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做人的经济学》的知识介绍

《做人的经济学》的知识介绍

2016-08-11 14:18:49 来源:www.45fan.com 【

《做人的经济学》的知识介绍

爱情、婚姻、家庭,多么令人神往的精神圣殿,但是谁又能够否认,在这神圣殿堂的深处,是利益暗流的涌动,导致人世间的离合悲欢?(本章题记)
 
第五章 爱情、婚姻、家庭经济学
 
俄罗斯曾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夫妻,80%后来都感觉不幸福,反倒那些因为功利的原因而结婚的夫妻,感觉幸福的比例大大超过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这里的功利,并不是指功名利禄,而是指爱情所必须的物质基矗我国有一句俗语“米面夫妻”,也是说夫妻关系首先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
 
你要柴米油盐,还是风花雪月?
 
一对热恋中的人儿依偎在一起,一个对另一个说:“如果世界上只有咱们两个人多好?”另一个说:“我也希望是这样。”两个人正亲热时,不小心被上帝发现了,上帝说:“不行,还必须有一个卖烧饼的。”
 
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爱情的基础是物质。俄罗斯曾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夫妻,80%后来都感觉不幸福,反倒那些因为功利而结婚的夫妻,感觉幸福的比例大大超过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这里的功利,并不是指功名利禄,而是指爱情所必须的物质基矗我国有一句俗语“米面夫妻”,也是说夫妻关系首先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爱情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人都是理性人,即他从事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利益最大化。爱情活动也一样,男人和女人就是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恋爱、结婚组成家庭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感情需要,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物质需要。人活着,衣食住行一样也不能少,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男女结合则是维持人生存最合理、最经济的方式:一是分工互补,男主外赚钱养家,女主内操持家务,共同创造双方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二是男女结合使各自的性伙伴得以稳定,双方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性满足;三是生儿育女为自己养老;四是彼此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相互沟通、理解、抚慰、鼓励,消除孤独。这很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分工合作提高了劳动效率,共同生活降低了生活成本。要维持爱情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然物质是第一。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钱人的爱情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一点物质基础的爱情,绝对不会幸福。也许暂时还可以,要保持长久绝对不行。在走过了“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年代,人们尽情的享受爱情的甘霖,追求婚姻的自由,但是经历了自由爱情的洗礼后,却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普通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爱情是要以物质来支撑的。鲁迅笔下的娟生和子君(《伤逝》),巴金笔下的汪文宣和曾树生(《寒夜》),当时都是为了冲破封建婚姻枷锁,而自由恋爱的,但是后来由于摆脱不了物质的困顿,终于又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无限伤怀的爱情挽歌。张玄有一部爱情小说《挣不断的红丝线》,组织股长马大姐安排傅玉洁嫁给大龄的齐副师长,但是傅玉洁却冲破重重阻力,最后嫁给了与自己产生爱情火花的宣传干事苏骏。开始倒也过了一段时间的浪漫生活,但苏骏后来被错划为右派,回来后变得唯唯诺诺,最后两人感情破裂离婚。这时齐副师长的妻子因患癌症而离开人世,马大姐又来撮合傅玉洁重续前缘。历经磨难的傅玉洁,来到齐副师长的家中,马大姐让她先洗个澡。在浴室里,温暖的水使她的每一个毛孔都沉醉在奇妙无比的享受之中,她的心渐渐柔软和敏感了:哦,这浴室,这客厅,这幽静的小楼……所有这一切,不都原可以同样属于她吗?然而她拒绝了,多么幼稚!这一次,她再也不能失去这天赐良机了。鲁迅和巴金是为了揭露旧制度对人的摧残,张玄是为了抒发自己对人总是难以摆脱宿命的感慨,但我认为他们都是对经济学思想的一种印证与阐释: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就犹如空中楼阁,总是要倒塌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的爱情观念总是和我们背道而驰。儿女考虑的是爱与不爱,是对方的形象、气质、志趣,而父母则看重的是对方的家庭、职业、能力。物质的笔触,给两代人的爱情观念划出了一条深深的代沟。也许我们的父母在年轻时也像我们一样的为爱疯狂过,但是经过岁月的磨砺,才终于感到在爱情的旅程中面包比鲜花更重要。作为自己的心头肉,我们的父母当然不愿意让我们去重复他们的苦难。
 
时代在变化,爱情的观念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在经济意识已经深入人骨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没有面包的爱情难以幸福,爱情和浪漫也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寻找幸福的路上绝不能回避或羞羞答答地面对某些“硬件”。第一次约会,女孩子直奔主题地了解对方的“月收入或年薪是多少,有没有车子和房子”。香港有个女作家写到:我可以没有爱情,但是我要有很多很多的钱。毕竟,纯粹的爱情不能当饭吃、当衣穿。
 
在网络大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有43.99%的人坦率表示,如果“一个男人给我一千万,另一个男人给我爱情,我会选择一千万,爱情太不可靠了,而钱最可靠”;只有14.22%的人选择爱情,视金钱如粪土;在回答“挑选一个男人时,最看重他的是什么” 时,有34.33%的人选择“事业心,有很多金钱”。而有好多男人,也开始试图找富婆,或者是有背景的老婆,哪怕长相差一点,年龄比自己大一点都无所谓。无论是女人傍大款还是男人找富婆,都无非是想让自己物质的起点高一点,未来的生活好一点。至于感情,总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传统观念把这归结为道德滑坡,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不是一种势利,却恰恰是符合人性。
 
现实中也有人在择偶时并不看重物质条件,执意要找一个穷秀才。我国古代戏剧中,总是演绎富家小姐搭救落难公子的故事,其主要看中的就是公子的才学。明智的人都知道,才学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别看今天是落难公子,说不定明天就会金榜题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很有点像现代人买股票,总是找那种潜力好的绩优股,实际上购买的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预期。但是到头来若发现公子屡试不中时,谁又能够忍受得了这样的遭际,直怨自己当初怎么就傻了眼,恨不得将其像跌破的股票,想方抛出去。
 
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在贫困状态下忠贞不愈的爱情故事,但那是在贫困年代里的童话。在普遍贫困的年代里,大家都在忍受贫困。而在现代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忍受那样的苦难。
 
爱情面前,物质是硬道理。有了钱,你可以给你爱的人买玫瑰,以换得她的芳心;有了钱,你可以请你的爱人喝爱尔兰咖啡,给你们的爱情制造浪漫;有了钱,你可以住别墅,坐别克,让你们的爱情更有品位。没有钱,纵使你有一百个理由爱她,拿什么表达呢?古今中外,人们在表达和维系爱情时,常常用爱情信物,其缘由也就是爱情空口无凭,要用物质来凭证。如果你衣衫寒碜,两手空空,到一个高贵美丽的小姐跟前说:“我爱你!”她一定会说:“神经病!”
 
现实是复杂的,决定爱情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物质也并不是唯一的条件,但我们应该对物质与爱情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以有利于我们对爱情的抉择和把握。
 
如果把爱情也当作一种可以消费的物品,爱情的神圣性就要大打折扣,因为爱情仍然逃不脱边际效用递减的厄运。热恋中的男女,纵使爱得死去活来,但是随着彼此付出的越来越多,其给对方带来的边际效用就会越来越少,到了彼此厌烦的地步,边际效用就成了负的。所以总是有痴男怨女说,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她),但是她(他)却辜负了我。
 
爱情的效用有多久?
 
一对热恋中的人儿,总是不厌其烦地问对方:“亲爱的,你会永远爱我吗?”“会的,亲爱的。”对方也总是给一个肯定的回答,然后两人便都情不自禁,陷入一种深深的幸福之中。但是谁又能够保证,他们的爱会永远不变?
 
爱情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有多少善男信女虔诚的跪拜在神圣的爱情圣殿前,祈求白头偕老,真爱永恒。文学家总是把爱情描绘得浪漫无比,而现实中的爱却又总是难以持久。尤其是在婚姻自由的今天,爱情自主了,但是爱情的期限却缩短了。大量的调查显示,现代人的离婚率在逐年上升。台湾作家柏杨也曾经引用大量的例子说过,爱情是会变的,谁要是不相信这句话,谁就得付出不相信这句话的代价。
 
经济学家用效用来阐释这个问题(本书第四章《朋友的效用》中我们曾用效用阐述过朋友的关系)。效用是指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对于一个爱吃肉的人来说,一盘肉对他的效用(即满足程度)是很大的,可是对于一个不吃肉的人来说,效用则可能是零,甚至为负(如恶心呕吐等)。人们之所以那么执著地追求爱情,就是因为爱情能够给人带来效用,即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效用没有客观的具体的标准,由于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所以同一种物品给不同的人所带来的效用是不同的。爱情也一样,对于同一个人说,有人可能非他不嫁或非她不娶,而有人却对他(或她)怎么也不来电。
 
当一个人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时候,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指的是一个人多消费一单位某种物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随着你所消费的同一种物品数量的增加,你增加的满足程度,即边际效用不是递增而是递减的。还以吃肉为例,假定你吃第一盘肉的效用为10,吃两盘肉的效用为15,即第二盘肉的边际效用就为5,吃三盘肉的效用又成了10,即边际效用就成了0,再继续吃,就感到发腻,甚至恶心呕吐,边际效用就成了负的。这就是经济学上重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一个人在消费某种物品时得到的效用(即满足),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是外部刺激引起的兴奋,当同一种刺激反复进行时(比如连续吃肉),其兴奋程度会越来越低,直至麻木甚至抵抗、排斥。
 
如果把爱情也当作一种可以消费的物品,爱情的神圣性就要大打折扣,因为爱情仍然逃不脱边际效用递减的厄运。热恋中的男女,纵使爱得死去活来,但是随着彼此付出的越来越多,其给对方带来的边际效用就会越来越少,到了彼此厌烦的地步,边际效用就成了负的。所以总是有痴男怨女说,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她),但是她(他)却辜负了我。
 
边际效用递减是客观规律,无法改变,但是掌握了这个规律,却可以有意识地防止爱情的边际效用递减。在这方面,杨贵妃不愧是防止爱情边际效用递减的高手。杨贵妃虽然没有学过经济学,也不懂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是她却知道男人对女人的爱,一大半是与身体有关的,只要保存住了男人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就保住了男人对自己的爱情,皇帝也一样。所以杨贵妃在和唐明皇做爱时,坚持不点灯。她只允许唐明皇感觉自己而不让他真正地看到自己。
 
杨贵妃与百依百顺的女人相比,不但没有惹恼唐明皇,反而极大地刺激了他对自己的兴趣。唐明皇在苦求无果的情况下,就趁杨贵妃洗澡的时候,趴在窗户上偷看。但杨贵妃却早有防备,派太监在外面警戒,让一个堂堂的当朝皇帝连偷窥都做不到。
 
偶尔两人闹别扭了,杨贵妃也从不向唐明皇求饶。说来也怪,别的女人越是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唐明皇火越大,杨贵妃呢,越是一副不稀罕他的样子,他就越舍不得她。最后唐明皇一个人熬不住了,只好低三下四让高力士再把她请回来,两人更加恩爱得像是新婚。就这样,唐明皇尽管拥有三千佳丽,却独独对杨贵妃的爱情恒久绵绵无绝期。现代有些男人找女人也是这样,对于送上门来的,似乎都是次品,而对那些费尽心机追不到手的,却爱得死去活来。
 
正如你喜欢吃肉,越是吃不上,偶尔吃一盘,则三日绕梁,余味不绝,如果整天让你放开肚皮吃,不腻才怪呢。杨贵妃成功套牢唐明皇,就在于她明白了在唐明皇面前不完全袒露自己,才能保持自己对唐明皇的边际效用不致递减。这很象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别胜新婚”、“距离产生美”之类的话。宋代诗人秦观也曾有诗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的,如果没有王母手持银针划出的天河之隔,也许就不会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如果没有法海和尚的从中作梗,也许就不会有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传奇。他们的爱情是在其边际效用正好达到最大的时候,却戛然而止,让人感到分外的凄美和留恋。在古代,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有一次的鸿雁传书给有情人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可是在今天,有了电话和网络,即使两个人身处两地,也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身影,就是遇到十万火急的事,发达的交通也能够让你很快与爱人团聚。这样两个人整天搅在一起,连一点个人空间都没了,烦不烦埃为此我更加佩服杨贵妃的聪明与狡黠。
 
为什么现代人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呢?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在古代,男女连面都没有见过就结婚了,他们是在结婚后才开始恋爱的,所以这时爱情的边际效用是很大的。加上封建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男欢女爱总是受到压制,夫妻之间做爱也像偷情一样遮遮掩掩,所以边际效用就递减得慢。而现代人自由开放,想怎么爱就怎么爱,早在结婚前就把结婚后才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所以好多人在还来不及结婚的情况下,爱情的边际效用已经递减成负的了。想想古代的那些才子,即使获得佳人的一丝青丝,都能兴奋不已,可是现代人,即使面对爱人的裸体,也难以激起一点点冲动。人常说喜新厌旧,总是贬过之而褒不及,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正常现象,旧人的边际效用递减了,就要从新人的身上获取新的效用。
 
面对现代爱情边际效用的迅速递减,让大家回到过去显然不可能,刻意的增加两个人的距离,对人性似乎也是一种压抑,倒是鲁迅说过的那句“爱情需要时时更新”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很多人,在没有得到对方之前,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行为,总是想方在对方面前表现得完美一些,可是一旦得到了对方,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塌实了,浑身也放松了,不仅不再收拾自己,更新自己,而且还糟践自己,如不修边幅、拖拖沓沓、不求进取等等,这样你在对方的眼里将不会再像初恋情人那样光彩动人,反而令人心悸,甚至起鸡皮疙瘩。
 
现代婚姻有“七年之痒”之说,也有资料显示说,人之所以有爱情,就是大脑内能够分泌一种爱情激素,让人产生爱的激情,但是这种激素只能维持一年半左右。这些也无非是要说,爱情消费到了一定的时候,其边际效用就递减了,如果不及时更新,你的爱情真的就要发痒了。
 
当你有一天忽然发现你的爱人正在疏远你的时候,不要埋怨世风日下,大骂男人(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先看看你的对他(她)的边际效用是不是递减了。
 
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有利于婚姻双方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婚姻双方的成本与收益平衡了,两人之间就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婚姻也得以稳固下来。
 
门当户对的经济底蕴
 
说起婚姻,不能不论起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就是男女结亲时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一定要相当。这种婚姻观念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拥护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也曾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被当作封建余孽批得体无完肤,可谓是历经风雨。可是到了现代社会,人性解放了,婚姻自由了,门当户对的观念却并没有作为历史的陈迹而烟消云散,仍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拿来作为衡量婚姻的标准,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传统的观念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封建观念,是套在男女身上的一根绳索,门当户对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仍有着强劲的生命力,是因为我国经历封建社会的时间很长,封建观念在国人的意识中已根深蒂固。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门当户对的观念之所以经久不衰,却是有着很深的经济底蕴。因为爱情观念、婚姻习俗等文化现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我们常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爱情婚姻当然也应该由经济基础来决定。
 
经济学家考虑问题要理性得多,做什么事都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爱情活动也一样。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有利于做到收支平衡。两个富人家联姻,双方的付出与回报很容易做到彼此相当,比如男方家给了女方家多少彩礼,一般都可以得到相当的嫁妆。而一个富人家和一个穷人家结亲,富人家的女儿当然不愿意到贫穷的男方家受苦难,富人家的儿子也则会认为贫穷的女方家是一个累赘,只是给予,没有回报。而对于贫穷的一方,也觉得日后要遭到人家的歧视,所以一般知趣的穷人,也不愿意高攀富人。在过去生产力很不发达,物质财富相当困乏的年代里,人们要改变自身的境况是很难的,一个家庭的富裕,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富家女如果嫁到一个穷人家,就注定要受一辈子苦,一个富家儿如果娶了穷家女,也意味着一辈子都要受到拖累,所以门当户对就更为人们所看重。
 
但也有富家小姐铁了心要嫁给穷小子的。当年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看似门不当户不对,但卓文君远比她父亲有眼力,她看中的是司马相如的才,而司马相如也不辜负文君小姐厚望,青云直上,终使两人达到了门当户对,成为流传后世的爱情佳话。穷途公子落难,小姐花园定亲是我国古代戏曲演绎的一个重要主题,现实社会也有那些高干女儿找了农村后生的,但他们找的落难公子和农村后生,都是才学过人。虽然今天不是门当户对,但是有了才学,明天就会门当户对的。但这在现实中真要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像司马相如那样幸运的才子并不多见。门当户对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有时也有面子上的收益。卓问君奔了司马相如,文君的父亲之所以严加阻止,也主要是面子搁不祝乡下人娶了城里老婆,可以在朋友们面前炫耀,中国男人娶了洋妞,也足以骄傲一阵子的。
 
婚姻双方的成本与收益平衡了,两人之间就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婚姻也得以稳固下来。但是现实是变化的,今天的门当户对,明天也许会变得门不当户不对了。结亲的时候双方家庭都是有钱有势,珠联璧合,但是几年过去,一方家道败落了,另一方将会对其另眼相看。谈情说爱的时候两人层次相当,学历相当,职位相当,但是几年过去,一方青云直上,另一方原地踏步,差距拉开了,门不当户不对了,踏步的一方对上升的一方疑神疑鬼,上升的一方看踏步的一方横竖不顺。门不当户不对了,双方的均衡打破了,婚变也将随之降临了。现代社会的离婚率太高,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变化太快。
 
经济学不但讲求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还讲求资源的配置。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门当户对有利于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其实从婚姻的起源看,男人和女人结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资源配置的过程。男人身强力大,适合干户外工作,女人细致灵巧,适合做家务,这两方面资源相配置,分别解决了男人和女人的生存所需。另外,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性满足,男女相配不仅完成了这一过程,而且还由此孕育了后代,将来为自己养老。所以婚姻涉及的并不仅仅是感情行为,婚姻所涵盖的因素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人在生存过程中所能遇到的问题(资源),都会影响到对婚姻的抉择(配置)。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干一番事业,你择偶的过程中,一定会考虑对方拥有那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成就事业,是她的老爸有钱,还是有权,还是她自己是个才女,或者是贤妻良母。在现实中,我们总是看到强强联姻(资源优化整合),结成一种利益同盟:富家之间联姻,财和财能够聚合生更多的财,权势之家联姻,权权联合使权力更加牢固,富家和权势之家联姻,金钱和权力互补威力无比。
 
到了今天,门当户对不仅仅再限于家庭出身,学历、形容、地位,职业,志趣、爱好也要相对应,即人们常说的“般配”(资源合理配置)。学历差别太大难以沟通,兴趣不投无法交流,地位差别太大人格难以平等,职业相距太远无法共同提高。让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和一个一字不识的大老粗在一起生活,结果会怎么样呢?当然这些要素里也隐含着经济因子,一般来说,学历的不同、职业的好坏、地位的高低对彼此的收入都会带来很大的差距。所以人们强调一定要般配。除了般配,有时也讲(资源)互补。互补是门当户对的另一种形式,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有时也会找一个相貌丑陋且没有文化的男子,但这个男子一定得是个大款,若这男子又穷又丑,那就成了武大郎,美女愿嫁才怪呢!
 
不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门当户对都是人们对待婚姻的一种理性行为。短暂的瞬间,高贵美丽的露丝爱上了热情奔放的杰克,但那不过是好莱坞一手炮制的爱情童话。在那种压抑的特定环境下,露丝需要的是倾泻,而杰克恰恰是那样的奔放,两人相遇,都从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倾泻口,其他诸如金钱、权势等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如果“泰坦尼克号”不沉没,让长期在一个贵族世家生活久了的小姐和一个底层小子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只有天知道了。
 
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爱情、婚姻问题,博弈理论同样会闪烁出其光辉的一面。一场爱情、一场婚姻,实质上也是一场游戏一场竞赛,在这场游戏和竞赛中,男人和女人都想彼此“征服”或“打败”对方。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产生爱的火花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博弈就产生了。
 
婚姻,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博弈
 
在一个大学的酒吧里,4个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旁边一个男生却在喃喃自语:“如果他们4个人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睬。然后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有人愿意当‘次品’。但如果他们先去追其他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在那个男生的眼里,追求女生就是一场“博弈”。这是影片《美丽心灵》中的一个情节,这部影片是根据博弈论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的生平改编的,曾因独特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博弈论思想而获得了奥斯卡大奖。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的英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在游戏竞赛中,双方都在想方设法控制或打败对方,其行为就是博弈。由于博弈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爱情、婚姻问题,博弈理论同样会闪烁出其光辉的一面。一场爱情、一场婚姻,实质上也是一场游戏一场竞赛,在这场游戏和竞赛中,男人和女人都想彼此“征服”或“打败”对方。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产生爱的火花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
 
博弈论的典型模型是“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名合伙犯罪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只能取决于两者对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为防止两名嫌疑犯串供,将他们分别关押。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每人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以妨碍公务罪被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将被重判10年。
 
对于两名囚徒而言,当然最好的策略是都不交代。但他们无法串通,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个交代了,自己就会被重判。所以对于一个囚徒而言,不管另一个囚徒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所以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两个囚徒之所以陷入到困境,就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心里的真实想法,即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他们无法窜供。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囚徒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进行决策,但是这种个人理性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让集体中的每个人利益都受到损害。
 
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上了对方,往往会陷入到囚徒困境中去。男女双方一见钟情,彼此爱慕,最好的策略当然是相互表白。但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只知道自己喜欢对方,而对方是否真的喜欢自己却难以判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都不表白。要是自己表白了,万一对方对自己并没有什么,那多尴尬埃有时尽管两人已经断定彼此相爱,可仍是谁也不愿表白,他们都觉得如果自己先表白了,岂不是太没有面子了吗?在现实中,这样错失一段姻缘的并不少见。
 
如果是一方首先爱上了另一方,就像《美丽心灵》中的男生首先追女生,虽然男生已经主动出击,发动攻势,但这时双方的信息仍然是不对称的。因为男生追女生时,并不知道女生的心理状况(女生的逃避是矜持羞涩,还是压根儿拒绝),而女生也不知道男生的真实想法(男生的殷勤备至或者曲线救国,是真心爱自己,还是另有企图)。也正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一方使劲地追,一方又使劲儿地躲,双方仍然是处在囚徒困境之中。
 
要让有情人成眷属,就要打破囚徒困境。打破困境的关键是双方信息由不对称走向对称。对于一见钟情者,只要一方主动表白,另一方就会积极回应,双方随之进入热恋状态。对于男生追女生,由于男生不断地向女生表白,女生可能会深受感动而深信不疑,答应男生的求爱;女生也可能会向男生坦白,说我其实并不爱你,让男生就此终止。有时两个人中间有些话说不出口,还需要中人来沟通。不论是何种情况,由于双方真实信息的呈现,两人都会从囚徒困境中走出。
 
当两人彼此倾心,进入热恋状态,男人和女人之间就从囚徒困境转入智猪博弈状态。什么是智猪博弈呢?假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揿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若小猪去揿,大猪先吃,待小猪奔过来,大猪已吃了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大猪去揿,小猪先吃,小猪可吃6个单位,大猪吃4个单位;若两只猪同时去揿,再奔过来同时吃,大猪可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大猪采取何种策略,小猪的最佳策略都是在食槽边等待大猪去揿按钮,然后坐享其成。而由于小猪总是会选择等待,大猪无奈之下只好去揿按钮。囚徒困境,是缘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而智猪博弈却是由于双方信息比较对称,大猪知道小猪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去掀按纽都是吃亏的,小猪也明白大猪总是会去掀按纽的,所以它们采取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进入热恋状态的两个人,总有一方显得是比较主动,他(她)总是会事先为两个人做好一切,而另一方坐享其成。主动的一方总是会想,我会好好爱他(她)的,我要尽可能的为他(她)多做一些事,以表达我的爱。被动的一方则可能会想,她(他)是很爱我的,即使我不做,她(他)也会做好一切的。再如一方非常喜欢整洁,而另一方却很邋遢,整洁的一方忍受不了脏乱差,而邋遢的又不可能去收拾,即使收拾也只是走过场,于是整洁的一方就干脆一个人将卫生包揽了。而邋遢的一方则想,反正对方有洁癖,他(她)总会收拾的,即使他(她)不收拾,对我也没有影响。
 
在热恋状态或婚姻状态的初期,智猪博弈一般不会使两个人发生矛盾,两个人反倒会和睦相处,尽情的享受爱的甜蜜。干活的一方为自己将一个不修边幅的邋遢鬼变得整洁潇洒而兴奋,享受的一方也为有这样一位关心自己的爱人而陶醉。但是经济学家设置的模型是既定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却是变化的,久而久之,干活的一方就受不了啦,老子凭什么伺候你?而享受的一方却觉得这些本来就应该是你干啊,于是双方就为你多我少而发生争执,进而升级,两个人就像两只斗架的公鸡,斗得不可开交。此时另人由智猪状态进入斗鸡状态。
 
斗鸡博弈是双方面对面争胜负。假设有两个人面对面过一座独木桥,这时必须有一个人先选择退让,两个人才能都过桥。但这两个人谁都不肯先让,于是斗鸡博弈就开始了。如果两方实力悬殊,一个弱不禁风,一个虎背熊腰,尽管弱者不情愿,但也会选择退让。如果两人实力相当,则可能有一方会拿出不要命的架势逼退两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耍“二杆子”。如果另一方根本就不买帐,你不要命,我比你更不要命呢,则最后的结果是谁也过不了桥。斗鸡博弈对博弈双方都没有好处,避免斗鸡博弈,必须有一方选择退让,一般来说,要强者退让很难,弱者选择退让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好汉不吃眼前亏,当时是输了,但却避免了伤亡,保全了自己。两方实力相当,也应该坐下来协商,这一次我让你,下一次你再让我,或者未让的一方给让的一方其他补偿,使两方的平衡。
 
婚姻双方的斗鸡博弈,使整个家庭战火纷纷,硝烟弥漫。双方都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丈夫可能会举起拳头威胁妻子,妻子打不过丈夫,可她会说,如果你打我,我就和你离婚。一般来说,到关键时候,总有一方对于对方的唠叨、责骂装聋作哑,或者妻子干脆回娘家去冷却怒火,或者丈夫摔门而出找朋友去诉苦,一场干戈化为玉帛。夫妻在斗鸡时,一般是讲理者向不讲理者让步,如妻子是个泼妇,丈夫为了安宁只好忍让三分,或者丈夫是个酒鬼,妻子也只好忍气吞声。有时是弱者给强者让步,比如一方在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等方面明显逊于对方,自觉低人一等,做出让步。而大多情况则是丈夫给妻子让步,有些是丈夫很爱妻子,妻子无论怎么过分,他都会去哄劝,有些丈夫则是觉得好男不和女斗,和女人计较不值得。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解决斗鸡博弈的良方,无论出于什么情况,对待自己的另一半做出让步都是明智的选择,有话好好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停地斗下去,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酿成家庭惨剧。
 
有不少人在外面和人相处,都能够做到相互谅解和忍让,但是回到家里和自己的另一半,却不肯忍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夫妻之间的博弈不是一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好多人认为,两个人要长期在一起生活,这一次我让你了,还会有下一次,这样让下去,到时你还不骑到我头上去?丈夫为了让妻子听话,而动拳脚威胁,妻子却去了娘家,任谁也叫不回去。丈夫说这一次不把你打下,下一次你还会耍泼,而妻子却说,这一次如果轻松的跟你回去了,下一次你还会再打我。和外边人就不一样了,属于一次博弈,吃亏占便宜就一次,以后我惹不起你但我能躲得起你。
 
也正是由于夫妻之间博弈的重复性,所以在博弈过程中只要双方还在理智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就动真格的整治对方,只是吓唬吓唬而已。丈夫打妻子,他不敢真正下狠手,而妻子一般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因为他们双方都明白,仅为一时出一口气而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到头来还得要自己来承担。也正因为这样,夫妻之间都知道,别看你现在这么凶,其实你并不敢真的把我怎么样,所以有许多家庭,只要一方挑起事端,另一方就会积极应战,夫妻之间的博弈就时断时续。我们平常说的“见不得,离不得”,“争争吵吵,相伴到老”,其实就是对这种博弈情形的形象写照。
 
现实世界中婚姻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用几种博弈模型对爱情和婚姻状态的分析,并不能代表其全过程。有些男女已经同床共枕,却仍处于囚徒状态,由于双方互不信任又沟通不够,所以对对方疑神疑鬼。有些夫妻却在婚姻的长河中,一辈子能够处于智猪状态,这一方面,你做我的大猪,另一方面,我又做你的大猪,两人相互照顾,相互欣赏,有了矛盾,两个人也能做到相互体谅,相互理解,避免斗鸡发生,因而他们的婚姻和谐美满。
 
在一个家庭内部,每一个家庭成员又都是一个利益主体,所以成员之间又时常会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博弈。比如夫妻之间常常为把自己的思想凌驾于对方之上而争争吵吵,孩子追求爱情自由父母却要包办而闹得天昏地暗,兄弟之间也会因为财产分配的不公而反目成仇。家庭愈大,各种矛盾就更愈错综复杂,暗流涌动,风吹浪打。
 
家庭,暗流涌动的港湾
 
在我们心灵的归宿中,家是美丽、宁静的避风港,再没有比家更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的了。有一首歌《我想要有个家》,唱出了多少人心灵深处的愿望和希冀。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却总是被世俗的另一面所困扰,恩怨情仇,矛盾迭出,成为一个暗流涌动,风吹浪打的港湾。在此起彼伏的家庭纠葛中,演绎出人世间的一幕幕离合悲欢。面对各种家庭纠葛的产生,社会学家从文化、道德、伦理层面进行诠释,但是在经济学家的眼里,那些纠葛的根源莫不缘于家庭成员之间自身各种利益的纷争。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将经济学的研究从经学殿堂更为广泛地拓展到人文科学领域。一些似乎与经济学毫不相关的问题,如结婚、生育、子女抚养、家庭结构、社会教育、抢劫犯罪、甚至是歧视行为和利他主义等等,都被贝克尔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为此贝克尔摘取了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在贝克尔的研究中,他用大量笔墨研究家庭结构极其家庭行为,创立了家庭经济学。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人都是自利的,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男人和女人就是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恋爱、结婚组成家庭的。男女婚配、组建家庭的行为模式,实际上就好比一种市场模式。过去人是父母包办,现代人是自由恋爱,但不管是那种形式,都有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效用价值的比较、选择竞争、优化配置的经济因素在里边,最后达成交易,确立婚姻关系,建立家庭。然而人是有感情的,所以这个交易过程并不全是物质化的,还包含感情、精神等因素,但我们仍不妨把它们看作是整个交易中的一项内容,因为在婚恋过程中,我为你付出了感情,我也是为了得到感情上的回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似乎也很符合经济学的交换原则。正所谓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与回报。
 
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生存利益是最首要最基本的利益。所以男女在婚配的基础上建立家庭,也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物质财富非常缺乏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男女结合是最经济的生存方式。一是分工互补,男人有的是力气,对打猎、耕田、搬运等需要大力气的室外活、粗活,不在话下,而女人柔韧细腻,擅长做饭、洗衣、针线等精致、细密的家务活。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为此原始的家庭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这样女人有了依靠,男人也有了照料,互为依托,彼此依存。二是性满足,性需求就像穿衣吃饭一样必不可少,结成婚姻,男女双方的性伙伴就得以稳定下来,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性满足。如果是原始社会的群居生活,每一次性满足都要重新寻找性伙伴,成本很高。另外乱伦不利于种族繁衍,也会导致各种疾病,危及人类的生存。三是养老,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了失去劳动能力,生存怎么办,所以就要繁衍后代。现在农村仍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现在你小的时候我养你,将来我老了你养我。生儿育女,实际上是对自己养老的一种投资。一对夫妻在青壮年的时候,一方面是赡养老人,回报父母对自己当年的养育之恩,同时养育子女。这样不断繁衍,循环往复,家庭大了,大家庭里面又有了小家庭,就形成了家族,家族凝聚成的力量,就更是强大。
 
在家庭延续和扩大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重男轻女、包办婚姻与门当户对。为什么要重男轻女,因为在养老方面养儿比养女的预期要好,女儿终究是要出嫁的,父母总愿意在儿子身上大力投资。包办婚姻,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盛行过。父母为什么要包办儿女的婚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产品,父母似乎有权处理和支配。而在家庭行为中,生儿育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养老,所以包办婚姻与其说是父母为儿女的幸福考虑,倒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因为儿女婚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自己未来的生活状况。给儿子娶个自己中意的媳妇,可能更顺从于自己,给女儿找个有钱的婆家,自己则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收益。有许多贫苦人家,也许是无奈,也许是有意,为得到不菲的彩礼而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为数并不少,酿成一幕幕人间悲剧。而门当户对,更是出于成本与收益方面的考虑。
 
有人曾对家庭的性质和功能做过这样的概括:经济共同体,生育合作社,搭帮过日子。我对这种充满经济学智慧的精辟概括非常叹服。由于家庭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纽带,成员之间关系比较稳定,信息较为对称和充分,相互较为信赖,因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和家庭的单位运行成本就比较低,从而也更有效率。的确,一个稳固而又具有亲和力的家庭,不论是在日常生存还是在非常时期,其在与诸如别的家庭、自然环境、社会等外部力量的博弈中,家庭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拧成一股绳,攒成一股劲,共度难关,实现了整个家庭利益的最大化。但在一个家庭内部,每一个家庭成员又都是一个利益主体,所以成员之间又时常会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博弈。比如夫妻之间常常为把自己的思想凌驾于对方之上而争争吵吵,丈夫只顾自己事业不顾老婆孩子而妻离子散,孩子追求爱情自由父母却要包办而闹得天昏地暗,兄弟之间财产分配不公而反目成仇。家庭愈大,各种矛盾就更愈错综复杂,暗流涌动,风吹浪打。一个家庭内部矛盾的激化,就可能导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决裂,比如夫妻离异,孩子离家出走等。
 
从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出发,人都是自利的,既然原有的家庭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决裂以后,有些成员就会与外部家庭的成员走到一起,这样就导致家庭的重组,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人不能无限制地满足自身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毫无节制的满足自己的利益,正常的家庭秩序将无以维继,进而带来社会秩序的紊乱,危及人类的整体生存。所以在长期的社会演进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家庭道德和家庭伦理,直至今天的《婚姻法》,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从而保障家庭秩序的稳定性。比如长期形成的封建家长制,从今天的视角看,虽然把人性压抑了几千年,但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却为家庭秩序以及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一个经济组织中,谁对这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起主导作用,谁无疑就在这个组织中占统治地位,在一个家庭中也不例外。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由于当时人口稀少,所以生孩子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而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只有女人才会生孩子,再加上女人细心,擅长采摘植物果实,能够比较稳定的提供家庭的食物来源,而男人打猎却很不稳定,所以女人对一个家庭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人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是无可动摇的。但是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男人捕获的猎物多了,家庭的统治地位就从女人转移到了男人身上,从此人类从女权社会过度到男权社会。但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比女人有能耐,所以在男权社会里男人怕老婆的故事也时常上演。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女人就业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女人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和男人一样为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女人不再单纯依靠男人的收入来生活,开始与男人共同分享家庭的统治权力,人类开始从男权社会过度到平权社会,即男女双方平等协商,共同管理家庭事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平权难以做到,事实上是谁的本事大,谁赚的钱多,谁就在家庭中占统治地位。
 
我们常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家庭的结构和行为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的时期和地区,但是最终都以一夫一妻制形式稳定下来,这是由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尽管如此,但在达官贵人和一些有钱人家,仍是一夫多妻制,皇帝老人家更是三宫六院。在这些家庭,夫妻双方不再是一种互为依存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男人不再以女人为依存,而是将女人视作自己附属品,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为他有的是钱,所以他可以妻妾成群,让美女满足自己的色欲,又让贤德之女帮自己打理家业。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有些男人一夜之间变得有钱了,这种状况猛然打破了男女双方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男人在生存的过程中不再需要自己的原配妻子,他有的是钱,他可以不再依赖妻子为自己纺花织布,洗衣做饭,也可以不再依赖妻子满足自己的性欲而在外面寻花问柳。而女人由于经济不独立,所以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男人,纵使男人背叛自己,也只好忍气吞声。男人要打破原来的婚姻关系,而女人却又极力维系,两极的根源都是缘于经济。那时候主要是男人甩女人,而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尤其是在城市,女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出来,一些重要的部门和岗位也都由女人来担任,而且显示出男人所不及的优越性,女人的经济独立了,所以现代社会不光是女人做家务,男人下班回家也要进厨房,不光是男人甩女人,女人甩男人也挺厉害的,不光男人在外面包二奶,女人也可以在外面找情人。我和你一样的工作,工资甚至比你还高,我凭什么一定要受你的摆布?女权运动搞了多少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女人的腰杆,其实是用经济支撑起来的。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家庭的功能开始兑变。现代社会男女的结合,生存的满足已退居二线,男女之间相互依存的经济结合体被逐渐打破,谁离了谁都能够生存下去。而夫妻生活的质量(包括感情、精神、性欲等)要求却越来越高,尤其是女人不再把自己看做是男人传宗接代和泻欲的工具,也勇敢的要求男人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由于经济的独立和社交面的扩大,夫妻双方在性生活得不到和谐满足的情况下,也许与情人之间会处理得更好,成本也不是太高。据说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寻找自己性伙伴的自由和权利。而繁衍后代,传宗接代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渐淡化。过去生儿育女是为了养老。但现在生儿育女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不仅消耗大量精力,也会影响自己的收入,所以现代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在城市里,彻底颠覆了我国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好多人反而认为养女比养儿更具优越性,因为将来养老钱已不会成为问题,人们重视的将是养老的质量,女儿比儿子更贴心。一些所谓的单身贵族,根本就不结婚,也有所谓的丁克族夫妻根本就不要孩子,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即就是无儿无女,自己将来的养老也不会成为问题。从自利的经济人视角来看,我们不能不说这种兑变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由于家庭是一种以血缘关系而结成的比较特殊的经济单位,毕竟不是完全的市场模式,所以分析起来难免失之偏颇,也有点像书生论道,但是利益暗流的涌动,导致家庭的风云变幻,却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明白了问题的根源,起码可以让我们更加冷静、理性的看待家庭内部的感情纠葛、财产纠纷、意外变故,对家庭的未来进行合理预期,从而寻求平衡、解决之道。
 
男女分工的比较优势,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保障了人们自身的生存,促进了人类种族的繁衍,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比较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路边树上的丰美果实,也是暗藏在人们脚下的一口陷阱,让人在摘到果子的同时,也有可能跌入陷阱。不知不觉,女人就跌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家庭分工与比较优势
 
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子,男人养家,女人持家。其实这种分工与合作早在人类社会起源以后就开始了。那时候,男人在外打猎,女人在家把男人打回来吃不完的猎物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并生育后代。不想这种分工一下子就持续了上百万年,以至到今天仍有着强劲的生命力。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种分工是比较优势原理的现实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他有一个著名的假设:在生产葡萄酒方面,葡萄牙有明显的优势,生产1吨的成本是80美元,而英国却要150美元。在生产布匹方面,葡萄牙生产1匹要160美元,而英国则需200美元。显然在生产葡萄酒和布匹方面,葡萄牙都有绝对优势,那么是不是这两种东西葡萄牙都应该自己生产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能光看绝对优势,还要看比较优势。因为在英国,1吨的葡萄酒相当于0.75匹布匹,而在葡萄牙,1吨酒则相当于0.5匹布匹,所以在葡萄牙,产生产布匹的成本还是太高,而如果用酒与英国进行交换,则可以换得0.75匹布匹,比在本国生产要多得0.25匹。这样葡萄牙在生产葡萄酒方面就有比较优势了。而对英国来说也同样有利,可以用同样的布匹从葡萄牙换回比在本国生产要多的葡萄酒。
 
在家庭分工中,尽管男人也可以做家务,甚至有些男人在做家务方面比女人更有绝对优势,但是从比较优势上来说,男人却更适合做外部工作,女人更适合呆在家里。这是由男人和女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男人力气大,对打猎、耕田、搬运等需要大力气的室外活、粗活,不在话下,而女人柔韧细腻,做饭、洗衣、针线等精致、细密的家务活做起来更家顺手。尽管原始人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他们却完全可以够上是李嘉图的经济学启蒙老师。
 
这样在长期的社会发展演进中,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分工模式的家庭结构就稳固下来,形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微小同时也是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亘古绵延。在这个经济组织中,夫妻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收益,赡养老人,养育子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现在有些地方仍把男人叫外头人,把女人叫屋里人,其缘由也就在此。
 
的确,男女分工的比较优势,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保障了人们自身的生存,促进了人类种族的繁衍,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比较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路边树上的丰美果实,也是暗藏在人们脚下的一口陷阱,让人在摘到果子的同时,也有可能跌入陷阱。还拿英国和葡萄牙为例,如果葡萄牙总是拿葡萄酒换英国的布匹,英国也总是用布匹来换葡萄牙的葡萄酒,两国都从比较优势中达到了各自收益的最大化,我们不用怀疑,这确是天底下最美的事。可是如果情况发生了变化,葡萄牙仍是在生产葡萄酒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英国却是在制造原子弹上有比较优势,这时恐怕葡萄牙的前景就不容乐观了。因为葡萄酒和布匹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品,英国即使不从葡萄牙进口葡萄酒,自己只要加大投入和技术革新,也能在短时期内赶上葡萄牙,而制造原子弹却是尖端科技,葡萄牙生产葡萄酒时间久了,必然会把自己锁定在低层次的技术上,尖端技术得不到发展,从而受制于英国。如果两国关系恶化,吃亏的必然是葡萄牙。
 
家庭分工的比较优势也一样。家务活是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妇女长期把自己锁定在家务之中,一天三顿饭,围着锅台转,足不出户。而男人整天在外面,接触的外界事物多,因而见识也广,从事的是社会性的工作,因而升迁的机会多,成功的机会也多。男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女人却没有。男人从事的是生产性劳动,而女人所要干的都是花钱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好象女人就总是只能跟锅碗瓢盆打交道,只能干那些洗洗刷刷、缝缝补补的活儿,而男人好象总是比女人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是需要男人来养活的,女人总是头发长见识短。不知不觉,女人就跌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把自己锁定在家务状态,自身难以发展,而男人却飞黄腾达,从开始的由于生存所需而进行的平等分工,而骑在了女人的头上,统治起了女人,男女之间从此不再平等。
 
男人心里很清楚,女人并不是不明白自己是跌入陷阱的傻瓜,他们害怕女人翻身,就编出了女人是从男人身上取下来的一根肋骨的谎言,哄骗女人,又发明了三从四德的礼教,麻痹女人,甚至动起了拳头,压制女人,当然女人的拳头永远没有男人硬。至此女人似乎是走投无路了,也许有人说,我惹不过你,还躲不过你,不跟你过算了,但你是躲不过的,在男权社会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许男人休女人,就不许女人休男人,即使男人死了,你也要为男人独守终身。即使允许女人离开男人,在当时那样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里,女人也会因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无法生活。女人就是再重找个男人,天下乌鸦一般黑,也仍然会受到同样的待遇。这也是我国重男轻女思想盛行的经济根源。
 
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妇女思想的解放,许多国家都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男女社会地位和权利的平等,妇女也逐渐从比较优势的陷阱里走出来。妇女也和男人一样,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因而家务活儿不再由女人独揽,家庭分工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果两个人都有工作,家务就由两个人就共同分担,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忙一点,一个人的工作轻松一点,一个人的工作发展大一点,一个人的工作自由一点,两个人可以商量着相互调配。
 
如果丈夫是一个公司的老板,而妻子仅干一份又苦又累薪水又低的工作,则妻子完全可以做全职太太,把自己的老公照顾好。不过今天你别害怕跌入比较优势的陷阱,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家务活也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加拿大搞了一项研究,发现用现行工资水平衡量家庭主妇们的家务劳动,发现其创造的财富占到了GDP测量值的一半以上。英国国家统计局对2002年对家务劳动做了估算,包括做饭、洗衣、接送孩子等,估计是7000亿英镑。这种家庭产值相当于调整后的GDP的77%,比加拿大还多。我国也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家庭妇女的劳动,随着你的老公的发达,你的付出也会升值。到有一日,老公真嫌弃你了,离婚时《婚姻法》要判一半的财产归你。
 
如果丈夫感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不如妻子,那么也完全可以做一个“家务丈夫”,为妻子的发展消除后顾之忧。据报载,“家务丈夫”一词已被写入瑞士法律。在瑞士,妇女分娩后,夫妻双方均有权选择谁呆在家里看护婴儿。如果男方决定担任家务丈夫,国家将在一年的时间内,支付其原先工作报酬的80%。这样的休假通常被称为“产假”。另外还有专门的“父假”,时间为450天,须在孩子8岁前休完。根据法律规定,做父亲的要做出选择:要么休“产假”照顾宝宝,要么在今后8年内陪孩子旅游钓鱼。无论做何选择,都会照发工资。
 
如果夫妻两人都是大雁,比翼齐飞,则完全可以让家政公司帮你们料理家务,让才子夫妻和家政公司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样家政公司有了钞票赚,夫妻双双摆脱了繁杂的家务,安心事业,岂不美哉!
 
家庭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家庭成员的幸福。现代社会,许多家庭已摆脱了基本的生存困扰,家庭生活的质量日益被人看重,愿比较优势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分化家庭成员的壁垒,而成为提高家庭效能,促进家庭和谐的力量。
 
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如果能够相互信任、谅解、默契,就会很容易在家庭分工、家政决策中降低交易成本,达成共识,行动一致,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很难想象,一个夫妻双方及其他成员之间常常闹别扭、搞分裂的家庭,能够家道兴旺,这样的家庭,成员之间都想让对方服从于自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结果只能是更多的内耗。
 
家业兴旺靠什么?
 
写下这个题目,我首先想起了一句民谚:家和万事兴。其大意是说家庭和睦,就会家业兴旺,万事顺达。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是经济学家说的交易成本的问题。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如果能够相互信任、谅解、默契,就会很容易在家庭分工、家政决策中降低交易成本,达成共识,行动一致,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很难想象,一个夫妻双方及其他成员之间常常闹别扭、搞分裂的家庭,能够家道兴旺,这样的家庭,成员之间都想让对方服从于自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结果只能是更多的内耗。我对先民们的智慧深感佩服,虽然他们未必就懂得经济学道理,但从这句非常朴实的话里,却透露出了我国古老的家庭经济学思想的萌芽。
 
其实最早的经济学思想就是从家庭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Economy)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的Oikonomia,原意就是家庭经济管理。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单位,只是由于后来人们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宏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规律,诸如家庭等微观问题就从经济学家的视野中失去了一席之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重新将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到家庭等微观生活领域,创立了家庭经济学,他本人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确,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组成家庭是经济使然。成本与收益总是经济学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男女双方结合组成家庭,是最经济最科学的生存方式,它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男女双方收益的最大化。首先通过男女分工互补,提高了效率,尽可能多的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二是夫妻之间以最低的成本,交流互通,能够满足双方的感情需求与性需求,达到人的精神满足;三是生儿育女,消除了养老的后顾之忧。由此,家庭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组织,更是一种经济组织,所以家庭在其运行过程中就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生存和发展。
 
尽管“家和”透露出了经济学的思想与智慧,但是严格来说,“家和”还属于道德伦理范畴,因而不具有强制性,要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经济学家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说起制度,我们会联想到社会上大大小孝形形色色的各种制度,也似乎感到只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才有制度,其实对于家庭来说同样需要制度。为了家庭的稳定,国家制定了《婚姻法》,把男女建立婚姻组成家庭从立法的角度进行了制度化。在一个具体的家庭内,家庭的整体行动与每个成员又有一定行为准则,应该做那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还有诸如奋斗目标、创富计划、消费原则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制度安排,有些家庭只是说说,而有些家庭却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案,以备对照执行。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一个单位一样,没有制度,就会陷入到混乱之中,丈夫可以夜不归宿,妻子可以好吃懒做,孩子可以随便逃学,迟早这个家庭是要跨的。
 
制度的执行是强制性的,我们常常说某人家家教很严,其实就是有很严格的家庭制度。一个家庭的制度的一般是靠家长来监督执行的,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家长制”。家长一般由家庭成员中能力强势的人担任,在过去社会,家长一般是男人,而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了,女人当家的也不少。家长就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领导,他要对整个家庭负责,其责任非常重大,他要制定家庭的创富计划、开支计划、分配方案,要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带领家庭成员进行家庭建设,要对待人接物、婚嫁娶丧、吃喝拉撒等家庭事务操心。在农村,这种家长制表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家庭中的一切行为,如今年在那一块田里要种什么,今天去那一块田里干活,干什么活等都要在家长的安排下进行。而在城市,则是男女各有自己独立的工作,但在整体收入与开支上仍然有一定的制度安排,有些家庭兴起的AA制,则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制度安排。有些家庭在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召开家庭成员会议,就是要检查总结一段时间内家庭各项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在一个家庭中,合理的家庭制度可以激励家庭成员,更好的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纵观那些成功的家庭,都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如夫妻之间分工合理、和睦互敬、勤劳节俭、花钱有度、不娇惯孩子等等。而那些失败的家庭,则是随意性很强,丈夫好吃懒做,却要求妻子起早贪黑;丈夫东本西忙,妻子却要把一大半钱拿去给娘家,丈夫连抽烟的钱都没有;夫妻两人只顾自己花消,却不顾老人和孩子;挣钱花钱都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有钱了就改善生活,没有钱了就夫妻吵架,闹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这样没有原则和约束的家庭很难家业兴旺。
 
一个家庭能够贯彻一种合理高效的家庭制度,和夫妻双方尤其是家长的文化、修养、品质、性格、处世、能力等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有文化、有知识、有良好的品质修养的家长,能够进行比较好的家庭制度安排和保证制度的执行,而制度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亦能够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这样的家庭表现出的是一种良好的家风。现代社会兴起了一种文化热,什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等等,认为文化是一种能够产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家风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家庭精神,它是家庭道德、家庭制度、家庭行为、家庭处世的综合体现。前面说的“家和”,就是一种被我国大多数家庭认同的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每一个家庭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常常说张三家的人很精明,李四家的人很朴实,王五家的人很节俭,就是不同的家庭文化的表现形式。
 
良好的家庭文化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促使大家努力上进,积极乐观的享受生活,面对困难。有的家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困难后,仍能够顽强的站起来,就是因为这个家庭的精神不倒,具有很强的抗风险与克服困难的能力。而有些家庭一旦遇到一点波折,成员之间就相互抱怨,四分五裂,就是这个家庭没有宽容、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更会影响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子女的成长。人常说老子英雄,儿子好汉,其中的真正内蕴是良好的家庭文化对儿子的传承和影响,而一些问题家庭,孩子则缺畸形成长。那些爆发户家庭,为什么好多是昙花一现,甚至出现家庭悲剧,如吃喝嫖赌导致夫妻离异,子女犯罪等,就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文化。
 
经济是一个家庭生存、发展的后盾和支撑,但是经济建设并不是家庭的终极目的。家庭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让家庭成员幸福的最大化,但幸福的指数并不仅仅取决于物质财富,还取决于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态度,所以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让家庭成员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人生就尤为重要。
 
对孩子的伤害,反过来又会伤害到自己,让自己的将来无所依靠。即使你的钱足够多,将来养老不愁,但是你未来养老可以不需要孩子来给你提供物质,但你绝对需要孩子给你精神安慰。孩子的爱用钱能够买来吗,心理上的孤独用钱能够医治吗?这些都离婚要付出的成本,这无形的一笔账怕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离婚的成本有多大?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市民政局披露2005年婚姻登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该市共有68984对恋人登记结婚,而办理离婚登记的则有22803对,离婚人数与结婚人数比率再次达到1∶3。有的区(市)县离婚人数与结婚人数的比率竟然达到了近1∶2。
 
不仅成都,全国各地也频频传出“离婚警报”,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当年结婚与离婚对数之比甚至逼近50%。一位从事婚姻登记多年的工作人员不无感叹:“这是怎么了?离婚成倍增长,我们都忙不过来。一个家庭这么容易就碎了。两口子打一架就离了!”
 
成都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一是新《婚姻登记条例》从2003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大大简化了离婚手续;二是一些按原条例无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按照新条例能办理了;三是通过诉讼离婚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选择协议离婚;四是一些夫妻对结婚、离婚不够慎重和理智,感情冲动之下就离婚;五是婚外情对婚姻的客观破坏和“杀伤力”很大。
 
民政局的分析自有道理,但也只是一些表面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离婚率的激增与经济环境的改变有着不无密切的关系。经济学家认为,男女结合,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济结合。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物质财富非常缺乏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男女结合是最经济的生存方式。一是分工互补,男人有力气,对打猎、耕田、搬运等需要大力气的室外活、粗活,不在话下,而女人柔韧细腻,擅长做饭、洗衣、针线等精致、细密的家务活。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为此原始的家庭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男人女人互为依托,彼此依存。二是性满足,性需求就像穿衣吃饭一样必不可少,结成婚姻,男女双方的性伙伴就得以稳定下来,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性满足。三是养老,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了失去劳动能力,生存怎么办,所以就要繁衍后代。现在农村仍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现在你小的时候我养你,将来我老了你养我。当然还有思想感情的交流,以消除孤独等。
 
这种以基本的生存利益为基础结成的婚姻,幸福也好,不幸福也罢,都要将婚姻进行到底,白头偕老,从一而终。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基本生存在婚姻中似乎已不起决定作用,心心相印,性生活和谐成为现代人对婚姻的要求,人们追求了千百年来的爱情终于成为婚姻的基矗虽然这样的婚姻比过去传统婚姻更高级、更文明、更进步,但也更脆弱。如果说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结成的一种基本生存利益联盟,那么爱情便是男人和女人的一种精神消费品。在生存这个基本利益联盟里,如果双方还都在生存线上挣扎,那么这个联盟就会维系下去。而作为一种消费品的爱情,过度消费了,其边际效用就会递减,另外爱情是以情绪为基础的,而情绪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易变,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不管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还是情绪的变化,如果双方把握不好,爱情都很容易消逝,所以仅靠爱情而维系的婚姻,往往难以稳定。在现代愈来愈物质化的社会里,婚姻的传统功能似乎开始兑变,男女双方都有各自的工作,经济也相对独立,谁离了谁都能过,不像传统社会,无论是男人离开女人,还是女人离开男人,都将难以生存。因此现代双方离婚时都有一个口头禅:“离就离,又不谁离不了谁?”
 
现实中很容易离婚的,也大都是那些双方经济各自独立又彼此相当的男女,说离就离。一方独立,而另一方不独立,当独立的一方提出离婚时,不独立的一方势必要捍卫婚姻,或者离婚时因独立的一方要划割给不独立的一方一半财产,所以独立方在离婚时往往也很慎重,因此现实中往往会形成这样一种格局,独立的一方在外养情人,不独立的一方仍是名义上的配偶,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这就妻子往往能够和二奶和平共处的经济根源。在广大农村,仍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形式,双方谁也离不了谁,所以农村的离婚率很低,现代社会的离婚率激增,也仅是指城市而言。
 
虽然现代婚姻的传统功能有所改变,婚姻亦不再是男女双方基本生存的保证,但离婚是不是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生活应该选择的途径呢?既然婚姻结合是一种经济行为,那么我们不妨从经济视角来权衡一下离婚的行为。
 
有人曾对离婚所要付出的成本算过一笔账:如果好聚好散,协议离婚,当然最省成本,只要用10元左右的工本费,及其他登记费用,几十元就一切OK了。达不成协议,就只有诉讼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律师收费起价一般500元到1000元,而发达地区则要两三千元,有的甚至一万元。除起价外,对超过一定数额的争议财产还要加收费用,有的1%,有的2%。还有的律师根据不同的财产争议额再超额累进,总之是家里财产越多,律师收费的价格就越高。同时法院也收费,离婚案件争议标的额在1万元以下的,诉讼费50元,1万元以上的,加收1%。如果双方对共同所有的房子价值有争议难以协调,法院会建议原告申请评估机构进行房产评估,收费至少2000元,房价越高,评估费用越贵。
 
离婚的时间成本因案而异。协议离婚,证照齐全,半小时搞定。诉讼离婚就很难确定了。一般而言,如果与对方协商不成,而后找律师与对方协商,律师安排的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在此时间内,如果谈判没有进展,律师会通过法院立案。国内离婚案一般为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如果是涉外婚姻,或者标的额较大、或是案件相对复杂,法院可能会采用普通程序审理,审限6个月。如果一审法院没有判离,6个月后再起诉,时间又要重新计算一回。这中间,评估时间、鉴定时间等都不包括在内。
 
离婚要付出的成本似乎是水落石出了,但离婚这笔账,我们永远不能这样简单的去算,经济账是可以算清的,时间账也是可以算清的,而精神账却是无法算的,未来的账更是无法算清的。离婚的精神压力是男女任何一方都不愿面对的,案件诉讼到法院,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会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甚至来自自身思想的压力,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伤害很大。虽然有些是在好聚好散中分手的,没有经过巨大的精神折磨,有的还在拿到离婚证的那一瞬间感到一种无比的放松和解脱,这些人大多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次,说离了再找一个更好的,但是果真能找一个更好的吗?
 
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来出发,现在和未来的信息总是不对称的,你将来到底能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人,谁也无法预料。有人在离婚前已经有了意中人,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再婚后,对方的缺点又马上暴露了出来,甚至还不如先前的。事实上再婚的人得到幸福的并不是太多。
 
再婚还需要付出机会成本,究竟在多长时间能够再婚,谁也说不准,这段时间,就意味着你将失去其他工作的时间。你将会跌入新一轮的选择。等于你以前营造的一切全然会坍塌,你不仅仅是一无所有,还会带来很多的负担,如对父母赡养、尤其是对孩子的抚养,这一切会让你的人生跌入低谷。如果你是一个大款,似乎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摆平。但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你的钱不够多呢?一方面你要消耗金钱,另一方面又不能够专心的去工作赚钱。
 
离婚不仅仅是对自身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伤害。离婚面对的是孩子,再婚首先要面对的还是孩子,先不说后爸后妈会不会对孩子进行歧视,由于先前的生活方式和背景不同,新的父母和新的孩子就很难融合。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又是父母未来的依靠,孩子需要父母共同的关爱,缺了任何一半,都可能会畸形成长。成长不良,将来要毁了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伤害,反过来又会伤害到自己,让自己的将来无所依靠。即使你的钱足够多,将来养老不愁,但是你未来养老可以不需要子女来给你提供物质,但你绝对需要子女给你精神安慰。子女的爱用钱能够买来吗,心理上的孤独用钱能够医治吗?这些都离婚要付出的成本,这无形的一笔账怕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人总是人,不是动物,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还需要更高一级的需求,但离婚并不能解决这种高一级需求,现代文明也不能以离婚自由为标志。现在正处于一个离婚热潮期,现代人只图一时的痛快,说离就离,这一代离婚人的未来,还没有到来,他们现在还正处于身强力壮的中青年时期,加上现代社会又是这样的开放和发达,需要的一切如穿衣、吃饭甚至是性满足,似乎都可以从婚姻之外来得到,所以他们今天也许还品尝不到这种率性将酿成的苦果。等到青春韶华消逝殆尽的时候,等到自己需要亲情的抚慰和另一半来消除孤独的时候,他们也许才能够感受到白头偕老的含义,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61776.html
Tags: 爱情 婚姻 做人的经济学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