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罗塞塔石碑的详细介绍
3月2日,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载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终于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顺利升空。这个因为多种原因反复推迟的计划已经折磨了科学家十多年。然而现在并不是庆祝的时刻:要观看罗塞塔号登上彗星的舞台,还需要另外一个10年。 “古老”的计划 1986年,著名的哈雷彗星再一次出现在地球的夜空中。人类发射的几个探测器抓住这个76年一遇的机会,对哈雷彗星进行了探测。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洲航天局(ESA)的“乔托”号彗星探测器。 就在“乔托”接近哈雷彗星的前一年,ESA的成员国决定制定一项长期的研究计划,预计在1990年代中期或者21世纪初,从太阳系的“原始”天体——比如彗星和小行星——取回研究样品。“乔托”拍摄到的花生形状的彗核引起了全世界轰动,也让ESA更加坚定了探测彗星的决心。 1991年,ESA和美国宇航局(NASA)共同创立了继“乔托”之后最具挑战性的“罗塞塔彗星彗核取样计划”。这个计划使用的探测器类似于NASA的水星探测器“水手2号”,但是比水手号多了一个着陆器和返回舱。着陆器将在彗星表面提取样品,然后由返回舱把这些样品带回科学家在地球上的实验室。按照计划,这个最早的罗塞塔号探测器将于2002年发射。 但是接下来几年NASA的预算紧缩毁掉了这个方案。NASA取消了与ESA的合作,甚至连NASA自己的一些彗星/小行星探测项目也被取消了。 然而,ESA决定把罗塞塔计划继续下去。一个修订后的罗塞塔计划就是现在人们看到的样子。与看上去雄心勃勃的彗核采样计划相比,新的罗塞塔号改成了相对简单的任务:它仍然将向彗星的彗核释放一个着陆器,但是着陆器将就地研究彗核,而不会给地面上的科学家带来任何样品。 1993年,ESA正式批准了罗塞塔计划。德国航天局负责领导探测器的建造工作。最初,罗塞塔号的目标是一颗叫做Wirtanen的短周期彗星。如果按照计划于2003年1月升空,那么罗塞塔号将在大约9年之后——也就是2011年——与Wirtanen彗星相遇。 万事俱备,就是没有东风。当欧洲科学家努力把探测器造好之后,运载工具却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2002年12月,一枚新型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了。这意味着将于第二个月发射的罗塞塔号还要在地球上继续停留。 当运载火箭的问题解决以后,罗塞塔号已经错过了造访Wirtanen彗星的时机。于是,ESA的科学家修改了原先的计划,把目标对准了另一颗短周期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67P/Churyumov- Gerasimenko)。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