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看盘细节介绍

看盘细节介绍

2016-07-20 15:17:01 来源:www.45fan.com 【

看盘细节介绍

看盘细节
 
--作者:潘伟君
 
看盘细节之一 开盘放量上冲的背后: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某股在开盘后突然出现急速的放量上攻态势,往往半个小时甚至十五分钟的成交量就要超过平常一天的成交量。
 
对此有一种明确的说法:放量跟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任何一个股票来说,抛盘每天都会有,而且上涨后抛盘会更大。所以股价上涨的话,成交量自然是会放大的。但这里所说的放大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概念,比如大势走好的中期背景,或者个股基本面的长期利好等等。而如果在个股的基本面上没有任何消息,大盘的走势也比较平稳甚至下跌的情况下开盘后就放量上攻,那就不能轻言“放量跟进”了。
 
如果完全放弃类似“放量跟进”之类的个人主观意愿而进行客观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假设基本面和大盘都比较平静,那么开盘后的一小段时间里成交量仍然应该是非常小的,现在突然出现放的很大的成交量,明显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这其中大部分的成交只能是主力之类的投资人在运作。
 
可能性有两种:主力想往上做,或者是想出货。
 
既然想往上做,那么为什么还要自买自抛呢?就是冲着“放量跟进”这句话来的,想吸引市场的注意力,吸引市场参与。道理很简单:主力已经不愿意再增加筹码了。
 
在大盘盘整甚至下跌的途中要想不增加筹码而拉高股价是职业操盘手的最高境界,因此尽管有如此招数但主力最后的结果仍以失败居多。实际上在短暂的放量上冲以后股价马上就被打回原地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此想短线跟庄的话绝对不是这种时候。
 
对于主力来说,这一招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抛盘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
 
股价的上升有三种原因:市场买盘推进,主力买进推高和市场抛盘减少。
 
主力在大部分情况下面对的就是抛盘。对于手拿抛单的投资人来说,一旦股价涨上去以后就会把心里预期的卖出价提高,从而相对减少市场的抛压。
 
因此主力要把股价打高。
 
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少增加筹码,主力只有在一天中交易最清淡的时候往上打。闭着眼睛想一下就知道,开盘以后就是最好的时段。
 
尽管盘中经常会看到主力运用这种招数,但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一定要放很大的量。关键是股价上去以后不能很快就掉下来,这才是解决之道。
 
看盘细节之二 蛛丝马迹:
 
说到从散股(即没有主力的股票)中寻找主力的痕迹,确实还是需要用一些办法的。
 
其实主力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因为进行实际操作的还是具体的人。而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反映到操作上面来说就是方法多种多样,建仓的过程也是五花八门,因此单靠某一种办法是很难识别主力的建仓行为的。
 
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主力做项目这个最终的目的来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用一些针对性的办法进行跟踪。
 
建仓的目的只是为了买进尽可能多的筹码,因此在这一个阶段该股票的市场买盘绝对会多于抛盘,也就是说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方法,只要某一个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状况,主力的身影就出现了。
 
当然这里还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第二,整个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只需要将精力放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上来就可以了。
 
供求关系只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得到体现,因此成交价以及成交量是关注的唯一方向。但仅仅靠盘后的一些分析意义是不大的,有些观点认为放量就是信号,此言差矣。举例如下:
 
某股在低位徘徊,某几日出现放量,价跌,疑是主力建仓,实是某一大帐户因某种原因出货,大手笔砸出而已。后几日又出现放量,价再跌,实是前两天市场接进的筹码原想抢超跌反弹,因迟迟不见反弹而杀出。
 
实际上成交量到底多少才算多或者少是很难把握的,有时候随大盘的上涨或下跌也会放量,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依靠日线图并非良策,只有在即时行情中才能寻找到蛛丝马迹。睁大两眼盯着行情走势图,注意每一笔成交的情况以及随时变化的接抛盘价位和数量,这才是寻找主力建仓痕迹的根本大法。
 
只要有非常规的成交或者接抛单,就是主力的身影。
 
这里并不是说每一次,因为市场的偶然性很大。但如果这种非常规的交易连续不断的出现,就不能认为是市场所为了。
 
比如在交投清淡的时候,每到上挡出现稍大一些的挂单总会有主动性的买单将之打掉,有时候还留下一点点装门面。根据市场规律,这类买单完全可以挂在下面,除了极个别心急的以外。这种现象表明有主力在要货。
 
又比如在大盘走弱时出现恐慌性的杀跌盘。根据市场规律,这类散股不存在集中性的打压盘。所以是主力在压价,一方面希望在更低的价位建仓,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杀跌盘出来。
 
类似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这是一家散股就可以了。具体的做法就是假设自己是一个散户,正在买卖该股,仔细观察整个交易过程是否按照散户的原则在进行。
 
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辛苦。但一旦抓住了黑马,以后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看盘细节之三 注意:买盘变了
 
几天前,一直关注的某股跳高9分钱以8.09元开盘并伴以5万余股的成交量,等于10天均量线的十分之一。
 
通过报纸找到了理由:一传媒公司成为ST金帝新的大股东。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关于看好传媒类股票的文章,该股恰好也具有传媒概念。
 
随着ST金帝封上涨停,该股开始回落。我特别注意到:随着价位的回落,原先接在下面的单子开始出现频繁的变化。
 
比如股价从8.05元回落,下档的接盘价位分别为8.04元、8.03元和8.02元。由于今天放量,所以接盘都在三位数,也就是万股以上。关键是接盘的数量在不断变化。
 
假设8.02元有135手(即13500股)接盘,瞬间变成了87手,减少了48手,随后又变为120手,增加33手,接着又减少,又增加等等。但在经过了若干次的变动以后这一价位上的接盘数量与原来的差不多!
 
在几十秒钟的时间里几乎有相同的单子既出又进,这决非市场所为,一定是有人故意所为。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个价位上的接单数量一般是有几张单子组成的,而成交的原则是时间优先,因此排在最前面的单子将先成交。将前面的单子撤下来,后面的单子就往前移,成交的将是后面的单子。所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单子成交。 l%x
 
显然,这个人希望排在后面的市场单子成交。那为什么又重新将单子挂上去呢?
 
这个人肯定希望市场能在此价位接掉一些,但又不愿意股价回落过多,因此增加一些接盘以壮声势,万一成交也愿意。
 
看来这个人已经有了不少底仓。
 
那么如何知道市场的接单排在第几位呢?实际上不需要知道。
 
假如有200手的接盘挂在电脑上,自己的若干张单子加起来共有130手,那么市场上就是70手,只要把自己的两张单子全部撤下来就肯定能够保证市场的单子排到前面了。然后再重新填一张买单进去,而且是撤一张填一张。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人的背景。
 
第一种可能性是老庄。三年前该股有庄介入,冲高18元多,如今只送过一股,等于跌去一半以上,即使庄家还在也已经半死。但不排除寻机上攻出货的可能。
 
第二种可能性是新庄的介入。从盘面看,新庄在目前的历史低位还希望市场接,因此所需筹码大部分已经到位,这样换庄应该已经在场外交易完成。
 
第三种可能性是基金介入。该股市盈率20倍略多,去年每股0.30元红利即将分配,完全具备投资价值,符合基金的投资理念。
 
不论哪一种情况,只要大盘走势合适,该股都会有一段上涨空间。
 
不断变化的买盘可以告诉我们这些信息,而同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卖盘时也会告诉我们不少的信息。
 
看盘细节之四庄的痕迹:
 
用于判断庄股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其走势是否独立于大盘,观察盘中是否有大手笔的接抛盘等等。这些观察当然很重要,但如果盘中的主力爬下了,那么这些方法就无法用上。其实有很多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细节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本文要谈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市场已经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获得了很多,比如有几家基金入驻,有哪家券商重仓,是否有QFII感兴趣等等,但似乎还没有注意到通过十大流通股东我们还可以找到主力的株丝蚂迹。如果十大股东中全部都是筹码不太多的个人帐户,一般情况下这种股票被认为是散股,也就是无主力的个股。但如果满足某种条件,那么这些散股中仍然很有可能是有主力隐藏其中的。
 
假如我们孤立的分析当期十大股东,如果都是持股不足30万股的个人帐户,确实无法判定其中是否有主力。但如果我们进行动态地分析就不一样了。现在上市公司必须每一个季度都要公布十大流通股东,这样一来我们的手头上就有壹份每三个月变化一次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将连续几个季度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进行对照,如果有三个或以上的帐户持股数量频繁变动,哪怕每次变动的数量小到1股,我们就可以基本断定,这家股票有主力。其理论依据在于只要是主力就不可能在一个季度的交易中一点也不动。一旦大盘拉出阳线,即使是半死的主力也很难抵挡拉升的强烈冲动欲望。在这种小规模拉升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筹码较多的帐号,这样更便于操作,所以这些排在前十位的帐号就被动过,持股数量就会改变。
 
这种方法唯一的反对意见就是认为这些变动的帐号依然是散户。一个散户如果在一个帐号中持有二十几万股筹码并且数量上有变化的话就表明在三个月内进行过买卖,根据经验这种概率非常小,即使出现也不会超过一个帐户,而我们分析的条件是三个或以上的帐户。
 
通过十大股东的名单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隐藏着的主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力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所以这是一个在数学上来说属于充分但不是必要的条件。
 
看盘细节之五间断性交易:
 
对于一个职业操盘手来说疏忽了某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可能会带来前功尽弃的后果。2005年6月8日大盘暴涨,上证指数录得8.2%的升幅,盘中涨停个股无数,金宇集团(600201)尽管没有涨停,但317万股的成交量似乎也很火爆,只是其中一个细节出了问题。
 
该股流通盘为1亿股稍多,在目前的市场中属于中等水平,当天成交317万股,对于这样一家股票来说是绝对属于比较大的量,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随着大盘的上涨也带来了大量的追涨盘,但我们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当天的间断性交易。
 
所谓当天交易的间断性也就是交易的非连续性是指在当天交易时段内某些时间段的交易出现了停顿。现在一般的行情显示软件最小的单位时间间隔是1分钟,因此连续的交易实际上就是指每一分钟都有成交。
 
将时间单位定为1分种,那么一天的交易时段就有4个小时共240分钟,以金宇集团(600201)一天317万股的成交量计算平均到每分钟就是13000多股,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有交投活跃的感觉。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天的走势图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全天交易时段内居然有14次每次连续3分钟没有成交量,加起来总计42分钟没有成交,占到全天240分钟的17.50%!这里还仅仅只是统计了连续3分钟没有成交的时段,还有许多2分钟和1分钟没有成交的时段并未统计在内,如果再加上1分钟内成交不足1000股的零星散单,那么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提高!
 
有那么多的时段成交为零但全天的成交量仍然巨大,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成交的时候手笔都比较大。分析当天走势可以发现,数万股一笔的成交单子随处可见。通俗地说,该股当天的成交是以大单子为主。在该股一个长期的历史低位区,且不说哪来这么多的大买单,就是这么多的大抛单也是难以理解的。唯一的解释就是盘中有主力在运动,成交量是故意做给市场看的!
 
也许投资朋友会有疑问,难道主力就不能再做得仔细一点把每一笔交易再分成几笔?
 
确实,主力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本栏以前就提到过,真正的职业操盘手是非常辛苦的,尽管有时侯庞大的单笔交易会吸引市场的买单但更多的时候还必须完全模仿市场的自然交易将每笔的成交量压到甚至不足千股。如果当天要做出成交量大增的假象,那么交易的连续性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否则是会市场看出主力做盘的意图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似乎能做到这一点的职业操盘手还真的不多。当然,对于我们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消息。
 
这个小小的细节说明盘中是被套主力在运作,否则的话绝对没有必要通过堆量来吸引买盘。其实让市场认识到这一点绝对不是主力所愿意的,但没有办法,因为主力疏忽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
 
看盘细节之六“下空”走势分析:
 
所谓“下空”是指股价的交易过程中下档的接盘明显比上档的压盘小,至于“下空”走势是指股价在一路上升过程中一直处于“下空”状态。这里的“下空”只是我用于分析的简称而已。
 
比如2005年6月15日,堪称股改第一股的三一重工(600031)出现“下空”走势。当天跳高开盘之后股价在15分钟内直接冲到涨停价23.82元,随后回落震荡并最后仍然报收涨停价。在这前15分钟里,上档5档价位的压盘全部都是黑黑的一片,每一个价位上的压盘都在5万股以上,但反观下档的接盘,5个价位没有1个是超过1万股的,典型的“下空”。然而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股价却是一路上冲,是标准的“下空”走势。
 
以当时三一重工(600031)6000万股的流通盘,如此大的成交量是值得探讨的。果然,通过K线图发现,股价已经创出了一年来的新高,在基本面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换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会有上档大量的压盘。
 
但这里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为什么始终不见10万股以上的压盘而8万股甚至9万股的压盘却屡屡出现?这是人为操控的一个疑点。
 
另外,既然是大量换手,那么市场上的单子为什么都直接对准卖盘打进而就是不愿意在下面接?其实这里所谓的“下空”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空”,由于现在行情刷新的速度可高达1分钟10次,也就是每6秒钟一次,因此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进行行情的实时分析。在三一重工(600031)这15分钟的“下空”走势中,下档是出现过万股以上的接盘的,甚至有几次还有过2万多股的接单。但最多在1分钟之内,有时甚至快到下一笔单子传过来这笔相对大一些的接单就没有了。是撤单了?绝对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而且每一次出现的大单子都被撤也不符合常理。
 
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说这只股票是有主力深度介入的,上档的压盘一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是主力自己的盘子,“下空”走势的目的就是告诉市场该股的题材不错,现在正在放量上冲。至于上档的压盘,有人买更好,没有人买就自己买。因为股价已经明显高于主力的持仓成本,所以在下面挂大接单是不可能的,万一市场有大单砸出就会无故增加仓位。但为了营造热烈的氛围在下面挂万股以下的接单还是会的。由于因为在一路往上扫货的过程中尽管有自己的压盘也会有市场的主动性买单但总体来说买进的一般要多于卖出的,所以一旦下档出现大接单则立马砸掉也是必然的.
 
既然确认了三一重工(600031)的庄股性质,有些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
 
从其大股东在第一时间声称要增持流通股这一点来看,其主力或者至少是主力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具有大股东的背景,因此最后所谓的增持无非是把流通筹码从A字帐号换到大股东帐号而已,只不过多了一次对倒而已。从这个角度考虑股改方案的高票通过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大量的流通盘在主力的手中,当然是能够决定成功还是失败的。
 
由此联想,同批的清华同方(600100)股改流产,很有可能是因为盘中主力与大股东无关,股改方案其实是被主力否定掉的。
 
顺着这个思路,股改对于参与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运作的大股东来说是一块真正的大肥肉,就算多送一些,比如10送5,而实际上掌握着七成的流通筹码,那么真正送到市场上的只有15%,而一年后陆续进入流通领域的非流通股又是一大块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箱底筹码。
 
如果把思路再反过来,现在尚未进行股改的大股东是否应该在各种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考虑介入二级市场做主力呢?
 
看盘细节之七阻截式大单:
 
盘中出现大单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某一类大单频频露脸就值得细细品味了,比如阻截式的大单。
 
所谓阻截式的大单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上档抛盘较大时在第一接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大单。比如某股现在的价位是6.94元对6.95元,从6.95元到6.99元的五挡压盘以万股左右,第一压盘6.95元更是有4万余股,接盘方面,下档四个价位全部为数千股接单,唯有第一接盘6.94元出现了5万余股的接单。显然,一般情况下至少短时间内6.94元以下的接单是不可能成交的,因此本栏把6.94元的大接单称为“阻截式大单”。
 
由于下档除了第一接盘以外其它的接盘都比较小,所以如果市场上要抛出来的筹码绝不会因为第一接盘大而不敢出来,反而会更会愿意对着第一接单砸下去。但我们没有看到大单砸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或者干脆说市场的大单已经不多了。再分析买盘。既然第一接盘比较大,而且短时间也没有变化,那么要想挂在下面的话比较难以快速成交,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交的话就应该对准第一卖单去打,因为第一卖单本身的抛盘量也不校由于再上面的抛盘不大,如果这个价位不买进的话说不定被别人买掉以后股价就上去了。这种心态在大盘盘中回升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从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
 
说市场上想抛的大单子不多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结论,其实不论股价在什么位置,哪怕是在多少年来的最低价,市场上永远会有想出来的大单子。确实没有大单子抛出来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真正的所谓市场上的大单子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大量的单子已经被主力封存,所以结论就是主力已经进驻这家股票。至于“阻截式大单”只是主力的一种操作手法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将第一卖单打掉。至于上面的抛盘到底是市场上的还是主力自己的则仅从“阻截式大单”这一点还很难看出来,但有一点很明显,目前不是主力的建仓阶段,否则主力不会愿意让市场买。另外这与主力的成本区也没有关系,主力的成本也许更高也许更低,反正主力希望市场买盘跟进就是不愿意增加过多仓位的信号。但由于“阻截式接单”还是有可能成交的,至少会有一部分成交,因此目前的价位主力还是觉得比较低,即使迫不得已增加一部分筹码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阻截式大单”的出现表明盘中有主力在运作,目前的价位主力认为不高,但主力希望通过适当的换手将股价推高。
 
如果“阻截式大单”只是偶尔出现一次,或者出现以后股价并没有出现向上的推升,那么这里所说的“阻截式大单”的有关结论并不一定成立。
 
交易细节之八大抛单的背后:
 
不日前正在无聊的看盘,忽接待小姐来找,说一朋友死活要打电话给我。本来在交易时间内是不接电话的,但现在闲来无事,便告知让电话转进来。
 
前期听从我的推荐后重仓持有某股,不料现盘中有变,跌幅明显超过大盘,朋友心理的承受能力正在经受考验。
 
该股已有四成以上升幅,存在见顶的可能,但也有中途换手的可能。几乎所有的股票在上涨的过程中都会有回落的行情,这在市场中往往被称为“洗盘”。
 
判断“洗盘”并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就是“交易的自然性”这一个特征。
 
该股前一天收在9.07元,现在已经接近交易的尾段,指数在回落之后开始回升,而它已经杀跌到8.82元。这时的接盘状况是8.82元2万余股,8.81元4万余股,8.80元10万余股,以下两档只有几千股。而上档五个卖出价位只有8.88元有1万余股,其余皆小于1万股。该股流通盘1.3亿股,压盘正常,但接盘并不正常。
 
按惯例,在最后的几分钟里股价应该有所回升,甚至有可能被主力打到8.88元。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笔7万股的单子将8.82元的接盘砸掉,8.82元变成4万余股的压盘。注意,在8.81元上有4万余股的接盘,所以只要降低1分钱这张单子就可以全部成交。
 
立刻又是几笔单子将8.81元的接盘砸掉并使得8.81元成为近2万股的压盘。与此同时压在8.82元的单子却没有动,并没有撤下来。最后股价收在8.80元的当天最低价。
 
整个过程中一笔8.82元的抛单最为关键。目前该股处于两年半以来的高位,肯定是获利单,而这张单子价值60万元,因此降低1分钱只是少赚400元,很难想象抛单的主人会在乎这400元。而接着的几笔万股抛单几乎同时出现,更是蹊跷。收盘时在8.80元仍有11.43万股接盘,而在此价位之下接单其小无比,显然市场真正的接盘并不大。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在故意交易。
 
市场往往讨论如何把股价往上做,但有时侯也是需要往下做的,就象本例。
 
由于在8.80元以下的接盘很少,所以可以认为是真实的,这样前面在8.80元、8.81元和8.82元上面的接盘就值得怀疑了。一般说来8.80元的整数位会有一些接盘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万股,现在超过10万股就是明显的失真。无疑,这些接盘都是被故意放在那儿接纳市场抛盘的,而7万股的抛单只是为了将股价压在8.82元以下。
 
做手的意图很明显,压制股价,使得持筹者产生恐慌,最后将筹码倒出来。
 
这属于“洗盘”的一种,但并一定是庄家所为。有时侯某人或机构为了买进较多的筹码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朋友尽管半信半疑,但第二天晚上即邀我出去小聚,因为当天该股已经重回9元上方。
 
看盘细节之九放量涨停个案分析:
 
经常会有个股走出涨停行情,其中有各种类型的涨停,比如大量涨停就是一种。所谓大量涨停就是在股价涨停的现象下成交放出了大量。
 
比如2005年7月12日襄阳轴承(000678)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天该股报收于2.84元的涨停价,日成交达到793万股。当时10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75万股,5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85万股,因此当天的成交量已经达到平均值的10倍,而它的流通盘仅仅只有不到8000万股!这可以说是明显的放巨量涨停案例。
 
基本面上该股当天公告今年中报的业绩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仔细分析,去年中报0.006元,因此今年中报应该是0.06元。根据公司有关公告,早在数月前公司就称今年的业绩将翻倍,而去年的业绩是0.078元。因此今年的中报业绩应该早就被市场所知晓,这一则公告绝不会引来那么大的买盘,更何况该股刚刚在前一天创出了2.45元的历史性低价,因此在目前的价位绝对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抛盘。显然这一成交量并非真正的市场所为。
 
分析该股近期走势,股价处于从3元破位后的连续下跌势头中,其中并没有明显的停顿,而且日成交量一直维持在50万股左右。直到前两个交易日才开始出现异动,盘中出现两笔大单子,一笔为20万股另一笔则为30万股,当天成交175万股。前一个交易日成交则放大到356万股,盘中出现较大的接抛单。
 
以上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该股一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该主力对上市公司本身比较了解,对于公司何时推出预盈公告非常清楚。第二,该主力愿意让市场在目前价位跟进。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股票,尽管其中也有主力但是在一些很低的价位还是愿意让市场跟进。第一个结论提示我们可以关注这家股票,第二个结论则可以进一步具体分析。
 
主力为什么愿意而且很明显是故意做出成交量来吸引市场跟进?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力的仓位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无法再增加仓位,但持有的仓位并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另一种是主力已经被高高地套在上面,即使再增加部分仓位也无法把成本有效地降下来。但具体到本案,由于股价的涨停并非属于尾市的偷袭,因此主力在此历史低价区企图拉高出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主力最终是否会继续推升股价的关键其实还是取决于基本面。根据公司公告业绩翻倍的预期,前两天2.45元的价位显然是过低了,但现在已经接近3元,似乎上升空间不大。但仔细分析,该公司的轴承在全国的重卡市场上占有率相当高,更重要的是钢材的成本占到了极大的比例,因此目前大幅度下跌的钢材价格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因素。由于该股总盘子仅1.4亿股,属于迷你型小盘股,一旦钢材价格下跌的因素体现出来,业绩再次出现增长是可能的。
 
再结合这一次大量涨停的走势分析,该股在3元以下的价位是具有吸引力的。
 
看盘细节之十强势股尾市弱化的分析:
 
大盘大跌,但我们总能找到一些强悍的个股顶住不跌甚至逆势上涨,而这些个股并没有消息面方面的变化,因此一定是有主力在其中运作,但有时候这种股票却会在临近收盘时出现走弱的态势。
 
有一点是明确的:主力在当天增加了不少仓位。
 
从运作的角度考虑,主力无非有三个目的:
 
目的①:出货。目的②:维护股价。目的③:未来继续拉升股价。
 
现在我们先考虑收盘价的情况。如果是目的①或者目的②,那么在增加了大量仓位以后主力一定会尽力将收盘价做高,除非上档有巨大的抛压盘。但如果是目的③,那么尽管当天增持了不少仓位,最后主力也许会拉高收盘价但也有可能不会拉高收盘价。
 
一波上升行情的运作绝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中途一定会出现无数个收盘价,一般来说主力不会刻意地去做每一天的收盘价,特别是在主力还没有到大量出货的阶段。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目的③才有可能出现主力放弃做收盘价的情况,这样我们可以先判断收盘价的情况。如果收盘价非常容易往上做但却没有收高,那么主力的目的就是目的③:未来继续拉升股价。
 
要判断收盘价是否容易被操纵,只要看看上面的压盘。如果上面的压盘很小,那么主力应该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收盘价做的高一些。
 
前面所提到的尾市弱化的态势并不一定是指收盘价的回落,同时也会表现在收盘前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还要仔细观察收盘前的几分钟,关键是股价回落时候的抛盘和压盘的情况。如果抛盘和压盘都不大,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主力认可股价的波动范围,主力还没有到大量出货的时候,因此也就不会急吼吼地将收盘价做高。
 
某日大盘大跌,但盘中某股的走势就属于典型的强势股尾市弱化这种状态。
 
该股当天随大盘下跌,但午后风云突变,股价在当天最低价9.18元的位置上被连续上拉,并在离收盘不到十分钟的时候上冲到9.73元,整整上涨了6个百分点,与前一个交易日9.50元的收盘价相比也有不小的升幅。但接下来股价却突然失去了关照,一路下跌到9.58元报收,而在此下跌过程中却并没有任何大笔抛单,也没有大笔卖压盘。收盘后显示在上方五档压盘中只有9.60元有167手,其它都是小单子,最高可以看到第五卖出价9.63元,五档压盘全部加起来是234手。由于当天成交量达到34519手,因此五档共234手的卖压盘属于零星散单,主力完全可以将收盘价做的更高。根据当时的观察,甚至在9.70元以下都应该没有什么卖压盘,主力要做高收盘价易如反掌。
 
这从表面上来看有些不可思议,主力化了那么大的力气将股价拉上来,却在最后十分钟放弃股价的维护。其实这正是主力意图的体现,表明主力还是在以自己的节奏运作股价。当天大盘的大跌也许稍稍打乱了主力的步伐,使得主力不得不在下午通过增仓的方式将股价拉回主力认为应该达到的价位。
 
每一天的收盘价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让市场接受的股价才是有效的股价,一味的强势拉高股价未必是合理的运作方式。
 
挂单分析之挂单突增
 
挂单就是在市场交易时段从交易所传出来的上下各五个买卖价位后面的等待买卖的数量。与上下各五个买卖价位一起,这十个数据组成了整个交易系统中最原始的公开数据。
 
在交易过程中这十个数据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尤其是在成交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甚至每刷新一次都会改变。就看盘而言,挂单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经常出现但也许并不为市场所重视的细节:挂单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然增加。
 
比如原来的接抛盘基本上都是二位数,也就是几千股,但突然间二位数全部或者是几乎全部都变成了三位数,这就是典型的挂单突增。
 
多空双方是绝对不可能在几乎同一个时刻进入操作状态的,所以挂单突增是一种典型的非自然交易状态,它值得我们关注。
 
从概念上说,接抛盘多是说明交易比较活跃,买卖双方参与意愿很强。但现在这些接抛盘是突然出现的,所以这只能是主力的单方面所为。主力将大量的筹码突然挂出来又是为了什么?
 
市场显然不可能因为挂单突然增加也突然冲进来很多买单或者卖单,所以主力一直将挂单放在那里是毫无意义的。单子是用来进行交易的,因此主力的后续动作就一定是自己交易这些单子,起码是其中的相当一部分。
 
主力自己交易就是对倒,对倒的目的往往是拉升股价。如果我们继续观察就会发现随后交易开始活跃,成交量比前面明显放大,股价出现上涨。
 
当然这只是一次盘中的预备上涨时段,是一个很小的环节,对判断股价未来的走势所起的作用有限,但如果正在考虑买入这家股票的话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买点。
 
挂单突增一般出现在指数盘中下跌以后的回稳阶段。如果指数接着出现一波更猛烈的下跌,那么主力即使不逆势拉升起码也会维护原来的价位,等到指数回稳后再拉升。
 
由于接抛盘一起挂有明显的造市假象,而且主力会进行对倒交易,所以主力应该不在建仓期。
 
看盘细节__瞬间跳水探秘
 
我们经常在盘中看到一些个股瞬间出现跳水现象,如果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其中包含的因素很多,如个股本身的股价、基本面、主力的参与度以及大盘的变化等等,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条件和结果。
 
这里要讨论一种比较常见但又是非自然性的市场交易状态,假设前提:
 
指数盘中一路上涨。
 
指数的上涨说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股价整体在上涨。但指数只是一个平均数,所以其中一定会有一些个股的涨幅小于同期指的数涨幅甚至有所下跌。现在的问题是出现了跳水,很明显是一种反市场的非自然交易状态。
 
不失一般性,我们可以假定这次跳水是从瞬间砸掉下挡大笔接单开始的,所以跳水的同时伴有较大的成交量出现。
 
先看买方。由于指数回升,除了会增加一些主动性的买单以外更多的市场买单会挂在下面,所以下档的接单会增加,因为散单追高的意愿一般低于下档挂的意愿。因此不管怎么说,下档的接单中即使有主力的单子也一定有不少市场的接单,所以股价跳水以后至少这些市场的接单将全部成交。
 
再看卖方。对于市场来说,指数上涨无疑将提高心里的卖出价位,所以悄悄往上面更高的价位挂是必然的选择。也许会有一些意志坚定的卖单仍然会在当前的价位卖出但不会拼命往下砸。所以现在出现了几笔巨大的抛单将多个价位的接单悉数砸掉是非正常的市场卖单。
 
对于这类大卖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盘中主力的单子或者某张大单子(可能属于基金、私募或者大户)。进行如此的划分是为了区分是否属于一次性卖单。如果是主力的单子,那么只要主力愿意,理论上会有源源不断的卖单出来。而对于某一张大单子来说,抛完以后应该就没有了。也许这张大单子原来有够多的筹码,但应该早就开始出货了,而这一次的砸盘是最后一些筹码,否则就不可能采取逆势跳水的方式,所以这是一次性的卖单。
 
我们从跳水后的成交量以及股价的走势进行分析。
 
可能性①:跳水后成交量缩小,股价又瞬间回到原位甚至继续跟上指数。
 
显然,因为跳水使股价出现低位,所以市场买单只会在低位挂单,因此股价回归原位只有依靠主力。同时由于跳水会引来市场的跟风卖单,这些卖单尽管不会马上适应跳水后的低位但会降低目标位,也就是会挂在比跳水前的价位要低的位置。毫无疑问,为了使股价恢复原位主力必须买进一些筹码,不过与前面跳水卖出的筹码相比要少很多,因为成交量萎缩很快。
 
结论:跳水是主力在卖,目的是为了减掉一些仓位但仍然在运作股价。
 
可能性②:跳水后成交量依然不小,股价略有回升甚至继续下跌。
 
由于指数在上涨,大幅下跌的股价就会吸引市场的接单。但这些挂单大多只是逢低接纳,而市场卖单一时还难以接受跳水后的价位,所以仍然挂在上面。因此真正的交易状态应该是短时间内成交稀少。然后现在则是成交活跃而且大都是在跳水后的相对低位,所以只能说是主力在继续卖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数的上升波段会结束,市场上的卖单将增加,跳水后的价位也会逐渐被卖方接受,所以股价回升到跳水前的价位将会越来越困难。主力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跳水后趁低位有买单时继续尽可能地卖出。
 
结论:主力进入大量出货阶段。
 
可能性③:跳水后成交量恢复原状,股价在低点随指数起伏。
 
如果是主力将股价砸了下来以后又放任自流显然是非理性的。
 
结论:跳水只是某张大单子所为。
 
看盘细节__空档的提示
 
在接近成交价位附近出现零挂单的价位我们可以称之为空档。
 
对于绝对价位比较高的股价来说出现空档是正常的,比如40元的成交价,其不可能每隔一分钱的价位都会有买卖单子。但对于绝对价位比较低而且成交又是比较活跃的个股来说就值得注意了,有时侯我们能够从这一细节中获取一些重要的市场交易信息。
 
比如某股近期日交易量在数百万股,股价在4元左右。一般情况下盘中的挂单情况是上下每隔一分钱都会有三位数甚至四位数的单子,少见二位数的。某日交易时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四位书的挂单没有出现,也应该是正常。当时成交价在4.14元,基本上是横盘整理走势。开市一小时后大盘出现一波速度较快的下行走势,该股也出现较大抛单,在连续打压下4.13元以下的接单被悉数砸掉,盘中的第一接单退到4.10元,而上面的第一卖单没有变,还在原来的4.14元,形成了4.10元对4.14元的局面。根据市场规律,这种情形很快就会改变。果然,在4.13元又挂出一些卖单,合计有87手,而在4.11元则出现了177手的买单,接着4.11元的接单又增加到287手。
 
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正常,抛盘觉得第一卖单还在4.14元,那么排在4.13元就是新的第一卖单,卖掉可能性很大,没有必要挂得很低。而买家则觉得第一买单还在4.10元,因此挂在4.11元已经可以保证排在第一位,没有再高挂的必要。这是买卖双方正常的交易心理。然而接下来的一单似乎要打破这一常规。
 
随着交易数据的一次更新,4.13元的87手卖单不见了,4.14元又恢复为第一卖单,而4.13元则成为第一买单并且还有135 手的买单挂在那里。同时除了4.13元这个价位以外,其它的买卖价位和挂单都没有变化。
 
请注意这样一个细节:4.12元是空档,也就是说在4.12元上没有接单。
 
也许这笔4.13元的买单是一笔急性买单,为的只是尽早的成交。我们平常在操作中也经常会这样做,所以这也可能只是一个很平常的细节,并不值得我们关注。
 
继续观察,大盘仍在下跌途中,因此该股抛盘也继续出击,4.13元的135手接单被打掉,4.13元再一次成为第一卖单,但随即被买单打掉,这样来回争执了几次,最后抛盘不见了,4.13元依然是第一买单。
 
在这整个交战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到:4.12元始终是空档。
 
显然,4.13元的连续买单已经不能用市场上偶尔心急的买单来解释了。
 
由于在4.13元出现连续的卖单是市场的正常行为(大盘下跌前股价也不过4.14元,现在大盘下跌后4.13元仍然有接盘而且4.12元又是空档自然会吸引卖单),那么4.13元出现的连续买单就不能解释为纯市场行为了,特别是在4.12元连续为空档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归类为市场的自然行为。
 
如果不是4.12元连续出现空档,如果这几笔买单挂在4.12元,也许就不会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但反过来,如果4.12元没有空档,如果买单直接挂在4.12元,那么抛盘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
 
结论:有大买单要完成,而且有点急。
 
这就是细节分析的结论。至于这些大买单的意图则可以通过分析近阶段的行情来确认。
 
看盘细节__突然,夹板消失
 
当天的股价变动幅度很小,成交也显得比较清淡,但在接近的几个价位中挂单却相对比较大,给人一种“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的感觉,一般称这种情况为“夹板”(并非上下各一个价位有大单才叫“夹板”),即股价的波动范围已经被这些夹板所夹祝然而转眼间上下大单子都消失了,同时伴随着几笔巨大的成交量,显然,这不是市场的自然交易状态。
 
如果类似的交易是单向的比如单向买进或者单向卖出那是正常的,但几乎同时进行双向交易就值得注意了,而且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有大卖单后有大买单。
 
股价的短暂平衡靠的是供求关系的平衡,大卖单的抛出必然会引起股价的向下破位,而且市场新的买单应该挂在下面而不会主动往上面去打,所以接着立刻出现的大买单就一定是非市场性的单子,换句话说大买单事先是知道前面的大卖单要砸出来的。既然买卖单子都很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是盘中主力在进行运作。
 
主力的目的是我们所关心的。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这些大的单子一共是两笔,一笔卖出接着一笔买进。
 
现在我们来分析主力的意图。
 
①建仓。建仓从来都是小心翼翼的,根本就没有必要搞这么大的动作,可以排除。
 
②减仓。主力经过计算后发现市场上的挂单中买单多于卖单,因此采用一买一卖的手法进行减仓。如果接下来交易恢复平静,那么就是这种意图了。当然这只是主力在股价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并不一定表示主力到了出货阶段。
 
③往下做。往下做的目的或者是洗盘,或者是继续建仓。如果主力是为了往下做,那么只要前面一笔大卖单就可以了,这样股价就会向下破位。但主力还有一笔大买单紧跟在后,这就排除了往下做的可能。
 
④往上做。关键是前面一笔大卖单。如果经过一卖一买后新增的仓位有限甚至还能够减少仓位,那么主力就有了拉升股价的冲动。所以主力往上做的可能性很大,但同时先卖后买这一个动作告诉我们主力已经不想再增加筹码了。
 
看盘细节__轻轻的帽子
 
在分析行情时我们经常会说到“帽子”这个词,它有几种意思。第一种是上档卖出价位是一个整数位,第二种是上档卖出价位出现很大的挂单,第三种是上档的价位是一个相对高位。不过用的最多的是第三种意思:阶段性高点。
 
前期某日大盘大跌,但某股却仍然我行我素震荡上行到了两个月以前的高点,而这个高点也是该股上市九年来的高点,所以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帽子”。对于这样一个价位,绝大部分的筹码持有者一定不会忽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的交易状态是大量的挂单会出现在这个敏感的高点附近,会有一种“帽子很重”的感觉。
 
本例的情况是该股在上冲到高点附近时上档却没有象样的挂单。尽管有一亿多股的流通盘,但在上方的挂单却没有超过五千股的,同时下方的接单也是稀稀拉拉,感觉只是一种散户的交易状态,但该股近期的逆势走势告诉我们一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
 
这种“轻轻的帽子”只是一个细节,它能说明什么?
 
首先是市场上的流通筹码已经很少。我一直相信“小单的真实性”,如果散户手里还持有大量筹码的话就会在“帽子”附近挂出来,既然没有大卖单就只能说明散户的筹码不多了,毕竟我们很难想象绝大部分筹码被散户藏起来长期持有。这个结论的反面就是主力的仓位很重,这里当然包括一些其它大资金比如基金之类的锁仓筹码。
 
其次是主力并不急于减仓。当我们跟踪主力时特别注意会主力的出逃迹象,因此主力是否有减仓意愿应该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根据常理,在“帽子”附近会出现大挂单,因此主力挂上一些大卖单也不会引起市场的异议,而且确实有很多主力在“帽子”附近挂上巨大的卖盘然后进行对倒从而吸引一些市场的跟单进常本例中主力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市场真实的小单挂在上面,至少说明主力并不想在目前的时间和价位减仓。
 
最后是后面还有新高可期。既然浮动筹码已经很少而且主力没有减仓的意愿,那么股价一定会创更高的高点。
 
果然,尽管近期大盘走势并不强劲但该股却连创新高。
 
潘伟君:交易细节
 
交易细节之: 一飞冲天
 
有时侯机构的出货并不全是市场的原因。
 
这两天老总告知,需在某股中减仓。原因只是因为自己公司的帐户成为该公司的第八大股东,出现在该公司的季报中。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分帐号进行处理。几个帐号一分,就不会成为大股东。实际上该项工作在买进的时侯就可以考虑做,只是觉得用其他帐户毕竟不规范,而且不过就是买了100万股,成为大股东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事后认为该股前景并不好,所以老总拍板出掉算了。
 
要在一家散股上出掉100万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股目前的日成交量不足30万股。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每天出一点,最后的结局就是股价的不断下滑,损失惨重。
 
好在近期由于参与者日见减少,因此K线形态似有作底之势,便决定采取让股价“一飞冲天”的办法来出货。
 
下午一点半,看看大盘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便决定动手。
 
先将股价从昨天的收盘价9.3元打高到9.5元,这时陆续有压盘出来,大盘也有一次盘中的回调。顶住,将上方不太大的抛盘打掉,维持横走的态势。2点左右大盘回稳,一鼓作气将股价打到10.23元的涨停价报收,当天成交量猛增到175万股。
 
清点战况,买进142万股,卖出79万股,实际净买进63万股。
 
该股绝大多数被套的持有者早已不再分分秒秒地去关注它,因此这些持有者绝不会注意到该股一小时内的突然飚升,市场抛单大多来之于近期的获利盘。但由于该股没有基本面上的消息,因此明天会有一些中线的仓位出来。这些盘子套得较深,一般的动作是在开盘后先看一看,最好能在10.23元的上方减仓,实在不行,就在10元上方出货。显然,如果明天自己要抢先出货的话就必须将股价压在10元以下。
 
再分析买盘。今天真正的市场买盘仅有33万股,与平常无疑,表明短线客并没有进常但由于涨幅排名市场第一,因此必然引起市场注意,而且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似有启动之势,第二天定有短线客进入。
 
短线客的进入有两种,一种是追高。既然主力启动行情,就不会给市场以低价回补的机会。一种是逢低吸纳,这样万一行情启动失败损失也不会太大。
 
因此不论做高或者做低都会有买盘跟进,但做高的话抛单将比较多,所以只能做低,毕竟是为了出货。
 
第二天,压在10元处开盘,全天唯一的一次看到10元。一路杀到9.8元,接盘仍不多,还有不少市场的压盘。再杀到9.50元,成为跌幅第一,引来大批买单,抛单很少,自己赶紧连续抛出。收盘为9.48元,而大盘则拉阳。
 
全天成交256万股,手中仅剩20余万股。
 
此计的成功还在于大盘研判的正确。如果第二天大盘明显下跌,则前功尽弃,白白增加63万股。(潘伟君原创)
 
交易细节之:不期而遇的买盘
 
公司决定在9元下方购进某股30万股。
 
等了两天,果然跌破了9元,于是准备买进。
 
前一日收盘是8.65元,而且近期的日成交都在50万股左右,因此在一两天内完成任务应该没有问题。
 
开盘后大盘有一波杀跌,是一次机会,不断的在下面挂几千股单子,同时密切关注市场上挂出来的抛单。如果单子较大就分几次打掉,时间间隔在20秒种以上。因为这是一家上交所的股票,行情刷新的间隔在15秒以上,这样操作给市场的感觉就是散单。如果是深交所的股票则行情刷新的速度6秒钟就可以了。
 
15分钟以后大盘止跌回升,而该股还在8.63元的价位,跌幅远小于大盘。为了防止股价上涨,我放弃了买进。
 
然而意外发生了。
 
随着大盘的缓缓回升,主动性买盘不断出现,连续以几千股甚至万余股的单子向上扫货。不到10分钟,股价见到9元。
 
老总电话马上过来,问是不是我们在干,随后便提议追打,将9元下面的筹码通吃。
 
所谓决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说在目前并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下不能动。
 
此类现象一般被认为是主力所为。也就是说主力已经觉察到了有人想买货,但由于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主力并不愿意在目前价位让人跟仓。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今天的价位将不再下跌。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在9元的价位接。主力既然愿意让我们在9元接,一定有它的道理。比如在9元将筹码倒一些给我们,然后等股价跌下去后再买回来等等。
 
也许主力开始拉升?职业操盘手的看盘工夫告诉我,几天的观察结果表明这种可能性很校
 
在我的坚持下,我们没有追,静观其变。
 
在10点半的时候,股价从9元开始回落,此时共成交了75万股。由于下挡接盘很少,股价很快跌破8.88元,无量盘整后再次下跌,回到8.70元。
 
我们又可以在较为舒适的价位建仓。
 
两天后完成了30万股的建仓任务,成本在8.66元,算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数字。
 
后市的回落已经告诉我们并不是主力在运作。其实这次不期而遇的买盘只是来之于某个手拿买进单的心急的操盘手。
 
不少操盘手都是手拿定单的下单手,如果是买进单的确话这些操盘手不怕跌就怕涨。根据定单的价格买进,即使以后股价下跌,责任不在操盘手。而一旦股价上涨超过定单的价位,那操盘手的责任就大了。这次买盘明显来之于一张定单,估计买进价是9元以下,数量在40万股左右。由于我们顶住了大盘的下跌而积极吸纳,使操盘手慌了手脚,惟恐在9元以下完不成任务,便索性在9元的核准价内一路猛打,在10点半前将单子完成。
 
类似的追打手法似乎在基金操作中多次出现。
 
交易细节之:绝不做头
 
虽然成交极度萎缩,但盘中各主力仍不时掀起阵阵浪花,着实令人敬佩。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这些资金在折腾,市场真不知道还要低迷到什么地步。但敬佩之中又不得不产生些许遗憾。
 
在主力发力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观:开盘后放量上冲(注:如果在公开媒体上并没有该股的消息,类似的放量就只能解释为盘中主力的刻意所为,尤其是在下方挂出反常的大接单时。)随后便逐级回落,当天留下一根上阴线。类似的方法我称之为“做头”,即主力在交易日的前市甚至开市后就直接往上做的手法。
 
这类主力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大部队早已被套的主力。这类主力现在比比皆是,已经成为主流主力,盘中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撑住股价,给持筹者以信心,以便大盘一旦出现转机时便拉高出局。另一类主力在帐面上仍有获利空间,但因下档接盘寥寥而无法出货。这类主力不会很多,其“做头”的目的只是为了兑换帐面上的盈利。
 
这两类主力的共同点就是都不愿增加仓位,但希望股价上涨或者吸引更多的市场买单。
 
但他们却往往会采用不太明智的“做头”的方法。
 
由于股价一直随大盘下跌,市场持筹者也是深深被套,一般不会时时刻刻盯着股价,因此在开盘后的一段时间内上档压盘很少。这是吸引主力“做头”的根本所在。
 
一旦主力看到上档五个价位都没有大单子,而且第五抛单已经挂得很高时便激发了“做头”的欲望,但成功的可能性却并不大。
 
关键还是在于该股过早地放量上涨。在目前的市道中期望通过短时间的放量就来吸引市场的买单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却可以百分之百地将持筹者的眼球吸引过来,尽管这是主力最最不愿意看到的,也就是说首先吸引到的是抛单!
 
主力的软肋就是不增加或尽量少增加筹码,因此根本不可能将强势走势维持一整天。
 
但主力做的是“头”,因此持筹者可以在当天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出货。一旦主力不再维护股价,市场上根本就不会有强于大盘的接单,于是被吸引过来的抛单重新又将股价打回原形。
 
如此“做头”还有一个更大的后遗症。
 
由于大量持筹者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往往就会更加珍惜下一次机会,这样就导致以后“做头”的高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只要一有“做头”的迹象抛单马上就会挂在上面。
 
所以说“做头”的方法对于这两种主力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
 
当然,如果主力是属于其它类型比如愿意增加筹码则另当别论。
 
其实主力还可以有其它的方法进行护盘,以后将继续探讨。
 
交易细节之:黄金一小时(上)
 
某股现在是什么价?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以收盘价作答,所以收盘价会留在投资人的脑海里起码到下一个交易日的开始。如果是周末,这个过程达到两天以上。如果遇到国定长假,这个过程将更长。
 
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在计算中都用到了收盘价,其中相当一部分指标只涉及收盘价。
 
普通的均线计算只是依靠收盘价。
 
机构法人的盈余结算采用收盘价。
 
民间资金借贷的抵押标准也是根据收盘价进行打折。
 
代客理财的帐面盈亏以收盘价为依据。
 
……
 
市场离不开收盘价。
 
对于操盘手来说,脑子里想的最多的也肯定是收盘价!
 
如此重要的收盘价岂能放过?干脆,收盘时一家伙打上去。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第二天除非自己挂出接单,否则市场的接单仍然在昨天打上来以前的位置,瞬间排名可能属于跌幅前几名,而且上档会增加许多卖单。理性分析,如此瞬间的爆发只能吸引持筹者的眼球。而更为头疼的是,在第二天收盘前往往会在上方突然出现很多大卖单,似乎都在等着主力再发一次力。
 
真正有效果的尾市急拉方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上档压盘不大。第二,接下来是较长的休市。比如五一、国庆或者春节长假。
 
第一个条件可以让主力以尽量小的代价达到拉高收盘价的企图,第二个条件可以让拉高了的不真实的收盘价通过时间的拖延变得尽可能的真实。
 
实际上第二个条件往往是主力更看中的,这就是为什么每次长假前一天总有不少个股出现尾市狂拉的局面。
 
当然想拉高收盘价的主力并非都是因为上面提到的第二个因素。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帐面的盈亏,因为收盘价是计算的重要依据。诸位可以关注一下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有多少个股在尾市出现狂拉景象。
 
由此可见,如果散户投资人并不是一定要出货的话倒是可以在这种日子的尾市将筹码高高挂在上面,等以后回落再回补不迟。根据经验,很少会有主力在假期前一天通过拉高收盘价来做出一波上升行情的。
 
为了尽可能地少增加筹码而对收盘价进行突袭看来还是难以达到拉升股价的目的,毕竟较为有把握的时机只有几次长假,机会实在太少。上次已经讨论过,“做头”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其关键原因在于被吸引过来的持筹者将会用一天的时间来等待卖出,主力将不得不面临沉重的抛压。
 
显然,做的太早或者太晚都不是最佳的时机。
 
要想在一天内吸引到新的市场买单是不现实的,所以主力的目标就是要在股价推升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密切注视着股价走势的持筹者充满希望,让他们憧憬着股价进一步上扬的未来,让他们以为股价将会一直涨下去。
 
在此,笔者提出“黄金一小时”的概念。(潘伟君原创)
 
交易细节之: 黄金一小时(下)
 
手中的底码已经足够,项目的过程已经进入到维持股价或者推升股价的阶段,如果这时市场交投比较清淡的话,每天的最后一小时应该是职业操盘手大显身手的时机。
 
这就是“黄金一小时”。
 
客观的分析一下。在低迷的市道中,手拿资金寻机买入的投资人大幅度减少,相对来说手拿筹码逢高出局的投资人却大大多于前者。操盘手为了达到维护股价或者做高股价的目的,第一步要做到的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吸引买盘,而是堵住卖单。
 
股票市场的交易特点之一就是买卖的趋同性。所谓趋同性就是股价越涨买的人就越多,反之亦然。实际上买的人多了,股价自然就涨,股价上涨反过来又告诉投资人已经有很多人在买进了,随后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这就是趋同性。
 
操盘手必须对市场的这一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当然很多操盘手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往往通过大量的对倒来拉高股价,以期给市场一种“众人拾材火焰高”的感觉,最终吸引市场买单。但操盘手更多的是忽略了卖单的力量。
 
前文一直提到,在低迷的市场上,最关注股价的并不是买者而是卖者。所以操盘手的对手首先是卖者,然后才是买者。操盘手首先必须要让卖者放下心来不卖,然后才有可能来吸引买者。否则的话股价还没有做上去就被抛盘打下来,谈何吸引买盘?
 
让股价走出上升的状态是吸引买单的较好方式,因此很多操盘手采用了尾市偷袭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无法宽住持筹者的心,因为时间太短,突袭拉高的收盘价无法让市场接受。但操盘手也不可能维持一天的强势股价,因此对于操盘手来说所以必须在一天四个小时和尾市一刹那之间找出一段合适的时段。既要让投资人认同收盘价又要尽量减少甚至不增加筹码,这一段最适合的时间就是最后一小时。
 
一个小时,已经超越了分钟的概念,即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绝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概念,在股票交易中它是半个交易日中的一半时间。如果操盘手能够让股价在2点以后的最后一个小时里走出强势态势,即使是不在交易现场的持筹者,也绝不会简单的认为是主力故意拉高,尤其是在市场筹码普遍被套的情况下,持筹者会增加一点信心,起码不会在第二天一开盘就急急杀出。这就达到了减少抛盘的目的。
 
如果能够隔三岔五的拉出“黄金一小时”的行情,那么对持筹者的信心提升是相当有效的,同时这一过程还将逐步带来买单的增加。
 
当然,市场的变化是复杂的,最后一小时并不都是“黄金一小时”。比如大盘在最后一小时内大幅度杀跌,比如盘内正好有一几十万股的大单在减仓等等都不是操盘手出手的时机。毕竟股票市场没有绝对的赚钱模式,也就没有绝对的操盘方式。(潘伟君原创)
 
交易细节之:何来抛盘?
 
回想起来,在下午两点左右,似乎看到过一位小姐来找老总。
 
依然是大批个股跳水的惨象,除了关注跌幅榜外也无所事是,但在收盘前十分钟老总来电让我去一次。
 
将某股在尾市打到7.48元,不超过20万股。
 
不问为什么,立刻回到交易室,调出该股的走势图。连续缓缓盘落,今日跌势依且成交清淡,1.3亿的盘子只成交了20多万股,现成交7.09元,下跌6分。
 
将在尾市猛打一笔,将上档压盘全部打掉。为了确保收盘不低于7.48元,最后一笔将打得更高,因为交易所用最后一分钟的平均价来代替收盘价。
 
对于冷门股,尾市偷袭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但第二天股价依然会回到偷袭前的位置。
 
接通马夹,对了对场内的时钟,然后在三台电脑上开通四家营业部的网上交易系统,进入批量委托状态。。。
 
接近14:59分,动手了。这时市场以7.10成交,到7.12元共有9千股压盘。我第一笔委托是7.18元买进6万股,每个帐户6000股,共10个帐户。
 
这一笔成交的量相对比较大,因为市场散单一般都比较接近成交价。该股当天最高价是7.14元,所以根据正常的交易状态,这一笔6万股将会把7.18元以下的压盘悉数打掉。
 
然而传过来的行情让我大吃一惊。
 
现在的第一抛盘是7.17元,显然我的6万股已经全部成交。这就是说在看不到的7.13元到7.16元价位上差不多有5万余股压盘!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在可以看得到的三个抛盘价位7.17元、7.18元和7.19元上都是3万股以上的压盘。
 
现在我有二十秒钟的思考时间。
 
打电话请示老总?时间不够,必须自己做出决定。
 
仅仅一闪念,在7.16元和7.15元上又各出现了了5万余股的压盘!
 
今天这件事情的原委我并不清楚,但结论是肯定的:我们替他人拉高收盘价做市值,而这个他人手中已经没有钱,至少他或者她的嘴上是这么说的。
 
老总给的额度是20万股,目前已经成交6万股,尚有14万股可买,但价位最多打到7.18元,平均下来不会超过7.17元,万一再有大单压到7.14元或者以下,那么收盘价将更低。结论很明确,20万股无法做到7.48元的收盘价。
 
大概10秒钟后我做出了决定,将手从键盘上拿开,身体向后靠在转椅上,平静的度过了这余下的几秒种。
 
收盘价是7.15元。实际上我的6万股就是最后一笔单子。
 
收市后老总问我压盘是怎么一回事?我告诉他:要我们拉高的人在出货。老总告诉我下午某投资公司朋友特来求救,希望做市值以便同融资方续约。
 
我经常会胡思乱想,为什么不可以是老总自己出货呢?
 
然而老总如负重释的神态已经告诉我,他说的是事实,但我们没有上当。
 
证券市场在继续演绎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交易细节之:大抛单的背后
 
不日前正在无聊的看盘,忽接待小姐来找,说一朋友死活要打电话给我。本来在交易时间内是不接电话的,但现在闲来无事,便告知让电话转进来。
 
前期听从我的推荐后重仓持有某股,不料现盘中有变,跌幅明显超过大盘,朋友心理的承受能力正在经受考验。
 
该股已有四成以上升幅,存在见顶的可能,但也有中途换手的可能。几乎所有的股票在上涨的过程中都会有回落的行情,这在市场中往往被称为“洗盘”。
 
判断“洗盘”并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就是“交易的自然性”这一个特征。
 
该股前一天收在9.07元,现在已经接近交易的尾段,指数在回落之后开始回升,而它已经杀跌到8.82元。这时的接盘状况是8.82元2万余股,8.81元4万余股,8.80元10万余股,以下两档只有几千股。而上档五个卖出价位只有8.88元有1万余股,其余皆小于1万股。该股流通盘1.3亿股,压盘正常,但接盘并不正常。
 
按惯例,在最后的几分钟里股价应该有所回升,甚至有可能被主力打到8.88元。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笔7万股的单子将8.82元的接盘砸掉,8.82元变成4万余股的压盘。注意,在8.81元上有4万余股的接盘,所以只要降低1分钱这张单子就可以全部成交。
 
立刻又是几笔单子将8.81元的接盘砸掉并使得8.81元成为近2万股的压盘。与此同时压在8.82元的单子却没有动,并没有撤下来。最后股价收在8.80元的当天最低价。
 
整个过程中一笔8.82元的抛单最为关键。目前该股处于两年半以来的高位,肯定是获利单,而这张单子价值60万元,因此降低1分钱只是少赚400元,很难想象抛单的主人会在乎这400元。而接着的几笔万股抛单几乎同时出现,更是蹊跷。收盘时在8.80元仍有11.43万股接盘,而在此价位之下接单其小无比,显然市场真正的接盘并不大。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在故意交易。
 
市场往往讨论如何把股价往上做,但有时侯也是需要往下做的,就象本例。
 
由于在8.80元以下的接盘很少,所以可以认为是真实的,这样前面在8.80元、8.81元和8.82元上面的接盘就值得怀疑了。一般说来8.80元的整数位会有一些接盘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万股,现在超过10万股就是明显的失真。无疑,这些接盘都是被故意放在那儿接纳市场抛盘的,而7万股的抛单只是为了将股价压在8.82元以下。
 
做手的意图很明显,压制股价,使得持筹者产生恐慌,最后将筹码倒出来。
 
这属于“洗盘”的一种,但并一定是庄家所为。有时侯某人或机构为了买进较多的筹码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朋友尽管半信半疑,但第二天晚上即邀我出去小聚,因为当天该股已经重回9元上方。(潘伟君原创于2004年
 
交易细节__看菜吃饭
 
对于项目运作来说,本身绝对不是一个短时间的操作问题,操盘手面临的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交易,推高股价减仓调整再推高直到全身而退为止。一般来说操盘手总是希望股价涨得越快越好,但这是与市场的博弈,有很多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预料也不可避免的,因此操盘手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市场的挑战。
 
假设项目运作顺利,股价已经有了一定的升幅,而操盘手正准备在当天继续推高股价,但开盘后就发现多笔大卖单挂在上面,这就是一个挑战。由于其它价位会有操盘手的挂单,所以市场是无法轻易知道真正的市场单子数量的。
 
如果硬干,那么就是把上面的单子接下来,但对于操盘手来说项目运作的关键就是不要轻易增加筹码。现在还刚刚开盘就拿进这么多筹码无疑对操盘手的心理是个打击,更何况上面的市场挂单集中出现完全有可能是对手的部分筹码,现在还不知道对手有多少筹码要出来。假如对手的筹码远不止上面挂出来的数量,那么其中的一部分还是要由操盘手接下来的。因此立即放弃原来的计划,转而进行试探并以期在较低的价位消化对手的筹码。
 
以下是具体做法。
 
假设上档大卖单挂在5.88元到5.90元之间,那么操盘手可以将更大的卖单压在5.82元左右并将股价维持在5.80元左右。目的是不让对手的卖单成交,逼对手着急。之所以选择5.82元是因为仍然可以看到5.90元的挂单,这是新行情信息提供十挡买卖盘的好处。
 
接着在5.82元的下方会出现新的大卖单,当然新的大卖单有多种可能性。
 
可能性①:原来上档的大卖单同时减少相近的数量,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上面的单子撤下来后重新挂出来的,这说明对手的筹码就是这么多,没有更多的筹码要出。
 
可能性②:原来上档的大卖单没有动,新出现的大卖单是对手另外的筹码,也就是说对手还有筹码要出来。
 
可能性③:市场上的其它卖单。
 
操盘手可以试着打掉一些新的大卖单,如果大卖单不再出来那就是可能性③,反之就是可能性②。
 
最后只有可能性①和可能性②两种,表明对手将卖出价位下调了一档,但这仍然应该在对手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操盘手将再次实施同样的方法,将大卖单压在5.72元左右的价位。
 
经过二三次这样的运作股价的最大跌幅已经超过3%,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位置,跌得太多会带出更多的市场卖单,对以后股价的走势不利,而在这个位置又比较能够吸引市场的买单,因此不出意外对手的筹码应该能够在这里被市场消化,实在消化不了的就只能由操盘手接下来。
 
结果是操盘手少接了部分甚至大部分筹码,而且由于消化了对手的筹码,接下来推升股价应该更容易一些。如果当天没有其它的大卖单而且时间又允许,那么收盘前就可以将股价推红,继续维持强势的特征。
 
由于最终将筹码抛低了三个百分点,所以对手一定会有痛苦的感觉,反过来对操盘手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大鼓励。
 
特别说明本案例没有考虑大盘当天演变的因素。
 
交易细节__砸出支撑区
 
在大资金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测试市场自然的支撑区域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工作。比如在进行阶段性的运作以后出了部分筹码,但在股价下跌后又要重新运作,这时候就有一个测试市场支撑区的工作,只有对市场的支撑区判断准确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个股的运作是顺势而为。
 
在股价有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以后我们一般会采用一些所谓经典的方法来计算大致的支撑区域,比如用平均线、中短期的技术指标甚至四维空间理论等等,只是如果我们细心一些就会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缺乏理论基矗特别是前期的股价已经经过操盘手的运作,其市场的真正支撑更加难以琢磨,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市场自己来告诉操盘手。
 
什么是市场真正的支撑区域?起码应该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此区域卖盘很少,二是在此区域买盘相对较多。所以,只要这两个现象同时出现就表明市场的真正支撑区域有可能出现。
 
由于主力往往在挂单中增加了一些单子,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仅从盘面上的挂单还难以直接看出来,但对于主力来说就容易多了,因为主力知道市场上真正挂单的数量。如果市场上真正的挂单很明显的多单多于空单时就有可能是支撑区域,但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在股价的平衡阶段有很多抛单不会挂在上面,所以操盘手必须进行主动性的测试,测试的办法是砸盘。
 
瞬间用一笔最多两笔的大单子将下面累积的多个价位的接单砸掉。这样股价就会呈现跳水状,但因为有可能是在支撑区,所以不要用大卖单进行下压,即不在更低的价位挂出卖单。如果确实是支撑区域那么压出去的低价卖单一定会被市场消化掉,对于以后股价的上涨会带来更多的获利盘压力。
 
砸盘以后的变化是关键。
 
如果在更低的价位逐步压出很多卖单那么说明目前的价位并非真正的市场支撑区域。
 
如果并不是很多的买单就能够使股价回到原来的价位,那么支撑区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为了更放心,可以在买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再重复一次砸盘行为。
 
如果股价快速回到原位而且立刻出现大量接单,那么可能是遇到对手盘,这对于操盘手是个考验,涉及判断对手盘的意图等等,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话题。
 
通过砸盘寻找市场支撑区域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对于操盘手来说却很有效。
 
注:本文所提到的市场真正买卖挂单只有操盘手自己最清楚,而市场上看到的单子中有可能混有主力的单子。另外本文也没有考虑大盘的情况。潘伟君文集
 
锁仓还是骗仓?
 
业界流行一个字眼:“锁仓”。
 
根据不成文的说法,“锁仓”的意思就是替主力或者说是庄家买进一些筹码,然后持有不动以减轻主力或庄家在拉升股价时的市场做空压力,到一定的时候退出,一般来说是可以保证获利的。
 
从道理上来说,锁仓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行为,所以有好一阵子大家都在寻找锁仓的机会。据说2000以来的大行情就有不少基金加入了锁仓的行列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当然这只是传说。
 
然而随着大盘步入调整,“锁仓”的含义似乎也进入了调整。
 
前两天与朋友聊起“锁仓”一事,却带出了朋友一肚子的苦水。原来朋友见公司去年颗粒无收便心急如焚,到处找关系,最后总算找到一个在某机构负责委托理财资金运作的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替一家投资公司锁仓,可以让一些仓位出来。朋友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当即给老总打手机,马上敲定100万股的锁仓仓位。
 
第二天朋友便在对方的要求下开始在盘中承接。8元左右的价位,一天便完成了接盘,共用去800万元资金。随后的几天该股时不时的放出一些大量,令朋友感到些许奇怪,也许是其他的“锁仓”行为?朋友也没有多做理会。
 
股价并没有往上走,在一阵子不间断的放量过后该股进入盘跌状,成交量又恢复到原先的散股状态。两个月后朋友手中的筹码只剩下600多万市值了。
 
尽管觉的去问人家好象有点不够内行,但如此大的帐面损失还是难以让朋友承受,尤其是在面对老总的时候。但努力寻找的结果却是朋友万万没有意料到的。
 
那个项目负责人已经不知去向。现在的项目负责人并不承认与朋友的私下“锁仓”协议。
 
朋友当场目瞪口呆。
 
从整个过程来看,对方在转出100万股筹码以后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通过不断的对倒来制造即将拉升的假象,最后逃之大吉。显然,对方只是持有一些筹码而想出货而已,“锁仓”一说纯粹子虚乌有,给朋友出让仓位也是为自己减仓。
 
其实这种事情早已发生过多次。在成交越来越清淡的今天,庄股的兑现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一些他人的利益也就在所不辞了。当然,脸面还是要顾的,也许以后还会需要这种伎俩,于是便出现了频频更换当事人的现象,原来的“朋友”便从原来的位置上被换掉。这样即使人被找到了又怎么样?
 
望着在报上时常出现的基金经理更换公告,不知怎么的,我老是想到了“锁仓”。
 
其实“锁仓”并非一定是坏事,只是参与“锁仓”的前提是对方的做人道德,另外就是股价的绝对位置,特别是复权以后的价位。
 
如果仅仅是通过介绍刚刚认识的所谓朋友,那就要靠在仅有的一二次面谈中自己对对方素质的判断了。
 
如果股价已经在相对高位,或者是复权以后的高位,而朋友又是初次认识,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决不是“锁仓”而是“骗仓”。(潘伟君原创于一年前)
 
呵护股价是操盘手职责(上)
 
不日前在一家基金公司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旧识,目前正在司职操盘手一职,便约定了出来坐坐。
 
大家都是操盘手,聊的话题自然也不离左右,但其实我与他的工作差别很大,其关键在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我的工作责任很重,从投资策略到具体的交易都是自己在做,但他不同。基金配备的操盘手较多,在上面还有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总经理等权威级人物,操盘手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一张张经过几道签字并且标有买卖价位和数量的指令单完成。看着远比我年轻的他略显发福的体态我就知道工作的轻松程度。“是的,”他说,“工作非常机械,也非常简单,唯一的压力就是危机感。一旦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原因,走人是常事。”
 
“难道你们大量持有一家股票以后就不管了吗?”
 
“除非再出现一张新的指令单。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比如涉及季末或年末收盘价等等。”显然,基金的操盘手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也许会在上班前还不知道今天有没有交易任务,这样的工作很潇洒但总有点象螺丝钉。
 
基金持有的股票不会少,但具体分配到每一个操盘手上的股票不会很多,因此与其让操盘手每天都没有方向还不如让操盘手在一定的权力范围内呵护股价。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对公司来说,尽可能的让股价走强是最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证。对操盘手来说,先不说因为公司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就算以后被公司扫地出门也不怕,因为你起码已经有了真正操盘手的基本功。
 
其实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也不是要呵护每一个持有的品种。比如作为组合中筹码很少的品种就没有必要,因为会增加成本。还比如有一些品种尽管筹码很多,但如果还有其它基金公司(不包括自己基金公司中的其它基金)持有的大量筹码,那也不是呵护的对象,除非这些筹码高高地套在上面。再比如一些盘子较大或者成交量较大的股票也不属于这一类,这同样是考虑成本的缘故。
 
其实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一些必须呵护的股票。
 
这类股票有几个基本的要素:盘子和成交量都不大,没有大的庄家,没有其它基金公司的大筹码,股价与高点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折让。
 
以上几个要素比较容易判断,因此实际的操作过程才是关键,也就是操盘手的技术。从目的上说,呵护股价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股价的走势必须强于大盘。第二,尽可能降低呵护的成本,也就是说呵护以后平均持仓成本不能上升。
 
笔者在数年前有过一次堪称经典的呵护股价经历。当时手中的筹码是300万股,资金100多万,股价从11元跌到8元以下。通过一个月的呵护,股价上升了2元多,手中筹码依然300万股但资金增加了100多元,持仓成本明显降低。
 
如何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获甚至负代价达到呵护股价的最大效益,这应该是每一个真正的职业操盘手所必须面对的技术性问题。(潘伟君原创)
 
呵护股价是操盘手职责(下)
 
呵护股价与以前庄家所采用的护盘手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关键是持有筹码的数量不一样。所谓庄家就是手中至少持有六成以上流通股的主力,但几乎没有一家基金会独自持有超过一半的流通股,这就决定了呵护与护盘的本质性差异。
 
护盘就是不让股价下跌,或者使股价的跌幅远远小于大盘,主力的操作带有更多的主动性。呵护则不同,之所以把它称为呵护就是因为操作上必须小心谨慎,因为主力的操作更多的体现是被动性。
 
前期本栏已经说过,操盘手呵护的对象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因此在呵护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这些条件不变。由于新进主力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呵护的结果也不大可能使股价大幅度上升,所以唯一可能会变化的就是成交量,所以在呵护过程中必须做到小心谨慎,不要惊动大的抛盘。
 
以下是常用的呵护方法:
 
做收盘价。做收盘价并不是在最后往上猛打一笔,而是在最后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内准确判断大盘的运行方向,如果大盘可能回升并且上档压盘不大则可尝试往上做,我曾经将其定义为“黄金一小时”。
 
先砸后拉。如果盘中有一些较大的接盘而大盘有再下一城之势,可果断将下面的大接盘砸掉并在更低的价位压出稍大的抛盘,这样在接下来大盘的跳水过程中抛盘就只能砸向更低更容易成交的价位,而且上面的压盘会很少,一旦大盘止跌就撤掉自己的压盘迅速将股价打高,如果能够配合做收盘价那就更好。
 
小单多笔成交。呵护股价的关键是不能惊动大抛单,所以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都不能下大单,比如卖出一万股最好分成三笔以上,而且间隔的时间要长,因为交易所最快6秒钟传送一次数据,如果在6秒钟内连续成交三笔还是有可能被作为一笔单子传出来。小笔多单的作用就是使得股价的运行更具市场性。
 
股价呵护过程中有些事情是绝对必须注意的:
 
尽量不增加仓位。呵护股价的唯一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代价使股价走的更强,因此每次都必须将增加的筹码成本记录下来,随时寻找减仓的机会,即使有一些小小的亏损比如贴一些手续费之类也必须减掉。
 
顺势而为。主力绝不逆势操作,除非是庄家。如果大盘猛跌,只要呵护股价使之跌幅小于大盘即可。
 
绝不以大欺校我们只是呵护股价,因此千万不要表现出主力的样子,比如绝不可以在下面连续挂几档大接盘,搞的象庄家一样。要知道散户一旦大量抛出主力是无法抵挡的。
 
呵护股价其实并不只是基金操盘手所要做的事情,任何一个投资者,只要单一品种持有数量较大,而该品种又符合呵护的条件,那么就必须进行呵护,所以任何一个职业操盘手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呵护股价能力。(潘伟君原创)
 
说主力,谁是主力?揭密主力基本的操作手段
 
任何结论的成立都与条件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对于主力行为的判断也一定是建立在主力的某些共性条件之上的。一旦主力不具备这些共性,那么结论自然也就不一定成立。对于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主力来说,由于资金来源、参与目的、操作人员等等各个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希望从中作出共性的归纳也绝非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但由于主力的目的就是利用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获利,所以无论如何,有一些简单的特点我们还是可以作为主力的共性而假设其无条件成立的。
 
主力一定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操作手段:
 
首先是在多家营业部开设多个帐号。尽管是违规的,但总有合法的途径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基金或者保险资金或者QFII资金来说只要相互联手,也同样可以做到。其次是在交易中挂出大笔的买卖单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市场造成买盘或者卖盘多的假象,从而吸引市场上其它投资者大量买进或者卖出。最后是具备大笔对敲的能力。这种操作手法是属于不转移所有权的即时交易,目前归入违规行为一类,但对于分散的营业部和帐号,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合法操作。
 
同时,作为具体的操盘手或者决策人员,一定具备以下一些所谓的基本知识:
 
首先是股价运行的基本形态,特别是平台的突破、头肩顶(底)和双顶(底)三种形态。其次是量价关系,主要是价升量升(看涨)和价跌量升(看跌)这两种。最后是一些操盘的常识,主要是大压盘要跌、大买单要涨和大的成交量能够引起市场注意这三种。
 
以上一些特性可以作为主力的共性而假设成立,本栏的有关主力的分析结论也大多假设主力具备以上共性。尽管实际上一定存在并不具备以上共性的主力,但有关的结论仍旧成立,这在统计学上也是允许的(只要这种主力少到我们可以把它归入“小概率”一类的事件中)。还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所谓主力必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往往是错误的,只是市场对此的认识还不足。
 
大单退出手不软
 
在目前市场清淡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以前持有几万股也许不是什么大事,要出也就出了,但现在同样的资金换成的筹码可能就是几十万股,要出可就困难了。
 
仔细分析了K线图,发现该股有时侯会出现较大的量,成交放大到100万股甚至更多。问了朋友,说该股有主力,有时侯会动一下。但往往只有一天的功力,估计还是以护盘为主。
 
"那为什么不在主力运作时出货呢?"
 
朋友告诉我已经作过这样的努力,为了不吓着主力便不敢硬对着接盘砸,只是放一些盘子挂在上面。但挂出去几次,主力就放弃了运作,成交又萎缩了。
 
主力的意图就是护盘,有时侯会在盘中倒腾一些量,希望带来一些市场买单。但如果出现大的抛盘则肯定会缩回去。
 
但如果没有主力的参与,朋友的单子是无法出掉的。说得明白点,朋友的单子只有出给主力。由于主力隔三差五地还出来活动一番,因此机会是肯定有的,只是朋友原来这种直接的出货方式行不通。
 
既然主力一直在骗市场,那么我们也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
 
首先要绝对安静,绝不能惊动市场,做法上就是不动。估计主力在观察了几天后因为盘中没有大抛盘就又会出来活动。如果某天接抛盘多起来了,说明主力动了,朋友的单子还是不能动。随着交易的进行主力的胆子开始大起来,盘中会挂出更多的接抛盘,这时可以亮剑了,而这第一剑一定要狠,将下档五个价位的接盘全部砸掉,一般可以成交十几万股以上。这时主力肯定大吃一惊,但不会采取任何动作。因为按照习惯性思维,这张单子有可能是一次性交易,一次就全部出完的可能性较大。接着应该马上抛小单,或者挂出去一些小单。因为有大单砸出必然会有市场跟风的卖单杀出,主力绝不会认为这些小单子仍然来自于刚才未完成的大单子。由于没有大单子跟出来,主力肯定会认为刚才确实是一张一次性的大单子而重新振作精神进行运作。随着接抛盘多了起来,前面的情况又出现了,这时候该出最后一剑了,将下档五个价位的接盘再次全部一笔砸掉。经过两次受惊,主力绝对会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市场上一定有一张不知道有多大的单子在等着接盘,主力不得不放弃了。
 
只要有两次大的机会和中间一些小的机会,这样的操作就能基本完成任务。至于剩下的几万股哪怕是十多万股在余下的几天里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几天后朋友等到了主力出动的机会,结果当天就凯旋。主力在下午2点半的第二次被动接筹之后放弃了运作,甚至连收盘价也没有护。
 
尾市拉抬的用意
 
某股票的股价并不在涨升阶段,成交量也相当平常,但在尾市的最后一刻出现了一笔或者几笔明显属于大量的成交单子,而且导致的结果是股价突然直线上冲使得收盘价回升。对于一些阅历较深的投资朋友来说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但在具体的理解上还是有不小的差别。
 
首先,闭着眼睛说这是主力拉升的前奏,这是最直接的理解。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主力在拉升股价的前一天将收盘价故意拔高,也许第二天的起点会高一些。但现在的投资者已经非常老练了,如果拉了收盘价而第二天主力没有参与,那么股价必定低开,市场绝不会认同主力强行拉抬的收盘价,因此现在已经很少有主力会为了拉升股价而采用拉高收盘价的方法。
 
其次,闭着眼睛说是主力在护盘,目的是不让股价下跌,这是自以为成熟的理解。既然主力尾市拉升股价并不是为了要在第二天继续推升股价,那么可以理解为维护股价,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护盘,不过更确切地说护的是收盘价的盘。
 
最后,如果投资朋友说一定要仔细分析过盘中的每笔交易后才能下结论,那么就是属于比较理性的理解了。确实,如果没有盘中交易过程的观察,我们很难对这一现象得出明确的结论。下面根据盘中的交易分析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该股全天的成交非常平淡,大单子也很少见,因此结论就是“主力护盘”。这个结论前面已经提过。但如果在分析了盘中交易以后再做出这个相同的结论,就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的境界。
 
第二种情况是盘中有主动性往下打压的单子,比如一旦下方出现稍大的单子就立刻有主动性的单子砸出来,股价的盘中走势明显弱于大盘。因此结论也是“主力护盘”。
 
第三种情况是盘中出现过一些较大的成交量但都是在一个特定的较低的价位附近出现,而且单子比平常的单子要大。比如一般的买卖单都是几十手,但这些较大的单子都是100手以上。这是有大单子在进行盘中交换,其价格是有“默契”的,因此在交换完成以后主力还会将价格拉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主力将一部分筹码在一定的价格附近通过市场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者是其它要退出者将某张大单子还给主力。
 
第四种情况是有主力出货,盘中观察不断有主动性打压盘出来,一旦有稍大一些的接盘就会被砸掉,与第二种情况一样,但结论却与“主力护盘”完全不同,而是“主力出货”,拉抬收盘价的目的是为了第二天能够更好地出货。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与第二种情况区别,这才是真正的智力较量。判断的一个要点是出货狠不狠,另外还可以估计一下做收盘价所用的量与盘中出货量的比例。如果做收盘价的量不到出货量的两成则是出货者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出货,反之就可以确认是“主力护盘”了,出货者是绝不会再花大资金去做收盘价的。
 
大单的出逃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股票突然大幅度下跌,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显然是有大单出逃,这使得我们对以后的操作难以把握。比如手中有筹码,是继续持有还是抛?比如原来就准备买进的是不是还要买?其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搞清楚大单出逃的情况。
 
以前有些操盘手权力比较大,像一些手持数千万资金的券商操盘手自己就可以决定大单的进出。现在一般都会有交易指令单,交易价格明确,期限也明确。但由于操盘手担心夜长梦多,惟恐股价跌破底线,所以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努力完成指令,只要股价还没有跌破底线,操盘手就会坚决出货,使得股价的跌幅远大于大盘的跌幅,成交量也明显放出。所以只要成交量过大就表明大单还没有完成。
 
现在绝大多数的股票成交稀少,因此要完成一张卖出的大单子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操盘手还是会想一些办法,比如做一次超短线的主力。
 
假设某股日成交在50万股以下,价格在7元,现在必须在一周内卖出150万股,底线是6.30元,同时大盘以盘整为主。如果要在第一天就想出完的话股价会封住跌停,根本出不了多少,然后操盘手再天天等着股价回升到6.30元出货,一周后仍然完不成任务。
 
可以用做超短线主力的方法就是当天在6.65元的上方坚决出,接近收盘时照顾一下收盘价,绝不要让股价停留在最低价附近,买进的筹码越少越好,比如限制在2万股以内。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要做的就是绝不主动往下打压出货,但尽可能满足下档较大的买单需求,然后利用最后一小时的黄金交易时段翻手做多,上档甚至应该打掉一些自己的大单子,特别要注意收盘价,尽可能做高,但绝不是最后一笔做高。这样经过一到两天的努力,收盘价应该回到6.78元以上。接下来的一天就是“养而杀”了,估计在6.65元以下会出现较大接盘,坚决出,最后一路杀到6.30元,当天可以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的效果比较好,现在还在用,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模式,这对于我们判断这张大单是否完成有重要作用。注意,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该股的成交量已经接近平常的成交量,但绝不可轻易认为大单已经完成,因为盘中有人护盘,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成交量恢复如初而且又没有护盘动作时才说明大单已经完成。
 
大单的出逃并不一定表明上市公司有问题,比如基金为了对付赎回等原因不得不卖掉一些筹码也是有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按照既定方针,持有的继续持有,要买进就买进。我们的交易策略并不会因为某些大单的出现而改变,只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才会导致我们改变策略。(潘伟君)
 
k线图的对话作用
 
我在《追求完美》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之一就是“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唯一方式”,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共识,但也有一些朋友难以理解。
 
所谓主力,我们的定义是掌握大量流通股并且维护股价运作的投资者,这里并不局限于个人。主力的特点是掌握公司一定的基本面情况,能够预知公司未来的积极变化,提前在市场尚未知觉时大量介入并锁定筹码,然后借公司基本面的逐步变化而主动上推股价,最终达到获利的目的。由于这类由主力介入的股票其股价的上升幅度一般要远大于市场,因此这类股票也就成了市场上被追逐的热门。
 
这里我们先来分析普通投资朋友的投资方法。我们现在都知道,投资就是买好股票,而好股票的标准就是会涨或者说是会大涨的股票。什么样的股票才会涨?我们知道有多种原因,比如由于业绩大幅度提高,比如获得了好的资产,比如行业回暖,比如某种产品打开了销路,比如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市场知道结果的时候股价通常已有所反映。显然,在公司研究这一方面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与主力抗衡的。由于持有大量资金的主力绝不会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只要是被主力看中的公司一定会有基本面上的保证。因此我们紧跟主力的步伐是不错的。但我们并不认识主力,所以只能通过K线图来揣摩主力的意图。
 
正当我们满世界寻找主力的时候也许主力也很有可能在积极地运作股价以试图吸引市场的注意。作为主力,在建仓期间肯定不愿意市场介入,但一旦进入股价的拉升阶段则会十分希望市场的大量跟进,而此时尽管可能股价已经离开底部,但及时跟进依然会有可观的收益。主力此时希望市场跟进的真正意图是提高市场筹码的换手率,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持有筹码成本的目的。然而市场只是一个概念,主力根本无法通过其它方法具体地去告诉每一个投资人。所以,K线图成了主力的必选工具。主力只有通过精心维护出来的K线图才能与市场进行对话。
 
也许有投资朋友对于“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唯一方式”中的“唯一”两个字不以为然,比如主力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市常但这种形式只能告诉市场公司发生了什么变化,但不可能告诉市场公司的股价将会怎么样,而对于投资朋友来说,公司已经怎么样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股价将会怎么样。又比如通过媒体上的个股推荐。但那是老黄历了,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因媒体的推荐而带来的买盘已经少之又少。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重视K线图,而且要从源头开始重视,也就是从每天交易时交易所实时提供的上下各五个买卖盘开始重视,这是K线图的基础,是K线图形成的最最基本的数据。(潘伟君)
 
巧妙撤单 利用股价下跌看不到挂单而秘密撤单
 
面对某些股票的走势,我们经常会问:有人在其中活动吗?这里所谓的“有人”其实就是“主力”的意思。而要得出最终的结论确实比较难,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具有共性的,比如我们在行情的演变过程中所看到的上下五个价位的接抛盘是否真实就是一个基本点。如果挂出来的接抛盘有很多是主力故意挂出来的,那就是有人在其中活动了,因为这些挂单不是市场的自然挂单。当然,如何判断挂单的属性也是各有高招,而且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很多,笔者也不过是抓取其中的点滴来加以判断。
 
从性质上来说,挂单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当我们看到盘面上的接抛盘时其实只是看到了一种静态的状态,但交易一直在进行,因此挂单会出现变化,特别是某些大单会突然出现或者消失,这往往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
 
某股时价为6.74元对6.75元,上方每一个价位都在万股以上,而底下的接盘都在万股以内,感觉是市场抛压沉重,特别是在目前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但也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暗示:似乎有主力故意压盘。接着伴随大盘的下跌该股的股价也继续下跌,一直到6.70元才停止。这时上档的抛盘价位是从6.70元到6.74元,其中并没有超过万股以上的压盘。注意,原来6.75元以上有大抛盘的价位已经看不到了。随着大盘出现盘中回升,照理该股也应该有所回升,但正当6.70元的压盘被打掉之际却在该价位上又压出了2万余股。也许这是市场的散单,但也有可能是主力希望股价慢一些回升以便让主力有时间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终于这笔大单也全部成交了。随着买单的进场股价逐级回升,不久价位回升到原来的6.75元,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上档的五个价位居然没有一个价位的压盘超过万股!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的话就会被主力所蒙骗过去。当然,有可能随着大盘的回升市场的抛单纷纷撤掉,但这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盘飙升,一种是大抛单离开低位比较近。但这时大盘回升的力度并不大,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股价的前一个低点在6.70元,在当天交易的范围内6.75元以上的价格已经远离该点。因此这种撤单的现象只能解释为非市场性的,也就是说前面的挂单应该是主力所为,而这时主力趁股价还没有回升之际已经将上面的大单撤了下来。这种利用股价下跌看不到挂在上面的大单然后秘密撤单的手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很容易欺骗市场从而掩盖自己的目的。
 
从整个压单到撤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信息:有主力在运作,主力不愿意对倒,主力并不是仓位十分重的强庄,主力不愿意在此价位将筹码让给市场,主力有可能在增加仓位或者是让他人增加一些仓位。
 
显然,以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的具体操作是十分有益的。(潘伟君)
 
机构未必强过散户
 
大盘在连续调整多日之后突然拉出一根大阳线,于是就听到了类似的声音:主力已经在低位建仓,将散户震出去之后便顺势拉抬云云。总之一句话:散户再一次被主力耍了。
 
实际上在每一次大盘下调之际市场总有一种散户被套的舆论,好像机构主力早已跑得精光,只剩下散户在举杠铃。机构主力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十年前我也同样被困惑过,直到自己成为职业操盘手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机构主力和散户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先看结果。去年大盘年线收阴,散户们自然是亏多赚少,那么机构主力呢?据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至少大部分券商亏损,主要亏在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上。已经推出的基金年报也表明绝大部分是亏损的,因此券商和基金两大主力去年已经成为输家。至于私募基金之类,尽管没有这方面的公开信息,但私下里的一些传闻表明日子似乎更加难过,因为私募基金陷入泥潭并非去年而是早得多。
 
显然,机构主力并不比散户成功。而且由于机构主力的资金量庞大,可以肯定地说,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筹码是套在机构主力的手中。
 
这样的结果尽管难以令人相信,但应该是事实。
 
机构主力和散户一样,都是作为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都是在判断大势走好或将要走好的情况下买入被认为会上涨的股票,然后等待上涨后卖出,完成一次投资过程。唯一的差别就是投入的资金数量。
 
当然,一些大的机构主力其整个决策过程相对于散户来说要复杂得多,但这并不一定就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投资者往往认为机构主力会有很多消息,实际上很多散户朋友也会有很多消息。结果呢?在这两年的调整市里鲜见有靠消息发起来的散户。机构主力也一样,所谓的"吃药"现象在机构主力中并不少见,只不过"药"的量不一样。
 
散户朋友也许套了几千股,割了不过几百块钱。机构主力可能就会被套住几十万股,要割也割不掉,帐面亏损连想也不敢想。散户非常客观,认为自己不可能是专家,因此对股票难以把握。但机构主力则有这方面的专家,应该能够找出好股票。
 
专家也许找到了好股票,但股价依然下跌,这是常见的事。
 
研究上市公司和研究大盘完全不同,而且每个人的悟性也不同,我们不能要求行业研究员每一次都能准确地把握住大势。更何况,每一次都能把握住大势的人少之又少。
 
因此机构主力与散户在股票面前是完全平等的。
 
从挂单的变化来判断主力意图
 
2005年07月18日
 
面对某些股票的走势,我们经常会问:有人在其中活动吗?这里所谓的“有人”其实就是“主力”的意思。而要得出最终的结论确实比较难,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具有共性的,比如我们在行情的演变过程中所看到的上下五个价位的接抛盘是否真实就是一个基本点。如果挂出来的接抛盘有很多是主力故意挂出来的,那就是有人在其中活动了,因为这些挂单不是市场的自然挂单。当然,如何判断挂单的属性也是各有高招,而且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很多,笔者也不过是抓取其中的点滴来加以判断。
 
从性质上来说,挂单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当我们看到盘面上的接抛盘时其实只是看到了一种静态的状态,但交易一直在进行,因此挂单会出现变化,特别是某些大单会突然出现或者消失,这往往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
 
某股时价为6.74元对6.75元,上方每一个价位都在万股以上,而底下的接盘都在万股以内,感觉是市场抛压沉重,特别是在目前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但也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暗示:似乎有主力故意压盘。接着伴随大盘的下跌该股的股价也继续下跌,一直到6.70元才停止。这时上档的抛盘价位是从6.70元到6.74元,其中并没有超过万股以上的压盘。注意,原来6.75元以上有大抛盘的价位已经看不到了。随着大盘出现盘中回升,照理该股也应该有所回升,但正当6.70元的压盘被打掉之际却在该价位上又压出了2万余股。也许这是市场的散单,但也有可能是主力希望股价慢一些回升以便让主力有时间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终于这笔大单也全部成交了。随着买单的进场股价逐级回升,不久价位回升到原来的6.75元,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上档的五个价位居然没有一个价位的压盘超过万股!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的话就会被主力所蒙骗过去。当然,有可能随着大盘的回升市场的抛单纷纷撤掉,但这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盘飙升,一种是大抛单离开低位比较近。但这时大盘回升的力度并不大,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股价的前一个低点在6.70元,在当天交易的范围内6.75元以上的价格已经远离该点。因此这种撤单的现象只能解释为非市场性的,也就是说前面的挂单应该是主力所为,而这时主力趁股价还没有回升之际已经将上面的大单撤了下来。这种利用股价下跌看不到挂在上面的大单然后秘密撤单的手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很容易欺骗市场从而掩盖自己的目的。
 
从整个压单到撤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信息:有主力在运作,主力不愿意对倒,主力并不是仓位十分重的强庄,主力不愿意在此价位将筹码让给市场,主力有可能在增加仓位或者是让他人增加一些仓位。
 
显然,以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的具体操作是十分有益的。
 
若阻截式大单频现 则行情值得细细品味
 
2005-7-28 9:18:39
 
中出现大单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某一类大单频频露脸就值得细细品味了,比如阻截式的大单。
 
所谓阻截式的大单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上档抛盘较大时在第一接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大单。比如某股现在的价位是6.94元对6.95元,从6.95元到6.99元的五档压盘以万股左右,第一压盘6.95元更是有4万余股,接盘方面,下档四个价位全部为数千股接单,唯有第一接盘6.94元出现了5万余股的接单。显然,一般情况下至少短时间内6.94元以下的接单是不可能成交的,因此本栏把6.94元的大接单称为“阻截式大单”。
 
由于下档除了第一接盘以外其它的接盘都比较小,所以如果市场上要抛出来的筹码绝不会因为第一接盘大而不敢出来,反而会更愿意对着第一接单砸下去。但我们没有看到大单砸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或者干脆说市场的大单已经不多了。再分析买盘。既然第一接盘比较大,而且短时间也没有变化,那么要想挂在下面的话比较难以快速成交,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交的话就应该对准第一卖单去打,因为第一卖单本身的抛盘量也不校由于再上面的抛盘不大,如果这个价位不买进的话说不定被别人买掉以后股价就上去了。这种心态在大盘盘中回升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从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
 
再进行深入分析。说市场上想抛的大单子不多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结论,其实不论股价在什么位置,哪怕是在多少年来的最低价,市场上永远会有想出来的大单子。确实没有大单子抛出来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真正的所谓市场上的大单子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大量的单子已经被主力封存,所以结论就是主力已经进驻这家股票。至于“阻截式大单”只是主力的一种操作手法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将第一卖单打掉。至于上面的抛盘到底是市场上的还是主力自己的则仅从“阻截式大单”这一点还很难看出来,但有一点很明显,目前不是主力的建仓阶段,否则主力不会愿意让市场买。另外这与主力的成本区也没有关系,主力的成本也许更高也许更低,反正主力希望市场买盘跟进就是不愿意增加过多仓位的信号。但由于“阻截式接单”还是有可能成交的,至少会有一部分成交,因此目前的价位主力还是觉得比较低,即使迫不得已增加一部分筹码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阻截式大单”的出现表明盘中有主力在运作,目前的价位主力认为不高,但主力希望通过适当的换手将股价推高。
 
如果“阻截式大单”只是偶尔出现一次,或者出现以后股价并没有出现向上的推升,那么本栏所谓“阻截式大单”的有关结论并不一定成立。(潘伟君)
 
小单的真实感
 
2005-08-20 11:03:22
 
在沪深两市交易所传出来的交易信息中,有上下各五个价位的买卖挂单,这是操盘手最为看中的,它对于我们了解二级市场的股票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该股是否有主力,主力是否在活动,主力是否被套,主力资金是否充沛,主力是否有推高股价意愿等等。本栏曾经讨论过一些大单的情况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就正常的交易过程而言,一旦出现大单就表明有更多的资金或者筹码介入,也就说明该股的基本面将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者是市场的整体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会提示投资朋友买进或者卖出。作为主力来说自然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为了吸引市场的关注就必须耍一些手段。我在《追求完美》一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唯一方法",这是我多年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主力只有通过K线图才能与市场进行对话,才能告诉市场一些东西,包括谎言。而K线图的原始数据就是上下五个价位的挂单。这样一来,主力要与市场进行对话的第一步就是在挂单上做文章。
 
尽管主力可以有多种方式在挂单上做文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能增加挂单的数量而不能减少市场挂单的数量。反过来说,如果所有价位的挂单都非常小,那么该股应该是没有主力参与的了。这似乎是一个否定的结论,但实际上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肯定的结果的,只是我们要灵活运用。
 
某股近期一直有主力活动,当天也不例外,股价在8.26元以下波动,上档最高看到8.30元,五个价位全部都是几万股的挂单,下方的接单也是同样的数量级,而以前该股的正常挂单只有几千股。随着交易的进行,情况发生了变化,万股以上的买单开始进场扫货,逐步将股价往上推,这时,原来看不到的价位出现了,从8.30元一直到8.40元,而且其中并非每隔一分钱都有挂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档的挂单除了8.40元以外都是几千股以下的小单子!显然,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上的挂单,才是市场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肯定,该股今天并没有大量的抛单要出来。至于前面的大单子,应该是主力刻意所为。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主力自己挂单,目的是掌握股价的运行节奏。另一个是主力与大单子之间的交易,比如某张大单子要出货,主力压在该区域进行消化。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一种是在以前的庄股时代,即使挂单非常小也完全有可能是主力所为。因为有些主力做过了头,外面几乎没有筹码,如果主力连小单也不挂出去的话可能上下挂单都没有了,那是非常悲惨的。现在这种情况还有,只是非常少罢了。另一种是有些主力会在股价上推的过程中一路将大单子挂上去,这样也就不会有小单的情况出现了。
 
显然,当我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大单子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小单子的现象,无论怎么说,小单子的真实感更强。
 
底部放大量的含义
 
作者:潘伟君
 
大盘总算有些止跌的特征了,晚上的电话也多了起来。根据一般的心理特征,上证指数只要出现一条很短的上升通道,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朋友认可上升趋势,在人所皆知的"不要与趋势作对"的信念支配下,也是在目前惟有做多才有可能盈利的市场背景下,"买什么"这个问题已经与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同等重要了。
 
好多投资朋友似乎都有同样的想法,重点出击"底部放大量"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肯定有主力入驻,跑赢大盘不在话下。其实这还是一种跟庄的操作手法,潜台词无非是"主力已经在底部建仓"等等。
 
根据多年的跟庄经验,如此跟进风险肯定多于收益,因为判断"建仓"并非如此简单。
 
假设某股从8元跌到4元,然后在此位置出现明显放量,比如从下跌中的日成交从10-20万股放大到100万股以上,同期大盘继续跌到1400点以下但该股在见底4元后回升到4元2角处盘整,现在随大盘回升走稳而同步上扬至4元5角左右,日成交量依然在百万股以上。
 
这是典型的底部放大量股票,关键还是在于这个所谓的量到底是什么样的量。
 
量表示买进和卖出两方面的成交结果。当股价跌到历史性的低位时爆出数倍的成交量表明买盘和卖盘同时增加。本栏多次提到,对于任何一家股票来说,抛盘永远不愁而接盘往往难求。因为手拿筹码的人会始终关注着股票,一旦形势不好筹码就会抛出。而作为接盘一方的持币待购者却截然不同,他们的选择范围有近两千家股票,在大盘下跌的过程中甚至不会去关注任何一家股票。所以这突然爆出的成交量中的买单就几乎可以肯定是非市场性因素了,也就是主力。
 
那么抛盘呢?该股也许在8元时有过一些利淡消息,但这些消息的影响绝不会在4元时才体现,所以,抛盘同样是非市场性的。当然,最后几天该股并没有随大盘下跌,确实是有人在此进行了护盘,抛盘多一些也有可能,但绝不会是数倍。根据经验,放大一倍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了,有时侯因为有护盘甚至还要缩量。
 
现在我们清楚了,这突然放大的成交量都是非市场性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主力在此进行了大量的对倒。既然是对倒就必然不是建仓。
 
接下来的问题是很自然的,主力对倒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做股票要从主力的立场进行思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显然,主力的愿望就是引起市场资金的关注,从而带来买单。其背景有两种:一种是被套主力欲将股价推到一定高度后谋图出局。这种主力并非庄家,不过是仓位较重而已;另一种情况是被套老庄出于帐面净值的考虑,希望股价回升到一定的位置,所以用对倒来吸引市场的买盘。
 
不管哪一种情况,要想靠这种股票远远跑赢大盘是困难的,当然要赚些小菜钱未必不行。
 
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底部放大量的股票决不是新庄股。
 
“放量涨停”揭秘
 
【2005.07.25 08:22】 上海证券报/潘伟君
 
经常会有个股走出涨停行情,其中有各种类型的涨停,比如大量涨停就是一种。所谓大量涨停就是在股价涨停时成交放出了大量。
 
比如2005年7月12日襄阳轴承(000678)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当天该股报收于2.84元的涨停价,日成交达到793万股。当时10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75万股,5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85万股,因此当天的成交量已经达到平均值的10倍,而它的流通盘仅仅只有不到8000万股!这可以说是明显的放巨量涨停案例。
 
基本面上该股当天公告今年半年报的业绩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仔细分析,去年中报0.006元,因此今年半年报应该是0.06元。根据公司有关公告,早在数月前公司就称今年的业绩将翻倍,而去年的业绩是0.078元。因此今年的半年报业绩应该早就被市场所知晓,这一则公告绝不会引来那么大的买盘,更何况该股刚刚在前一天创出了2.45元的历史性低价,因此在目前的价位绝对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抛盘。显然这一成交量并非真正的市场所为。
 
分析该股近期走势,股价处于从3元破位后的连续下跌势头中,其中并没有明显的停顿,而且日成交量一直维持在50万股左右。直到前两个交易日才开始出现异动,盘中出现两笔大单子,一笔为20万股,另一笔则为30万股,当天成交175万股。前一个交易日成交则放大到356万股,盘中出现较大的接抛单。
 
以上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该股一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该主力对上市公司本身比较了解,对于公司何时推出预盈公告非常清楚;第二,该主力愿意让市场在目前价位跟进。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股票,尽管其中也有主力,但是在一些很低的价位还是愿意让市场跟进。第一个结论提示我们可以关注这家股票,第二个结论则可以进一步具体分析。
 
主力为什么愿意而且很明显是故意做出成交量来吸引市场跟进?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力的仓位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无法再增加仓位,但持有的仓位并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另一种是主力已经被高高地套在上面,即使再增加部分仓位也无法把成本有效地降下来。但具体到本案,由于股价的涨停并非属于尾市的偷袭,因此主力在此历史低价区企图拉高出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主力最终是否会继续推升股价的关键其实还是取决于基本面。根据公司公告业绩翻倍的预期,前两天2.45元的价位显然是过低了,但现在已经接近3元,似乎上升空间不大。但仔细分析,该公司的轴承在全国的重卡市场上占有率相当高,更重要的是钢材的成本占到了极大的比例,因此目前大幅度下跌的钢材价格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因素。由于该股总盘子仅1.4亿股,属于迷你型小盘股,一旦钢材价格下跌的效应体现出来,业绩再次出现大幅度增长显然是可能的。
 
所以,这一次大量涨停的走势,确实值得作为案例好好分析分析。
 
机构操纵技术指标释 疑2003年4月2日11:27
 
看机构操盘手揭秘,应能满足投资大众的好奇心
 
晚上与朋友聚会,几个都是职业操盘手,无意间说到了技术指标,似乎对此分歧较大。
 
对于做过强庄的操盘手来说,技术指标从来就不放在眼里。的确,如果增加筹码无所谓的话,技术指标确实没有什么意义。但强庄时代已经不再,如果一味相信自己的资金实力,最终一定会落到连跳楼也找不到地方的下常
 
但技术指标也不是圣经。道理很简单,如果靠技术指标能够获利,那么股票市场就成了提款机。
 
实际上技术指标只是一些统计指标,它反映了股价变动的一些特征,从中我们能够掌握股价运行中一些无法直接看到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指标的研究应该是K线形态分析以后必不可少的一步。
 
作为操盘手,不可能被动地跟在技术指标后面。但目前市场对技术指标还是比较认同的,因此在操作中就不得不认真对待技术指标了。
 
项目的运作结果就是要让股价涨得比大盘多而跌得比大盘少。如果与大盘齐涨共跌就毫无意义了。
 
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知道,一般的技术分析指标分析的都是一段时间内股价的一些相对变化,请注意是相对变化,因此充分利用这个相对性就成了操盘手的独门暗器。
 
具体在运作中首先要打出三招。
 
第一招是在指标即将见顶前尽量将股价推高。市场在计算调整幅度时是从最高价算起的,因此推高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指标见顶后的回落中不让股价跌得太深。
 
第二招是在第一天回落时加大出货的力度,形成宽幅震荡的态势。由于离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太远,因此在低点附近抛盘很少,操盘手可以出掉不少筹码。
 
第三招是在隔天奋力上推。由于前一天跌幅较大,一般来说除非第二天大盘大跌,否则市场会有一批买单进常
 
经过了这样一个来回的折腾以后,市场上会平静下来。这时主力如果不再对倒的话成交量将迅速回落,股价进入调整状态,技术指标也相应地进入回落状态。
 
强势股的技术指标调整一般到中位区即可,因此调整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由于有了前面的三招,操盘手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指标的相对性做到股价的强势调整。
 
市场上看中的技术指标实际上没有几个,只要操盘手精通这几个技术指标,那么要在股价跌幅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让技术指标快速调整到位是完全可行的。
 
至于如何利用技术指标的相对性从而实现对技术指标的操纵将在以后陆续讨论。
 
●潘伟君
 
增量资金与成交量
 
悠长的假日,带来更多的是同行以及亲朋好友的相聚和探讨。这次的国庆恰逢大盘上涨,于是谈论股票的也就比上次五一长假多了起来。但感觉市场中的绝大部分人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数年以前。分析的手段也不外乎是老一套的方法,比如波浪理论、周期理论、技术指标等等。其实我们如果完全排除个人的主观倾向冷静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些理论的学习都非常简单,除极个别技术指标需要了解一点统计学的知识以外只要具备初中文化程度就完全可以对付。如果靠这些理论就可以预测股价的走势,岂不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或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尝试着运用其它一些方法。但我们必须牢记,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用的任何一条公理都必须经过无任何差错的检验,否则就无法保证定理证明过程的正确性。
 
有一个结论似乎到处在被作为公理进行使用,这就是"在上涨过程中,放大的成交量就是新的增量资金"。
 
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规律,意思是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错。具体到这条公理,就是说放量上涨就是增量资金所为。比如近阶段大盘在上涨过程中成交了1000个亿,结论就是有1000亿的增量资金加入到市场中。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结论,因为这只是多种结果中的一种,也正是由于它不是唯一的结果,所以它就绝不可能成为公理。
 
让我们设想一个简化了的交易,并且不考虑印花税和手续费。现有甲乙丙三个投资者,其中甲有一万元资金而乙和丙只有股票。今天甲从乙的手中买进了价值一万元的股票,乙持有一万元资金。明天乙从丙手里买进价值一万元的股票,丙持有一万元资金。后天丙又从甲手里买进了价值一万元的股票,这时候的情况如何?很有意思,这一万元又回到了甲的手中,但是股票的价格可能会变化。这一交易过程告诉我们两点:第一,在每一次交易结束后这一万元的资金始终存在,只是归属于不同的投资者。第二,三天以后也许股价上涨了,但这一万元还在甲的手中,这一万元资金只是作为市场的润滑剂而起到了一个维持交易的作用。
 
以上过程同时告诉我们,市值的增长与新增资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个极端的例子,一家股票市值10个亿,某强庄用10个亿将其全部买进,然后每天自己用100股往上对倒,不久市值因股价上涨而达到20个亿,但庄家并没有增加新的资金!
 
当然,通过一二级市场融资增加的市值是必须通过增加资金来实现的。
 
全国证券营业部多达数千家,每家存量资金少说也有几千万,要维持日均数百亿的成交量并不是大问题。
 
所以说,大盘放量上涨并不一定需要增量资金。只有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才必须依靠增量资金,那就是每天卖出股票的资金绝大部分都离开了市常因此,我们只能说"放大的成交量有可能是增量资金",仅此而已。
 
封不住的涨停
 
股价涨停了,但是交易的形态有多种多样,其中常有的一种现象是股价涨停后屡屡被打开,但打开以后的回落幅度并不大而且最后还是报收在涨停价。举一个现成的案例。2005年11月11日,*ST天然碱(000683)在开盘后四分钟达到涨停价位,然后是不断地打开涨停、适度回落、上冲涨停,全天这样的来回有十几次之多,最后九分钟一直都是涨停。这是一种比较标准的封不住涨停的走势,但这种走势本身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未来的走势。
 
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所谓的经典理论和时髦理论,但有一点是万万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所有的结论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一定会导致结论的不同。交易中会出现一些经典的形态但其真正的启示却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本案例来说,股价涨停似乎告诉我们买盘很多,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卖盘也很多,而且它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一点只有靠我们自己去了解。
 
日K线图显示,该股前两天的走势强于大盘,成交量突然超过400万股,放大四倍以上,而当天更是达到1000万股的三年多来的天量,属于量能异动。当然,基本面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当天的一则公告显示,公司一次股权对换将明显提高未来的业绩。显然,量能异动的原因找到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因为我们无法相信这一则消息竟然无法使股价上涨5%(ST公司涨停只有5%),而且当天的成交量居然超过前两天已经暴涨的成交量之和。根据经验,如此重要的股权对换不可能完全瞒得过市场,因此必定会有一些先知先觉者提前买进筹码。但这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的投资者,而且公司远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很难想象两天前因为要公布这一消息而突然涌入如此大量的买盘。显然,前两天共800多万股的成交量并不真实,其中一定有主力在运作。而当天随着消息的明朗,主力一定成为涨停价附近的最大卖家。
 
形成这一形态的原因已经明了,现在我们要分析这一状况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影响。
 
日K线图显示,该股已经接近年内高点,投资者对其冲破高点必然充满信心,但市场往往会忽视或者误解主力的意图。分析已经表明其短期走势受控于主力,由于主力在涨停价附近实施了减仓,那么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主力逐步减仓退出。基于基本面的因素,这一可能性可以排除。因此只能是另外一种可能,即主力的波段操作所为。如此,则股价在主力买回这些筹码之前难以继续上行,也就是说股价短期应该以回落整理为主,但未来新高依然可期。
 
本案例的分析说明,对于一种交易形态,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只有结合日K线图以及基本面甚至盘中主力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才能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潘伟君文集(2)
 
快速下跌的细节分析
 
对于投资朋友来说,股价下跌并不陌生,特别是在市场整体处于调整的状态下更是屡见不鲜。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股票在成交并不活跃的状态下突然出现快速下跌,K线图上拉出长长的阴线。
 
下跌是股价运行中除了上涨以外的另外一种形式。由于促使股价运行的因素成千上万,因此我们没有可能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下跌原因。但即使如此,对于其中的一些较为特殊的下跌形态还是可以给出一个说法的。
 
下跌可以分为各种类型,比如从下跌的时间上来划分,比如从股价下跌的幅度上来划分,比如从成交量的大小上来划分,比如从相对于大盘的走势来划分等等。在这里我们只是探讨一种常见的下跌形态:短期内的快速下跌。
 
首先我们假设个股基本面上没有大的变化而且股价的跌幅远大于大盘指数的跌幅,否则的话就没有探讨的意义了。
 
促使股价下跌的原因纵然会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公司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使得持有者对公司的盈利前景产生了动遥另外一种就是供求关系出现了问题,短期内买卖比例出现失衡。由于我们假设基本面上没有变化,那么原因就只能从供求关系上去找。股价下跌前的状态只有两种,即上涨或者盘整,下面具体来分析这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股价盘整后向下快速下跌。
 
如果无量封住跌停,那么完全有可能是老庄崩溃。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带来短线的机会,只是要等到股价跌到一个市场认同的合理位置而且成交放出巨量。这种形态以后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不做重点分析。
 
如果带量,要充分注意“量”这个细节。经过了较长期的整理,实际上至少中期的获利筹码已经很少,因此这么多的抛盘是值得怀疑的。
 
那么多的买单也同样不可思议。股价盘整时并没有量,成交非常清淡,但一旦下跌却立马接盘不断,这并不正常。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个股有一千多家,那种成交稀少的冷门股刚刚开跌的时候市场根本就不会被它吸引,因此大量的市场买单是不存在的。
 
既然市场上并不存在大量的买卖单子,那么这些量就是非市场性的单子了,说到底无非就是主力与另外一张大单子的定向交易。比如主力资金严重不足,因此找到另外一个买家锁定一部分仓位,由于锁仓者只愿意接受更低的价位,主力只能将股价砸下来以便让锁仓者接盘。为了让锁仓者帐面好看,同时主力也有了一定的资金,因此股价短期内会回升,起码会回到原来的盘整平台。
 
当然也有可能是主力自己对倒使得股价下跌。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多数是主力对市场后市明显看淡,提前想办法出逃,制造成交量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市场的买单。这种策略最终会因为吸引不到市场买单而失败,所以主力也不太会采用。如果在下跌前股价有过向上假突破的走势,那么这种结论就可以确认了。
 
第二种状态是股价上涨了一段时间后快速下跌。
 
如果股价处于一个相对的甚至是历史性的高位,因为获利筹码太多,主力的成本也不太清楚,因此给分析判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这种类型的股票并不是短线投资朋友所要关注的,因此我们可以忽略这种股票。
 
如果股价是从一个相对的低位被拉起来的,那么这才是应该关注的短线品种。
 
由于股价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所以快速下跌的成交量肯定不会小,不要奢望出现无量下跌的形态,最多只是相对于前面的放量有所萎缩而已,毕竟在下跌的过程中主力对倒的量会少很多。既然成交量相对还是比较大,那么就让我们把眼光放到成交量上来。
 
成交量主要出现的价位是我们分析该形态的关键细节。我们可以把成交量出现的价位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出现在阴线的底部,比如跌停的位置,另一类是出现在阴线的上半部靠近头部的位置。
 
当成交量出现在阴线的底部时告诉我们什么?小量真实,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股价快速回落到阴线的底部,表明市场接盘很少,股价以前主要靠主力维持,现在只要主力撤掉楼板股价就会掉下来。由于股价在此之前没有巨大的涨幅,因此股价本身的回落跌幅不会很大。但现在我们看到股价很快杀到较低的位置,表明是主力故意所为。主力快速将股价打下来,事实上就是为了打击持筹者特别是获利持筹者的信心,因此在阴线的底部出现较大的抛盘是正常的。也同样是因为股价有了一段升幅,所以市场买单一般不会在股价刚刚开始回调时就积极买入,即使在阴线的底部市场的买单也不会多于卖单,股价应该继续下跌,或者无量压在跌停价上。但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这些在阴线底部的大量买单是关键。答案只有一个,这些大买单就是来之于主力,主力只是希望在更低一些的价位增加筹码。主力还在建仓,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这里所说的主力其实也可以是基金一类的大买家,至于是否是真正的主力还需要通过其它的途径来确认。
 
当成交量出现在阴线的上半部时告诉我们什么?当股价有了一定的升幅以后,根据市场“追涨杀跌”的自然心态,除非股价继续上冲,否则是不可能在下跌幅度很小的时候出现如此大的买单的。因此这些较大的量中一定有主力的对倒盘。主力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由于最后的结局是价跌量缩,可以认为是主力出货后的打压行为。从全局来看,当天这些量尽管比较大但还是不可能让主力全身而退,而且股价继续无量回落,表明主力并不怕股价的回落,甚至还有可能是主力故意让股价回落。
 
结论就是主力在实施局部做空和洗盘计划,一旦股价回落到一定的位置主力必然会回补,股价会重新回升。举个例子。某 S T股从历史性大底2元开始上涨,在2.60元处出现跌停(5%),报收2.47元,无量。第二天继续跌停(5%),报收2.35元,但在当天一路下跌的后半段过程中成交量明显放大。如果把这两根阴线连成一根就相当于主要的成交量堆在阴线的底部。主力通过快速打压股价然后继续加仓,未来行情可期。
 
图形分析要点之一大量(上)
 
我在《操盘手札记》中已写了一些行情细节的研判,博得了不少投资朋友的同感,但由于细节分散在各个方面,因此在实战中往往会难以把握。鉴于此,在近期我将对于短线投资朋友所喜爱的图形分析做一个比较系列的探讨。
 
传统的图形分析其精华很简单:什么图形将可能会产生什么趋势。但实际上股价的走势千差万别,何止书本上所提到的区区几种。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等待这几种图形的出现,那么也许我们根本就不用在这个市场里面混了,因为机会实在是很少。
 
当某一个意外事件让我们注意到一家股票的名字并且对自己提出“是不是要购买这家股票“的疑问后,接下来会做什么?
 
打开K线图,进行图形分析。这几乎是任何一个短期投资朋友的做法。然而很可能这家股票的股价走势并没有走出我们在经典图形分析教材中所提到的图形,那么我们就放弃?对于职业的操盘手来说,必须具备足够的理由才会放弃。
 
我们不但要知道买进的理由,同样也要知道放弃的理由。所以我常常用自己的所谓图形分析方法。它并不神秘,只是一些非常平凡方法的结合,但其中的关键是常常被市场所忽略的“细节“。
 
现在进行图形分析。
 
股价大涨、焦点题材、热门行业、利多消息、朋友推荐等等,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这些原因中的一个或者数个让我们注意到了某一家股价。现在我们有一种投机的冲动,所以立刻习惯性地打开了该股的 K线图。也许我们读过很多有关图形的书,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的经典图形,比如双顶,比如头肩底等等,但十有八九我们会发现这几种图形似乎都没有出现。
 
难道这就要放弃?不,应该改变我们的习惯性思维。
 
第一步,在近期的日K线图上寻找成交量急剧放大的地方。如果近期一段时间,比如三个月,基本上没有放出过大量,那么可以肯定这是一家在此之前没有主力更不要说庄家的散股。如果一定要认为有主力的话也就是被套的硬梆梆的古董主力。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三个月的期限中大盘肯定会有一些上涨行情,即使完全没有主力的关照,个股也会跟着大盘的上涨而放出一些相对比较大的成交量。所以一般我们都可以在日K线图上找到一些放量的地方。
 
这些交易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或许市场不会过分注意这些放量的细节,但我们需要研究这些放量的地方。如果这些量放得并不是很大,而且放量的日子正好是大盘同步上涨的日子,那么我们还是可以维持“该股没有主力“的结论。我们更关心的是一些量放得比较大,而且走势是异于大盘的细节,比如带量涨幅超过大盘,或者逆大势上涨而下跌。
 
然而以上的情况会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我根本没有办法将其全部列出,但只要我们抓住每一次交易过程的细节,相信可以得到一些比较实用的结果。
 
图形分析要点之一大量(下)
 
今天我们将分析一些案例。由于现在市场处于多年来的下跌阶段,所以举的一些案例都是放在这个大环境下。
 
案例1:股价长期下跌后 V字型回升,数天后涨停价开盘然后放出十倍于正常交易量的当期天 量。当天高位收阴,随后股价日渐回落,但并没有创出前面的新低。
 
分析:该案例的细节就是涨停价上的大量。股价刚刚从底部起来,基本面上并没有配合涨停价的因素,因此涨停的开盘价一定是主力所为。因为市场无法理解涨停的原因,所以抛盘一定远多于接盘,因此主力通过大量的对倒造成市场买单也有很多的假象,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的买单跟进,表明主力的目的是为了减仓。如果主力为了做一波行情或者为了拉高建仓那就根本不会希望市场在股价刚刚上升时期就大量介入的。主力的意图既然是减仓,显然表明主力已经完全满仓,这是我们能够得到的一个非常实用的结论。但由于主力在涨停价位开盘,所以是做好了增加仓位的准备的,因此该主力还应该有一定的资金储备。
 
案例2:股价长期下跌后在底部平台的某一天出现大量但股价波动不大,随后股价依然平淡。
 
分析:该案例的细节是量大而价不动。这同样是非正常的大量换手,因此交易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应该是主力所为。在一个长期下跌后的低位是非常容易将股价进行拉升的,但主力并没有拉升股价,因此这些大量也就不是主力的对倒盘,交易双方中必定有一方不是主力。由于交易量较大,所以可以确定这些交易的双方是事先约定的,通俗地说这是一次有默契的盘中大量换手。如果主力是买进的一方,说明原先与主力一起锁仓的某张大单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再继续锁仓而要还给主力。但由于价位已经大幅度下跌,这种可能性相对较校而可能性更大的是主力作为卖出的一方,将一部分筹码转手给另外一个买家锁仓。既然在该价位让他人锁仓,一般来说主力不会让新的锁仓筹码被套很多,而且主力让出一些筹码也获得了不少的流动资金,或许就是为了做一波行情而准备的。因此结论是该股会有一些短线的机会,除非大盘不配合。
 
案例3:股价长期下跌后出现回升,走势强于大盘,但回升过程中的每一天都连续暴出巨大的成交量。
 
分析:此案例的细节在于连续暴量。显然,在此长期低位不可能出现大量的市场换手,因此只能是主力的对倒,这一点很明确。由于随着股价的回升而连续大量对倒,表明主力是在利用市场愿意跟风带量上涨股票的心态而吸引买单,或者干脆说主力是一边在拉升股价一边希望减仓。由于股价在长期低位,主力一定被套,被套主力在低价位减仓,唯一的结论就是主力的仓位已经过重而且资金缺乏。主力既不希望股价继续下跌也无法再增加仓位,所以才在如此低的价位采用大量对倒的手法。对于这种走势,结论就是前景不妙。一个没有资金的主力还会有什么希望?
 
通过分析大量就可以对盘中主力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还完全不够,因为这并不是图形分析的全部。
 
也许有投资朋友会说,这样的分析太简单。但行情研判有时候确实很简单,简单到只要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了,但我们注意到这些细节了吗?
 
图形分析要点之二:相对强度(上)
 
上一回我们主要讨论了日K线图中的大量,实际上是特指那种持续性相当短的类似于脉冲式的放量过程。通过对于一些大量的研判,我们对盘中主力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比如主力是不是已经满仓,是不是还有多余的资金等等。但仅仅靠这一些分析手段还是很不够的,还无法作出投资决策。
 
现在我们进入到图形分析的第二步:观察股票的相对强度。
 
所谓“相对强度”实际上就是股价与大盘的相对强度。比如在某一段时间内,股价上涨二成而大盘上涨却只有一成,那么股价的走势就强于大盘。其实股价的涨跌与大盘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脱离大盘而单独地分析个股的走势其实是有点不着边际的,也就是说脱离大盘我们根本就无法得出股价走势的强与弱。而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个股的强势才是先介入的必要条件。
 
对于个股和大盘的相对强度,也许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简单的比较,即分别比较某一段时间内个股和大盘的涨跌幅度。从结果来说是对的,但这种方式比较粗犷,其最大的不足是忽略了整个时间段内的连续性。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个股股价相对于大盘的走势并不是一个永恒的比例,也许最后的结局是个股比大盘多涨了一成,但在周期内很有可能股价会有走弱于大盘,而这正是我们所要关注的细节。因此我们应该计算每一天相对于基准日的涨跌幅度,这看上去似乎相当困难,但可以让电脑软件来帮我们完成这件事。
 
现在绝大多数的行情分析软件都有一种叫做添加技术指标的功能,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将自己创设的技术分析指标输入到软件中,然后软件就会象计算KD指标一样完成我们新设定指标的计算并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至于这个“相对强度”的指标可以这样设计:
 
相对强度指标=股价/大盘指数×100
 
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股价是5元而上证指数是1000点,那么该日的“相对强度指标”就是5/1000×100=0.5。
 
这个指标乘以100是为了将数据扩大100倍,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当我们创设了这个指数并通过软件显示出来以后就会发现:对于任何一个个股来说,其对应的“相对强度”指数的走势绝不是一根直线,说明股价与大盘的走势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如果这根指标线上行,股价就走强于大盘,如果指标线下跌则股价走势弱于大盘。
 
当我们打开日K线图并选择“相对强度”指标后,我们对该股的相对走势已经一目了然,在哪一段时间内走势强于大盘,而在哪一段时间内又弱于大盘。
 
行情分析软件中还有一个股价叠加显示的功能,即在K线图上叠加另外一家个股的K线图,也可以叠加指数。
 
现在我们的K线图上,上面是个股与大盘指数的叠加K线图,中间是“相对强度”指标图而下面是成交量图,这才是一张完整的行情分析图。
 
上次我们用了一次最下面的成交量图,为了分析那些脉冲式的大量,今天我们要用上面两张图:股价与指数的叠加图和“相对强度”指标图。(潘伟君)
 
图形分析要点之二:相对强度(下)
 
其实股价与指数的叠加与“相对强度”指标的意义是一样的,只是指标进行了量化而叠加图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很多决策的灵感往往来源于一些形象化视觉的冲击,所以叠加的K线图还是非常有用的。
 
股价运行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上涨要比下跌难得多,所以一旦股价的走势强于大盘,尤其是当大盘在下跌的时候股价跌幅明显小于大盘甚至逆势小幅上涨的股票,其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干扰。这种外力有三种可能性:新主力建仓,老主力阶段性增仓,某张机构或者个人的大买单所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确认这股力量的来源。
 
如果有新的主力建仓,那么我们并不急于马上跟仓,但绝对应该密切关注该股票,因为新主力介入之后一定会有大的行情。任何一个新主力都会对自己所控制的股票进行大幅度的拉抬,而我们只要这个拉抬的过程,至于主力最后能不能出来则不是我们所关心的。然而新主力在建仓的过程中还会运用多种手段调控股价,因此真正的股价底部未必就在眼前,而且拉升股价的时机也往往不在建仓期,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在主力拉升股价前后介入。
 
如果是老主力的阶段性增仓,说明主力对股价的阶段性底部比较认同,而且手中还有一些资金,因此一旦大盘回稳则该股会有一波上冲行情。
 
如果仅仅是来之其它方面的某一张大买单,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多加关注。
 
当然,“相对强度”指标只是告诉我们股价的强弱,至于这个外力具体来自于哪里还必须依赖于其它的方法,但“相对强度”指标至少已经提示我们有这个外力了,而且某些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有所感觉的。
 
现在我们配合叠加的K线图来分析“相对强度”指标走强的态势。
 
第一种情况,如果每次大盘回落的时候股价的回落都比大盘少。这表明有主力在护盘,而且是老主力。如果是新主力的话一般会想法买到更低价位的筹码甚至会将股价顺势打下一个台阶。
 
第二种情况,大盘回落的时候股价小幅回升。要么是新主力建仓,要么就是机构一次性买单。但光靠“相对强度”指标是无法区别的,我们必须借助于盘中的即时分时图来进一步确认。
 
第三种情况,大盘上升的过程中股价比大盘涨得更多但不是暴涨。基本上可能判定是某张市场上的大买单,绝非主力在运作。一次性的机构买单在大盘回升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比较着急的架势抢筹码。但由于这类单子不会护盘,因此大盘一旦回落股价的回落也会非常快。
 
第四种情况,股价远远走强于大盘,个股独立于大盘走出连续上冲行情。这是主力进入拉升阶段,但还须确认新老主力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相对强度”指标走弱的时候,但我们的重点是指标走强。如果股价基本上一直是走弱于“相对强度”指标,那么我们应该放弃这家股票。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该股的“大量”情况,它给出了一些主力的信息。现在我们通过“相对强度”指标以及相应股价走势的分析,对于是否有主力以及主力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还没有到最后的决策阶段,因为图形分析工作并没有最后完成。
 
图形分析要点之三 量价配合
 
现在我们进入图形分析的第三步:分析成交量和K线图的配合问题。
 
所谓的量价配合问题也许早就被市场所熟悉,我们对量价原理也早已熟悉,比如"价涨量增行情看好"之类。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孤立地运用这些俗成的原则势必会发现量价原理在实战中效果很差。原因很简单,传统的量价原理并没有考虑大盘的情况。
 
每当大盘在上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股票都是上涨的,差异主要在于上涨的幅度大校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由于大盘的预测难度相当大,因此选择个股的理由就是未来的走势强于大盘。这样即使大盘回落,这种个股也起码可以比大盘跌得少甚至不跌反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上一回我们一起探讨了"相对强度"指标,即通过"相对强度"指标确认个股与大盘的相对强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必要继续进行图形分析(本文不涉及基本面)。
 
通过"相对强度"指标的建立,我们得到了一张满意的K线图:上档是个股与大盘叠加的K线图,中间是"相对强度"指标图,下档是相应的成交量分布图。现在我们要再次利用这张K线图进行量价配合的图形分析。
 
有的投资理论把成交量看得很重,甚至认为"成交的价格可以操纵但量是真实的",这种说法并不科学。成交的价格是可以被操纵的,但成交量也是可以被操纵的,比如主力通过对倒做出来的成交量就是被操纵出来的。当然,主力只能增加成交量但却无法将已经成交的量缩校因此当成交量相当小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承认"量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也很难界定小到什么程度的量才确实是没有被主力操纵过的量。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一天只成交100股的个股,这个量无论如何也应该算是极小的量了,但即使是这么小的量价也还可能是被操纵的量,因为主力惟恐整天没有一笔成交量自己对倒了100股。既然这么小的量都有可能是被操纵出来的,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成交量也是可以被操纵的"。当然,由于成交量只能进行单向操纵,即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主力操纵的愿望不会像操纵股价那么强烈。考虑到市场认同"价涨量增后市看好"这个理念,主力在拉升股价的过程中会操纵一定的成交量。
 
这里所说的操纵成交量并不完全是指对倒。对倒是一种方法,但在目前逐步规范的市场中对倒属于违反刑法的范畴,因此以后主力会非常谨慎地应用这种手法。此外所谓间接对倒也只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就是在交易时段内实施"高买低卖"的策略。将上档的压盘买进来,在下档有接盘时砸出去。这种"高买低卖"在当天的交易中可能是亏损的,但主力从来都是算总账的。这样做客观上是增加了成交量,但主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进入市场的买单成交。通过这种方式主力实际上是在担当做市商的角色,增加市场的换手,提高市场的持筹成本。
 
尽管成交量也有被操纵的可能,但它仍然在图形分析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相对强度"指标的走势,我们会发现某一些时间段内股价的走势强于大盘或者弱于大盘,其中我们对强势更感兴趣。当指标走强时我们回到K线图,相应的大盘K线图有可能上涨也有可能下跌,这里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大盘下跌的形态。这时股价的K线图只有三种可能:上涨、盘整和下跌。如果股价大幅度上涨,一定是主力进入拉升阶段,这不属于我们的讨论范畴。除此以外其它情况基本上属于盘整,都是我们所要分析的。
 
大盘下跌而股价盘整,不排除以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持筹者非常看好该股的前景而不愿抛售。
 
如果该股是短期的市场热点,走势强于大盘有它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判断一下热点是否在此。如果不是,那么在较大级别的调整市场中这种可能性的出现是微乎其微的,具体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成交量来判断。如果成交量确实非常小,那么抛盘稀少的结论是成立的,所谓"跌无可跌"是形象化的表述。
 
第二种可能性是该股进入长期下跌的底部而出现惜售。
 
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当股价不断创出历史低位后会出现这种市场心态。判断的关键也在于相应的成交量,惜售的结果一定是没有量,我们同样可以称它为"跌无可跌"。
 
只要是没有相应的成交量放大,或者成交量继续缩小,那么都是惜售的结论。对于这种股票短线投资者不会关注,因为它并没有出现主力运作的迹象。
 
第三种可能性是存在某一张大买单在目前的价位进行买入。
 
这张大买单可能来之于某个机构或者某个个人。由于大盘下跌会带出市场上的抛盘并推动股价同步下跌,因此如果股价并没有同步下跌那么一定存在较为主动的买盘消化掉上档的抛压盘,这样成交量的放大就成为必然。所以只要成交量有明显的放大迹象就表明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大单的来源有主力和市场两个方面,仅凭放量这一点还无法确认。最好的办法是观察当天盘中分时走势的接抛盘变化,但由于时过境迁,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当时的交易情况。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观察"相对强度"指标线走出上升波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月内"相对强度"指标线有过三次甚至以上的上冲次数,那么应该是主力的买单,这样就只剩下第四种可能性。
 
第四种可能性是主力在护盘或者建仓。
 
主力可以分为两种:新主力和老主力。具体的判断可以观察"相对强度"指标线上冲的次数和上冲过程中所放出的成交量。如果次数很多或者每次的成交量都比较大,那么应该是新主力,起码也是仓位很轻的主力。无论哪一种情况,股价的回升值得期待。
 
限于篇幅无法提供实例的图形。投资朋友可以观察赤天化(600227)2004年12月28日到2005年7月22日的K线图。该图显示"相对强度"指标有过三次上冲行情,在这三次过程中股价尽管有所上涨但幅度不大,基本属于盘整态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应的成交量都有明显的连续放量现象。根据上面四种情况的分析,应该是属于主力运作的结果,再加上每次走强过程中的成交量都比较大,可以基本确定是新主力(不一定是庄)或者仓位原来很轻的主力。这是一次极好的短线机会。其后来的走势证实了我们的判断,股价有三成的升幅。
 
对于量能的研判中千万不要忘记排除"脉冲式"放量的可能。
 
基金的进出(上)
 
分析基金的进出手法对于我们把握股价的演绎是非常有帮助的。也许对于某些个股来说,盘中的庄才是绝对的主力。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第一大主力已经非基金莫属。
 
尽管各家基金有不同的投资方向,制定了不同的选股策略,但由于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等等一些共同点,决定了它买进卖出的手法几乎如出一辙,因此那些数量较大的买卖单子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要搞清楚基金的买卖手法关键还在于了解基金的整个决策操作过程。
 
最初,某些因素比如一份大机构的研究报告或者一个来自神秘地方的消息等等导致基金公司关注起某股,最后通过层层研判,包括研讨、决策甚至表决,最后决定下单买进300万股。由于单子较大,所以发出的买进单上一定有买进的价格范围,比如现在的价格是7元,那么可能限定在7.5元以下。另外可能还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制(比如一周内)。现在这份被各级领导签署的单子分配到某个操盘手,这时整个过程就只剩下最后的一环,那就是具体的买进。此时操盘手的权限就是在7.5元的下方最多用一周的时间买进300万股。
 
假如该股的流通盘子在2亿,每天的成交量在100万股左右,那么一周的成交在500万股左右,操盘手就是要从中拿到300万股,价格在7.5元以下。根据一般的盘面感觉,除非在此期间大盘有大的下跌动力,否则这额外增加的300万股买单将使股价上涨,这是任何一个职业操盘手都清楚的。对于打工性质的操盘手来说,保住饭碗绝对是第一位的,因此完成单子也是第一位的。至于最后买进的均价是高还是低是第二位的,只要不超过7.5元,而且任务完成得越早越好,因为股价的未来具有明显的不可测性,万一明天股价超过了7.5元,那就是自己的责任了。
 
人类小小的自私心态决定了操盘手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这张单子,其结果就是在7.5元以下的范围内非常积极地买进。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该股在一周内某一个较早的时段走出一路向上不回头的放量态势,而且由于单子过大,该股很有可能进入当天的涨幅榜,然而最迟不会超过两天,该股重归平静,股价甚至回到老地方,因为基金的大买单已经完成。尽管最后的买入均价明显偏高,但操盘手仍然做到了忠于职守。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是基金公司愿意看到的。公司在买进单上给出了0.50元的价格空间,其目的就是希望操盘手能够在一周的时间内寻找相对低的价位,即使某一天价位上冲也可以耐心地等待以后股价回落后再买。但我们知道,要准确地判断股价在几天内的走势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操盘手的能力,所以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操盘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股价一路买到7.50元。
 
下期我将给朋友们分析基金运作大卖单的过程以及具体的盘面实例。(待续)
 
基金的进与出(下)
 
基金的卖出有几种原因,比如研究员认为股价涨幅已经到位,比如大盘趋势向坏,比如上市公司有利淡消息,比如应付赎回等等。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前仍然是研讨等一系列过程,为了节省时间可能会省略一些过程。不管这些过程有什么差异,一旦卖出指令单到了操盘手手里,接下来的卖出过程与当时的买进过程几乎是一致的,只不过方向相反而已。其结果就是股价在较早的某个时段突然出现大量的连续性抛盘,最后甚至列入当天的跌幅榜,随后交投恢复正常,股价也趋于平静,只是一般都会下一个台阶。
 
在现在的市场上,大的买卖单子也会来自一些私募类型的基金。但基金的操作手法相对单一,这有机制和利益两个方面的原因。说到底基金的所有管理人员都是在为基金的持有人打工,尽管收入的差异很大。私募基金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就没有庞大的机构,往往只有几个人。就本公司而言,尽管大单子要得到老总的同意,但实际上相互间的高度信任使得这种过程更多地只是流于形式,操盘手具有更多的决策权。另外从利益上来说我们每赚一元钱就知道自己可以得多少,所以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私募基金的操作绝不会程式化,即使想买进300万股也绝不会一定要买到300万股,股价涨了就少买一点,这里没有一定要完成的所谓指令单,所有的买卖决策随时在变,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盈利"这个目的进行的,而绝不是基金公司操盘手所考虑的"一定要完成单子"。
 
以上分析可以告诉我们,如果出现盘中放量上冲,除了是老庄在对倒作怪以外,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基金在完成某一张大买单。如果出现盘中放量下跌,除非公司本身或者老庄资金链出问题,否则也是基金在作怪。比如锡业股份(000960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在去年2月9日放出近300万股的成交量,当天走势是一路推高,股价从8.27元上冲到8.80元,但两天后股价跌回8.23元。注意观察当天的走势,绝对不是主力的运作,股价上冲的时点也不在最后一个小时。类似的走势经常出现,直到去年半年报出来我们才清楚,大量的基金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中。新疆天业(600075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是另外一种类型,该股有主力驻扎其中已经很明显,盘中经常出现最后的"黄金一小时"走势。但令我关注的是盘中经常出现类似基金的大买单,现在年报公布,真相大白,嘉实基金公司旗下共有四家基金入围,其中两家是新增加,新增筹码340余万股,合计持有1349万股。还有一家新的基金新增302万股。此外还有两家法人的帐户共220万股出现在十大股东之列。表明确实有基金或类似基金的大单子在运作。
 
由于基金的决策过程保证了投资的理性化,所以只要基金连续不断的进入而上市公司似乎还没有出现大的变化,那么一定还有更好的未来在后面,这就是我们研究基金进出手法的目的。
 
2005年03月19日 09:33上海证券报潘伟君
 
盘中巨量分析(上)
 
所谓"盘中巨量"就是在当天交易时段内出现了巨大的交易单子。比如平常的日成交不过在100万股左右的股票突然激增到1000万股,或者说尽管日成交量并没有激增,但盘中的接抛盘却出现了巨大的单子。如果没有基本面上的变化,那么这就是一个非自然的市场交易行为。
 
举一个实例。2005年9月5日,连续多日成交在200万股左右的襄阳轴承(000678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突然放出1197万股的巨量。上午交易一个小时以后盘中情况变了,这一变化仅通过报价是不可能发现的,因为接着一个小时的股价变化并不大。但如果观察买卖盘我们就会发现接抛盘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下各五个价位的单子全部都是四位数,也就是说每一个价位都有几十万股的买单或者卖单。但由于成交量依然不大,股价也就没有大的波动了。下午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巨大的接抛盘依然始终存在,但出现了巨大的成交单子,股价也随之上涨,最后以大涨报收。这是一次明显的"盘中巨量"案例。
 
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表明是盘中主力正在有所作为,因此就有投机的机会。注意,这里所说的投机机会绝对是短线机会,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该股的基本面。
 
对于出现"盘中巨量"现象的股票能否进行投机取决于三个方面:市场环境、股价位置和技术形态。
 
市场环境是必须的,一路下跌的市场并不是短线投机的场所。股价位置可以决定我们所承担的风险。如果股价已经从一个相对的低点上涨很多并且涨幅远远超过大盘,那么我们同样不予考虑。技术形态是由 K线图形成的,这是主力参与市场的交易结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主力的信息。
 
如果以上三个方面情况良好,我们应该可以考虑了。实际上前面两个方面比较容易判断,但最后一个方面判断起来比较难。确实,这里涉及技术形态的分析问题。有关技术形态的分析几乎在每一本技术分析书中都有介绍,但靠这些形态分析显然是很难获利的。不过本栏所说的形态分析与普通的形态分析有着本质的区别。笔者在给学生上课时总是先介绍传统的技术形态并在结尾时特别着重指出它的致命缺陷,这时一般会有不少同学提出"为什么还要学习技术形态分析"的疑问,但在以后介绍了新的形态分析方法以后答案就清楚了,因为形态分析对于投机操作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传统的形态分析只是简单地从量价关系的演变去揣摩股价未来的趋势,其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当我们确认"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唯一的对话方式"时,技术形态就等于是主力的发言稿,只要我们读懂了,我们就能知道主力的意思,比如股价是要上涨还是下跌等等。当然,在我们读懂主力的意思以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判断主力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盘中巨量分析(下)
 
当我们在分析一张图表时一般很少把形态与主力的运作行为联系起来,其实同样的股价形态其未来的走势差异很大。我们可以举出足够多的实例来证明一个标准的头肩底形态完成以后走出下跌浪,也可以举出无数个标准的双底形态完成以后走出的下跌浪。但这一切同样不能否定形态分析的作用,只是提示我们:形态分析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我们在学习技术分析时有一点是必须牢记的,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技术分析仅仅提供了一些有关市场各个方面的统计结果,它只是告诉我们市场目前所处的一些态势,但要预测未来光靠它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如果个股中没有主力的介入以及主力的刻意运作,其股价的升幅很难大幅度超过大盘,尤其是短期的走势。因此我们必须在分析股价时将盘中主力的意思搞清楚,然后再结合形态作出投资决策。当然,主力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操纵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成交量等基本的日常数据,控制盘中交易时段的接抛盘,制造即时成交的放量和缩量等等,包括本栏这次提到的制造"盘中巨量"也是属于其中的一种,因此我们很难将结合主力行为研究的形态分析方法称之为"规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参悟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回到"盘中巨量"这一具体的案例。这一案例的特点是巨量,毫无疑问是有主力在运作,而且主力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市场的注意,特别是要吸引资金的注意。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下经典的形态理论。如果形态理论告诉我们股价将要上涨,那么可以基本确定这也是主力要告诉我们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轻易相信了,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判断主力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比如一些上升中继形态完成后的向上突破如上升三角形、箱形、旗形、楔形等。这些形态的前提是在进入之前股价已经有过不小的升幅,而且现在所谓的"盘中巨量"又是明显造假的量,因此主力有说假话的可能,股价可能在向上突破后反而回落。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结论,如果盘中是新的主力,那么股价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大,这里还涉及一个如何判断新旧主力的问题。而对于一些底部形态完成后的向上突破如双底、多重底、头肩底等,由于股价离底部不远,主力说真话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后面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因为在刚刚离开底部时主力就急急忙忙做出巨量表明仅仅是盘中老主力甚至是被套主力在运作,因此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不应该将股价上升的目标位定得过高。
 
这里讨论的一些情况并不包括主力资金链断裂的特例。如果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不管形态如何,接下来就是股价的雪崩,因此在看到"盘中巨量"时首先要排除这一点,这里还涉及一个如何判断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潘伟君)
 
透视平静(上)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市场交投活跃以后,关心的人就多了起来。但这时候股价一般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追进去的投资人无疑属于追涨一族,这样就不得不将操作周期定为短线,因为没有办法知道盘中主力的情况。反过来我们也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说明,投资人绝大多数套得很深的股票在当时几乎都是追涨杀进去的。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在这个市场中获大利的话就绝不能在市场热起来以后才匆匆杀入,而是在市场冷清甚至无人问津时就要密切关注。
 
人们经常以为只有买进卖出的具体操作行为才叫做股票,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如果只有买进和卖出而没有相应的考察决策过程,做股票与赌博就没有区别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做股票实际上是股票投资,既然是投资就绝对不是随便一拍脑袋就可以解决的。如果股票投资真是那么简单的话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投资实业了。仔细想一想,开一家小店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精力,靠我们随随便便地打几个键下完单就能够赚钱?
 
所以我们必须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不管有没有业务发生,都得关注哪怕是没有什么人关注的平静市场,捕捉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机会。
 
公司今年该下的单已经在去年完成,根据重仓品种的走势,年内收益应该无虑。但这并不意味着像我这样的操盘手可以休息,因为必须为明年作准备。目前正在耐心等待深交所《2003年股东分布表》的推出,以便从中选定散股,然后在这些散股静静的变动中寻找新的庄家身影。至于目前热热闹闹的大盘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们只关注手中的重仓股是否已经见顶。
 
根据常识,除非是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否则任何一个庄家都不会选择在大盘上涨的时候开始建仓,因此要真正做到与庄共舞,真正做到与庄家一起建仓,只有平静的市场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手中的重仓股现在已经是一家明显的庄股,但在去年找出这家股票以前我们化了近半年时间,那时尽管大盘连连拉阴,市场人气涣散,但我却必须每天盯着成交量不超过5万股的股票的走势。
 
真正的高手在建仓时市场肯定是平静的,而在出货时个股肯定是活跃的。而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平静才是真正的市场机会,因为这里有大的机会。但平静还不单单指市场,这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平静”这个概念,实际上它还有一个狭义上的概念,就是在每一个庄股特别是新庄股的运作过程中,其成交量都会有一个放大与缩小交替出现的现象,在这个周期性的变化中,大幅度萎缩的成交量也可以认为是狭义的“平静”。仔细观察这时候的“平静”,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庄家的想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启动的庄股来说短线能否参与就靠它了。
 
透视平静(下)
 
任何一家股票在上涨前后大致都会有这么几个过程:第一是平静阶段。无人注意,价格变动与指数相仿,但涨少跌多,弱于大盘,属于典型的散股;第二是建仓阶段。股价走势稍强于指数,有不规则放量迹象,股价震幅加大,但仍然不受市场关注;第三是上涨阶段。股价走势明显强于指数,成交量放大,受到市场关注;第是四出货阶段。股价升幅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走势开始滞重并呈震荡态势;第五是结尾阶段。态势不一,主要取决于主力是否出局以及大盘的演变,多数随大盘波动但跌幅一般都大于大盘。作为投资人,关键要在第二阶段介入,然后在第四阶段退出。至于可变性极大的第五阶段则根本不用去关注。
 
但我们很难明确界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界线。什么叫不规则放量?有时侯大盘一涨,冷门股也会带量涨。因此我们为了降低风险,只能在第一阶段就开始观察,在股价的平静变化中寻找主力的蛛丝马迹。
 
寻找建仓痕迹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本栏也多次探讨。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一般是到了第三上涨阶段才开始关注,这样上涨阶段中的每一次回调就是较好的介入时机。
 
连续上涨的股价将缺乏市场买单,这已是共识,因此低位建仓的主力必须不断让市场在逐步抬高的位置进行换手,而调整正是这个过程的体现。相对于上涨过程的轰轰烈烈,调整是平静的,因为它的成交量明显萎缩。
 
我们的任务在于判断股价调整后是否还有上涨的可能,也就是确定股价目前是处于第三上涨阶段还是第四出货阶段。一般来说调整的第一二天成交量仍然较大,我们不必关注,因为盘中会有明显的主力主动出货迹象,看了会害怕,会放弃这家股票,但这并不说明什么。
 
从第三或者第四天开始,成交量会明显缩小,这时我们可以留心了。如果主动的大手笔出货迹象不明显,就应该还有新高可期。这里的关键还在于研判主力是否真的出货。考虑到以后继续往上做会增加筹码,因此主力在调整的初期会大力出货,甚至不惜将股价压下一大截。以后主力会将股价稳定在某一个区间进行市场换手,如果盘中不再出现连续的主动性大手笔抛盘就基本上可以建仓了。
 
买进的时机选择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大盘的跳水而带出的无量快速下跌,一般来说主力会很快将股价拉回。另一种是盘中出现明显的护盘,特别是在大盘下跌时盘中不时在下档主动挂出的买单。散户的单子绝不可能在大盘下跌时连续不断地出现,所以这只能表明主力认可的调整位置已经到达,或者调整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在调整中寻找机会还必须静休息在那里,关注每一笔交易,在日渐稀少的成交量中判断主力是否真正出货。
 
以上探讨基于新主力介入的个股,而老主力深套其中的个股则不在此列。
 
随笔__守住长线的心理准备
 
我在上期的《随笔》中提到了“筹码要拿得住”的所谓长线持有的观点,引起了很多投资朋友的共鸣,只是感叹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确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做一些努力的。
 
当我们在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某股未来的基本面会有较大的改观,业绩将会连续大幅度的上升,因此决定买进并持有。如果基本面一直没有恶化,也就是说公司本身的发展还在自己的预料之中,那么就一直持有较长的时间比如两年。这一些我们都做得到,然而结果往往是股价最后确实上涨到自己原先预期的价位但筹码早就被自己抛掉了。
 
我们没有坚持到底,因为出现了种种似乎都说得过去的理由。现在我们希望找出真正让我们失去信心的根源,以便在以后的操作中能够坚持到底。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导致我们抛出筹码的几种比较常见的理由。
 
理由①:大盘下跌。
 
这里所指的大盘下跌并不是指大盘在经济崩溃或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下跌。大家似乎都认同这样一个道理:大盘下跌个股同样也会跌,只是跌多跌少而已。这句话在十年以前可以说非常正确,但近几年已经不太准确了,以后将会被证明是错误的。由于我们现在还相信这句话,所以一旦大盘走出调整态势便在这句话的鞭策下开始动摇自己的信心,在“跌下去以后再买回来可以降低成本”的潜意识刺激下最终卖出了自己的长线筹码,将“长线持有”变成了“短线做空”。最后可能发现股价并没有随大盘下跌,或者即使有一些下跌但还没有等到我们回补股价就已经回升到当初卖出价的上面。这样“短线做空”就成为“长线卖出”。
 
理由②:股价迟迟不动。
 
买进筹码以后自然是等着它上涨,这样才能获利,而且我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它应该是有涨的理由的。但实际上股价的走势可能与我们预想的不符,甚至背道而驰。这时我们开始怀疑自己,并在股价连续低迷的情况下最终认定是自己错了,随之扔掉了筹码。可是股价却往往在基本面变化逐步明朗的情况下回升到我们以前所预期的轨道中,证明自己原来的判断并没有错。
 
理由③:其它热点出现。
 
大盘的每一次上涨都会有明显的热点板块出现,其中还会有几个龙头股,但我们做长线的筹码不一定属于热点板块,更不会恰好就是龙头股。这时候每天看着大幅度上涨的热点板块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市场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呼唤:“把所谓的长线筹码抛掉吧,赶紧去追热点股,说不定从热门股短线出击回来以后原来的股票还没有涨呢。”于是最终我们在“短线博一把”的冲动下抛弃了长线筹码去追热门股。
 
这几种理由看上去似乎各不相同,但要做到克服它倒是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前做一些心理准备。
 
首先,即使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也要确认股价不会一直上涨。
 
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每时每刻记住它却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说当我们决定长线持有筹码前总是这样想:等我买进了以后股价就会上涨。从定性上来说这个结论肯定是正确的,因为未来业绩的增长保证了股价的上涨,除非个股的基本面发生了恶化。但从定量上来说就不一定了,因为任何股票的价格上涨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中间必然会有反复,会有下跌的过程。这并不是什么深刻的道理,但我们却往往在长线投资前忽略这一点,即使有时想到了但会有意无意地回避它。
 
既然股价会有反复,那么在自己持有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就一定会有下跌的时段。现在股价出现下跌,应该就是预想中的下跌时段出现了,除非有很好的短线操作能力进行一些卖空的操作,否则的话不应该影响自己的长线策略。
 
如果每一次股价下跌都能这样思考,长线筹码是很难丢掉的。
 
其次,市场对个股的认识是逐步进行的。
 
一家公司的业绩尽管以后会逐年大幅度上升,但这只是自己的研判结果,并不表示市场的认同。随着公司基本面的逐步变化,最后市场会接受,这就是股价逐步上升的根源所在。所以我们在长线持有筹码前应该做好思想准备,也许市场接受的过程会比较慢,股价还会有反复,我们也许还会等上一段时间。这样即使股价并没有走出自己想象中的快速上涨行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绝不会想到要去扔掉长线筹码。
 
最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我们经常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这不单单是体现在股票投资中,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也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其实一个人的判断力是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的,如果自己确实对个股的中长期基本面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力,那么就应该相信自己的研究结果,在基本面没有恶化前一直坚持自己的长线策略,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
 
如果我们总是轻易地改变自己的重大决策,要想在证券市场上混是相当困难的,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进行长线操作前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准备,相信长线筹码是能够拿得住的。(潘伟君原创)
 
随笔__给新手的善意提醒
 
由于大盘这一波行情的上升时间持续比较长,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财富效应,于是就有不少新手试图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所以就想到了给这些新手一些善意的提醒。
 
提醒①:要做好长期准备。
 
证券投资是一种投资行为,所以绝对不要期望靠短线投资获利。有太多的实例可以说明,即使新手在第一笔短期投资成功以后也不会退出市场,获利的欲望会支撑着投资者继续在市场中进行短线投机,直到后来接二连三的失败。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干它五年、十年甚至一直做到自己退休,除非事实一再证明自己没有做股票的能力。
 
这里所谓的长期准备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含义:就是在全部的资金中合理地划分出一部分资金做长线投资,即一定要持有部分长线筹码,绝对不要将所有的资金都作为短线投机资金。
 
尽管我们听到的成功案例比如巴菲特似乎都是以投资为职业的,但确实也有不少民间投资成功者,他们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利用业余时间分析行业,分析上市公司,最终使自己原来存放在银行里的资金成为未来财富的本金。这类成功案例的特点往往是完全抛开大盘,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发掘,以长线持有筹码为主。
 
如果只是想靠短线赌一下的话最好还是重新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进入股票市常
 
提醒②:公司重于大盘。
 
现在的市场上,即使是有十多年阅历的老手也会这样告诉新手:我们这个市场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主要还是看大盘,只有猜对了大盘才能赚钱。然而市场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2000年2000点60倍市盈率的支撑是三分之二的筹码不流通,因此市场的态势总体上是齐涨共跌,所以老手会有“必须跟大盘”的感觉。但随着全流通的逐步实现,高企的市盈率已经在五年内逐级回落,到去年跌到了14倍。在今年下半年市场进入真正的全流通过度时期后,我们必须也要同步跟上市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研判公司远比研判大盘重要。
 
选择一家具有高速成长性的公司然后持有,这才是股票投资的根本。至于大盘的涨跌,那就让别人去议论,实际上要正确判断大盘的每一次涨跌并不亚于中一次彩票的大奖。
 
提醒③:技术指标重概念。
 
作为技术分析中的一个分支,技术指标历来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于是新手们也会到书店里买上一本有关的书籍,然后潜心记住买进信号或者卖出信号。其实只要反过来想一下就知道了:靠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获利,这个市场就没有失败者了。
 
技术指标根本就提供不了买卖信号,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提供准确无误的买卖信号。技术指标其实就是一些市场交易的统计指标,它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市场的交易进行了一些归纳和统计。作为新手必须认识这一点,否则以后会多化很多学费。
 
举个例子:某天某股10天心理曲线(PSY)是80,根据书本的交代,这是卖出的信号,请千万不要相信。这个80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股价在近10个交易日内上涨的天数是8天,因为80就是用8/10*100计算出来的。这个结果显示股价在这10天内上涨的日子比较多,但接下来是否一定要下跌并没有一定的关系。再比如10天的相对强弱指数(RSI)是80,也是卖出信号。但实际上这只是告诉我们这10天里股价累计上升的幅度占总的上升和下跌幅度的比例是八成,与接下来股价一定下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技术指标与股价未来的走势并没有逻辑上的关系,但对于我们了解一段时间内股价运行的市场状况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通过技术指标我们可以知道股价在近一段时间内的成交量情况、股价位置的高低、上涨和下跌力量的对比等等,另外还可以自己设立一些指标用于特殊需要的分析,比如设立一个股价与大盘指数的比较指数,这样就可以知道股价相对于大盘来说是强还是弱。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指标,我们就必须通过手工进行大数据量的计算,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还是需要技术指标,只是不单单靠它决定买进还是卖出。
 
提醒④:形态分析要熟悉。
 
所谓传统的形态分析就是对于几种经典图形的分析,像头肩顶、双底之类。其实这类东西是非常容易学的,甚至根本就谈不上学,只要多看几遍图形就记住了,其关键是除了图形以外还有一个相应的成交量变化要记祝
 
其实我在本报前些时候已经提出过更加有实战意义的图形分析方法,但我也同样认为传统的图形分析还是要掌握的,因为市场还在用这些语言,更重要的是主力也在利用这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市场语言,所以我们尤其是新手更要掌握这些市场语言。通过对于传统图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些主力想要告诉市场的东西,这对于我们研判股价的运行态势是非常有帮助的,尽管主力完全有可能是在欺骗市场,但知道主力在说谎本身也是一个进步。
 
提醒⑤:筹码要拿得祝
 
前面已经提到了,即使是新手也应该在投资比例中做一些长线的配置。所谓长线就是在深入分析基本面之后做出的长期持有的决策,比如持有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长。
 
做出长线投资的决策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对得起所付出的大量精力。现在市场上很多人都在长期持有某些股票,但这些完全是因为被套得很深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很少会主动长线持有,就是说帐面获利了甚至获利很多还是继续持有。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尽管长期看好某股,但由于帐面已经获利便经常会在股价调整时一抛了之。其实长线筹码卖出的时机应该是公司业绩增长停止之时,绝不是股价调整之时。比如某股去年每股收益0.30元,研判后认为06年预计0.45元,07年预计0.67元,现在股价在4到5元之间波动,那么就可以长期持有,同时长期跟踪,如果06年07年的目标都达到的话就起码应该持有到07年的年报公布前后,到时候再继续研判,如果08年的业绩无法继续增长,那么就是退出的时机了。
 
持有长线筹码并跟踪数年,这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那又是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坎。(潘伟君原创)
 
注:本文是刊登在06年4月4日《上海证券报》上的原文,发表时有所修改。
 
随笔 ── 米老鼠热浪
 
米老鼠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因为以米老鼠为主要卖点的迪斯尼乐园有可能落户上海浦东的川沙,而G界龙(600836)就处在这块地块中,这样该股的拔地而起也就成为必然。
 
每当一个题材在最初的疯狂过去以后应该继续关注的并不是相关热点股票的调整幅度等等市场情况,而是题材的本身。
 
米老鼠题材的本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市场中的其他投资朋友对此有什么了解,反正我不太清楚。于是便趁题材的短期回落期静下心来研究米老鼠题材。
 
经过一些分析和研究,发现原来模模糊糊得知的一些东西素还是有一些误差。
 
首先,上海迪斯尼的选址并不是浦东川沙一个。当初被选的地点有三个,分别是:南汇区的六灶镇、浦东的三林镇和浦东的川沙镇。其中三林的地块目前属于外高桥集团,也就是G外高桥(600648)的控股公司。该地块原为“环球影城”的用地,但该项目并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该地块的特点是离市区较近,就在世博会选址边上,交通等都没有问题。三个选址中川沙的呼声似乎更高一些,该地块离浦东国际机场较近,未来的地铁二号线延长线和已建成的磁浮列车都通过该地块,所以交通也没有问题,尽管离市区较远,但ZF有可能对过境旅客实施免签证48小时的特殊政策让其就近游玩迪斯尼乐园,这样就可以吸引到很多境外游客,这可能是川沙呼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迪斯尼公司的现金投资可能比较校以香港迪斯尼为例,迪斯尼投资3.16亿美元,香港投入4.19亿美元,香港ZF还造了一条路以及辅助基建设施,这样香港方面的总投资是36亿美元,迪斯尼只占总投资的10%,因此估计外方在上海迪斯尼中的投资也不会大。从现有信息分析,上海迪斯尼乐园将会有一家合资的股份公司进行运作,除外方的迪斯尼公司外中方是陆家嘴集团公司,是G陆家嘴(600663)的母公司。陆家嘴集团公司具有ZF背景,将代替ZF实际参与迪斯尼项目的运作。如果也象香港迪斯尼那样运作,那么绝大部分的前期投入都会由ZF买单。既然是ZF买单,我们就不要期望在征地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市场价进行。所以就算最后落户川沙,G界龙也确实要搬迁,但G界龙的地价补贴或者搬迁补贴肯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在中国,要想同ZF讨价还价余地是不大的。
 
最后。事情的进展还不明朗。据3月21日迪斯尼公司给某周刊的官方回应是:“现阶段对上海将兴建主题乐园一事没有新的公布。迪斯尼公司目前并没有为上海兴建主题乐园达成任何协议”。这并不是说未来不会在上海兴建主题乐园,只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进展。
 
纵上所述,迪斯尼乐园的题材成功的可能性依然相当大,选址川沙的可能性也是最大,但最后绝大部分由ZF投资的可能性也很大。尽管从长远看ZF的投资回报可能是不错的,但对于被动迁的单位未必会有大馅饼。
 
不管怎么说,市场需要的往往就是题材,因此米老鼠的热浪还会不断冲击市场,作为短线投机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绝对不是投资的首眩(潘伟君原创于2006-4-4)
 
也说增值
 
新版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的土地价值按照市场价来定.,所以大家开始注意起公司的地价来。
 
比如地处上海市区黄金地段的一些上市公司,或者手里握有大量地产资源的上市公司便开始受到市场的关注,媒体也也开始纷纷推出对此类上市公司的相关研发报告。于是,我们被告知:资产重估以后公司的净资产将大幅度上升,有的公司将有十多倍的升幅,因此现在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已经远远低于未来的净资产。
 
我们有时侯会按自己的意愿去关注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但很少会去客观地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一地产增值概念我们除了应该关注到提升净资产这一个方面以外,还应该更深入地分析其它方面。
 
上市公司有多少资产固然重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赢利才是第一位的。假设某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有10元,但如果每股收益只有0.10元,那么其未来的定位还是会以每股收益为主而不会是每股净资产。所以对于市场来说每股收益更加重要一些。
 
也许会有公司由于一些原因会将某些地产的帐面赢利放到利润中去,这样起码在年报中会使每股收益增加。比如从原来的每股0.30元猛增到0.60元,但我们要注意:如果该公司在经营上依然没有变化,那么第二年的每股收益又会回到原来的0.30元,换句话说这种业绩的大幅度提高是一次性的。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收购兼并,因为净资产高,所以会吸引外资进行收购。难道外资不知道土地的市场价值而非要等到上市公司将地价体现在帐面上才会收购?老外没有这么傻。再说了,假如10元的净资产只能赢利0.10元,这种资产很难说有什么吸引力。当然,老外出于各种原因会收购兼并某些上市公司,但要在那么多的公司中选择未来被收购兼并的公司,难度比较高。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题材,在年内余下的日子里会不断地被市场挖掘,对于短线投机来说是绝不容忽视的,只是千万不要持有过长的时间。
 
同样属于增值题材的法人股流通就不一样,手中持有的法人股流通以后会拿到真金白银,如果这批资金以后有新的投资方向仍然会带来利润。
 
思想录_经济学家
 
看到一篇帖子,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对股市指手画脚颇为不满,其实就全球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有朋友在外贸学院执教,也曾去美国讲过学,早就告诉过我:在美国或者欧洲,老百姓感兴趣的是商科类学校,真正的商业顶尖人才也大多数来源于商科类学校,而学经济在西方是属于理论研究范畴,很少有学生愿意去攻读这门学科。因此也就基本上不可能在大众传媒上看到所谓的经济学家。
 
香港某经济学者经常指点国内的上市公司,甚至在电视台辟了专门的栏目,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特色之一。该学者数年前也是呆在美国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回了香港。
 
其实海归类的学者也并不在少数,通过在美国读一个经济类的博士(相对容易),然后工作数年后就是留美经济学家了。
 
也许中国需要这样的经济学家在媒体上频频露脸?至少业内并没有感到这些经济学家讲出了什么新的东西,甚至有些言论明显带有外行的嫌疑。
 
也许ZF需要这些经济学家作为智囊团?那就写内部的调研报告吧,别在公开的媒体上喋喋不休了。
 
指手画脚的人太多了,我们对于某一个经济学家看牛还是看熊并不感兴趣。
 
也许少了这类经济学家市场会更加清静?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问了周围的一些朋友,共同的答复:“烦”。
 
忽然想起一句前苏联电影中的经典对白:“我们不理睬它”。
 
今天盘中中国石化(600028)出现几次大手笔的杀跌盘,这是去年该股上涨以来的第一次,对此,我们不能“不理睬它”。
 
潘伟君文集(3)
 
看盘笔记(20060201)_投资股票的基本要点
 
1、不能着急
 
大盘连跌几年,出现亏损的可能性相当大,但着急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点。任何时候都不能靠着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不能着急,这是做股票的第一个要点。
 
也许会问:“如何才算着急?”答案很简单:想骂人。如果老是想骂人,那么一定是着急了,赶紧提醒自己不要着急。
 
2、理性
 
理性就是客观。以下两条是最忌讳的:
 
自己买了股票就看“涨”,听不得别人说“跌”。
 
自己没有股票就看“跌”。听不得别人说“涨”。
 
正确的做法是:先客观地分析多空双方的理由,然后再决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两点,那么就具备了做股票的基矗
 
今天想到写这些,主要是因为有不少朋友来信希望我对大盘甚至个股多提看法。其中不少朋友至今为止还比较着急,因为被套很多。但我觉得首先要打好基础,只要坚持留在这个市场上,机会多得很,不怕没有机会。几年都套下来了,并不急在这几天。
 
现在要做的:
 
第一步:争取做到前面的两点。
 
也许已经做到了?说实话,真正做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只能是“争取做到”,包括我自己也还在不断“争取”当中。
 
第二步:分析大盘。
 
绝对不要以“重个股轻大盘”的说法来安慰自己,一般我们没有能力找到一小部分走势强于大盘的个股,所以大的趋势必须把握。
 
这几天正在研判大盘,争取在立春之日(2月4日)或之前告知各位朋友。
 
(潘伟君原创于2006-2-1)
 
我们该学些什么?
 
上个周日,几个业内的年轻朋友买了我刚刚出版的《大上海的梦想岁月》一书,便借签名的机会相约来拜。
 
该书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职业操盘手的过程,其中也提到了主人公化了大量的精力来学习各种证券理论,所以朋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学些什么?”
 
书中提到了不少证券理论,比如波浪理论、周期理论等等,但实际上从事证券是进行真金白银的战斗,绝不是理论研究,因此其结果的重要性远大于研究过程。我们所学的必须是能够直接对投资有帮助的东西。有朋友就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化了一大堆时间用各种方法论证出来的结论却往往被老总扔在一边。我反倒认为这样的老总恰恰是明智的,因为这些老总起码知道这些理论的作用非常有限。
 
笔者在本栏已经谈过,没有理论基础的理论与算命没有差别。比如波浪理论,比如周期理论等等,我们都看不到它们的理论基矗那么是不是就不要学了呢?也未必。比如技术分析一类的东西还是有一些作用的,但它的作用并不是直接指导买进或者卖出,而是告诉我们一些市场的交易情况,比如今天的收盘价是在近期的高位还是低位,比如近期上涨天数多还是下跌天数多,比如近期是上涨的股票多还是下跌的股票多等等,这些结果我们都可以参考。
 
当然,如果你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对于市场上面所流行的各种经典理论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并不代表你要依靠这些理论,而只是让你在百家争鸣的市场中更了解其他九十九家的观点,更有利于你在自己的公司内阐述自己的立常
 
《大上海的梦想岁月》中的主人公学了很多理论,但成功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这些理论。真正让主人公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潜意识的开发以及建立在对市场投资心态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的操盘技术。说到底,如果我们要在这个市场上成为大赢家,首先就必须要有领先市场的意识,其次是要学会分析市场的心态,另外在大资金的运用上还必须具有强烈的盘面感觉。
 
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学的东西并不在书本上。比如市场的潜意识或者说是盘面的感觉,这就不是从哪一本书上就可以学到的。至于一些朋友提出关于操盘方面的技术,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在这方面形成理论,而且可能永远也成不了理论。我曾经谈过不少这方面的话题,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些小伎俩而已,《大上海的梦想岁月》一书中有比较多的描述,但也只能算是一家之言,以后我还将进行一些这方面的分析。
 
其实做股票很难说清楚必须学习什么,就我自身而言,以前也曾经学习过各种经典理论,后来因为操盘的需要又努力培养盘面感觉,现在则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深感兴趣。尽管学习的内容一直在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象我们这种操盘手必须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一直学下去,直到退出为止。(潘伟君原创于2005年1月)
 
除了等待还要努力
 
据说现今市场上的投资者或者参与者绝大部分是96年以后进入的,对于93年大盘在几个月内从1500多点跌到300多点只是更多的从K线图上认识,直到经历了大盘从2200点下来几年的跌多涨少的煎熬后才开始逐步体会到股价下跌的可怕程度,尤其是那些相信西方理论的信奉者,不得不面对GDP持续增长但上证指数逐波下滑的局面。
 
然而我们还是要依靠这个市场生存,而且因为没有做空机制而只能依靠单向做多。数年的大调整已经教育了绝大多数的投资人,使得盈利的预期一再降低。现在随便在哪一个场合,大家认同度最高的一个论点就是一年抓一次行情,其他时间只有等待。
 
这个论点听上去不错,确实这几年每年也只有一次行情,抓住了也的确可以了却一年的心愿,但问题出在等待上。很简单,假如你每天都在坐等行情的到来,万一行情来了,你怎么才能确认行情已经启动?因为我们每次都看到有大量的资金被套在头部。就算你有敏锐的眼光判断出了真正的行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买什么?
 
显然,天天坐等行情的人是无法在一千多家股票中买到好股票的。由于市场已经日涨夜大,熊市中的反弹行情已经很难做到个股的齐涨齐跌。所以在一年中绝大部分的等待时间里,我们还需要的是更加努力的工作,为个股的选择做准备。
 
当然,努力也是要有方向的。在历时数年的调整以后,大量靠操纵股价进行盈利的模式正在退出市场,原先的庄家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市场正在进行一次开市以来最大的内部裂变。庄家的大量减少使得我们靠跟庄获利的预期降低,迫使我们对市场的赢利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前两年流行的价值发现模式其实只是基金联手哄抬某一板块的模式,但股价的定位将越来越依赖自身的效益这倒是不争的事实。按此逻辑,我们只要能够寻找出在不久的未来业绩能够大幅增长的公司,战胜市场是完全可能的。
 
前两天我为一个职业投资朋友提供了一个方法,不算太难,但需要花费精力,朋友觉得可行,至于花费精力他觉得是应该的,因为他也认为没有靠等待能得到成功的。
 
我的建议是关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诸如资产重组之类的重大公告,但如果业绩会出现大幅提高的话一般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会有变化,因此我们继续拓宽思路,因为市场较注重短期行为,因此对于某些几年后才能出业绩的项目不太注意,所以我们就把眼光放到几年以后。实际上每年都会有好多公司通过新发、增发和配股产生新的项目,从中找出一些前景看好的公司加以跟踪,经过几年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年都会有一些公司的好项目完成,业绩存在大幅提高的可能。当然,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但是值得一试。(潘伟君原创)
 
盈利的随想
 
一位在券商处天天解盘的朋友来访,聊起一些投资者,感到自愧不如。尽管大盘的年线已经拉出两根阴线,但还是有出类拔萃者。
 
大家都认为股票市场是少数人在赚钱,就象历来有“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一样。但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有点含糊的,因为它只涉及人数而没有涉及资金的大校道理很简单,如果其中的“一赚”是持有绝对多的资金的话,这部分资金获利甚至获大利的后果就是大盘的上涨,那么市场是不可能一路下跌的,但对于总的投资人数来说仍然有可能是“七亏二平一赚”
 
比如基金,基金公司的人员比起4000多万投资者来说只能算是极小一部分。但他们掌控的资金却绝不是一小部分。现在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而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总流通市值也不到7千亿。如果基金都赚钱了,大盘自然就涨了,也不会跌到1000点下面去。2003年大盘之所以最后拉出年阳线,之所以出现投资人赚少亏多的二八现象,关键就在于基金赚钱了,基金的重仓股涨幅巨大,基金赚钱就意味着大盘的上涨。
 
显然,只要是大资金赚钱市场就不会跌。按此逻辑,由于市场长期下跌,因此真正能够在市场上长期获利的只是一小部分资金,当然,所涉及到的人数一定也是少之又少。
 
据此推理,在民间的投资者中一定会有不少高手,所以朋友的感叹是有道理的。
 
然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如果是高手,其财富的增长绝不会因为大盘下跌而停滞,因此在若干年以后同样会面临日长夜大的资金问题。比如投入在几十万元时是高手,到了几百万元或许还勉强是高手,但年均收益率已经下降,到了千万元级就会退出高手行列,而上亿的财富却总是那么遥远。这就是资金量的大小在起作用了。
 
也许我们总是耳闻目睹一些传媒在宣传某某投资大师赚了多少多少钱,但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赚钱的方式。
 
大师们的赚钱方式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老百姓拿的是自己的血汗钱,而大师们则主要是靠别人的钱。比如说当我告诉你某一个基金经理一年赚了500万元你绝对不要瞪大了眼,因为他管理的基金就有几十上百亿,他必须在基金管理费中分得一部分,加上在基金获利后奖励的一部分,这些收入并不过分。现在一家100亿元规模的基金其管理费超过一个亿,除去成本,每个人能够分到多少?加上盈利以后的提成,我们根本算不过来。
 
巴菲特的起家靠的是私募基金,索罗斯靠的是对冲基金,彼得林奇靠的是共同基金。可以这么说,股票市场上的大亨级人物几乎都与基金相伴。
 
当然,世界上也一定存在不靠基金的大亨。我曾经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独自住在一个墨西哥湾的私人小岛上,岛上没有其它人。他依靠发电机和卫星天线以及无线电话进行交易,觉得沉闷时便外出旅游。当时他不过20多岁。
 
但不论怎么说,在市场上真正赚钱的话一定不是大资金。
 
当然,如果市场处于牛市,那么几乎所有的资金都在赚钱,本文的讨论也就没有意义。(潘伟君原创)
 
回购与透支
 
有老总的朋友来访,反正已经收盘,便一起聊聊。
 
这两位朋友正与他人连手开发造楼,由于介入时机较晚只能拿别人的二手地。不知一些什么原因,到手的地块必须尽管造房,于是,本来只想通过再次转手而赚钱的念头只得打消,实实在在的开始造楼。但资金已经枯竭,因此只能用地抵押换来资金再造楼。以前也没有造过楼,实在没有想到中间还有数不清的花钱地方,最后楼尚未造到顶资金却没了底。今天来这里的目的之一恐怕就是来寻觅资金的。
 
说起做股票,他们并不是内行,但感觉保险的多,因为现在券商已经很少给客户透支,即使被套问题也不大,跌两成不过就是本钱打个八折,影响有限,硬是要出来也并非不可能。但他们现在就不一样了,贷款即将到期,到时侯地也许就是银行的了,没有了地这楼还怎么卖?把这个造了一半的烂楼卖掉还不知道有没有人肯买,愿意出多少价,所有的一切好象都是糊里糊涂的,就好象透支做股票被斩仓一样,但市值却总是搞不清楚,远没有做股票这么清楚,赢多少或者亏多少一目了然。
 
做证券确实干干净净,即使象130亿规模的基金,净资产每时每刻都可以算出来。而一家实业公司,实在是很难计算净资产的。
 
确实券商已经很少给客户透支了,似乎做股票也就不可能被消灭,但这是外行的理解。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庄家都在使用各式各样的融资手段进行运作,已经公开死亡的就有多家,传说的就更多了。融资做庄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透支做股票,这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据说现在已经将透支这种方法延伸到其它品种,比如国债。
 
那两位朋友根本没有想到只做国债也可以通过透支而死掉的。
 
用国债回购进行融资在业内是很常见的,但这里融进来的资金主要是买股票的,或者是再融给庄家做庄。但单单通过国债和回购进行交易的恐怕还是不多见,尤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过。
 
假设某人或者某机构手中有10个亿,全部买进一种国债,然后用买到的国债全部进行回购换回资金,这时市场已经少了这10个亿市值的流通国债。由于国债抵押有一定的折扣,这时回购进来的资金要少于10个亿。再将国债抵押得到的资金买进同一国债,再进行抵押,如此往复,用不了几个循环,这一品种的国债就将成为“庄股”,流通筹码大大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庄家所融到的资金可能是自有资金的10倍甚至20倍乃至更多,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透支倍率。
 
有一个投资者拿了几个亿,然后用这种手法大量买进同一品种的国债,最后总共持有但已经被抵押的筹码超过一半达到100多个亿。不过最近好象已经被这样的超额“透支”而消灭。(潘伟君原创于2004年底)
 
不熟不做
 
老百姓有了一些余钱,便想着如何才能获取超过银行利率的回报,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投资方向,比如证券、期货、外汇、房产、字画、古董等等,甚至还出现了我等职业投资人。但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大家还是比较明确的,懂什么就做什么。比如对书画有造诣的就收藏字画,对汇率变化敏感的就炒汇,喜欢以小博大的就在期市中拼杀等等。然而只是确定大方向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行当里面也是千差万别。
 
就那证券市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A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58988.html
Tags: 交易 细节 看盘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