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2016-07-17 10:38:38 来源:www.45fan.com 【

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兼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讲稿)
 
恩施州教科所所长 胡卫国
 
按照有关领导的安排,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有关教师的话题。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还想办法搞几篇文章,下载也好,抄也好,总还是在动手,职称到手,高级好象没有指望,也就算了,“怎一个混字了得”,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我们今天就谈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有些什么表现?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据有关跨文化研究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职业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教师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我们有没有这种现象?应该也不例外,据我的初步观察,确实有不少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有时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通常表现为一种感觉疲劳或挫折的状态,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生理上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能出现头疼、胸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睡眠障碍,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极易产生疲累感,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心理情绪上则主要表现为厌倦、没有竞争热情,萎靡不振,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不稳定,波动大,所以有时又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甚至愤怒,觉得丧失生活乐趣,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但对于某些活动则可能异常积极,比如打麻将,斗地主赌博;有的教师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等等。工作倦怠情况严重者,就是心理障碍了,有可能发展成忧郁症,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灰朦朦的,都是没有生气的,都是悲凉、凄惨,没有意思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抑郁症患者易染上酗酒等恶习,甚至自杀。
 
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
 
教师虽然是职业倦怠症状的表现者,却不一定是完全的责任者,在这个问题上百分之百地苛责教师个人是有失公允的。如果把心理枯竭理解为燃烧殆尽,那么要负责的该是那个点火的人,火源可以在内,也可以在外,而多数情况下则是火上浇油、内外交困。特别是现在职业倦怠越来越明显地呈现普遍性和流行性,审视一下教师所处环境中潜在的致病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职业环境的特殊性
 
首当其冲的便是学校这一教师接触最多、无法回避的小环境。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室制组织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角色受到挑战,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久而久之,教师便易产生倦担
 
现在虽然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但评价体制相对滞后,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是看教师是否能够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仍旧是用考试分数说话,学生成绩好,教师才可能评优秀。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得不跟学生一样依旧在升学压力下超负荷运转。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问比一般职工平均少l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动力,这些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承认的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致使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陷于倦担
 
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误解和不配合也是原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罪于教师实不合理。为了应付家长们时不时的兴师问罪,有关上级的检查评比,比如安全问题,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属无奈。可与其他的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为了教师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也是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民间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此外,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即教师就必须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身为教师不能犯错,因此一旦教师犯错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公愤,在报章、广播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之下,教师们感觉成了过街老鼠,含辛茹苦却不被理解,自然觉得百般委屈,产生厌教情绪。这种期望过高而人文关怀过少的现状亟待改观。
 
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这种过高期望作用于教师,使他们产生出一种内在的迷思,比如,一般教师很难承认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倦怠,即使有可用的社会支持,他们仍旧不敢轻易利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应该有问题”,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的形象,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地却加以否认,这样就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过分苛求、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主我与客我的严重分离等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
 
职业倦怠虽然并非全部是教师个人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但是,作为我们自己,还是要认识到,除了学校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压力,还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同样处于学校,都是教师,为什么有的人快快乐乐,不但不倦怠,反而精力越来越充沛,这里面的原因何在?因此,我们就要引出今天的主话题,调整认识和心态,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这才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
 
三、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下面让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看看什么样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
 
有人将教师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教师“以谋生为目的”,第二种教师“以白傲为动力”;第三种教师“以教育为己任”:第四种教师“以爱为根本”。我们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由于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教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杜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从对这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来看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
 
第一种,“生存型”教师。
 
处在生存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
 
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在这些教师看来,教书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生的大脑里,就像是把书从这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因此,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不过的方法,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如此一来.教师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教师的职业活动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简单重复。日复一日的教学,不过是多年以前备课内容的再次复述;每天的上课不过是书本知识向学生头脑的强行填塞,长期机械的劳作确实使他呈现出一种如工匠般的熟练.但是,这种熟练不但没有给他自身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有益的形响,反而使他由于思维总是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灵性和活力也被磨灭。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不仅不能使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教师职业中得到幸福与快乐的享受。
 
简单重复,机械复述,单调乏味,枯燥之极,任何人都会产生倦怠感,应该说,这就是我们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原因。
 
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一类教师从感情上提不起对教师职业的兴趣.虽然也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但他仅仅是在履行职贵。对于他来说,教师这一职能始终是一种“异己的存在”,他是在为别人工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工资而做的“交换”,他无法触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之中,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他更像一个“临时工”.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他所关注的不是教育的改革、学生的进步,而是自己的待遇和他所认为的更好的发展机会。因而,每天的工作郁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前,他的全部感受只有一个字:“烦”,不仅“烦忙”,而且“烦神”,不仅“操劳”,而且“操心”。“人生苦海何处是岸?”“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无聊与苦闷弥漫着他的心境,绝望和无奈充斥着他的心灵,“阴性心情”始终伴随着他。因而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牢骚满腹,抱怨自怜,阴沉着脸,板着面孔,动不动还拿学生撒气。这样的教师,对教育起码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那还谈得上去潜心钻研?又怎能感受到职业生活的丰富内容和美好意蕴?
 
热情和兴趣的丧失,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这本身就是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心理衰竭前兆。
 
显然,如果我们始终处于上述生存状态的话,职业倦怠就不可避免,应该说,这样的人生一辈子,仅仅是活着而已,是非常痛苦而可怜的,是非常凄惨而悲哀的,是没有幸福而言的。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头脑清醒的人,都是要追求幸福的,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对于牙痛的人来说,牙齿不痛就是幸福;对于为情所困的人而言,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幸福;对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讲,事业成功才是幸福。幸福到底在哪里?普希金说,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心灵怎样才会平静?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那么,幸福是什么的答案我们找到了,所谓的幸福无非是内心的一种需要,世间万物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幸福,即使是刚刚从额间拂过的一阵风。总的来说幸福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主观感受。
 
一般的幸福是心灵的满足,是能令你快乐的事情。最高级的幸福是心灵的感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领悟,一种突然发现了美时那种欣喜,感动的心情。
 
“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套用一下这句话,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其实就是母亲的关怀,幸福是温馨的礼物,幸福是婴儿的笑脸,幸福是沉甸甸的麦穗,幸福是平静的馨香,幸福是收到的康乃馨,幸福是神秘的巧克力,幸福是绿色的生活,幸福是林间的小路,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幸福是自由的跳跃,幸福是轻柔的抚摸,轻柔是置身事外的安闲,幸福是不经意之间的感动,幸福是重温听潮的时刻,幸福是手中的希望,幸福是开满鲜花的原野,幸福是知识的启航,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更多的时间,幸福是婴儿美妙的梦,所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要有梦想,幸福是充足的食物,幸福是丰富的宴飨,幸福是腰里的银钱响当当,幸福是寄托在纸上的希望,幸福是用心的倾听,幸福也是真诚的分享,幸福是自己的感觉,幸福是搏击藓苔,幸福是勇于攀登,幸福是独立的梦想,幸福是下一步的欲望,幸福是朋友的关怀,幸福是远远拿不到的一手好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在我看来,幸福是什么呢?就是充实又闲适,幸福就是没有空虚感,物质和精神上都很富有,精神上的富有非常重要的是要有成就感。
 
“幸福人生的四个有,幸福人生需要有心中有盼头,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期待、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我想就是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因为社会需要你,你有实现自己的岗位。第三个就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需要有情感的归属,我们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怎样能走进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校长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更多的关爱。第四,家中有积蓄。物质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要创造一个富裕的社会。”(肖川)
 
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据一项有关“幸福感”的调查中显示:许多人认为,幸福的真谛在于人们能否在工作与生活中体验到“开心和快乐”。其实,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幸福就是那道家常菜。珍惜普通生活中的幸福,我们平凡的生活才会充满和谐和关爱,才会弥漫出爱的芬芳和温馨。
 
经济基础和幸福度并不成正比。一般而言,高收入人群的确比低收入人群要幸福,但随着收入增加,他们之间的关系则渐渐减弱。而相对收入(个人与同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生活幸福度之间仍存在显著关系,比绝对收入更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此外,诸如生活节奏、便利程度等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软性”因素与幸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有人研究,就个体而言,越是注重物质的人越是不幸福,越是注重面子的人越是不幸福。反之亦然,据国外的调查,印度的乞丐和妓女是幸福感最高的人群,一个乞丐乞讨到一百元钱,比一个亿万富翁多赚到一百万的幸福感要高得多。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已经宣布,将把幸福指数纳入国家的统计指标内,幸福指数反映的就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是一种社会事实,或者说社会现象,是一般人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
 
让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子女交给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整天高高兴兴的老师,还是交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抱怨、充满烦恼,整日死气沉沉的教师?你愿意把自己的子女交给什么样的教师,你就应该去做什么样的教师。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因此,我们要摆脱倦怠,要追求幸福!教师的幸福来源,或者说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只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也就是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清楚,我们搞工作,除了是挣钱为了生活、养家糊口外,工作本身就是生活,工作的时间在一生中占了你最好的时光中的大部分,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学生、为了校长、为了学校,为了建设小康社会,其实,工作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教师要好好地生活就要好好地工作,工作快乐了才会生活幸福。
 
就教师个体的生命而言,教育教学活动占据了核心部分,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他整个人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既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力资源”,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大写的人。教育要向人还原,向人的生命还原,就应该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幸福起来。
 
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是实现教育真谛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幸福人生只能在幸福的教育场景中展开,而幸福的教育场景不是教师置身事外设计出来的,离不开教师本人幸福生活的演绎。很难想象,一个幸福感匾乏、幸福能力低下、不能积极追求人生幸福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幸福人生的指引,能够成就学生的幸福。因此,教师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是教育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必然要求。
 
第二种“享受型”教师。
 
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并不否认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们不安于此,不愿意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是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
 
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对这些教师来说,教育的意义就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变化,他更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虽然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不了作家、科学家、工程师、演员 ......,也可能终生得不到什么值得炫耀的荣誉或奖章,但他可能有引以为傲的已成为作家、演员、科学家、工程师的学生,甚至有功勋卓著、成绩斐然、值得他崇拜的弟子,当然,更多的是已经自立为人,立足于社会的普通劳动者,是他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年轻一代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呢?他已经别无所求,这就是他所渴望的生活。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回报,意识到对学生未来的影响,透过学生的成长,他看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这成为教师职业信念的重要支撑。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上。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一听到上课的铃声.他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他觉得自己喜欢教书也最适合教书,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这些教师已经把他们的兴趣与自己的事业放在上同一个砝码上.因为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无怨无悔地当一辈子教师。
 
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对这些教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便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为年轻一代的成长.甘做吐丝的春蚕,教育百花园的园丁,攀登知识高峰的人梯,学生求知路上的向导。在给予和付出中,他有一种来自于心底深处的满足,他愿意就这样一生一世在教师这个职业道路上走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真实职业生活画像。因而,选择这一职业并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信念,便是一种伟大精神的展现。这些教师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自己的全部生命,并把生命全部灌注到这一职业中。
 
应该说,要做到上面所说的,并不是容易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情景,可以这样说,现在还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暂时可能无法理解。
 
让我们说得更简单明了一点,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尽管看起来不风光,不显耀,不富有,很简陋,很寒酸,很不起眼,就像一双旧棉鞋,比起黑又亮的高跟皮鞋,相差得太远,但是,舒服不舒服,与看起来好看不好看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的脚是最清楚的。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不要进一步追问。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是痛苦还是幸福,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你能否游刃有余地面对教学情境,如果你在教学情境中充满创造性,处理教学事件得心应手,那么教学生活给你带来的就是幸福:取决于你的教育教学有没有效果,你教的学生成绩总是比别人教的要好一些,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了最好的他自己,成人、成才,你的学生对你特别尊敬,格外亲近,过年时到你家来拜年的学生多,教师节收到的卡片多,那你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你还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像一个学校里的“临时工”,看到学生就心烦,就头痛,那你这一辈子怎么可能幸福呢?由此看来,教师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需要有能力、有本领。就需要在享受的同时发展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成长?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幸福。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真正地治好职业倦怠症。千万不要把学习看成负担,我们学习是在寻求幸福!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教学生,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方式,教育不是教师的一种角色表演,而是他的一种个性存在。人活着总要做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做事方式,教师就是以教书育人的这种方式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职业。
 
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教师应当理直气壮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正因为如此, 我们所说的第三种教师,就是发展型教师。
 
“发展型”的教师,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教师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有本领,有能力,真正地从自己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寻求到幸福和快乐,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成为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反思”是教师以白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对话,与理想中的我的对话,这样的教师,会对发生在白己及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会对白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与反剩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反思、在职业活动中的反思和为了更好地从事职业活动而进行的反思,就能够使他在自我觉察中寻找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样,他就不再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就会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处处搜集着教学反馈的信息.并高屋建瓴地进行研究,教室就是他的天然实验室,学生就是他最好的实验合作者,而他在学习中所接触到并认同的教育教学理论就是他实施改革的指导思想,于是,教师在反思与研究中就获得了新生,同时,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幸福,有一位哲学家说,幸福的意义不在于幸福本身,而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在你放弃追求与思考的时候,你也就放弃了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如果你要使教师幸福,就带领他们走上研究的路上吧(大意)
 
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发展之中。应该意识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才具备教育学生的资格,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对问题的自找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以及自我提高.这也是教师迈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安干已有的成绩,始终像一名田径场上的起跑者,以昂扬的生气、精益求精的态度、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知识总量剧增的今天,更清解地认识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完成社会的重托。而高素质的教师是在终身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就要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学习和进修不仅仅为一纸文凭,也不仅仅为薪水提高这些功利的目标,主要是为自我的充实与完善,这就使得职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使得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这样的教师已经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为终身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
 
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活动
 
对这些教师而言,教师职业就是他毕生的事业,是他心甘情愿投入其中并不断从中收获快乐的职业,他不愿意自己仅仅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劲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相信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他在体验着双倍的幸福:他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他的回报也让他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他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给他的幸福,而且也在职业活动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同时,他也在收获三重的快乐: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家长与杜会的感谢使他看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品德灵魂的净化使他永葆未泯的童心。于是,他的自我价值在服务社会的创造性活动中得以体现,他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的进步当中,而教师这一职业就成为他参与社会创造、实现自我理想的有意义活动,成为他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这样的教师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已经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的人,是那些热爱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因此,拥有这些教帅,不仅是学生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运。
 
需要提到的是,教师职业“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存在状态并不是相互拒绝相互排斥的:“享受型”与“发展型”的教师同样有“生存”的需要,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将生存的需要摆在教师职业的首位,而是将其看成不言而喻的事情,他们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物质功利的满足,更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发展型”教师也有“享受”的需要,区别则体现在他们已经超越了朴素的兴趣而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有了更清晰的自我发展愈识。因此.“生存”“享受”“发展”三种存在状态显示的是一种人的境界由低至高的提升。同时,教师职业“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存在状态也不是截然分离水火不容的:就个体而言.一名教师可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依次经过这三种状态:首先是由于生存的需要而走进教师职业;在工作中逐渐培养起了对这一职业的感情,开始享受由这一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进而意识到教师这一职业为自己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舞台,便自觉地提升和完善自己。也可能有些教师是由于从小就受到某种影响而萌发了做一名教师的志向,就直接从享受状态起步:在教师职业活动中,逐渐产生了强烈的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并落实在自己的平凡工作中.于是,便进入到发展状态。当然也可能有的教师一辈子只停留在生存状态,终日为果腹生计而奔波,整天为蝇头小利而计较,毫无志向,碌碌无为。就群体而言,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中可能并存着“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三种状态的教师。
 
我们在前面讲的标题是,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可以这样说,智慧型教师,就是正在朝着发展型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教师,即要生存,又要享受,正在发展中的教师。肖川教授这样解释什么叫智慧:
 
“智慧是个体面对现实情境解决问题,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机智和策略。”
 
我们要说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既含有上述享受型和发展型教师的特征,从克服职业倦怠的角度来看,还有其他的一些,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第一、 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我们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但不要成为那种所谓的“工作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清教徒,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只有工作,“一个心眼扑在教学上,全副身心都在学生上”,怎么能不疲劳?明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还要人抬着上讲台,自己的父母亲人快不行了,也不请假,说是怕耽误孩子们的功课,我们可以感动,但不要轻易学习,因为这有点偏离了人的本性,也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如果校长知道,还允许这样或者鼓励这样,这样的校长要撤职,这就叫做不以人为本。据研究,“工作狂”是非常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人,因为,在职业倦怠的表现中,有一种就叫做狂热投入型(frenetic):他们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就可能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
 
我们也是人,教书育人是享受,还有别的也需要享受,这才构成完整的幸福,我们还有业余的生活,还有自己的其他责任。一定要善待自己,对得起自己。
 
业余生活中最好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学一点浪漫,多一点情调,要有点趣味,闭着眼睛听听音乐,让优美的旋律从全身的毛孔中慢慢地进入我们的心泉,这是最好的心理按摩,看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与电视剧中的角色一起来喜怒哀乐,养几盆花,种几兜草,拉拉琴,练练字,看看书,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身心如何放松?爱因斯坦工余尚且拉小提琴,何况我们一般教师?“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当我们内心有阳光的时候,我们会对别人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一首好歌一定是我们人生中芳香四溢的,当我们心中流淌美妙旋律的时候,我们会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阻碍、失意与困顿。”(肖川)利用寒暑假,彻底放松身心。“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把工作上的事情暂时抛在脑后,尽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间。古人云,浪漫情怀总是诗,诗意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幸福的人生。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还要找点空闲,抽点时间,带上老婆孩子,常回家看看,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帮你爸爸柔柔肩膀捶捶背,当然,工作的事情,也可以同爸爸谈谈,但不要只谈工作。
 
还有时间,约上几位老同学,三五知己,围坐炉旁,烧个火锅,几杯老酒,笑谈儿时趣事,纵论天下奇闻,也是人生一种乐趣,一种生命的享受。
 
随遇而安,创造自己的乐趣,自得其乐,其乐也融融。
 
第二、不要事事都争第一,都求完美无缺。
 
我们的许多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总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自尊,自强,执着、认真,相信“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总想当冠军,这种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是应该具有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偏执心理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应该清楚而聪明地意识到,能当上元帅的士兵极少,冠军也只能是一次比赛有一个,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过高的希望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就是幻想和空想。目标值越高,成就感越低,定的目标过高,非能力所及,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会经常体验挫折,从而成就感低落。总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责怪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和自责,久而久之,要就是身体搞垮了,要就是心理搞虚了,也就是职业倦怠了。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由于成绩不大,效果不好,心里着急而产生倦怠时,就应该是重新调整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了,这时不妨静下心来,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最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这份工作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等等。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不要闷在心中,多找他们一起谈谈,多沟通,多交流。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只要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泄气,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适当一下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条件、基础出发,人无完人,我也不可能是完人,有点毛病和缺点,改了就是,不必自责和苛求,想开一点,看透一点。有个对联说得好: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若人生中没有奋斗目标,不管干什么事,时间久了就会不思进取,产生厌倦情绪。但目标太高了,就会使人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就象登山一样,一步不能从山底登上山顶,如果用沿途的景点来分解漫长的登山路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自信中逐渐接近山顶。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把远大的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奋斗目标,不断制定小目标,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小的奋斗目标仅仅是我们在实现大的目标过程中小小的一步,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其中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就成了我们实现下一个新目标的动力。所以,我们就必须把人生奋斗的最终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虽然大目标看起来遥遥无期,但小目标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此,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要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目标去奋斗,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工作着的幸福,从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会离我们而去。
 
我们要成为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就要一步一步的来。步步都是风景,步步都是享受,步步就是发展。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俗语,来进一步比喻智慧型教师的个人特质,注意,我这还是比喻。
 
那就是,幸福的智慧型教师是“五有”新人,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趣。
 
有情,情感是人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拥有亲情,友情,爱情,是一个感情的富翁!必然洋溢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浪漫而又现实的幽情,每天都有好心情!
 
有义,一个幸福的教师,必是正义和仁义之士,德字为首,师德高尚,情义相连,情义无价,有情之人,情深义重,义薄云天,侠肝义胆,见义勇为,大义凛然,敢于仗义执言,崇尚的就是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要铁肩担道义!
 
有胆,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必是琴心剑胆之人,能文能武,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沥胆披肝,忠诚于事业,献身于教育,与同事,和学生肝胆相照,敢哭敢笑,敢想敢做,敢作敢为,敢上也敢下,再大的困难和压力,也不会使他失去信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是一个教育改革的勇敢的探索者。
 
有识,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必是有识之士,通才练识之人,知书识理,知情识趣,博学多才,见识练达,识时通便,既有通透的远见卓识,又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仅能识文断字,也能识微知著,更能识才尊贤,慧眼识英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在今天的社会里,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识时务的真俊杰!
 
有趣,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必是幽默风趣,妙趣横生之人,人见人爱,是个人缘儿,是个俏皮人,说话绝不死扳,做事灵活机动,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开心,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和快乐带到哪里,给家人,亲人,同事,朋友,学生,乃至路人,都带来笑声,使他们都活得愉快开心, 让大家都一起快乐,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8106.html
Tags: 一个 幸福 智慧型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