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金融女王的传奇的详细介绍
任克英:内地"金融女王"的传奇一生(图)
任克英
自从2004年6月底任克英被花旗突然免职,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所有人对此欲说还休。即便在从来不缺乏争议性人物的投资银行业,她也是一个多数人并不喜欢,但也不愿开罪的对象。
度过了投行业收成大好的2006年,就在人们几乎遗忘任克英时,她复出了。2007年2月5日,美林集团内部宣布了她的新头衔:美林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总裁。
在这一沉一浮之间,任克英有着太多的故事。
任克英是已故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儿媳妇。她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人脉,因此在任职花旗集团期间,赢得了几项获利可观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交易,其中包括2003年中国人寿融资额约35亿美元(54亿新元)的首次公开售股(IPO)。
不过一年后,花旗集团停止了任克英的工作。根据当时花旗集团的一份内部文件,她被停职的原因是她向公司及其监管机构提供了错误信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后对此事进行调查,去年,委员会做出结论称,任克英并无不当行为。
SEC还对中国人寿涉嫌在上市公司和国有母公司之间转移资金等会计违规行为展开了调查。SEC已经结束调查,没有建议对该公司采取任何行动。
拥有广泛人脉优势
如今,许多中国公司都计划进行IPO。西方投行纷纷加入到在海内外承销这些交易的竞争。美林是去年中国工商银行219亿美元IPO交易的承销商之一。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称,中国2006年的债券和股票承销以及并购咨询共为投资银行带来了大约15亿美元的收入。美林排名第六,共获得了1亿1000万美元收入,落后于瑞银(UBS AG)和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等国际竞争对手。花旗集团排名第十一,收入约为5000万美元。
业界人士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去年结束对任克英的调查,显示她未有不当行为以后,已有不少投资银行想“打她主意”,邀请她加盟,发挥她的人脉优势,在中国市场争逐。 任克英其人
即使在华尔街浸淫多年的投行人士,也多将任克英目为“传奇人物”。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任克英,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早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中的一员。其后,任在美资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工作逾七年,升至高级董事总经理;2001年8月转任所罗门美邦(现称花旗环球金融)中国业务部主管。
贝尔斯登在亚太区知名度不高,但任克英甫一加盟便有斩获。1996年5月任广深铁路(香港交易所代码525)保荐人,在此之前该公司全无出任国企财务顾问的经验,拉得有关生意主要得力于任氏。其后,贝尔斯登再出任北京燕化(325)及兖州煤业(1171)在港上市的保荐人,并于中移动(941)配股时出任联席承销商。
关于任克英,坊间流传着诸多关于她在多项业务中最后时刻入场却抢得订单的传奇故事。2001年中国联通上市项目中,在承销团早已确定相关安排已然就绪之后,贝尔斯登硬是挤进了承销团,获得财务顾问身份。
这正是典型的任克英风格,“只要招股书还没出来,她就有可能加入承销团”。这一定式也令许多业内人士颇为不忿。在他们看来,投行最终比拼的是服务水平和金融技术,任克英在最后一分钟进场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竞争规则,把专业竞争,转向了对权力人物的争龋
然而真正让任克英锋芒毕露的还是2001年8月过档花旗集团以后的事。尽管在职位上,任克英只是花旗美邦(即此前的所罗门美邦)亚太区副主席,需向亚太区主席梁伯韬汇报工作,但实际上两者的分工却是:任克英主管中国区的国企业务,梁伯韬主管民企业务。
任克英在花旗的强势出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投资银行在中国业务上的版图。此前在中国屡屡碰壁的花旗美邦,迅速博得包括中国人寿、中国网通和中国建设银行这样的超级大单。事实上,如此规模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对于就职于顶级投资银行的中国主管来说,只要得到其中的任何一个,即是可资夸耀一两年的业绩。然而任克英连连得手,毫无避让之色。在“成则王侯败则寇”的投资银行界,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在中国业务上的异军突起已成为近年来最为直观的景观。
欣赏任的人士形容她为“在政治智慧方面极富天才”。据称,她惯常的工作方法是,看到一个项目,首先考虑其资本市场的可操作性,然后调查此公司政府层面的相关负责人,若熟识则直接去谈,若不熟则顺藤摸瓜,一个个关系打通。她被认为有一种罕见才能,能够让每个与她交往的人成为她的利益共同体。
但更多人愿意把她的成就归于她的特殊身份,这也让更多人始终有一个说法,可以对其成就表示不屑一顾:“拿项目的一种手段是利用知识和执行能力,给客户提供最佳建议。另一种是四处找关系。”毫无疑问,任被视作后一类人的代表。
即使如此,无人可以否认任克英工作勤勉。在香港时,任克英的办公室离自己家仅20分钟路程,每天下班后她仍只是回到花旗办公室附近的酒店。这甚至一度让不少人以为她已与丈夫离婚。
“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生意人。她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是一位经验丰富、足智多谋而又充满激情的投资银行家。在中国高级官员和企业家的圈子里,她很受尊重。”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博士曾如此评价任克英。
这样的尊重也会来自竞争对手。“我的现任老板,一直是我们在花旗集团时的主要竞争对手,他曾经很坦诚地跟我说,之所以会选择我,除了个人业务能力外,更多的原因是我有过与任总共事几年的经历。”一位曾在花旗集团和任克英共事、现供职于另一家大型国际银行的业内人士,如今谈起任克英仍佩服有加。前香港证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顾问梁定邦说:“我认识马格丽特(任克英的英文名字)很久了,我一直认为她是一名具有极高职业修养的人。我过去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时,她给我的印象是,她是一个非常坦率的人,从不试图走捷径。”
猝然出局
2003年,由任克英主持的当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行动——中国人寿在美上市,全球首次公开发售项目成功地融资37亿美元。但是,将她卷入“风暴”的也正是这次行动。
投资银行业常见的“技巧”
2004年,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收到一封神秘人物的“举报”信件,称“中国人寿”在美上市期间有不正当行为。SEC随即就此展开调查。时任花旗集团亚太区副主席兼中国投资银行总裁的任克英,当即成了这一事件的“替罪羊”。6月23日,花旗以任克英及其助手颜庆华“向监管层和公司提供了虚假的信息”为由将二人停职。
但SEC始终未将该调查转为正式调查,而后根据SEC一份9页的文件,任克英被调查的具体原因是她在中国人寿上市如何分派股份时,优先分派了一些股份给个别指定客户。此外,监管层还想了解有关赠与相关个人的酬劳和礼物的一些情况,以及花旗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的承销权。
但是在任克英离开花旗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花旗的投行业务却再也没能重新振作起来。其离开的三个月内,包括上海汽车在内的几个本已几近确定得手的IPO项目相继丢掉。当年,花旗在中国仅拿到一宗IPO业务,获得承销费2000万美金,而UBS(瑞银集团)和高盛这两个竞争对手则从当年的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中分享到12亿美金的盛宴。到了2005年,花旗集团在全球市场上挤下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首次获股票承销排名第一,但其中国业务却显得黯淡无光──尤其是在其丢掉建行上市的承销资格后。
据Bloomberg(彭博)的数据显示,2004年花旗集团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股票承销额排名就由前一年的第4名跌落至第8名。而在2006年的承销排名中,花旗则彻底跌出前10名。
清白得证 重出江湖
2006年9月初,SEC终于结束了对任克英的“非正式调查”,称其并无任何违规行为。但是,获得清白证明的代价可谓惨痛,可以说,任克英错过了本应属于她的时刻:三家大型国有银行的上市。至此,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大潮暂告回落。
在SEC的调查结束之后,不少投资银行即想“打任克英的主意”,邀请她加盟,发挥她的人脉优势,在中国市场争逐。
2007年2月份,美林公司驻香港发言人Rob Stewart接受香港《明报》查询时,证实任克英已经加盟美林,她所负责的工作包括重组上市、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将向美林中国区主席刘二飞及亚洲投资银行业务主席Sheldon Trainor汇报。任克英自己亦证实了这一任命,但拒绝予以进一步置评。
据称,是次加盟,对美林中国员工也是一个突发新闻:人们先是猜测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主席刘二飞是如何“搞定”这次空降行动的,继而获知,刘二飞也并非此事的主导者,任克英是由其亚洲投资银行业务主管谢尔登﹒特雷纳直接出面洽谈决定的。虽然没有人怀疑任的到来会危及已在美林供职8年的刘的地位,但中国投行界两名超级明星的共事似乎并不容易。
任克英能否融入美林?只会有两种可能:或者她颠覆美林,或者离开。”
本文地址:
http://www.45fan.com/a/question/6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