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营造书香校园,建构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报告的内容知识介绍

《营造书香校园,建构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报告的内容知识介绍

2016-08-11 20:27:07 来源:www.45fan.com 【

《营造书香校园,建构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报告的内容知识介绍

《营造书香校园,建构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报告
 
姜堰市淤溪中心小学 雪晴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 “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显示: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虽然老师有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对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直接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况且不少学生家长也认为“读书不如做题”,家庭藏书少,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五年级165名学生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淤溪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逊,拥有率高达98.2%。“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1999年10月,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多方面论证,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并申报立项,2003年12月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为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并于2004年2月申报泰州市教科所立项。
 
就目力所见,省内外绝大部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教育机构都没有把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进行专项研究,而是纳入“大语文”的阅读教学研究范畴。我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在推进“新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触角已伸到语文课外阅读领域,提倡“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我市王石中心小学、蒋垛中心小学对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一切都为我校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为使研究工作严密、有序地进行,我们对我校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现状作了客观分析。
 
调查中发现,课外阅读研究经过第一轮的实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鉴于此,我们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除了阅读语文教科书以外,还要阅读一些著名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和科幻作品,以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等,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理论借鉴
 
1、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建构主义理论。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建构主义教学观。我们以建构主义教学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4、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为依据,力求使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确定阅读范围以便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主张“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课型、教学模式的生成规律。
 
3、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阅读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五、研究成果
 
(一)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①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的,所以我们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明确具体阅读要求:低年级(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把学到的优美词语抄下来;中年级(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边读边积累,除摘抄优美词语外还要摘录好句、好片断,可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高年级(第三学段)可适当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其中,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通过阅读现代经典散文、诗歌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教师。因此,我们着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激励广大教师进行经典阅读。首先应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去阅读学校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对于中外经典教育名著要广泛涉猎。如《学记》、孔子的《论语》、《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等等。对于阅读的形式,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1、生生共读。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师生共读。从时间上来说,我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亲子共读。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每月由家长参与推荐“小书迷”,学校给予评选考核。同时建立“读书小标兵”档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创生课堂,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人是自我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贵特征。”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摈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低年级,教师能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唱游的作用,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积极创设情境或提供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用口语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创新欲望。
 
在中年级,教师能积极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一学,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高年级,教师重点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对教法的选择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各种尝试,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激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悟、自得。
 
语文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基本有五种: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好书推荐课、读写迁移课、成果汇报课。现做简要概述:
 
阅读指导课。通过教师激趣,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提示阅读的门径,采取“以一篇带一组”的方法进行。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阅读。从总体入手,迅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再按“篇→段→句→篇”的程序训练。
 
阅读欣赏课。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读写迁移课。在习作之前,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选一两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文章,重在表达方法的指导;有时也可以由教者给出文题,学生自选同类课文进行“自学”,强化对此类表达方法的感悟。这种“范文引路”的形式,具有随学随用,立竿见影、省时高效的特点,大大减缓学生习作的坡度,提高习作质量。
 
好书推荐课。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成果汇报课。主要检查汇报某一阶段学生的阅读情况。基本结构为:明确活动要求→学生专项汇报→评选特长学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抽象概括出这样几种教学模式:
 
(1) 讨论自学式。这种课堂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其一般程序为:“明确目标——自读课文——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形成共识——巩固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较多使用。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教师则是讨论的“导航员”。
 
(2) 尝试自学法。这种课堂结构突出学生在独立尝试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一般程序为:“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巩固练习”。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则在其间指点迷津。
 
(3)情境自学式。这种课堂结构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领会知识要领。其一般程序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引导自学激发兴趣——讨论反馈强化兴趣——归纳小结提高兴趣”。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主动、独立参与,教师则是情境的创始者。
 
(4)举隅式。其结构形式为:示范一篇掌握学法——迁移学习同类型的一至几篇——综合比较掌握规律。
 
(5)跳跃式。其结构形式为:整体入手直奔中心——集中力量精讲重点难点——以重点带一般。
 
当然,以上几种教学模式不是静止不变的,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创造性地运用。
 
(三)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1、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创造活动。为深化课外阅读成果,我们利用大队部组织开展 “手抄报设计大赛”,引导队员展开想象,展望祖国的光辉前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了知识积累,拓宽了学习领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表演课本剧。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培养,普遍有所提高。
 
3、 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实验教师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他们能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成语接龙”,让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等比试成语,争夺冠军;如“我是小诗人”,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精练,提高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力。如“花的联想”,鼓励学生走访花农,照顾花草,体验生活,自己查阅、收集有关花的信息并认真整理,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接触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放飞阅读想象的翅膀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读写结合有两种结合法,一般是自然结合,即我们常讲的“熟读成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有根据迁移规律,按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读写结合的,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思想内容上,经得起推敲;语言文字上,经过编者的字斟句酌,是合乎规范的;文章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教者要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紧密联系,指导学生勤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习作水平。
 
1、利用教材仿写
 
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习作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提高习作能力,为今后独立习作打下基矗
 
如学习了《秦兵马俑》一文,围绕第三自然段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或结合书中的插图,以导游的身份,围绕“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写一段话,注意写具体,或以“ 的手艺真好!” 为中心句展开写。学生颇能乐意习作,较好地运用知识的迁移。
 
2、利用教材续写
 
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指导学生再次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继续把文章往后写。例如,学完了《嫦娥奔月》一文,让学生以《 的嫦娥》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习了《月光启蒙》之后,让学生阅读《小学阅读》中表达同一中心的《小河潺潺地流》,并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也把美好的品格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3、利用教材缩写
 
对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进行提炼,抓住重点,简要叙述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快速阅读的同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文章中重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如缩写《郑和远航》、《牛郎织女》等文章。
 
4、利用教材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如对古诗进行改写。通过改写《村居》,想象春天里儿童在乡野自由自在放风筝的情景;用叙事的方式改写儿童诗《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可以《走进春天》为题。
 
(五)科学评估,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
 
评价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评价的不协调性凸显出来,突出反映在“强调甑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③为保持师生的学习和读书热情,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较好地发挥评价的反愧激励功能,我们积极推行激励性评价,加强调研测试的导向功能,注重平时的训练与考查,适时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重视品行与情感的评价,还要求学生学会积累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爱护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积累,喜欢做笔记、写日记、背诵等,并且采取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自信来自鼓励,习惯决定人生。”我们定期组织各种比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乐在其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比如适时评选一批朗读小能人、故事大王、古诗背诵状元、小小文学家、办报小编辑等,予以公布表扬,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近年来,学生中有6名同学的习作刊登在市小学生开放习作研究专辑——《放飞》一书上;先后有6名同学的习作刊登在《少儿写作》报纸上;有8名同学在姜堰市小学生“我爱绿色,我爱和平”征文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利民杯”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有3名同学获奖;有7名同学的习作在《作文周刊》上发表;…有100多名同学在姜堰市小学生作文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六、实验研究的几点思考
 
1、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忽视了对特殊学生的研究。有待于加强个案研究,建立起个案追踪档案。
 
2、学生积累的课外阅读知识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尚需进一步实践。
 
二○○六年三月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61865.html
Tags: 国家 重点 十五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