这本著作中,他倡导各自由国家根据禁止战争的盟约结成的一种联邦。他讲,理性是完全谴责战争的,而只有国际政府才能够防止战争。
P259,(罗素的认为)我们并不以为按我们的知觉表象具有颜色的意义来讲物质是有颜色的,但是我们倒真认为不同的颜色相当于不同的波长。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4 21:23:00
2005,2,24
P263,整段,十九世纪的精神生活比以前任何时代的精神生活都要复杂。这是由于几种原因。第一,有关的地区比已往大了;美国和俄国作出重要贡献,欧洲比以前多注意到了古代和近代的印度哲学。第二,从十七世纪以来一向是新事物主要源泉的科学,取得新的胜利,特别是在地质学、生物学和有机化学方面。第三,机器生产深深改变了社会结构,使人类对自己在关于自然环境方面的能力,有了一种新概念。第四,针对思想、政治和经济中的传统体系,在哲学上和政治上出现了深沉的反抗,引起了对向来看成是颠扑不破的许多信念和制度的攻击。这种反抗有两个迥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是理性主义的。(我是按广义使用这两个词的)。浪漫主义的反抗从拜伦、叔本华和尼采演变到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理性主义的反抗始于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哲学家,稍有缓和后,传给英国的哲学上的急进派,然后在马克思身上取得更深入的形式,产生苏俄这个结果。
P268,洛克最先提出人类认识的限度,“方法不久就成为所有哲学家的方法,正是由于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上,他们终于能够在这些学问里走了和自然科学几乎同样可靠的道路。”
P268,孔多塞非常赞赏美国独立战争。“简单的常识教导了英国殖民地的居民,在大西洋彼岸出生的英国人和在格林尼治子午线上出生的英国人持有完全相同的权利。”
P279,浪漫主义形式的反抗和理性主义形式的反抗虽然都出于法国大革命和大革命之前不久的哲学家们,但是两者大不相同。浪漫主义形式在拜伦作品里可以看到,那是裹在非哲学外衣下的,但是在叔本华和尼采的作品中,它学会了哲学用语。
P273,不过,自由主义也有另外一面,由于有进化说而大大巩固了,那就是进步的信念。
P273,生物学的威望促使思想受到科学影响的人们不把机械论的范畴而把生物学的范畴应用到世界上。
P273,虽然生物学对机械论的世界观向来是不利的,近代经济技术却起了相反的作用。一直到十八世纪将近末尾时为止,和科学学说相对而言的科学技术对人的见解没有重大影响。随着工业主义的兴起,技术才开始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P274,整段,因而,在掌管事务的人们中间,或与掌管事务的人有接触的人们中间,滋生一种权能的新信念:首先时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的权能,其次是统治者们对那些人的权能,他们尽力通过科学的宣传术,特别是通过教育,支配那些人的信念和志向。结果是,固定性减小了;似乎没一样改变办不到。大自然是原材料;人类当中未有力地参与统治的那部分人也是原材料。有某些老的概念表示相信人力有限度;其中两个主要的就是“神”和“真理”。(我的意思并非说这两样在逻辑上有关连)。这种概念有消逝的倾向;即使没有遭到明白否定,也失掉了重要意义,只是表面上还保留下来。这套观点整个是新东西,无法断言人类将要怎样去适应它。它已经产生了莫大的变革,将来当然还要产生其它大变革。建立一种哲学,能应付那些陶醉于权能几乎无限度这个前景的人,同时也能应付无权者的心灰意懒,是当代最迫切的任务。
接着P275,整段,虽然有许多人仍旧真心信仰人类平等和理论上的民主,但是现代人的想象力受到了十九世纪时根本不民主的工业体制所促成的社会组织型式的深刻影响。一方面有实业巨头,另一方面有广大的工人,民主制度的这种内在分裂,民主国家里的一般老百姓尚未认识到,但是这一向是从黑格尔以来大部分哲学家的首要问题,而他们在多数人的利害与少数人的利害之间所发现的尖锐对立,已经通过法西斯主义有了实际表现。在哲学家当中,尼采恬不知耻地站在少数人一边,马克思则衷心诚意地站在多数人一边。或许边心是唯一打算调和利害矛盾的重要人物;因此他招来双方的忌恨。
接着P275,整段,阐述任何一种关于人类关系的圆满的现代伦理时,最重要的时承认人对于人类范围外的环境的权能必有的限度,承认人对人彼此间的权能宜有的限度。
P276,整段,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时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符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象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接着P276,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P282,奇怪的是,一种被说成宇宙性的历程竟然全部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中海附近。并且,假若“实在”是无时间性的,也没有任何理由说这历程后来的部分要比在前的部分体现较高的范畴--除非人当真要采取这样一种亵渎不敬的假定:宇宙渐渐在学习黑格尔的哲学。
P283,这是“一个恰好为我所知的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考察了全领域。”
P286,黑格尔在对历史作哲学思考时,心里怀想着奥都利克、查理曼、巴巴罗撒、路德和弗里德里希大王之类的人物。解释黑格尔,得从这些人得勋功着眼,得从当时德意志刚刚受了拿破仑欺辱这件事着眼。
P289,他说,战争是那样一种状态,即我们认真理解现世财产物品的空虚无益。
P290,在国家内部,他的一般哲学也应当使他对个人感到更高的敬意,因为他的《逻辑学》所论述的全体并不象巴门尼德的“太一”,甚至不象斯宾诺莎的神,因为他的全体是这样的全体:其中的个人并不消失,而是通过他与更大的有机体的和谐关系获得更充分的实在性。个人被忽视的国家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的雏型。
P291,因此,真陈述只可能有一个:除全体真理而外别无真理。
P293,(罗素对黑格尔的批判结论),事实是,为正确合理地使用“约翰”二字,我用不着知道有关约翰的一切事情,只须知道足以让我认识他的事情就行了。
P294,实际上,假使黑格尔的意见正确,任何词都无法开始具有意义,因为根据他的理论,一个词的意义即它所指的事情的一切性质,而为叙述这一切性质,我们便需要已经知道一切其它的词的意义。
P294,黑格尔以为,如果对于一件事物有了充分知识,足以把它跟其他一切事物区分开,那么它的一切性质都能够借逻辑推知。这是一个错误,由这个错误产生了他的整个巍峨堂皇的大体系。这说明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4 21:24:00
P294,黑格尔以为,如果对于一件事物有了充分知识,足以把它跟其他一切事物区分开,那么它的一切性质都能够借逻辑推知。这是一个错误,由这个错误产生了他的整个巍峨堂皇的大体系。这说明一条重要真理,即你的逻辑越糟糕,由它得出的结论越有趣。
P298,(拜伦)他的羞怯和孤独感促使他从恋爱中寻找安慰,但是由于他不自觉地是在寻求一个母亲而不是在寻求一个情妇,所以除奥古斯塔(拜伦的妹妹)外,所有人都使他失望了。
P299,整段,不过尼采对拜伦始终是非常同情的,他讲:“悲剧就在于,如果我们在情感和理智中有严格的求真方法,我们便无法相信宗教和形而上学里的教条,但是另一方面,通过人性的发展,我们已经变得十分娇弱敏感地痛苦,需要一种最高的拯救和安慰的手段。由此便产生人会因为他所认识的真理而流血至死的危险。拜伦用不朽的诗句表达出这一点:知识是悲苦:知道得最多的人/必定最深地悲叹一条不祥的真理--/知识的树不是生命的树。”
P302,卢梭是感伤的,拜伦是热狂的;卢梭的懦怯暴露在外表,拜伦的懦怯隐藏在内里;卢梭赞赏美德,只要是淳朴的美德,而拜伦赞赏罪恶,只要是霹雳雷火般的罪恶。这种区别虽然不过是反社会本能的反抗中两个阶段的区别,还是很重要的,它表现出运动正在发展的方向。
P305,1819年叔本华作了柏林大学的无俸讲师,竟自负到把自己的讲课和黑格尔的放在同一个钟点;他既然没能将黑格尔的听讲生吸引去,不久就停止讲课。最后他在德累斯顿安心过老独身汉生活。//叔本华保留下来物自体,但是把它和意志看成是一回事。
P308,整段,(叔本华:)所有那些现象也废除了;世界所赖以构成的、在客观性所有各阶段上无终了无休止的那种不断的紧张和努力;在潜移渐变中彼此继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意志的全部表现;而且最后,还有此表现的普遍形式--时间和空间,以及其最后的基本形式--主体与客体;一概废除了。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在我们前面的确只有虚无。
P310,于是随着意志的地位上升多少等,知识的地位就下降若干级。我认为,这是在我们这时代哲学气质所起的最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卢梭和康德作下了准备,不过是叔本华首先以纯粹的形式宣布的。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哲学尽管前后矛盾而且有某种浅薄处,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来看还是相当重要的。
P323,“假如大家读我的著作,有一定百分数的人关于社会组织问题就会和我有同样的愿望;这些人在我的哲学会给予他们的精力和决心的激励下,能够保全和复兴贵族社会,由他们自己作贵族或(象我一样)作贵族的阿谀者。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比作为人民的仆从能够有的生活更充实的生活。”
P327,整段,边心的全部哲学以两个原理为基础,即“联想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联想原理哈特里在1749年已经强调过;在他以前,大家虽然承认观念联合是有的,却把它只看成是细小错误的来源,例如洛克就抱这个看法。边心追随哈特里,把联想原理当作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他承认观念和语言的联合,还承认观念与观念的联合。凭这个原理,他打算给种种精神现象作出决定论的说明。该学说在本质上和以巴普洛夫的实验为根据的比较新近的“条件反射”论是一样的。唯一的重大区别是,巴普洛夫讲的条件反射属于生理学,而观念联合则是纯粹心理方面的事。
P328,整段,这个学说结果被人称作“功利主义”,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单在1725年哈契逊已经提倡过它。边心把它归功于普利斯特里,不过普利斯特里对此倒没有特别资格。实际上洛克的著作中就包含有这个学说。边心的功绩不在于该学说本身,而在于他把它积极地应用到种种实际问题上。
P330,边心从青年时代初期起就反对帝国主义,不论是英国人在美洲推行的帝国主义,或是其他民族的帝国主义;他认为保有殖民地是一件蠢事。
P334,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是一个过渡的学派。他们的学说体系产生两个比它本身更重要的别的学说体系,即达尔文主义和社会主义。达尔文主义是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全体动植物界的应用,而马尔萨斯人口论则是边心派的政治学和经济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尔文主义讲的是一种全体规模的自由竞争,在这种竞争中胜利属于和成功的资本家极其类似的动物。
P336,整段,“他们的财产观显得真丑;···他们似乎认为财产不应当存在,存在财产对他们是一种祸害。毫无疑问,有恶棍在他们当中活动。···这些傻瓜们,不明白他们疯狂企求的东西对他们将是只有他们自己的双手才会给他们带来的灾难。”
接着P336,整段,在1831年写的这封信,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的开端。在后来的一封信里,詹姆士*穆勒把社会主义的根源归于霍治司金的“疯狂的胡说”,他又说:“这种见解假使要传播开,会使文明社会颠灭;比匈奴和鞑靼人排山倒海地泛滥还坏。”
接着P336,整段,社会主义只是政治上的或经济上的主义,就此来说不在一部哲学史的范围以内。但是到马克思手中,社会主义获得了一套哲学。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4 21:25:00
P336,马克思通常在人的心目中是这样一个人:他自称把社会主义做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他比任何人都作出更多贡献,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通过对人的吸引和排斥,支配了欧洲近期的历史。讨论他的经济学,或讨论他的政治学(除某些一般方面外),不在本书的范围之内;我打算只把他当作哲学家和对旁人的哲学起了影响的人来讲一讲他。在这一点上,他很难归类。从一个方面看,他跟霍治司金一样,是哲学上的急进主义的一个结果,继续他们的理性主义和他们对浪漫主义者的反抗。从另一个方面看,他是一个复兴唯物主义的人,给唯物主义加上新的解释,使它和人类历史有了新的关联。再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他是大体系缔造者当中最后一人,是黑格尔的后继者,而且也象黑格尔一样,是相信有一个合理的公式概括了人类进化的人。这几方面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对他的哲学都要有歪曲失真的看法。
P33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P339,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和英国经济学的一个掺和体。他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
P339,据马克思的意见,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都是那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的结果,退一步讲也是分配方式的结果。
P340,就大体上讲,我们可以说直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希腊哲学表现城邦制特有的思想情况;斯图亚哲学适合世界性的专制政治;经院哲学是教会组织的精神表现;从笛卡儿以来的哲学,或者至少说从洛克以来的哲学,有体现商业中产阶级的偏见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近代工业国家所特有的哲学。我觉得,这一点既真实也很重要。不过,我认为马克思有两点错误的。第一,必须加以考虑的社会情况有经济一面,同样也有政治一面;这些情况同权力有关,而财富只是权力的一个形式。第二,问题只要一成为细节上的和专门性的,社会因果关系大多不再适用。
P342,事情的真相其实颇简单。大家习惯上所说的“哲学”,是由两种极不同的要素组成。一方面,由一些科学性的或逻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用一般人意见一致的方法处理。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为很多人热烈感兴趣、而在哪一方面都没有确实证据的问题。后一类问题中有一些是不可能超然对待的实际问题。在起了战争时,我必须支持本国,否则必定和朋友们及官方都发生痛苦的纠纷。向来在许多时期,在支持公认的宗教和反对公认的宗教之间是没有中间路线的。
P343,整段,把马克思纯粹当一个哲学家来看,他有严重的缺点。他过于尚实际,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他的眼界局限于我们的这个星球,在这个星球范围之内,又局限于人类。自从哥白尼以来已经很显然,人类并没有从前人类自许的那种宇宙重要地位。凡是没彻底领会这个事实的人,谁也无资格把自己的哲学称作科学的哲学。
P344,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哲学里由黑格尔得来的一切成分都是不科学的,意思是说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些成分是正确的。
P345,现代的欧洲和美洲因而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分成了三个阵营。由自由主义者,他们在可能范围内仍信奉洛克或边心,但是对工业组织的需要作不同程度的适应。有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俄国掌握着政府,而且在其他一些国家很可能越来越有势力。这两派意见从哲学上讲相差不算太远,两派都是理性主义的,两派在意图上都是科学的和经验主义的。
P345,整段,在政治上以纳粹党和法西斯党为代表的第三派现代见解,从哲学上讲同其他两派的差异比那两派彼此的差异深得多。这派是反理性的、反科学得。它的哲学祖先是卢梭、费希特和尼采。这一派强调意志,特别是强调权力意志;认为权力意志主要集中在某些民族和个人身上,那些民族和个人因此便有统治的权利。
P348,柏格森虽然对目的论比对机械论要同情,他的见解跟这两种见解都相反,他主张进化如同艺术家的作品,是真正创造性的。一种行动冲动、一种不明确的要求是预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该要求得到满足时为止,不可能知道那个会满足要求的事物的性质。
P357,柏格森的哲学并不只是一种富于想象的诗意的宇宙观,就这一点而言,柏格森哲学的两个基础是他的空间论与时间论。
P360,象柏格森的哲学这样一种反理智哲学的一个恶果是,这种哲学靠理智的错误和混乱发展壮大。因此,这种哲学便宁可喜欢坏思考而不喜欢好思考,断言一切暂时困难都是不可解决的,而把一切愚蠢的错误都看作是显示理智的破产和直觉的胜利。
P372,整段,据詹姆士讲,求实这种道德义务包括两个同等的训条,即“相信真理”和“避开错误”。怀疑主义者只注意第二个训条,因而不相信一个较不慎重的人会相信的许多真理,这是不对的。假如相信真理和避免错误同等重要,那么面临二者择一时,我最好随意相信各种可能性中的一个,因为这样我便有对半的机会相信真理,可是如果悬置不决,丝毫机会也没有。
P374,整段,据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原理最初是皮尔斯提出的,皮尔斯主张,在我们关于某个对象的思维中要想做到清晰,只须考察一下这对象可能包含什么想得到的实际效果。为说明这一点,詹姆士讲哲学的职能就是弄清假若这个或那个世界定则是真理,对你我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论就成了工具,不再是对疑难事物的解答。
P377,整段,詹姆士的学说企图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建造一个信仰的上层建筑,这件事和所有此种企图一样,有赖于谬误。就詹姆士来说,谬误是由于打算忽视一切超人类的事实而生的。贝克莱派的唯心主义配合怀疑主义,促使他以信仰神来代替神,装作好象这同样也行得通。然而这不过是近代大部分哲学所持有得主观主义病狂的一种罢了。
作者:金三回复日期:2005-2-24 21:26:00
P379,杜威有许多意见我几乎完全赞同。
P379,有一次我听杜威说,他既然好不容易从传统的正统神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就不去用另一套神学作茧自缚。
P380,黑格尔把人类的知识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所有部分都逐渐成长,在整体达到完全之前任何部分也不会完全。但是,虽然黑格尔哲学在杜威青年时代对他起过影响,这种哲学仍然有它的“绝对”,有它的比时间过程实在的永恒世界。这些东西在杜威的思想中不会有地位,按杜威的思想,一切实在都是有时间性的,而所谓过程虽然是进化的过程,却不是象黑格尔讲的那种永恒理念的开展。
P382,杜威把探究当作逻辑的要素,不拿真理或知识当作逻辑的要素。他给探究所下的定义如下:“探究即有控制地或有指导地把不确定的事态变换成一个在区别成分及关系上十分确定的事态,以致把原事态的各要素转化为一个统一整体”。他补充说:“探究涉及将客观素材加以客观的变换”。
P383,杜威所以爱好有机的东西,一部分是由于生物学,一部分是由于黑格尔的影响流连不散。如果不以一种无意识的黑格尔派形而上学为基础,我不明白为什么探究预料要产生“统一的整体”。
P385,杜威和我之间的主要分歧是,他从信念的效果来判断信念,而我则在信念涉及过去的事件时从信念的原因来判断。一个信念如果同它的原因有某种关系(关系往往很复杂),我就认为这样一个信念是“真的”,或者尽可能近于是“真的”。。。。。假如我觉得恺撒渡过卢必康河这个信念很讨厌,我不必在沉闷绝望中坐下来;我如果有充分的手腕和能力,能够安排一个社会环境,让恺撒未渡过卢必康河的说法在那个社会环境中会有“有保证的可断言性”。
P387,注解,本书作者系两度任维多利亚女王的首相的罗素伯爵之孙,1931年其兄逝世后,依法律规定世袭伯爵。
P387,桑塔雅那说:“在杜威的著作中,也正象在时下的科学和伦理学中一样,渗透着一种准黑格尔主义倾向,不但把一切实在而现实的事物消融到某种相对而暂时的事物里面,而且把个人消融到他的社会功能里面”。
接着P387,整段,我以为杜威的世界是一个人类占据想象力的世界;天文学上的宇宙他当然承认它存在,但是在大多时候被忽视了。他的哲学是一种权能哲学,固然并不是象尼采哲学那样的个人权能的哲学;他感觉宝贵的社会的权能。我们对自然力量的新支配能力,比这种能力至今仍受的限制给某些任造成更深的印象;我以为正是工具主义哲学中的这种社会权能要素使得工具主义对那些人有了诱力。
接着P387,整段,人类对待非人的环境所抱的态度,在不同时代曾有很大的差别。希腊人怕傲慢,信仰一位甚至高于宙斯的必然之神或命运之神,所以希腊人小心避免那种他们觉得会是对宇宙不逊的事情,中世纪时把恭顺做得更远甚于以前:对神谦卑时基督徒的首要义务。独创性被这种态度束缚住,伟大的创见几乎是不可能有的,文艺复兴恢复了人类的自尊,但又让自尊达到了造成无政府状态与灾难的程度。文艺复兴的成绩大部分被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打消。但是,近代技术虽不全然适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倨傲的个人,却使人类社会的集体能力之感复活了。已往过于谦卑的人类,开始把自己当作几乎是神。意大利的实用主义者帕比尼就极力主张用“模仿神”代替“模仿基督”。
接着P388,整段,在所有这些事情上,我感到一种严重的危险,一种不妨叫作“宇宙式的不虔诚”的危险。把“真理”看成取决于事实的东西,事实大多在人力控制以外,这个真理概念向来是哲学迄今教导谦卑的必要要素的一个方法。这个对自傲的抑制一撇除,在奔向某种病狂的道路上便更进一步--那种病狂就是随着费希特而侵入哲学领域的权能陶醉,这是近代人不管是否哲学家都容易陷入的一种陶醉。我相信这种陶醉是当代最大的危险,任何一种哲学,不论多么无意地助长这种陶醉,就等于增大社会巨祸的危险。
P394,物理学一直在使物质的物质性减弱,而心理学则一直在使精神的精神性减弱。
P395,现代分析经验主义和体系缔造者们的各派哲学比起来,有利条件是能够一次一个的处理问题,而不必一举就创造关于全宇宙的一整套理论。在这点上,它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相似。我毫不怀疑,只要可能有哲学知识,哲学知识非靠这样的方法来探求不可;我也毫不怀疑,借这种方法,许多古来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P397,哲学放弃了一部分武断的浮夸奢求,却仍继续提示启发一种生活方式。
网页搜索 站内搜索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社区>>注册>>
用户:口令:
[](最多可增加4张)
描述:
申请博客
选择签名 签名 1 签名 2 签名 3 签名 4 签名 5 签名 6 签名 7 签名 8
. 友情提示:广告性质的回复帖子,为了避免被删除,请移步到“天涯分类”板块发布,谢谢合作!
发言前,请仔细阅读并同意以下注意事项,未注册用户请返回社区首页注册。
1.请尊重网上道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3.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4.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接收邮件地址: 关 闭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