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电脑频道 > 电脑教程 > 阅读资讯: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2016-04-06 23:33:10 来源:www.45fan.com 【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1. 前言
 
由于微距摄影是较为难以掌握的摄影提材,我们希望能借此文章使认识不深的影友有初步了解,并多作拍摄。 本文章旨在分享有拍摄微距经验的会员的心得以及经验,并非一个正统的讲义。文中的部份内容或有不齐全甚或错漏的地方,如有发现,希望各位加以指正。微距摄影中有一些技术及理论比较深奥,建议有兴趣的影友应参阅较专门的微距摄影书
 
2. 器材
 
相机系统
 
其实相机牌子的选择并不太重要,因为现时差不多每一个大相机牌子都有生产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及其它配件。反而相机类别则较重要。
 
一般而言,135单镜反光机是相当适合拍摄微距提材。而rangefinder (连动测距) 类型相机由于视差问题以致viewfinder(取景器)并不能反映镜头所摄的影像(即取景误差),常见的镜头亦不能作近距离拍摄,因而并不适合。至于较大片幅如120机,由于片幅较大,即使所用镜头能摄得与135机同样放大率,其所摄进画面的面积亦较大,先天有不足的地方。举例如用135机拍摄1:1的对象,你便会将一个24mmX36mm的景物填满整格菲林。相反如你用120机6x6片幅的话,你便只能用56mmX56mm的景物填满菲林,放大相片时便"好象"是放大率不足了。
 
虽然135单镜机有先天上拍摄微距的优点,但假如你并不需要拍摄很细小的对象,其它片幅相机亦无不可。始终摄影并无单一准则。例如现时很多的便摄机都有一个近摄模式,如拍摄较大的对象如大型花朵都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现时已相当流行的数码相机,由于CCD感应器的面积较小以及所用镜头的真正焦距较短(有的甚至仅为数个mm),所以能提供相当理想的微距功能。
 
脚架
 
由于微距拍摄是用上了较高放大率,故有将手震"放大"的效果。加上微距拍摄时的失光问题(后面将详加解释),故脚架在拍微距相片时亦相当重要。现时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脚架可供选择,但我们建议不应在此环器材上太吝啬,毕竟一枝优质脚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建议选购时要考虑下列各点:
 
#脚架扎实程度,包括各关节的结实度及长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于微距拍摄很多时要远赴郊外地区,这点十分重要。
 
# 折合时的长度,脚架收起时如果不太长,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对户外拍摄相当方便。
 
# 全开时的高度。脚架完全伸展时太矮,对某此拍摄环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难以拍摄的。但个人经验认为拍摄微距并不需要很高的脚架,大约有1.3-1.4米便已足够。但若脚架有其它用途时就要详细想清楚个人拍摄习惯。
 
# 脚架三枝脚都开了时最低拍摄高度。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很多脚架都有低角度设计,但低角度设计要配合短中轴使用,否则低角度时脚架中轴会顶到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摄高度。不过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岖的拍摄环境中提供更有弹性的脚架角度。
 
# 现时亦有小部份脚架有专为微距的设计,但此种设计很多时都会增加脚架重量。在一得一失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先多作拍摄再了解自己个人的需要以免浪费。
 
在微距拍摄中,云台的选择比脚架更重要。在多种设计中,个人认为自由云台(Ball head)会比较方便。但即使是上千元的云台,在微距时仍会有锁紧后轻微移位的情况,廉价脚架头问题就更严重。在选购时,可以多参考其它影友/用家建议。
 
镜头及镜头配件
 
微距镜头:
 
理所当然,微距镜头是最佳选择。市面上微距镜头的选择并不算少,基本上各相机制造商都会有标准(50-60mm),中距(约90-105mm),及长距(180,200等)可供选择,较全面的制造商亦有为伸缩皮腔(bellow)而设计的专用镜头。加上大型独立镜头制造商亦有提供。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各种不同的微距镜头
 
一般新设计的微距镜都能提供1:1放大率,但旧式的(特别是二手器材)可能只能提供1:2放大率,要另加附件才能有1:1,购买时需注意。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要加上"Life Size Convertor 才有1:1放大率的微距镜
 
由于微距镜头的用家一般较为严格,而制造商亦相当重视微距镜头,故各款微距镜头的质数都不会太差(苏联镜例外)。不同镜头的分别当然是有,由于微距镜头并不便宜,大家可参详其它影友的意见再花钱购买。
 
如要在户外拍摄自然生态,建议应选中距甚至长距镜头。原因是当微距拍摄时,镜头距离主体往往是相当接近,小昆虫容易被吓走之外,影花草时脚架及身体亦很易踫倒主体或其旁边的东西。较长焦距的镜头能将相机拉远一些,故拍摄较为容易。(例如用50mm镜头影1:1放大时,镜头距离主体只有数吋远,户外拍摄时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拍摄一些较为敏感的昆虫时,就有可能连中距镜头亦很难拍摄,这环境下长焦镜就有优点。可惜是,长焦微距镜往往非常昂贵(近万元级),而且浮动镜片设计亦令很多长焦微距镜于微距时的有效焦距降低,而令对焦距离变得较短,购买时候要留意。要求不高或预算有限时,其实增距镜亦是一个方法(下面详细解释)。
 
市面上亦有变焦微距镜。虽然这类镜头未能提供1:1放大率,但以Nikon75-180 Macro为例都有1:1.3左右,算是相当不错。由于变焦镜在拍摄生态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如预算许可的话绝对值得。可惜是此类镜头并非每一家制造商都有提供。
 
微距环:
 
跟据镜头公式:(1/U)+(1/V)=1/f(当中U为主体至镜头光学平面的距离,V为镜头光学平面至菲林的距离,而f则是镜头焦距)
 
如果能提供足够的V(又称延伸,即镜头光学平面与菲林的距离),每一枝镜头都可以拍摄近距离对象(即微距景物)。事实亦如是:虽然一般镜头并不提供很大的延伸,但只要接上微距环,亦能拍得微距景物。
 
微距镜头在无限远时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在最近对焦时,可见镜头的延伸十分明显。微距环就时将这延伸加到普通镜头之上。 ->
 
微距环基本只是一个密封的空筒,用以接驳在镜头及相机之间,以增加镜头光学平面与菲林的距离,当然当中亦提供了镜头与相机间的光圈控制,电子接点等等以方便实际拍摄。然而,制造商不在普通镜头提供较大延伸主要是基于在镜头设计时并没有理会微距时的光学表现(这关乎像场矫正,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硬将普通镜头加上微距环以拍摄微距的质素是较用微距镜差的,特别是在变型控制及边角解像度方面,当中又以变焦镜的效果较差。
 
微距环的另一个问题是方便性。因为加上一个微距环后,镜头只可拍摄一段距离(指狭窄的焦点变化, 及失去无限远等长焦点)内的景物,所以用了微距环须要常常更换微距环组合以配合不同的放大率。一般135单镜机所用的微距环是一套买的,一般有三个,每个都不同长度(中底机则是一个个买的)。同一长度的微距环配上不同焦距镜头有不同的微距放大率,焦距较短的放大率会较大(参看镜头公式便可清楚)。微距环可组合使用,组合后的延伸是将所用的微距环加起来,较长的延伸其放大率亦较强。至于120底的微距环则要个别购买。
 
一般来说,微距环可以应付一般生态微距的拍摄需要。但一套微距环亦要数百港元,值得与否则见仁见智。
 
增距镜:
 
增距镜是一个镜片组合,接在主镜头与相机之间,原用意是增加主镜头的焦距。但由于增加了主镜头焦距并不会影响主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但总延伸(V)则被光学放大了,所以主镜头的放大率亦同时增加。一般增距镜有1.4X,1.6X,及2X等,数字代表将原镜头焦距增加的倍数。2X的增倍镜在增加焦距同时,亦将原镜头有效光圈减少四份三, 只有25%通光量,亦即光圈值乘二,而原镜头最大放大率亦增加了一倍。
 
增距镜的使用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使用了增距镜后相机仍可自由对焦(不似微距环局限在一段很短的距离),但却要将原光圈减细。光学上由于增距镜一般并非原镜头设计的,所以加上后其光学质素的损失是无可避免的。
 
有一种增距镜叫Macro Tele-convertor,其设计是增距镜与可变长度微距环合而为一,作为微距配件更见方便。可惜近年本地已经不见有售。
 
近摄滤镜:
 
近摄滤镜可谓最方便的微距配件,只须加在镜头前便可获得微距效果。一般以号数表示,号数愈大即放大效果愈大。一般+3的近摄滤镜加在50mm镜头前约可摄得1/2X的放大率;而不同号数的近摄滤镜是可以加在一起使用,其号数亦会是两块加在一起(当然,加得愈多光学质素下降得愈快)。
 
加了近摄滤镜之后,镜头只可在一个很少的范围对焦,而由于近摄滤镜设计比较简单,对光学质素影响亦较大,在使用时可将重要的主体放近相片中央能令质素表现较好。有一种多镜片组合成的近摄滤镜,能提供较佳质数。但高售价之余在本港亦难得有售。不过可能大家都会留意市面上有很多供数码相机或DV使用的配件,其中有供近摄用的配件便是这类产品。可惜是售价很高及尺寸未必配合相机镜头使用。
 
倒接镜头:
 
另一个便宜微距的方法是使用倒接环,将镜头滤镜环一边接到相机上。此方法能提供较佳的光学质数,以及无须失光。问题是倒接后的镜头几乎是对焦在一点之上,而且相机没有了光圈控制,须要收细镜头光圈测光,拍摄生态相当不便。
 
使用倒接环时,主镜头的焦距越短,得到的放大率越大,一般来说都会用标准或更短焦距的镜头。
 
其它:
 
微距拍摄在镜头一环的变化相当多,比较常用得还有使用伸缩皮腔的微距镜。这种组合可以拍得更加大的放大比率,但装置比较麻烦,户外未必合用。
 
书本上亦有介绍使用两枝镜头叠在一起以得到更大放大比率,又或是使用电影镜头接上相机等等。如对这些特别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参阅有关书本。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使用Bellow拍摄
 
闪灯
 
微距使用闪灯其实是相当高深的技术。要简化计算,使用TTL闪灯是最方便的做法。不过要注意的是机顶闪灯位未必适合,因为视差问题可能令闪灯的光线射不到要拍摄的景物。一般影友会使用离机闪灯的方法,但这便需要TTL闪灯线(相当贵)及闪灯座配合使用了。而理想及自然的闪灯位置亦须经测试及经验配合。
 
有部份影友会选用环型闪灯。但环型闪灯其实是设计出来番拍对象用的,光线特质是比较平板。清楚是清楚了,但是否适合拍摄生态一类题材则见仁见智。如果作出足够测试,一般小功率的手动闪灯其实亦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需要小心使用及测试才能确保曝光正确。
 
其它辅助器材
 
拍摄微距有很多不同的配件,不同大师亦有自己不同独特方法。曾经有影友甚至用饭盒!以下简单列出一些较多书本或前辈介绍的配件:
 
黑咭:有风时可以作为挡风之用,亦有影友用以作为所影景物的"背景板",以简化背景。
 
闪灯支架:由于机顶并非理想闪灯位置,故另设闪灯位置是有需要。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闪灯支架,亦有影友自制。
 
对焦座(Focusing Rail):将对焦座固定在脚架上,再将相机固定在座上。对焦座提供了一个机械结构将整个相机移前移后。由于微距摄影很多时都要将相机前后移动,此配件很有用。但需注意对焦座的重量以及结实程度:不结实的对焦座有机会增加相机震动机会。
 
反光板:可以较自然的补光方法为在暗位的昆虫补光。有些反光板是专为微距设计,当中有一个空位让镜头伸出来。
 
光伞:为强烈阳光下的景物创出散射光源。
 
大胶碗:碗底开孔以伸进镜头,用以盖住对象制造散射光源。
 
快门线:必须品。
 
菲林
 
通常使用正片能对曝光及颜色有较大控制。由于微距摄影一般要求使用细光圈(以增加景深),长镜头,但却会遇上风及怕人的小昆虫,所以高速菲林是有其好处。当然,若掌握了外摄技巧,则亦可使用较慢菲林以获得更小微粒。每人有不同的创作要求,所以使用彩色负片或黑白菲林都不是问题。现代很多数码相机亦有相当好的微距效能,亦算是菲林以外的一个好选择。
 
3. 部份微距理论
 
放大率
 
一般微距摄影常用的一个名词,其意思是菲林上影像与实物的大小比例。如1:2即指菲林上影像的大小为实物的一半。通常微距镜头上都会有放大率的标示。其中一个微距的拍摄技巧是跟据主体大小预先决定大约放大率,预先较好大约的镜头对焦,再接近主体以作拍摄。
 
失光
 
以对称光学设计的镜头,在没有附加光学组件时,其于微距时失光可以如下公式计算:
 
有效光圈=镜头光圈x(放大率+1)即于1:1时,镜头通光量比无限远时少了75%,即有效光圈将为原光圈的2倍,亦即失光2级;而于1:2时,失光亦达一级。而现代新设计的微距镜很多都是非对称设计的,这时失光的程度便有所不同。不过多数镜头的规格表都不会列出这项资料,要比较的话就需要参考说明书或影友意见了。现时大多相机都有TTL测光,其测光可以自动对镜头失光计算在内,所以实际拍摄时不会做成任何拍摄。但若要使用没有TTL测光的机身或外置测光表,则需先了解自己所用镜头的失光特性。
 
4. 拍摄技巧
 
手持/脚架
 
微距摄影的方法技巧介绍
由于拍摄微距景物手震的影响比一般情况明显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动被"放大"了外,亦会影响前后对焦;但另一方面由于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细光圈;所以如是拍摄静物,脚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机方式。
 
如要拍摄昆虫等会动的东西,其难度相应较高。小心使用的话,脚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则需注意当时所用的快门,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机会。当然,高速菲林可以帮助提高快门速度。
 
在户外拍摄,即使用上脚架仍要注意风的问题。很多拍摄主题都很容易被风吹动,这时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对象挡风。从前有些影友会带备黑卡雨伞等以作此用途。
 
闪灯
 
当环境黑暗而难以使用脚架时,闪灯是拍摄的唯一方法。一般TTL闪灯再加上引线是可以使用的,亦不须要作特别调较亦可得到理想效果。当然要得到自然效果,平衡背景光等问题就需个人经验以作配合。
 
其实手动闪灯亦可使用。基本上可将闪灯设于较小输出的手动模式,再于不同放大率拍摄试片以决定应用的光圈,则以后亦可用同一设定拍摄。理论上,于不同放大率所用的光圈应大致相同,所以实际应用应不会太复杂。
 
使用一般闪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机顶闪灯位置并不适合微距使用,除了光线太正面以外,更有闪灯不能对准主体或被镜头挡着闪灯光线等问题。而使用手动闪灯时更要注意不同的闪灯位置是需要不同的光圈值的。而闪灯则不需要太大的输出,因微距的拍摄距离相当短,大输出的闪灯反而有火力过大的问题。笔者经验用一枝GN31的闪灯,于手动输出模式调至1/16功率(即有效功率约GN8),用105镜头及ISO100菲林于1:1拍摄光圈仍要用上f/8。如使用TTL闪灯,则有可能距离太短而TTL系统未及切断电流而令曝光过度,若所使用的菲林速度快的话问题便更大,所以要留意闪灯及相机的指示灯。
 
至于闪灯位置问题,可以自行制作或购买简单的闪灯支架便解决。
 
至于环型闪灯则是专为"微距"而设计的。但其"微距"的主要用途为番拍而设,所以由环闪灯所拍摄的相片光源较为平板。当然,环型闪灯无疑为最方便的微距方法。
 
对焦
 
一般自动对焦在微距的用途相当有限。因为当你用自动对焦对好以后,再构图时你已经移动了相机,而对焦亦已经不同。当然最先进的多点对焦相机闪可以解决此问题。
 
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在镜头上设定大约的放大率,接近主题,构图,再对焦。
 
紧记的是:先粗略对焦,再构图,再精确对焦。因为若你用自动对焦或对焦指示或裂像对焦而将主题放在画面中央先对焦,当你移动相机时,对焦位已经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机/镜头与主题的距离 (极难做到) ,由于三角关系,在非中央的主题的在中央的主题对焦点仍是不同的!
 
拍摄昆虫
 
拍摄昆虫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是耐性。请看本站中的微距生态摄影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dnjc/45189.html
Tags: 摄影 前言 微距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