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的详细介绍

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的详细介绍

2016-07-17 16:43:56 来源:www.45fan.com 【

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的详细介绍

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到了今天。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法胜数的历史的人物,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后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一些评价、分析、定性、研究,或歌颂褒扬,或抨击贬值。当然,人的观念各不一样,价值取向完全不相同,在对待历史人物上也会出现研究及评价争议。不过,这些争议中引起世人瞩目的却不多,曾国藩是少有的一个。
 
曾国藩的研究,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倾向,章太炎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一语相当典型,对曾国藩的争议,已历时一百余年了,上至国家领导政要,下至普通平民百姓,皆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大批的专家学者,为其倾注心血,甚至有人穷毕生之精力,对曾国藩进行详尽研究。这种规模和层次,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种情形,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可以肯定曾国藩是一个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研究曾国藩肯定有其可供现实参考借鉴的作用。
 
纵览对曾国藩的研究,本人抱着一种公允的态度,不去附和争议,一定要去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探讨一下对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一个历史人物,本身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历史财富。不论他的正反褒贬,存在即是合理的。历史属于过去,过去的都过去了,而我们这些现实中的人,属于现在和未来,过去的事物,不论正确与错误,都无法再挽回,但现在和未来的事物,却是可以有所取舍的。我们研究曾国藩,是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服务的,这是个非常现实的事情,只有傻瓜才会没有目的的去研究他。如果发现曾国藩的某些事物与自己的价值观不一样,抛开不论即可,但他肯定有他的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不正视。所谓“古为今用”,他的很多内容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意义。
 
那么,根据时代需要,我们研究曾国藩的现实意义又有哪些呢?曾国藩的研究体系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我挑选几个方面作一番粗略的分析:
 
一、曾国藩自我修养。
 
曾国藩的自我修养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有人说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确如此,这三不朽中,按理立德是最容易做到的,但事实证明,这一项又是最难做到的。人的道德能彪柄千秋,有史以来就只有那么几个人而已!他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得益于他的自我修养,我们研究他,也将受益于他的自我修养。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他的几篇相关资料:
 
曾国藩说:“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
 
他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余生平有三耻……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每作一件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体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三耻也。”
 
再看看他的课程表: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收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循外为人);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得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经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谨言(刻刻留心);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夜不出门(旷功劳神,切戒切戒)。
 
他有立身处世治学做事之八本,极为著名:“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以上这样的内容如果要详列,可以编成厚厚的一本书,这里限于篇幅,随手挑几则,他的自我修养功夫即可见一斑。曾国藩真正做到了,天天剖析自己,一生具有慎独、求仁、主敬、习劳的思想。在他的日记里面,他经常为自己的过错自省,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告诫自己要心静,要无愧于神明,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难以衡量,当代人最为头疼的是腐败,反腐败最难的就是反自己的腐败,如果我们都能象曾国藩一样注重自我修养,可能,腐败的官员也就不会存在了。同样,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不会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地混混耗耗度日了。
 
二、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不论你怎么看待曾国藩,但是,有一点你不能不正视他,那就是他用事实证明的他的家教思想,他的家族,在他以前,只是一个农民家庭,除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及气氛之外,别无其他,自曾国藩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成了著名的数学家,他的后代,代代有显耀人物,这绝不是偶然的。
 
在他的家书里,有一段名言: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这说明,曾国藩在家教方面不但自己做到了,而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谁掌握它,谁就将造福子孙。
 
曾国藩恪守其祖父星冈公的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再加上他的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他说“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成员,从他厚厚的家书中,我们能读到那种真挚的殷殷之情,但是,他却从不放纵姑息家人,在总督府传出的纺纱织布声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阶级的一大奇观。曾国藩总结了对子女“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的经验。这种思想到现在还是非常中肯适用的。
 
曾国藩非常注重对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我们再读一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名言:他谕纪鸿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提出了为人六则:“清、俭、明、慎、刷静”。他要求儿子进八德:“勤、俭、刚、明、忠、刷谦、浑”,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他指出:“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师慢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他对子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要拾柴收粪,学习插田莳禾,男子汉要种田养鱼,女子要做鞋纺纱等”。他非常注重敬恕二字,在家信中说:“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有一句话常见诸笔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还把自己读书学习的经验作了总结,并推介给家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虽然从小就学习五讲四美三热爱,当今社会主流也在灌输“八荣八耻”新的荣辱观,可是,我们真正要去做到,才能算数,道德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的实行起来,曾国藩做到了。他不但自己做到了自己所说的,而且还让他的子孙后代做到了,几代人成就的事实让我们不能不重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曾国藩的忠君爱国思想。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爱国者,肯定会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早就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这里,不作这些讨论,我们研究一下另一个思想——忠君。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在封建社会,忠君,即等于爱国。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再看一下,没有人会反对说曾国藩不忠君。那也就是说,曾国藩是“卖国贼”的论调不攻自破。
 
我们在阐述宣扬某一种思想和观念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一句空洞的语言上,要辩证地去思考,就比如说我们宣扬“爱国者”这个形象,举个例子,蒋介石和共产党斗了几十年,挑起人民内战,多少人骂过他是汉奸、走狗、卖国贼啊,可是,我们想想他在八年抗战时,领导了中国抗日的正面战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不是得加上“爱国者”的名号吗?岳飞、文天祥这些人,历来是中国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可是,他们不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吗?他们所对抗的敌人,不就是我们祖国的少数民族同胞吗?那怎么解释?惟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我们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苛求古人,所以就陷入了这种自相矛盾之中。
 
同样,曾国藩也不能例外,我们也要中肯的去评价他。他组建了一支湘军,这支湘军,曾经消灭了差点毁掉清廷长城的太平天国。他是这支军队的创建者和指挥者,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完全可以学赵匡胤,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是他没有,当时,许多人在劝他:“鼎之轻重,似可问矣”,他写下了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了心迹。之后,他做出了一些实际行动,自裁湘军,撤厘金局,恢复考试制度,印刷船山全书等等。打下太平天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外交和洋务上,也就是在为国家的经济谋求出路,这些,都是一些利国利民之举。
 
说他崇洋媚外,卖国求荣,这是毫无根据的,很多人拿天津教案之事来证明,其实,稍为留心一点就知道,他是万不得已,因为要忠于清廷,不得不服从朝延的安排。在去审理天津教案之前,他十分无奈,写下一封长信给儿子:“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人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驱,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这分明就是他以死报国的遗书!试问,一个对国家对朝延以死相报的人,不值得我们推崇吗?我们宣扬爱国主义,而真正哪天需要谁去以死相报,我们都问一下自己,我能做得到吗?
 
四、曾国藩的才情。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这些璀璨夺目的历史遗产中,包括诗词、古文、对联、书法等许许多多。
 
而上述这些,曾国藩样样是高手。
 
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在军事史上被蔡锷等人奉为圣贤,《曾胡治兵语录》即可证明,他也是理学大儒,按理应该是一付道学嘴脸,可是,看他这首诗,游子离家在外,思念家乡,却是那样情真意切!
 
再读一下他的几副对联:
 
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挽温甫弟: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这样的对联情深意重,催人泪下,寄托着对亲人的无恨怀念,感人至深!
 
挽伎春燕: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挽伎大姑: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两副对联,你肯定不能相信这是曾国藩写的!将春燕和大姑两个伎女的名字嵌在对联里,语调缠绵悱恻,这种才情,他老人家竟然也具备!
 
我们再读一下他的一些格言式名联:
 
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他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才能,从古至今都找不出几个人来。
 
曾国藩的对联,与他同时代的郭嵩焘评价说:“涤公最善为楹联,气魄之雄,吐属之雅,人无能及者”。吴恭亨说:“曾文正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地,江河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
 
曾国藩衡量文章,有个八字标准:“器识、气势、情韵、趣味”,这是指他写作时注重艺术的品味。他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相当的地位,他是清代“宋诗”运动的开创者,也是清代重要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盟主,并且异军突起自成湘乡文派。其《原才》、《欧阳生文集序》、《湖南文征序》几篇古文被选入《清文观止》中,他非常注重“义理、考据、词章”将三者合而为一,“标榜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于欧韩之间”。他以宣扬、倡导程朱理学为功利作为文学思想。曾国藩作为封建末代王朝的忠实维护者,这些文学思想完全符合他所代表的阶级的需要。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他吸收了历史上各家的学说,博采众长,并且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构筑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以他非凡的识见、才具和魄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曾国藩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他有着独到的书法见解,他说:“作字之道,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体者,一字之结构也;势者,数字、数行之机势也”。他的书法和书法论,至今仍不失欣赏和借鉴价值。
 
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曾国藩的个人性格造就了他不朽的事功,而这种个人性格,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文化性格,让他成了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也使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近人一些著述将他的性格归结了一下,主要是“明强、拙浑、坚忍、平实、敬刷勤恒、俭廉、谦谨”等,这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传统的美德。我们去研究他,也就是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老庄、管商、法家、兵家、经史、诗文、历代典章制度和儒家内部各派,理学、心学、汉学等,他都非常熟悉。他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在翰林院学习和工作十余年,先后兼任礼、兵、工、刑、吏五部侍郎,统军作战十余年,任总督十余年,集军政外交大权于一身。他毕生坚持不懈的读书写作,积累了许多留传后世的心得。他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博取众长作为指导思想。注重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二是居官以勤廉为本,一生注重修身。三是“与人为善,取人为善”的处理人际关系原则。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个人依靠这些涉列许多学科领域,并且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最终使个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综上所述,研究曾国藩的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还有一点,正因为后人对曾国藩的是非功过评说不一,争议极大,我们去研究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身就是一件对历史负责的行为。
 
不过,我们也得注意,研究曾国藩绝不能牵强附会,把现在和未来的思想强加给历史上的人,或者是把历史人物强行赋予现代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保留和传承精华,辩证的对待糟粕才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注重实事求是。我们在研究曾国藩时,一下就能发现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他这种思想开了湖湘文化鼎盛发展的先声。同样,我们自己也得实事求是。这是研究曾国藩的现实意义的精华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8219.html
Tags: 研究 曾国藩 现实意义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