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之教育孩子的经历的详细介绍及学习
严光: 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谈谈我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我本是一个很自私﹐甚至根本不想要孩子的一个女人。那时﹐我认为上帝对女人已经够苛刻的了﹐让女人懦弱无能﹐而且还要承担生理上的烦恼甚至是疼痛。如果怀孕﹐女人要经过数月的妊娠反映﹐以至到生产时撕裂肺腑的喊叫。假如夫妻离婚﹐托儿带女﹑受苦受累的还是女人﹐男人却照样可以潇洒地生活。
然而命运却偏偏作弄我﹐不想嫁人却嫁了人﹐本来医生说我子宫发育不全﹐很难有孩子﹐却在结婚不久就怀了孕。别人稍不留意就流产﹐ 而我无论怎样折腾﹐胎儿就是安定不掉。
九月怀胎让我一直呕吐不止﹐终于熬到了孩子出生之日。撕裂肺腑般的阵痛﹐让我嚎叫了整整一个夜晚。第二天上午孩子似乎在黑暗中呆腻了﹐即使被脐带紧紧地缠住也要拼命地出世。当医生发现他没有了气息﹐立刻慌乱起来﹐飞快地跑到楼上取氧气袋。母亲和婆婆看到医生严肃的表情﹐知道事情不妙﹐心里非常焦虑紧张﹔丈夫听说孩子有危险﹐绝望地面壁向上帝祈求﹕老天爷啊﹐让孩子平安吧。这是丈夫生平第一次祈祷。几分钟后﹐孩子被抢救过来。当时发生的这一切我竟然全然不知。我只是感觉到孩子一出来﹐阵痛就消失了﹐根本不知道孩子不哭是有危险的。
由于根本没有準备好要做母亲﹐所以﹐ 当医生将孩子抱给我看﹐喜气洋洋地告诉我说﹕“你生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大儿子”时﹐我并没有象其他做妈妈的那样激动和兴奋﹐而是心里很沉重。然而﹐ 儿子天真迷茫的眼神﹐牵动了我本能的母爱﹐使我很快接受了为人母的事实。我同其他母亲一样﹐对孩子也有一个美好的企盼﹕聪明﹐活泼﹑听话。我虽然没有纸上计划﹐但是心里已经基本上有了一个﹕“蓝图”。
1. 物质上保证孩子身体上的需要
我自己生长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怀我时根本没有什么食物可吃﹐所以﹐我一生下来就营养不良。由于严重缺钙﹐ 我没有经过三个月” 翻身”﹐六个月“爬行” 的过程﹐ 一直是躺著的﹐后来吃了很多鱼肝油和钙片﹐直到三岁多才会走路。我长大了﹐到了青少年时期总是病病恙恙的﹐让母亲很操心。
由于这种经历﹐ 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身体健健康康﹐不要象我小时候那样弱不禁风。儿子出生在八十年代中﹐国内的物质水平才刚刚起步。我们夫妻俩人的收入比普通工人好些﹐但是并不宽裕。儿子出生没有母奶﹐只能喂牛奶﹐而当时市面上的牛奶质量很差﹐很多是兑了水的﹐营养价值很低。那时也没有适合婴儿吃的其他辅助食品。我记得儿子到了可以吃米粉的月份﹐市面上只能买到一种加钙的小奶豆饼干。为了能让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我将各种蔬菜剁成泥﹐再加上肉沫﹐或者鱼肉﹐搀和到稀饭里喂他﹐尽量保证他充足的营养。哪怕大人不吃﹐也不能让孩子缺乏。没有吃母奶的孩子的身体总不如吃母奶的孩子﹐身体素质弱﹐ 抵抗力差些。尽管如此﹐还是好过我小时候。自己觉得为孩子已经尽力了﹐心里也就没有什么亏欠。
2. 从学说话开始计划知识培养
同很多父母一样﹐我也很注重孩子的知识培养﹐希望孩子成为“天才” 。儿子两岁多时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只会用重叠字表达﹐如﹐他想吃鸡蛋﹐就说“蛋蛋” ﹐他要吃饭﹐就说“饭饭”。我很著急﹐不知如何是好。为了能使他尽快学会说话﹐将他送到托儿所的大班里﹐同三﹑四岁的孩子混在一起。由于他是班里最小的﹐阿姨和其他小朋友都待他很“客气”。 不久“奇迹” 发生了。有一个晚上﹐我给他洗澡﹐他突然手指著地板对我说﹕“妈妈﹐谁弄得满地水﹖”听到儿子能讲这么长的句子﹐我愣住了﹐兴奋地一下子将儿子抱住说﹕“儿子﹐你终于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了﹐你太聪明了﹗”天下的母亲真是可怜﹐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笨怎样丑﹐都看比别人的孩子聪明而漂亮。
当儿子说话认字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孩子培养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我虽然常常遗憾自己没有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但又很庆幸自己有了一点学识﹐可以教儿子一些东西。我先让他背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他了解数字概念。一般来说﹐孩子小时候的机械记忆都很好。为了训练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先教他数数﹐从1到10﹐然后告诉他﹐从11到19就是在1的后面加上1到9就可以了﹐然后到20﹐再从21到29﹐很快他就能背熟100个数﹐甚至到一千位数。我这时开始教他加法。等教他减法时﹐我告诉他把数倒过来计算。为了促进他用脑筋计算的速度﹐我常在路上或车上同他比赛﹐以到一个马路口或某一个车站为时间。儿子很认真﹐好胜心也很强﹐ 为了能赢过我﹐他的小脑筋转得很快。儿子对加减有了基本的概念后﹐我开始教他背“小九九”﹐然后解释给他乘法是怎么来的﹐再让他试著倒过来计算除法。为了提高他对数字计算的兴趣﹐我还教他玩一种扑克游戏﹐即一次出四张牌﹐在短时间内用加减乘除任何方法计算出27﹐谁计算的快﹐谁就可以将牌赢到手。最后以谁手中的牌多为赢家。儿子到了五岁﹐两位数的加减乘除已经没有问题了。
有一天﹐研究所的一个较有资历的工程师来我们办公室聊天。在谈到孩子时﹐大家都齐声讚扬他的三个女儿教养得好﹕一个在清华﹐一个在北大﹐还有一个在普通高校。我很认真地向他讨教教养孩子的方法。他告诉我多读书﹐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帮助。并说﹐要让孩子早识字才能多读书。他最初教孩子识字是手写一些简单的字让孩子学﹐而且字体写得大而规整﹐否则会影响孩子对字的认识。
回家后﹐我便如法炮製起来。那时儿子还不到三岁。我担心自己手写字不工整﹐便将报纸上的新闻大标题剪下来﹐然后再拼凑起儿子会讲的句子﹐贴到一个本子上﹐如﹕“我要吃饭﹐我喜欢妈妈﹑爸爸﹐我去托儿所找小朋友玩﹐等等”﹐每天在上班的公车上教他。先由句子发展到编一些逗乐的笑话故事﹐使他学起来感到很有趣﹐每天一上车他都要我教他。很快﹐满满一本字在几个月内他就学会了。我开始为他买一些简单的带图画的读物﹐鼓励他自己读。“如果你自己能看懂书的话﹐是最有意思的﹐可以有好多有趣的书可以读。你把不会的生字用笔划一个圈圈﹐晚上睡觉前我会教你。”儿子听我这样说﹐很有积极性﹐每天从托儿所一回到家就把书拿出来﹐用手指一个一个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就用红笔划一个圈﹐等我做完饭后教他。看完了几本以后﹐我将简单的带图画的读物换成文字较多的读物。一开始﹐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不认识的字太多了﹐看不懂埃”我说﹐﹕“还是划圈啊﹐如果你能看懂的话﹐是很有意思的。”我记得我给他买的是一些连镮画的<<西游记>>﹐<<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能看懂简单的书就增强了看更多新书的愿望﹐儿子硬是给一本一本地“啃”了下来。儿子四岁时基本上可以独立阅读小说。他不满六岁上小学﹐二年级未读﹐直接跳到三年级。
3. 夫妻持守一致原则
1).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夫妻经常争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会使儿童的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甚至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再婚的家庭,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不安全感﹑内疚感﹑自卑感﹐心里非常地脆弱。
我是在父母的争吵之中诞生和长大的﹐幼时经历了家庭吵闹所带来的惊恐和痛苦﹐给我的人生带来很负面的阴影。其实週围有很多家庭如此﹐父母的从来没有顾及到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虽然儿子不是在期待中诞生﹐我仍下定决心好好爱护他﹐不但做他的好父母﹐也做他一生的好朋友﹐不要让他经历我那样的童年。所以﹐一开始我就同丈夫定了一条“约”﹕吵架时避开孩子﹐不要让孩子看见﹐甚至听见﹐免得孩子恐惧﹐心灵受伤害﹔也不要让家人知道﹐使得老人担心为难。
结婚后﹐夫妻刚开始磨合﹐有很多不适应﹐ 磕磕碰碰总不可避免。尤其我的个性很强﹐脾气坏﹐很霸道。记得那时每天心情很糟﹐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但是﹐考虑到儿子在身边﹐我们夫妻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控制不了﹐我们会到外面争吵﹐休战后再回家。所以﹐在儿子眼里﹐ 我们是和蔼几乎从不争吵的父母的﹔ 在婆婆公公的眼里﹐ 我们是恩恩爱爱﹑美满和谐的夫妻。
2)管教孩子口径一致
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管教孩子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往往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溺爱和从容。父亲在管孩子时﹐母亲常常拦阻﹐并责备父亲的不是。这是管教孩子最失败的地方。因为这样会混淆孩子的对事情的分辨能力﹐以为站在他们一边的之所以帮他们说话﹐是因为他们做得对。其实﹐做妻子的﹐不管丈夫管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妻子都应首先站在丈夫的一边﹐维护丈夫的尊严。如果丈夫管教的方式不对﹐可以在背后商讨或者责备。作为丈夫﹐当妻子在背后指出意见时﹐也当虚心接受﹐不要固执﹐免得夫妻之间的分歧影响双方感情﹐对教育孩子也不利。
虽著年龄的增长﹐ 儿子对週围的事物也开始渐渐了解多起来﹐莫名其妙的毛病也慢慢地凸显出来。然而﹐我和丈夫在教育儿子上定守了一个口头协议﹐就是无论谁管教孩子﹐不管对错﹐都要共守同盟﹐ 不能站在孩子一边。 因为我们意识到﹐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话﹐孩子不明白对错﹐很容易怂恿和培养很坏的个性。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对不站在自己一边的父亲或母亲很不尊敬﹐其个性也很难管教。
我儿子刚上小学时﹐有一次在街上踢足球﹐丈夫几次喊他不要在马路上玩﹐有危险﹐可他象没听见似的。几分钟后﹐丈夫发现他仍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就气得暴跳如雷﹐抬起脚就朝儿子的屁股踢了过去。儿子下意识用手遮挡﹐屁股没有被踢到﹐胳膊却被重重地挨了一脚。这一脚可不轻﹐到了晚上﹐儿子的胳膊肿了起来﹐不能移动弯曲﹐到了第二天﹐肿得象个大棒槌。我带他去医院做了X光透视﹐发现手腕骨裂纹。我当时心里对丈夫的做法也很生气﹐但是我想到我要持守我和丈夫在教育儿子上定下的口头协议﹐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说责备丈夫的话。由于担心儿子对爸爸产生怨恨﹐从医院一出来﹐我便告诉儿子是因为爸爸爱他﹐怕他在马路上玩耍出危险﹐才这样重重管教他的。其实﹐ 小孩子很少记恨父母的。然而﹐回到家里﹐背著儿子﹐我狠狠地埋怨了丈夫一顿。丈夫没有说什么﹐他也承认自己管教孩子有些太冲动。晚上儿子临睡前﹐丈夫用手抚摸儿子的胳膊﹐问他痛不痛﹐儿子反到象大人似地安慰丈夫﹕“一点儿也不痛。爸爸﹐ 是我不对了﹐以后我再也不在马路上踢球了。”
4. 注意孩子的个性及品行教育
1)及时纠正孩子任性
儿子两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离开了婆婆家。一开始孩子由婆婆照看由于想念他﹐另外也担心奶奶娇惯他﹐所以就将孩子领了回来﹐送到託儿所。一方面可以管教时不受其它方面干扰﹐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带会加强跟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儿子从日托回来﹐我忙于做饭﹐他要我给他讲故事﹐我没有答应﹐他就抱著我的大腿哭起没完没了﹐第一次我迁就了他。接连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爸爸陪他也不行﹐非我不可。这一天我同丈夫商定好好管教他。于是﹐丈夫拿了一个毛巾﹐塞到儿子手里﹐对他说﹕“你冲著对面的那个大楼哭﹐把叔叔阿姨都哭出来。什么时候哭够了再回来。”说完﹐丈夫就把儿子扯到门外的栏杆处﹐我和丈夫坐在门口的小桌子边吃饭。儿子毫不客气﹐ 果真扯起嗓门“嚎” 起来﹐而且边哭变看看我俩的反应如何。我和丈夫没有理他﹐一直在吃饭。时间大约有5分钟﹐儿子的哭声由强到弱﹐最后没有声音了。这时﹐儿子“知趣”地﹑无奈地回头对我说﹕“妈妈﹐我哭够了。”“想吃饭么﹖”我问﹐“想吃。”后来﹐每当儿子耍小性子要哭时﹐我都会提醒他﹕“想要毛巾吗﹖”﹐儿子就会立刻止住眼泪﹐羞愧地说﹕“不要。”便不再执拗了。仅一次“狠心” 就改好了儿子爱哭的习惯。
一天﹐儿子把一个瓷器装饰打碎了。在他要玩之前我一再叮嘱他不可以动。可是﹐在我洗碗的当儿﹐他偷著拿去玩﹐掉到地上打碎了。我很气﹐倒不是因为那个瓷器值钱与否﹐而是生气他不听大人的嘱咐。我让他伸出手来狠狠打了几下。他哭了﹐没有出声﹐只是眼泪挂在脸上。揍完之后我没有再理他﹐便同丈夫到里屋看电视去了。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不知过了多久﹐我和丈夫发现儿子一直没有进里屋。我很奇怪﹐便假装到厨房拿东西﹐路过外屋看看他在干什么。外屋的灯没有打开﹐儿子竟然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很显然他在为刚才我打他的事儿生气﹐希望我能哄哄他﹐也有试探我对他自己躺在沙发上是否心痛的意图。想想看﹐这种“心计”有人教过他么﹖人的罪真是与生俱来的。我从里屋到外屋﹐发现他躺在那儿﹐没有理他﹐径直到了厨房。过了一会儿﹐我又回到里屋。他见我根本没有理会他﹐自己不得不开口了﹕“妈妈﹐妈妈﹗”我说﹕“叫我干吗﹖你想一个人在外屋睡么﹖”他听我口气很硬﹐没有机会可钻﹐便从沙发上爬了起来﹐ 过来抱住我说﹕“不要﹗妈妈﹐我错了。”我说﹕“知道错了﹐改正就是好孩子。想到屋里睡觉吗﹖”儿子愉快地点点头。
很多时候父母不捨得让孩子哭﹐以为孩子哭﹐没人理睬很可怜﹐或者担心孩子会哭坏了身体。其实﹐这是父母极端的错误。正因为孩子小﹐对一些事物还没有形成概念﹐及时矫正他们的毛病是必要的﹐只要父母不是无缘无故﹑不分青红皂白﹐就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只会对他们有益。假如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教﹐等他们长大了再去修正﹐反而会让他们无法接受﹐身心受到伤害。
2)让孩子学会顺从父母
还记得送儿子去託儿所的前一天﹐我告诉他明天去幼儿园﹐他理解为上公园﹐所以直点头表示高兴去。去託儿所的那天早晨起得很早﹐儿子满脸兴奋﹐一进託儿所就径直跑到滑梯那儿玩。我办理完入托手续﹐就将他交给了负责人﹐带他到中班。我趁他没有注意就溜了出来﹐站在他所在那个班级的窗外。只见儿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按到一个小椅子上。这时其他小朋友都正在听老师在讲什么。儿子刚刚坐下一会儿﹐便拔腿开门往外跑。老师见此一把将他揪了回来﹐狠狠地将他又塞到椅子上。这时﹐儿子哭了﹐见此情景﹐站在窗外的我也哭了。丈夫将我拉走﹐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能送儿子到託儿所﹖”我不知道那天是怎样过的。到了下班时间﹐我飞快跑到託儿所接儿子。儿子一看见我就委屈地大哭起来﹐因为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天没有看到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极其恐惧的。第二天早晨﹐儿子死活不肯起来﹐他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明白。我没有顺著他﹐强行将他穿好衣服﹐带他走。刚到託儿所门口他就开始哭﹐到了教室就放声哭起来﹐哭得我无法离开。一气之下﹐我将他拖出来狠狠地揍了他两下﹐厉声喝道﹕“以后不准你哭﹐再哭我就揍你﹗”儿子的哭声没了﹐但是眼泪去没有止祝只见他别著嘴﹐眼泪哗哗地流﹐无奈﹐我只好忍痛离开去上班。几天后﹐儿子就适应了﹐每次接他﹐都看他高高兴兴的。
儿子开始明白事情后﹐我就给儿子立下一个规矩﹕出门不准要东西﹐ 凡他想要的东西一律不给买。儿子倒是很乖﹐每次路过商店橱窗看著里面的东西时﹐他都直摆手说﹕“妈妈﹐我不要。”“不要东西是好孩子﹐ 那我们就走吧” 一次﹐出了商店门口儿子便问我﹐说﹕“妈妈﹐你不是说我要你就不买。那我不要你怎么也不买呢﹖”听到儿子这番问话﹐觉得他实在是幼稚得可爱﹐但没有向他说明白是我的错。后来他也就习惯了不向我们要什么东西﹐都是我们看他缺什么给他买什么。实际上﹐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的东西是否对他有益﹐所以大人就要替孩子把好关。
3)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一般来说﹐孩子小时与母亲很亲﹐很少有不敬自己母亲的。原因是孩子出生之后受母亲哺乳喂养以及各方面呵护。据说母亲节有一个商业调查﹐发现母亲节的市场销售远远好于父亲节。孩子对父亲不敬不亲有父亲粗心的客观原因﹐但也有很多是来自母亲对丈夫的不尊重造成的。尤其在孩子开始懂事会说话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父亲管教孩子﹐而母亲在一旁为孩子争辩﹐甚至为管教孩子﹐ 夫妻俩人大骂出口﹐ 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很感激母亲﹐而很讨厌父亲。
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所以﹐我不允许儿子对父亲有丝毫的不敬。一个家要持守的原则是﹐ 即使作丈夫的经常有管教孩子不当的时候﹐作妻子的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指责丈夫。因为孩子只要发现一次夫妻之间的间隙﹐他就会乘虚而入﹐不但离间夫妻感情﹐也使孩子性格发展扭曲。
儿子长大以后很少挨揍。他上高中时﹐有一阵子我发现儿子没有看书﹐却在偷偷打游戏。有一天﹐儿子正在玩篮球游戏的兴头上﹐没有发现我进房间。我看他那种忘我执著的样子很生气﹐就严厉地教训起他来。儿子可能对我们千篇一律的唠叨也实在感到厌烦了﹐竟放肆地跟我顶起嘴来﹐还振振有词地告诉我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并数落我们扼杀他的童心。我从来没有见儿子这样胆大﹐心里非常地愤怒﹐但还 是忍住了﹐耐心地同他“理论”。 丈夫开始没有插话﹐后来见儿子对我如此无礼﹐就火冒三丈起来﹐冲过去狠狠掴了儿子一个耳光。那一巴掌打得实在很重﹐当时儿子的脸就现出一道道红印儿来。儿子从小到大﹐丈夫没有揍过他几次﹐那几次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当时儿子被那一巴掌打蒙了﹐满口要辩解的辞儿没了﹐瞬间眼泪从脸上流了下来﹐似乎充满了委屈。我见此情形真是又心疼又难过﹐心疼儿子被打﹐难过丈夫被惹怒发脾气。当时很想责备丈夫的失控﹐但是在儿子面前又不能毁了同丈夫原来所订的约定“ 管教孩子夫妻要“共守同盟”。
丈夫安静下来之后﹐为了不使儿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丈夫到儿子房间找他交谈﹐指出揍他的原因﹐不可以对父母说话无礼﹐并嘱咐他父母管教他时﹐如果是对的﹐就要服从。接著丈夫又耐心地向儿子解释了一遍玩游戏的害处﹐希望他自己能认识到这一点﹐好好利用时间﹐守学生当守的本分。
有一年春节﹐我们夫妻请一个同学的全家来吃年饭。他们的儿子比我儿子小两岁。 饭已经摆好就等著拿筷子了﹐这时﹐他们儿子不知为什么事对著他爸爸吼起来﹐并骂他的爸爸是“傻瓜”。那个爸爸很想揍他儿子﹐可是那位母亲却当著孩子的面冲著丈夫发起脾气来﹐无限地数落起丈夫管教孩子的不是。我看此情形感到很悲哀﹐对作妻子的愚昧感到可怜。作妻子的就没有想到这样作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后果。可想而知﹐那个孩子现在高中快毕业﹐从来不知道怎样尊敬长者或别人。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聚会。我见他头发用发胶梳成立式。我对他说﹕“你这样打扮不很好看。”话音刚落﹐他便瞪起眼睛﹐口气兇巴巴地质问我﹕“你知道美国青少年的审美观吗﹖你懂得他们的心里吗﹖”见他如此不礼貌和不懂事的态度﹐我立刻将要辩论的话打住了。他爸爸很难过地对我说﹐他们的儿子是祖师爷﹐每天放学要送他到游戏厅﹐他玩够了就打电话让父亲来接。如果爸爸稍微表示不满﹐他儿子就会伸出食指骂他。当这个爸爸告诉妻子时﹐得到妻子的答复却是﹕“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跟他一般见识呢。”
如果教育出来的孩子连如何尊重父母都不懂得﹐即使他们进了哈佛又能怎样﹖
严光: 现代父母管教孩子
现代父母管教孩子方式大体有四种类型﹕
1. 娇惯溺爱型的
我生在五十年代末﹐父母没什么文化﹐但对我们管教很严﹕家里有长辈来作客﹐要热情打招呼﹐倒水给客人﹐然后才能出去玩。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很穷﹐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做好吃的﹐孩子是不能上桌的﹐甚至在家里看都不可以。只有客人走了以后﹐才能回家﹐能拣点残汤剩饭﹐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如果没有剩余﹐也不敢有半句怨言。所有吃的用的都是父母来决定﹐孩子不可以随意要求。
然而﹐现代孩子的物质条件极其丰富﹐很多孩子恨不得从吃中逃避出来﹕父母长辈追赶著餵饭﹐好言哄著吃饭。他们每天不但有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玩具也堆积成山﹐不象我们小的时候﹐吃一颗糖豆嘴都能甜上几天﹐玩张自己折的纸牌都美得要命。即使如此﹐有的父母还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满足得不够﹐领孩子上街时﹐无论孩子要什么﹐统统都给买﹐哪怕有些是无理要求。这些父母以为给孩子提供极大的物质满足就是爱孩子﹐岂不知是害了他们﹐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的东西是否好﹐是否对他身心有益。另外﹐一味地顺从孩子﹐ 也使孩子养成尊己为大的个性。
我毕业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有一个同事大我几岁﹐她有一个儿子大约是“讨狗嫌”的年龄。有一天我陪她到商店买东西﹐她把儿子也带上了。到了卖傢具的地方﹐儿子看好了一辆自行车﹐非要妈妈买给他。那时是八十年代初﹐每人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元。 他妈妈一看价钱便说﹕“妈妈的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太贵了﹐不能买﹗”儿子一听就大哭起来﹐而且躺到了地上边打滚边哭﹐怎么哄劝也不肯起来。他妈妈没有办法﹐硬是将儿子抱起来﹐在儿子的撕打哭闹下离开了百货大楼。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在想﹐那个妈妈真有耐心啊﹐孩子这样无理都不肯揍他一下。从那个妈妈无奈的表情看得出﹐她的确买不起﹐否则她一定会满足孩子的要求的。
我儿子在全托时﹐每週回家一次。周末我同一个同事一起去接孩子。我俩接到孩子后﹐通常会站在托儿所对面的一个小商店门前等班车。同事的儿子只要从託儿所一走到那个小卖点的门口﹐一定要他妈妈给他买小零食。有一次﹐那个同事担心错过班车时间﹐就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结果儿子就毫不客气地扬起脚来狠狠地踢妈妈﹐边踢边说﹕“不买不行。”妈妈见安抚不住﹐只好应允了他才肯罢休。
很多国内来的同胞﹐误解美国的“自由”﹐并套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给予限制﹐认为“放纵”可以挖掘孩子的潜力。有一个朋友的太太和儿子刚从国内移民来美﹐儿子六岁。我们邀请他们全家周末来我家吃饭。準备开饭时﹐我拿了几罐啤酒放到桌子上﹐显然是给大人们喝的﹔同时我给他们儿子準备了饮料。可是那个孩子却非要喝啤酒不可。我对他说小孩子不可以喝酒﹐喝饮料就可以了。那个孩子马上不高兴起来﹐他母亲见此情形﹐立刻拿过一罐啤酒﹐用商量的口气说﹕“就喝一罐﹐好不好﹖”儿子点头同意﹐母亲似乎很高兴。我看了很吃惊﹐ 心里很为这对父母担懮。吃饭过程中﹐我和丈夫故意讲到美国驾驶对喝酒的严厉规定﹐说如果喝酒开车撞死人会被定为杀人罪﹐其用心是提醒孩子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喝酒的坏习惯﹐更不该纵容孩子。然而﹐孩子的父母却不以为然﹐说他们儿子有酒量﹐没问题。
可想而知﹐一个在如此娇惯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会是个什么样子。这种实例在我们的週围比比皆是﹐数不胜数。然而﹐当父母发现被自己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 开始无法管教了的时候﹐常常嘆息流泪﹐甚至埋怨上帝不公平﹐让他们生出这样的糟糕的孩子﹐而很少反省自己做父母的过失。
前些日子﹐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孩子的事﹐令人痛心。那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长大后﹐父母搬到所谓的“好学区” ﹐以为将孩子送到好学区﹐孩子就能按照他们的愿望成才。未曾想到﹐被宠坏了的孩子长大后﹐当父母再不能满足他的所有要求时﹐他便大骂出口﹐大打出手﹐还将父母诬告到警察局﹐让父母差一点坐牢。父母无奈﹐想找律师﹐希望与孩子脱离关系。这实在是很愚蠢也很荒谬。一张纸就能除去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抹去他们对孩子应付的责任么﹖
小时候常母亲讲的“惯子杀子”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从小失去父亲的独生子﹐被母亲宠爱过甚﹐百求百应﹐都长到事十几岁了﹐还啃母亲的奶头。只要他想要啃母亲奶头﹐母亲二话不说﹐ 就乖乖地摝起衣服﹐让他啃。渐渐﹐这个儿子后来就养成“顺我者昌﹐逆我著亡”的专横跋扈性格﹐只要别人不顺其意﹐就拳打脚踢﹐甚至对母亲也是如此。有一天他因为杀人被判了死刑。临执行的前一刻﹐法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他很想单独同母亲再见最后一面。当他面对泪流满面的母亲时﹐他说﹕“妈妈﹐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不能让我最后再啃一次你的奶头﹖”母亲连连答应﹕“孩子﹐当然可以。”说著就掀起上衣让儿子啃。儿子将嘴凑过去﹐不是含在嘴里﹐而是一口将母亲的奶头咬掉﹐吐到地上﹐狠狠地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有今天都是你害的。如果在我不懂事的时候﹐你好好管教我﹐我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常我这样对待你﹐是我在临死前对你的报答。”母亲伤心欲绝地昏死过去。
故事的真实性虽未曾考究﹐但是“惯子杀子” 的事实不容置疑。
2. 知识投资型的
也许我所在的那个年代﹐很多父母文化层次不高﹐再加上日子过得很苦﹐父母没有能力也无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成勣。那时候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无懮无虑”﹐没有任何外来的压力﹐每天只要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不在外面惹事﹐ 就是好孩子﹐父母就很满意了﹐更不会花额外的钱去参加什么补习班。
然而﹐现代的父母不同﹐多少都有些文化﹐至少也是高中以上知识水平﹐再加上竞争社会﹐所以﹐培养高IQ孩子已经形成一种风气。甚至很多怀孕的母亲从胎教就开始﹐听各种音乐﹐希望孩子生出来有音乐天赋。孩子出生后﹐父母便开始计划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各项活动﹕数学﹑语文﹑外语﹑美术﹑钢琴(或者小提琴)﹑游泳﹐舞蹈等等。父母不惜花任何代价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天才” ﹑“全才”﹐出类拔萃﹐成为皎姣者。其实很少有孩子喜欢普天盖地的课程安排﹐都是迫于父母的强制压力。这样的父母大都是希望孩子将自己做不到或者没有机会达到的理想希望通过孩子实现﹐ 让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其实﹐每个孩子的潜质和智力不一样﹐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艺术才能﹐而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就如我儿子﹐从小让他和哥哥一起划画﹐哥哥划什么象什么﹐而且速速几笔构成﹐他并非参加过什么美术课训练﹔可我儿子无论怎样教他﹐他都没有办法划得逼真﹐他的立体感以及透视感很差。此外﹐要承认孩子的智力确实有差别。同样一道算术题﹐有的孩子不用老师解说很快就会算出来﹐而有的孩子怎么讲也不明白。可是﹐作为“望子成龙” 的父母却不愿意接受这些事实﹐拼命地让孩子学一些超出他们能力的一些东西﹐常常导致孩子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很厌恶﹐完全辜负了父母所期望的。前些日子洛杉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孩子为了抗拒母亲每天逼他练钢琴以及学一些他根本不想学的东西﹐离家出走。 后被警察发现﹐将孩子送给儿童保护协会﹐并把父母告到法庭。孩子是否再能回到父母身边﹐要看法院的最后裁决。
其实﹐这样的父母并不智慧﹐甚至有些蠢。因为这样极容易将孩子真正的天赋埋没掉。就拿我儿子来说﹐国内刚开始兴起买钢琴﹐有些父母攒钱借钱买钢琴﹐花钱让孩子学钢琴。看别人都如此为孩子未来著想﹐我也有些坐不祝我问儿子﹐想不想学钢琴﹖儿子回答说﹐他不喜欢钢琴。儿子不想学﹐我买了钢琴岂不是成了一个摆设﹖那时很多家庭还没有富裕到花几千块钱买架钢琴作装饰。儿子不学﹐我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我发现他喜欢看书﹐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爱好﹐不必非要孩子学一些他不喜欢也没有天赋的东西。如果那时我非要逼他学钢琴﹐他也不会读很多的书﹐以至于虽然他十一岁来美国﹐但他的中文一直很好﹐甚至仍可以读一些半文言文的文学作品。
目前有很多父母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外国的教育水平高于国内。后者事实的确如此。但是﹐问题是如果父母不守在孩子的身边﹐或者﹐孩子从小教育得不得当﹐根本不喜欢读书﹐那么父母勒紧腰带﹐花大钱将初中高中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就大大失误了。因为孩子常常没有吸收到国外好的方面﹐却沾染了一些坏的东西﹐如吸毒﹐结帮派﹐比名牌衣服﹑名牌车等。
儿子初二时有一个同班同学来自北京﹐很聪明﹐据说曾参加过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他刚来美国时﹐数学很突出﹐儿子都自感不如。他父母投入不少精力和钱财将孩子送到美国来﹐希望孩子成才。这个孩子有奶奶爷爷照看﹐还好过那些没有任何亲人的孩子。有一次﹐儿子对我们说﹐这个同学快过生日了﹐他爸妈不在身边﹐据他讲爷爷奶奶对他不好﹐生日没人给他过。儿子问我们可不可以在我们家为他过生日。听儿子这样讲﹐我们就满口答应了。过了几天﹐儿子将那个同学带到家来﹐我做了几个菜﹐并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后来我们认识了他的爷爷奶奶﹐才知道那个孩子所说的都是谎话。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身就很叛逆﹐父母又不在身边﹐ 很怕孤独﹐ 一定要交朋友的。可是没有父母在身边严格看管﹐孩子根本不知道该交什么样的人。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个孩子在学校就结识了一些不良同学﹐一起抽烟﹐喝酒﹐彻夜玩电脑﹐最后发展到逃学。我不知道当这个孩子的父母看到儿子的情况会怎样﹐ 还会觉得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值得吗﹖
3. 责任转嫁型的
并非所有做父母的都象上面所讲的那两种情况。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并不愿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和辛苦﹐把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照看﹐自己全部心思都投入在工作事业上。这些父母以为让老人们照看﹐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岂不知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几乎所有老人都溺爱孩子﹔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肌肤接触和语言的交流。这些父母一般比较看重个人价值﹐有的看重金钱﹑地位﹐有的人看重学识。所以﹐即使为人父母也不甘心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孩子。我认识一个母亲﹐精明强干﹐在事业上很出色。她将十二﹑三的女儿送到当地的一所贵族学校﹐学费很高﹐但对她来说不成问题。实际上她是用钱来买自己的责任。女儿每周回来一次。如果碰到她出差在外﹐女儿就不能回来了。这些父母以为花钱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保证孩子成功。岂不知﹐即使孩子按父母所愿成就了﹐但却永远地失去了与孩子感情相处和交流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还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国内通常对学区以及学校排名很重视﹐其实美国也不例外。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到了好学区就一定成才﹐所以不惜一切代价要搬到好学区。有一个朋友带著一双儿女从匈牙利来美﹐丈夫作生意﹐手头有些积蓄。那个母亲听说某个地区高中好﹐全家就搬到了那个所谓的好学区﹐房费比一般地区高出近1/3。记得当时她对我说时﹐我不赞成她作这样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所谓学校好﹐是针对那些能进到荣誉班的学生而言﹔而她的两个孩子刚来美国﹐英文还需要补习﹐她的孩子连普通课程都学不了﹐学校的好坏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二是﹐那个学校很多孩子来自台湾有钱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大都作生意﹐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就花大钱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给他们租一处豪华的别墅﹐买一辆车﹐平时再僱个保姆做饭料理家事﹐他们觉得就已经尽到父母的责任了﹐其余的教育完全依靠所谓的好学校。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完全失去控制﹐愿意读书的并不多。把孩子送到这样环境的学校﹐不但不能鼓励孩子在学习上上进﹐反而使他们在名牌衣服﹐高档汽车﹐豪华别墅的比较中自卑。
那个朋友搬到好学区后﹐见面的机会很少。大约一年后﹐一次她带著孩子来教会﹐我惊奇地发现她儿子的变化﹕脖子上挂著一个粗粗的大银链子﹐耳朵上挂上一串耳镮﹐裤子长长的拖到地上。女儿虽然穿著变化不大﹐但却交了很多男朋友﹐经常不上学。两年后﹐她的丈夫来美国﹐发现儿子加入了帮派﹐女儿男朋友成群﹐管教已经来不及﹐只好全家搬到外州。据说“躲避” 并不奏效﹐孩子学坏了﹐再去管教已经晚了。
所以﹐父母把孩子的所有教育都寄託在学校上﹐是极大的失误。父母以为孩子从出生到七﹑八岁前这段时间需要父母关照﹐以后就是学校的责任了﹐不必再费心思管教他们。 岂不知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更需要父母的感情呵护﹑言语的交流和成长的引导。青少年的问题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执意自己决定一些事情。由于他们不懂得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受到挫折时﹐很容易去找週围的一些同学或朋友来出主意。如果这个期间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父母没有及时引导﹐经常与孩子沟通﹐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
4. 放任自由型的
“严师出高徒” ,“棍棒出孝子” 是中国的传统式教育﹐也验证了这种教育有其优点﹐至少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权威。如果运用得当﹐会让孩子受益的。然而﹐随著经济﹑科学的发展以及文化渗透﹐国内摈弃了一些好的传统﹐却把外国一些不好的东西一栏子吸收了进来。
美国家庭比较尊重孩子的个人主权﹐让孩子随著自己的个性发展。 表面看来这种教育比较“文明”。但是实际从所导致的结果来看并非如此。 要看孩子在什么年龄阶段。当一个孩子还不懂得辨别是非时﹐过份地“尊重”﹐会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专横跋扈。
这种放任自流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从不强制孩子,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如果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当然家长没有必要干预﹔可如果孩子不是这样﹐而是打游戏﹐沉迷于网路﹐听一些污秽下流的摇滚乐﹐吸毒喝酒﹐ 看充满色情﹑暴力和凶杀的电视电影﹐同一些不良的孩子交往﹐等等﹐ 父母还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吗﹖任他们自己决定吗﹖
前面讲过我儿子来自北京的那个同学。由于奶奶和爷爷已经八十多岁﹐对孙子的管教无能为力﹐ 只好电话向儿子儿媳“告状”。未曾想到儿子儿媳竟嫌老人家太保守﹐跟不上国外自由发展的潮流。他们告诉老人家﹐不要干涉他们的儿子﹐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儿子不进监狱就用不著这两位老人“操心”。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对孙子只好看之任之。最后眼睁睁看著孙子不但高中没能毕业﹐还带来家一个女友同居。
儿子高一时﹐学校有一次布置了课后作业。该课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儿子那一组共三人。週六他把同学招到家里来做﹐可是那天只来了一个女孩﹐另外一个男孩子有事情没能来。看到儿子的同学来﹐我赶忙招待﹐拿出冰淇淋给那个女孩吃﹐还拿出一些饼干糖果之类的小吃﹐统统摆到桌子上﹐我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谁知﹐过了一会儿﹐儿子小声对我说﹐那个女孩要酒喝﹐自己已经开冰箱拿出一罐啤酒在喝呢。我到厅里一看﹐果不其然﹐那个女孩正坐在饭桌前喝著酒﹐就著花生﹐翘著二郎腿﹐ 在看电视。我立刻坐到她旁边﹐对她说﹐如果你父母知道你喝酒会生气的。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肯定地回答﹕“他们不会的。在家我父母喝﹐我也可以喝﹐他们从来不管我。 啤酒比饮料解渴也好喝。”
给孩子自由﹐一定要有个“度”﹐因为未成年的孩子还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然而﹐有些孩子能够自己决定的事情﹐当然不可以让孩子一定听从父母的。例如﹐有些事情是孩子的确不喜欢做的﹐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做的﹐如学钢琴﹐跳舞﹐游泳﹐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孩子到了高中要选课﹐选什么课程完全可以自己定夺﹐因为他们应该学哪些科目对自己有帮助﹐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我认识一个母亲﹐孩子的课程本来她自己可以决定﹐但是这个母亲一定要加上个人的意见﹐并且非要孩子采纳。结果孩子几年高中读下来﹐所得的成勣并不理想﹐大学考得也不如意。因为这位母亲让孩子选的一些课程难度太大﹐影响了考大学的平均成勣。然而母亲仍看不到是自己干涉的缘故﹐反而埋怨孩子没有尽力。
很多家长在孩子大学选专业上也是如此﹐不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硬性地让孩子去做。药理学近几年在美国的确很吃香﹐竞争很激烈﹐原因是读八年书出来﹐每小时可以赚几十美金﹐年收入至少在十万以上﹐相比读医学费力少﹐赚钱却相差无几。所以很多父母极力推荐﹐拼命劝说孩子选读这门专业﹐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或者是否有能力读下来。其实﹐这门专业读起来并非容易﹐专业也非常枯燥。如果孩子不是很有兴趣﹐甚至没有能力读下来﹐岂不是让孩子受苦﹖如果孩子不喜欢﹐他们即使毕业找到了这样一份厚薪的工作﹐他们也不会安心好好地工作。在美国“跳槽”或者换工作是常有的事﹐并非是薪水不高﹐而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兴趣。
2).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无可厚非﹐没有错﹐但是不能一味地套用在小孩子身上。孩子未成年﹐对父母不应该有什么隐私。如果他有什么隐私不可以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来说并不好。有的孩子滥用这一权力﹐ 为了不让父母干预他们自由﹐干脆在自己的房门上标明﹕尊重个人隐私﹐未经允许﹐不可进入。实际上就是拒绝父母监察和督导。另外也是对父母的极大藐视和不尊重。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成长﹐父母有权利﹐也有责任知道孩子所做的一切。
我跟儿子有一个约定﹐十八岁以前﹐对父母没有任何隐私﹐电脑里的邮件密码必须公开﹐我们可以随时查看。我们还真的从里面发现很多乌七八糟的邮件。我儿子爱看课外读物﹐他的书包我们会随时检查﹐要了解他在读些什么课外书。有时会翻出一些同学借给他玩游戏盘。如果父母不及时查看﹐孩子看了或者读了一些色情﹑凶杀﹑暴力等邮件和书籍﹐他们走上邪路还不晓得。
正由于美国太强调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失去了对孩子管教的最好阶段﹐才导致青少年帮派﹐毒品﹑性氾滥﹐同性恋﹐校园枪杀氾滥成灾。有些孩子加入帮派﹑喝酒吸毒﹑杀人偷窃等等﹐社会要承担责任﹐父母更是要承担责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暴露过很多的问题﹐如果父母没有及时给予管教和纠正﹐使孩子走歪﹐ 以致于犯罪﹐不是父母的责任又是谁的呢﹖
但是﹐尊重孩子隐私和尊重孩子是完全两会事儿。尊重孩子隐私﹐是孩子在做什么﹐父母没有权力知道﹐更不可以管。而尊重孩子是指把孩子当作一个人﹐一个朋友看待﹐不可以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随从己意来呼来唤去。有的父母目的是想鼓励孩子﹐但是方法不对﹐常在别人面前夸别人孩子﹐数落自己孩子﹐通常的说话内容是﹕你看看张三李四﹐再看看你的样子﹐很不争气。这样对待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很自卑﹐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满意﹐因为父母总能找到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来比较﹔或者使孩子颓废﹐破罐破摔。有的父母甚至孩子都已经成年了﹐对孩子仍然公开数落。记得我的一个中学时的好朋友﹐他七八年考到师范学院政治专业﹐当时能考进大学已经是很不易的事﹐父母脸上是很增光的。这个朋友的父母很为她骄傲。可是后来看到她的一个朋友考的学校和专业比他们女儿好﹐这个母亲在人家的庆祝典礼上当著众多人的面﹐劈头盖脸地对自己的女儿说﹕“你看人家考的学校和专业﹐多有前途。再看看你﹐将来一点出息都没有﹗”我当时也在场﹐那个朋友听了母亲这样不尊重的数落﹐ 脸涨得红红的﹐心里很委屈﹐ 眼泪几乎落下来。我也很为她难过。
3). 教育孩子不可以体罚
孩子在不懂事以前﹐也就是六﹑七岁前﹐必要时要采用强制性手段管教﹐甚至可以动用“拳头” 或者体罚方式﹐因为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服从父母的权威﹐必须顺服父母的管教﹐尊敬长辈。当然﹐管教不一定体罚才是上策﹐而是﹐当孩子无视父母的权威时﹐根本不听管教﹐或者一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时要采用体罚形式﹐将孩子镇祝否则﹐ 错过一次﹐就会让孩子的坏毛病滋生起来﹐长大再管教就比较难。如果错失多次﹐以后就根本无法管教。有的男孩子小时很调皮﹐天不怕地不怕。如果父母不看管好﹐很容易惹祸。比如﹐我儿子小时候很淘气﹐什么危险做什么﹐不是爬高﹐就是动这动那﹐甚至有时开煤气告诉他根本不管用。有一次﹐他在二楼的栏杆外面穿来穿去。儿子的姥姥站在楼下惊吓得不敢喊他﹐担心他一紧张从二楼上摔下来。姥姥和颜悦色地将他哄下来。儿子一到楼下﹐姥姥抓过来照著屁股就是一顿猛揍﹐边打边说﹕“我看你以后还敢爬楼上不敢。”儿子被打得嗷嗷叫﹐直喊﹕“姥姥﹐我再也不敢了。”。从那以后﹐儿子乖多了﹐只要大人告诉他不可以爬楼﹐他就不做了。有的孩子对长辈随意吼叫﹐不礼貌﹐对他人不懂得尊重﹐如果告诉还不管用﹐就要体罚教训﹐让他记住﹐以后不可再犯。小错不及时纠正﹐将来一定铸成大错。一般来说﹐孩子大约七岁以后﹐也就是上小学以后﹐可以用言语说教方式。如果言语不奏效﹐适当的时候还是要体罚﹐但是﹐父母不是体罚完了就没事了﹐而体罚后一定要告诉孩子被体罚的原因﹐父母的态度这时要温和﹐让孩子感到父母既亲切又惧怕。
然而﹐很多父母捨不得揍孩子﹑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做错事可以原谅。从来没有被父母打过的孩子﹐等他们长大犯很严重的错误时想打他已经不可以了﹐因为他们心里接受不了。一是﹐他们没有挨过父母打﹔二是﹐他们长大了﹐自尊心很强。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母亲一般揍哥哥﹐从来不揍我。后来我养成甚至容不得别人批评。如果被母亲训斥了﹐我就会以“绝食” 要挟她﹐使母亲不得不向我“低头” ﹐搞得母亲很为我头痛。
美国的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个失败就是﹐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误﹐父母只可以用言语管教孩子﹐不可以动手。学校老师灌输给学生的就是你有抗拒父母体罚的权利﹐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父母没有权威。所以﹐很多父母不敢揍孩子﹐担心被邻居告到法庭。这就是美国孩子太肆无忌惮﹑放纵自己的原因。甚至孩子可以打父母﹐但是父母却不能打他们。孩子的权力大过父母。
但是切忌﹐这里所谈的不是父母可以随意用体罚的形式管教孩子﹐假如是一些非原则性的事情﹐让孩子承受皮肉之苦是不对的﹐例如﹐有的父母有洁癖﹐如果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了一点﹐或者吃饭忘记了洗手﹐父母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武﹐这样做不妥当。或者是父母自己因为工作或者是家庭关系心情不顺﹐拿孩子出气﹐这就更不应该。
教育子女的失误和失控
如果父母能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管教孩子口径一致﹐发现孩子毛病及时纠正﹐教育孩子从小顺从父母﹐ 尊敬长辈等等已经是尽其所能了。然而﹐ 对于父母来说﹐无论在教育孩子方面考虑得多么细緻﹐都无法避免一些失败和失控﹐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父母自身缺乏身教﹐削弱教育孩子的力度。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软弱之处﹐虽然知道有些事情是好的﹐但是还是无法做到。就象《圣经》所讲的﹕“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人心里有两个律在争斗﹐至此造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外表一套﹔内心又一套的双重性格。举我为例。
1 无法处处坚守诺言
我和丈夫定了一个口头的“ 约”﹐就是双方在吵架的时候﹐尽量不暴露在孩子面前﹐ 到外面去解决。但是有两种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一是﹐我们无法保证每次吵架都很理智。 记得我有一次情绪就失去了控制﹐根本考虑不到儿子在场﹐同丈夫大吵起来。丈夫忍无可忍﹐顺手拿起闹钟就摔到了地上﹐儿子呆呆地看著所发生的情形。看到丈夫的行为﹐我更是变本加厉﹐同他大闹了一常二是﹐即使我和丈夫每次吵架都很理智地躲避儿子﹐但是﹐当他长大时﹐发现我和丈夫的关系并非他想像的那么和谐美好﹐我们在他面前的所作的岂不是虚伪么﹖他会怎样想﹖会信任父母么﹖以后他面对家庭的类似问题会怎么办﹖
做父母的可以做到教育孩子的口径一致﹐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意见并不相同﹐势必会产生分歧﹐被孩子发现。
2 无法时时以身作则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告诫孩子不许说谎﹐而自己却常常说谎﹔ 父母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而自己对父母﹐对长辈不体谅尊重﹐对别人的孩子没有一点怜悯和爱心﹐﹐﹐﹐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争战﹕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婆媳之间﹐朋友之间﹐邻里或他人之间等等﹐都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力度。
所以﹐没有良好榜样的父母﹐ 让孩子顺从父母﹐听父母的话很难。 况且﹐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很多问题﹐一般都随自己的私慾来管教孩子﹐往往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或者任意打骂﹐或者大肆娇宠﹐或者命其按照自己所刻定的未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世上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对自己尊敬的。然而﹐我们要得到孩子的尊敬﹐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被尊敬的样子。然而﹐我们能做到么﹖我自己就是如此。我心里愿意孝敬母亲﹐可是又容忍不了母亲对自己的唠叨﹐更不能容忍母亲平白无故对我责备。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觉得母亲应该理解我﹐顺著我﹐而不是数落我。否则﹐我就同母亲大发雷霆。其实﹐这一切儿子都看在眼里。 还有更多的父母为争钱夺房﹐对自己的长辈大打出手。在对待婆婆上﹐我虽然从未和婆婆红过脸﹐但并不表明我很孝敬婆婆。当婆婆不能给我照顾孩子时﹐我对丈夫有过很多的埋怨。我认为长辈帮助小辈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个有孝敬心的人怎么会如此自私﹖
二是﹕父母的智慧和能力有限﹐很难应付孩子的变化。
1 无法知道孩子的心思
孩子一些看得见的毛病父母可以及时纠正﹐但是﹐随著孩子的成长﹐对他们身上很多看不见的毛病却无可奈何﹐ 比如孩子的嫉妒心和虚荣心。儿子什么时候开始有妒嫉心﹐我全然不知。只是在他和表哥相处的时候发现的。当他看到表哥摆放的积木比他好﹐他会将表哥的推倒﹐甚至不能听别人表扬他的表哥。那时认为他小﹐不懂事﹐对此不以为然。
儿子十一﹑二岁﹐有一次我们请教会里的一个孩子到我家装中文软件。那个孩子只比我儿子大两三岁而已。我和丈夫一开始都是电脑盲﹐我比丈夫还好些﹐知道怎样使用中文软件。看到那个孩子很熟练的操作电脑﹐我和丈夫对他讚不绝口﹐并问他是怎样懂电脑的﹐他回答说他是看书学来的。搞好电脑后﹐我们用比萨饼作为给他的奖赏。那个孩子走后﹐ 儿子表现出不愉快来﹐说﹕“他算什么﹐我有书也可以懂”听到儿子的话﹐我觉得应该纠正他的心态。我很严肃地对儿子说﹕“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聪明的人是羡慕而不是妒忌﹐这样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自己没有的东西。只有愚蠢的人才妒忌别人的优点。”儿子听我这番话﹐没有狡辩﹐态度有些好转﹐解释道﹕“其实你们给我买书看﹐我想我也可能会懂。”后来﹐丈夫给他买了一些电脑书籍﹐使他对电脑产生了兴趣。
在国内﹐儿子开始上小学时我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好。我个人的生意做的很红火﹐丈夫的事业也如日中天﹐并配备专车上下班。为了能让儿子放学后得到照料﹐我将儿子迁到我母亲居住附近的学校﹐这样他放学有个去处。但是每天带他上学却是很辛苦的事﹐不但要早起﹐还要挤公共汽车。丈夫不忍看我们娘俩如此辛苦﹐就在他上班时让我们搭一下他的便车。久而久之﹐不曾想到让儿子滋生了虚荣心。有一天﹐本来车到了学校附近我和他就该下车了。可是那一天他怎么也不肯﹐一定要司机将车再往学校门口开一段。司机照做了。我带他下来﹐他还是迟疑﹐眼睛在向窗外看﹐似乎在找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慢腾腾从车上下来﹐迈著得意的步伐朝一群同学走去﹐边走边回头朝车上的司机和爸爸挥手。这时那群同学都围了上来﹐纷纷向他露出极其羡慕的眼神。儿子那副满足得意的样子猛然间被我扑捉到了﹐但我却不知如何教育他。我知道虚荣是很害人的﹐甚至会让人一生都活在虚假和压力的痛苦之中的。我当时想﹐唯一能改变他这种心态的就是告诉他我们家里很穷。但这又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办法﹐因为我无法故意让他在物质上有缺乏或者让他感觉到缺乏。不让他在交通上有特殊待遇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后来我们挤坐公交车时﹐他很不开心。我在想﹐我这样做就能驱除他的虚荣心么﹖我不确定。
2 无法避免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
一般来说﹐孩子上学以后﹐家庭的影响对他们只占一小部份﹐更多的是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所交的朋友﹐老师教导等﹐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深的烙印﹐尤其老师的言行会使孩子的终生难以忘怀。我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个女老师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有一年冬天﹐我因为上厕所没有及时解开裤带﹐棉裤尿湿了。放学后﹐那个老师将我领到她家里﹐帮我找了一件她孩子穿的一件线裤让我暂时穿上。她将我的棉裤脱下来﹐把尿湿的地方洗干净﹐然后放到炉子上烘烤一个下午。那天她为我单独做了一顿晚饭﹐是白花花的一碗大米饭﹐是那个年代难得的食物。而她的四个儿子被赶到街上﹐不让回来﹐只让我一个人吃。吃完饭后帮我复习功课。
然而﹐据说现今老师很富有﹐大都在学生身上赚钱﹐以课后补习为名。本来老师有责任将规定的知识教给学生﹐但是在课堂上草率讲讲﹐主要内容留到课后报酬补习。我侄子读高中时﹐数学有些不太明白﹐三番五次找老师请教﹐老师都推脱太忙﹐没有时间。后来有一个同学提醒侄子说交钱补习﹐老师一定会有时间。开始我侄子还不大相信﹐去试探一下﹐果真如此。那个老师一听说要参加他的课后补习班﹐马上高兴起来﹐说没问题。一学期500元。
记得有一年快到新年﹐儿子那时还在小学四年级。有一天他放学回来问我一个问题﹕“妈妈﹐我看到一些同学下课拿个包到老师办公室﹐进去还是鼓鼓囊囊的﹐可是出来时包就是空的了﹐你说为什么﹖”我以为儿子很单纯﹐真心向我讨教﹐所以﹐就编了个谎言﹕“一定是同学拿了些课外作业让老师批改﹐所以你看到进去时包是鼓的﹐出来包就是空的了。” 儿子说﹐“根本不是作业本﹐我都看到了﹐有的是挂历﹐有的是别的东西。” 儿子接著对我不满意起来﹕“你为什么不给我準备一本挂历送给老师﹖老师今天还特意提到有的同学对老师一点感激之心都没有﹐样子很不高兴﹐ 肯定点的是我。”我听了非常难过﹐不知道怎样回答儿子﹐更不知道如何安慰儿子。后来﹐我想了一下﹐对儿子说﹕“我们要靠学习让老师喜欢﹐如果靠送东西赢得老师喜欢是不光彩的。” 这句话让儿子算是得到了一点安慰。晚上回到家里﹐我将此事告诉了丈夫﹐丈夫说这个世道就是如此﹐要现实点﹐也别让儿子太受委屈了。“你单独送给老师挂历好了﹐不要让儿子知道。”丈夫对我说。第二天﹐我带了一本印刷很讲究的挂历到了儿子班上﹐借下课之际﹐偷偷塞给了儿子的班主任。儿子一放学就告诉我说老师今天对他特别好﹐课堂上还表扬了他﹐并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看到儿子高兴的样子﹐我心里很加痛苦。有一天儿子传话﹐说“明天老师希望我爸到学校﹐她有事找我爸谈。”当时我和丈夫想﹐一定是有关儿子学习上的事。虽知却是老师求丈夫能否帮助她丈夫调转工作一事。为了儿子﹐丈夫只好託人﹐但是事情没有办成﹐因为她丈夫的条件相差太远﹐不合适。从此﹐儿子就不再受宠了﹐常常被老师数落行为太笨﹐就不该跳级。好在儿子是个很大咧的孩子﹐很多时候不会把别人的话听到心里去。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所接触的东西多得数不胜数﹐从吃的﹐玩的﹐到看的。但是同样这些东西也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电影﹐充满了暴力﹑色情﹐包括同性恋﹐等荒诞的内容。将本来就没有是非辨别能力的孩子搞得更是糊涂﹐颠倒是非﹐把正确的看成是错误的﹐把错误的看成是正确的。 就孩子所使用的电脑来说﹐有些父母不懂电脑。父母给孩子买电脑﹐以为有利于孩子学习﹐岂不知孩子整日沉迷在游戏中﹐或者一些污秽的色情中。据说现在有的孩子不但沉浸在网上聊天﹐还热衷于网上赌博﹐网路算命﹐当无法决定做什么事时﹐以算命结果来判断。
美国中学生用电脑查找资料的机会很多﹐但怎样监控孩子的使用呢。我让儿子把他电子邮件的地址必须告诉我们﹐允许我们查看他的邮件。有一次﹐我们发现有几个女孩子给他写了些很污秽的邮件﹐我跟儿子差不多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告诉他不可以同这样的同学交往。但是每时每刻这类邮件都充斥在孩子的电脑里﹐父母根本不可能都会及时清理掉﹐不让孩子看到。
3 无法应付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里
青少年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很头痛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束缚。而作父母的不懂得孩子这个阶段的心里﹐ 偏偏还按照原来老的方式来管教他们﹐往往不但不奏效﹐反倒适得其反﹐孩子更加地不听管教﹐父母也就更加没有智慧地处理。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我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国内的女孩﹐曾在国内小学当过三好学生﹐担任过大队长职务﹐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可是父母把她带到美国后﹐希望她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她﹐也没有观察她的变化﹐只是一味地给她钱﹐给她名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当这个孩子的父母发现女儿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同学﹐经常旷课时﹐言教已经不起作用﹐只能对她实行体罚。由于父母错过了管教女儿以及同女儿交流的最好时机﹐所以﹐无论再用什么方法补救都不管用了。那个女孩越管越糟﹐甚至后来在外面过夜。父母伤心欲绝﹐希望同自己的女儿脱离关系。
然而﹐ 我儿子的青少年时期似乎很平缓地走过来﹐几乎没有流露出别的孩子那样“叛逆” 的痕迹。这并非我有什么“灵丹妙药” ﹐而是另有原因﹐我会在后面讲。
三是﹕父母的教育标準有缺陷﹐难以做到合乎中道。
每个人生长的家庭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标準也就千奇百怪。由于人陷在罪中﹐理性也随之堕落﹐所以﹐世上的是非标準都是依照人的私慾为准绳﹐因而产生无穷无尽﹑千奇百怪的社会问题。正因为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标準﹐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混乱﹕离婚﹑争竞﹑妒忌﹑纷争﹑淫乱﹑欺诈﹑等等﹐同时遗害到家庭。举例来说﹐ 在对待孩子的方面﹐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才艺很重要﹐所以父母给孩子安排各样课程和活动﹐恨不得孩子能有十八般武艺﹔而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很重要﹐极力在一些礼节﹐与人相处的方面教导孩子﹔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健康很重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食物和最优良的居住环境﹔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开心快乐很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所需﹐让孩子自由式发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以上三个方面粗略地表明﹐父母在教育儿女上有很多的“盲点” 。我相信﹐ 即使再聪明再有知识的父母﹐都无法教育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来。
我是如何避免失誤和失控
常跟儿子沟通﹐注意他的每一个变化
儿子在美国入学的第一天﹐我送他去学校的时候很担心﹐不知道他心里是否适应得了。当看到他一个人傻呆呆站在操场上等著排队上课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放学我去接他的第一句问话就是﹕“儿子﹐今天过得怎样﹖”“不好。没人理我﹐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我就象一个傻子一样。“儿子垂头丧气地回答我。回到家儿子对我说﹕“给我买个篮球吧﹐我发现很多男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连如何拍篮球都不会﹐篮球对你有什么用呢﹖”“儿子说﹕““如果我在操场上抱个篮球的话﹐肯定会有同学来找我玩。”我没有想到儿子”人小鬼大“。竟想出克服陌生环境的主意﹐我当然很高兴采纳。週末立刻买了个篮球给他。周一他放学我一见他就问﹕“有同学找你玩么﹖”儿子说﹕“有同学来找我了﹐但光拿走我的球﹐把我扔在一边。”从那以后﹐儿子每天放学回来练习拍篮球﹐晚上让我陪他到学校操场练习投篮。两个星期以后﹐问儿子的进展情况﹐儿子告诉我说他可以帮助同学看书包﹐后来进升到“捡球” ﹐半年后可以跟一些低水平的“球员”一起玩了。儿子终于融入同学之中﹐我的心似乎稍稍轻鬆下来一些。
随著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不是我无法帮助儿子解决语言的问题﹐而是他所遇到的环境﹐对他的心里冲击很大。这使我很重视与他沟通。每次接儿子放学﹐我都观察儿子的脸色。如果发现他有些异样﹐我一定要追问个究竟﹐非让他说出来不可。每週我一定会留出时间跟他交谈﹐询问他学校的情况。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我常有一些孩子欺负他﹐上课用纸球打他﹐有的同学常抢他的水﹐使他有时一天没有水喝。见他讲话激动的样儿﹐我知道他很生气。我担心这样下去他积满愤怒﹐最后导致性情暴躁﹐有一天惹出什么事来。我细心地同他交谈﹐告诉他上帝会很看顾听话﹑有礼貌﹑善待别人的孩子。叮嘱他别把那些不好的同学放在心上。他们很愚昧﹐不知道自己这样作不对。如果是聪明孩子﹐就不会回击他们﹐因为回击他们就是同他们一样愚昧。等长大上了大学以后﹐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等等。我对他说﹐虽然我是女的﹐小的时候也经历过同他一样的事﹐让他知道不是他一个人碰到此事﹐以免他生出屈辱感和自卑感来。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应格外注意他们的情绪。前些日子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33人死于枪击案的事情。杀人者是一个韩裔学生﹐叫赵承熙﹐8岁随父母来美国。由于地理﹐ 语言﹐及文化的变异﹐使他一下子无法适应﹐至此他心里产生问题。而父母当时只是认为孩子不爱说话﹐又没有及时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所以孩子出问题并不奇怪。其实﹐成年人初到异地他乡﹐都需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的心里调整﹐何况是孩子。从这位学生所留下的录像和“宣言”中﹐人们发现他对美国主流社会的愤恨和对富人发自内心的敌视和仇恨。据说亚洲人等级观念很深。这种等级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金钱﹑地位和权势的崇拜﹐对贫穷的鄙视和厌恶。这种人生观﹐驱使人为钱财而拼搏﹐忽略对孩子的道德上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心灵上的了解。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分数好不吸毒能上好大学,就是好孩子。由于父母只注重他们自己的事业和赚钱﹐只给孩子提供最优良的衣食住行﹐只对孩子的学习成勣感兴趣﹐除此之外﹐与孩子从来不交谈﹐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这样岂能保证孩子不走邪路﹐因为孩子在未成年需要父母的密切看管和保护。
美国高中四年制。高中让我最恐惧的就是帮派和毒品﹐所以﹐我每天在儿子放学前十分钟就到学校接他﹐以免他同一些不良的同学交往。上帝赐给儿子智慧。有时他为了免除一些不良孩子的挑逗和纠缠﹐他放学如果没有看到我来﹐就一个人找个树下坐著看书。很多同学认为他傻傻的。“帮派同学不会找我这样爱看书的傻人﹐他们喜欢交往那些比较‘酷’的同学。”儿子告诉我说曾经有同学这样问过他﹕“你大哥是谁﹖”儿子装做听懂了的样子﹐回答﹕“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我没有大哥。”那个同学自言自语说了句﹕“是个傻子。”“其实我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探问我是属哪个帮派的。”
关心孩子所结交的朋友
儿子来美国一年之后﹐也就是在初中七年级的时候﹐身边开始有朋友了。我高兴也担懮﹐高兴的是他不再孤单﹐担懮的是他交的朋友是什么样我并不知道。所以﹐我开始向他了解他交的朋友来自哪里﹐父母是做什么的。有一次儿子说要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我询问了一下那个孩子的情况。儿子告诉我说那个同学的父母离婚﹐他同妈妈一起住﹐但常有一个男的也同他们一起住﹐据那个同学讲是他妈妈的男朋友。我也进一步了解到﹐那个同学不爱学习﹐没有父母管教和照看我立刻禁止他儿子参加聚会。虽然儿子当时心里感到难过了些﹐但是可以避免可能产生的后果。后来﹐儿子交往的朋友我都建议他带到家里来玩﹐让我有机会了解这些孩子的状况﹐以免儿子交上一些不该交的朋友。
父母做错﹐要向孩子道歉
对中国人来讲﹐父母向孩子道歉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父母即使再错﹐也不能向孩子赔不是。我自己在认识上帝以前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我不喜欢长辈这样待我。我觉得如果父母向孩子道歉就会失去尊严。其实这种观念对孩子很不公平﹐也很不明智。当父母明知自己做错事﹐或者在管教孩子方面有失误﹐硬是不承认﹐拿出长辈的架势来﹐让孩子屈从﹐只能适得其反﹐产生两种恶果﹕一是﹐孩子不服气﹐即使嘴上认同了﹐但是心里会很卑视父母的作法﹔二是﹐给孩子一个很坏的榜样﹐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肯承认。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对﹐那么得到的是孩子的尊敬﹐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一次儿子放学我接他回来﹐路上我询问一些他学习的事﹐由于我对他的一些情况不了解﹐就拼命坚持自己的说法。儿子也拼命地解释分辨﹐我见他不服﹐一气之下﹐动手打了他。我看得出当时他很委屈。回到家后﹐我冷静下来﹐觉得自己的家长式作风又冒了出来﹐如此对待儿子有些过份。我到儿子的房间向他道歉﹐说我不该不容他解释。儿子听了我的话后很感动﹐说实际上他拼命地解释﹐是担心我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气。儿子的解释﹐让我发现他很孝顺父母﹐很在乎父母的感受。如果我没有向他道歉﹐我就不可能了解他﹐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坏的榜样。
所以﹐如果以世俗的方式教养孩子﹐不是孩子受委屈﹐就是父母被藐视。唯有按照上帝的教训来警戒养育孩子﹐才是最有智慧的方法。
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勣
很多家长把孩子成绩看做孩子是否听话的标準。如果孩子成绩不在前几名﹐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儿。常常拿成绩突出的孩子同自己的孩子比。其实父母没有考虑过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挫伤他们的进取心。另外﹐很少有父母承认人的智力有差别这一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门门功课考一百分﹐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我常在心里都告诉自己一件事情﹕孩子尽力了﹐就是好孩子﹐要鼓励他﹐同时也让他知道他是学生﹐好好学习是他应尽的本份﹐就象父母要工作﹐养家照顾好孩子应尽的本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成绩好﹐就买好吃的﹐或者送礼物﹐或者用钱等形式给予奖励。似乎孩子学习是为了父母或者奖励﹐而不是自己应尽的本份﹐从而误导孩子对自己应负的责任。
儿子初中毕业﹐学校邀请所有家长参加毕业典礼。那天有很多亚裔孩子被评为优秀学生﹐上台领奖。毕业典礼结束后﹐儿子怯生生地问我﹕“妈妈﹐你看到上台领奖没有我是不是对我很失望﹖”我说﹕“没有啊﹐我儿子没有拿到奖状并不意味著你将来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只要你尽了你的能力﹐无论你拿到什么样的成勣﹐妈妈都会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儿子听到我这样说﹐立刻抱了我一下﹐说﹕“妈妈﹐我以后会好好努力的。”听到儿子充满亏疚的这番话﹐让我已经是很满足很满足了。
国内考大学制度有很大缺陷﹐就是“一锤定音” 制带来很多弊端﹐造成很多真正有能力读大学的孩子失去机会。因为如果考试那三天身体﹑情绪等不佳﹐就会考试失败。而美国考大学的制度则不同。美国高中考大学参照的条件是﹕首先是高中三年半的各科平均成勣 (美国叫GPA) 。好一点的大学一般要求各科平均成勣至少要在3.8以上。各科的平均成勣是依照几个方面统计出来的﹕家庭作业﹐小组专题作业(锻炼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平时测验以及期末考试。这就要求学生不可以投机取巧﹐其次是全国统一试卷考试﹐叫SAT I和SAT II。 SATI是普通知识测验﹐有语文﹑数学﹐分数为1600分﹐现在改制加上了写作﹐总分数为2400分。 SATII是单科考试﹐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生物﹐外语﹐每科满分为800分。学生通常考SATI最多三次﹐因为在申请大学时所有SAT I和SATII成勣都是由SAT考试中心直接送到所申请的各个大学的。 SATI成勣会全部例出给学校﹐也就是说无论你考几次﹐所有的成勣大学都会看到。而SATII单科考试可以由自己选出最高分﹐让SAT考试中学送给大学。所以﹐ 高中生要在十一年级开始合理安排SAT I和SATII的考试时间﹐既不能耽误在校的学习成勣﹐还要预备全国考试的时间。第三﹐要看一个学生是否参加过社区的义务服务﹐培养学生有奉献于社会的意识。第四﹐要看学生写论文的内容。每个大学的题目不一样﹐报十所大学﹐就要写十篇论文。论文占的比重也很大﹐可以从论文中看出考生潜在的水平和能力。第五﹐还要有高中老师的推荐信。
儿子到高中后﹐由于语言的障碍﹐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尽管他很努力﹐很快从初级英文班跳到英文普通班﹐但他还是很贪玩﹐对学习没有那么认真。他很喜欢看美国NBA篮球赛﹐从十月份比赛开始直到夏季结束﹐他是几乎每场都看。 十年级一次期末成勣﹐我看到有两门成勣是“C”﹐在家长会上听取老师汇报前﹐儿子显出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妈妈﹐你看到我的成勣不高兴了吧﹖”我说﹕“没有啊﹐如果你尽力了﹐不管你得到什么成勣我都很高兴。”听到我这样说﹐儿子很愧疚地告诉我﹐他那两门成勣低的主要原因是他忘记作家庭作业的缘故。我对他说﹐“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有交作业而取得这样成勣太遗憾了不是﹖一个人要学会尽自己的本份。你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作父母的就要好好尽父母的职份。如果父母不关心你﹐不教育你﹐这样的父母你认为好吗﹖”“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把成勣提高上去。”
说实话﹐ 儿子能跟我如此坦诚说明﹐比看到他的好成勣更加欣慰。儿子得到鼓励﹐学习成勣提高得很快﹐不久他的英文就从普通班跳到快班。刚考进快班时﹐开学讨论一篇长篇小说﹐所以﹐儿子根本跟不上﹐加上阅读量增大﹐他一下子适应不了。记得那天回来﹐他对我说他想再回到普通班。我很理解他的压力﹐但为了他能够彻底摆脱语言的障碍﹐我仍然鼓励他﹕“你尽力就好了﹐不要太在乎的什么成勣﹐ 只要你尽力了﹐得C﹐妈妈也很高兴。”儿子非常努力﹐最后成勣竟然得到A-﹐。到了十一年级﹐他竟可以上AP英文﹐即﹐大学英文。
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在儿子学习上﹐我持守一个原则﹐就是告诉他一个人要有责任﹐做事不是为了哪个人或者为了一个什么目标﹐乃是要尽做人的本份。这样对孩子来说﹐他们不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讨价还价﹐或者感觉厌烦。他们也不会把学习成勣当作一个目标﹐如果达不到﹐变得很沮丧﹐要是达到了﹐傲气冲天﹐ 自以为是﹐或者认为不过如此而失望。
儿子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时﹐很紧张﹐担心自己不能进名校﹐很怕我们失望﹐问我﹕“如果名校没有录取我怎么办﹖你们会很难过吧﹖”我很感激儿子在乎我们的感觉﹐但我又很担心他的这种在乎忽略了我对他的真正期盼。于是﹐ 我对他说﹕“儿子﹐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尽力了﹐无论那个学校录取你﹐都是神为你预备的﹐我们都欣然接受。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个大学对你最合适。如果名校让你应付不了学习﹐岂不是让你受苦吗﹖所以神知道哪个学校适应你﹐不用担心我们的心情。但是﹐妈妈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不是用学习成勣或者什么大学来衡量的﹐乃是要看他的全面﹐也就是他的品德如何﹐人生是否对别人有益。”
这是我的真心话﹐因为我不认为一个人的优秀或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位的高低﹐学问的多少﹐金钱的厚保事实证明﹐如果人没有上帝的引导和带领﹐地位高会使人腐化﹐学问高会使人骄傲﹐钱财多会使人败坏。假如一个人的一生仅仅是为自己而活﹐对别人没有任何益处﹐哪怕他的地位高过苍天﹐学识渊博如深海﹐金钱堆如高山﹐ 那他的人生仍是虚空﹐没有价值。
据2006年网上一篇报导说﹕“近年来,博士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单单2005年,2月2日,厦门大学一在职博士生上吊自杀﹔5月7日,北京大学一姓冯的数学系博士生坠楼死亡﹔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一博士生从11层实验室坠楼身亡﹔8月20日,上海一研究所在读博士生孟懿从7楼跳下,永远离开了人世﹔9月14日晨,36岁的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正研究员茅广军跳楼自杀身亡﹔10月10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王然从三层病房的洗手间跳下。自杀‘密度’之高,令人咋舌。”
孩子到大学后的嘱托
现在回到儿子考大学的这一段。大学申请发出去两个月后﹐录取通知书陆续下来了﹐有两个不错的学校都录取了他﹐权衡利弊﹐我们帮他选了加州大学伯克莱分院﹐该校提供给他将近7000美金的奖学金。入学前﹐学校提供所有费用﹐包括飞机票﹐让部份新生到学校参观两天。儿子回来向我们叙述他所看到的情况。我很担心他到学校后的情况﹐因为完全不在我们的管辖之下了。伯克莱大学在全美公立学校排行第一﹐但是这所大学的自由风气也是全国第一。据说有一年在欢迎新生入学时﹐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竟然裸体在街上夹道欢迎。学校由学生组织的各种俱乐部五花八门。儿子告诉我们说他去参加了一个“Date Auction Club”(约会拍卖俱乐部)﹐就是将某个男孩子的女朋友放到台上拍卖﹐谁叫价最高﹐那个女孩子就归属他一天拥有﹐可以带那个女孩子出去吃饭看电影等等。儿子对我讲的时候﹐觉得很很稀奇﹐也很好玩。但是我在暗中却是很担心。我不断地为儿子祷告﹐求神为他预备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的教会﹐别让他走弯路。一个没有神引导的人是不能分辨好歹的。
上大学临走的前几天﹐儿子自己準备一些东西。当看到他所要带的像棋﹐跳棋﹐围棋﹐音乐盘﹐小说等等﹐不免懮愁。丈夫对儿子说﹕“儿子啊﹐你是去读书还是去旅游呢﹖”
儿子上大学﹐ 我没有能力跟在他的身边﹐即使每天能看见他﹐又怎能保证他一定会走正路呢﹖他已经十七岁了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交托给神﹐我相信神一定会看顾他的。儿子临走的前一天﹐我对儿子说﹕“老妈不能告诉你什么﹐也无法再看管你﹐但老妈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你一定要去找教会﹐求神为你预备一个好的教会”儿子上大学后﹐完全脱离了父母的管辖和控制﹐我只能天天为他祷告﹐因为我不再有可能看到他的情绪变化﹐也不再有机会同他交谈。神听了我的祷告﹐半年后﹐儿子告诉我他找到了一个教会﹐牧师是韩国人﹐以前是做律师﹐后来被神乎召﹐对伯克来莱的学生有负担﹐作了传道人。
儿子有了一个“家” ﹐我的心似乎才安定下来。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6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