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游记的内容分析
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确定了刹字在这里的正确读音-sha4,以前经常读成cha4。来北京这一年几乎每个周末都是闷在宿舍或者公司,想着可能马上就要撤了,加上上个星期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老是犯困,所以决定周末出去走走。早上十点多乘坐107路车在鼓楼站下车,本来在地图上看的是打算从鼓楼西大街的一条胡同一直下到后海的边上,后来下车走到烟袋斜街口的时候,想起来前几天在网上看的一张图片不就是这条街道么,看上去应该有点历史吧,所以临时改变线路直接走了进去。最先看到的是街口一个作画的老人,画的就是这条街道的景象,好像是油画的风格。再往里走两边都是一些小店,门面看起来还都比较有个性,里面买的都是一些文革怀旧的物品,有那种宣传画,印有毛主席头像,五角星的T桖,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那种解放军用的包。据说烟袋斜街在过去就是专门卖烟具的,现在还有卖的,不过都是那种木头的烟斗,我觉得那个更像是工艺品。走完这条街道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在路边的烤肉季买了一个包子充饥,羊肉大葱的,后来实践证明这个包子不好吃,羊肉的味道太大了。然后就到了后海的边上,首先看到的就是银锭桥了。银锭桥我早有耳闻,是在何勇的《钟鼓楼》里边 “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见到之后觉得跟想象中的还是有些差别,这个桥比较校接着我沿着后海边向西北方向逆时针慢走,打算绕后海转一圈。后海虽然叫海其实不算大,里面的水也不是很清,不过对于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边闷了这么久的我还是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旁边路上有一些三轮车载的北京胡同游,水里有开着小船的人们,岸边都是散步的,人不算多。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钓鱼的人,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很怀疑这水里边会有鱼,那人钓起来一条小金鱼,然后又放生了。虽然那天太阳没有露脸,但是天气还是比较闷热的,所以即使这水不是那么清,还是有一些人在后海里边游泳。更有人直接就在河沿边上休息睡觉,应该都是些胆大的人吧,那一翻身可就直接掉下去了。后海的形状就像一个8字,银锭桥将她分成了两部分。沿着后海北边的那一部分走了大概有一个小时我回到了银锭桥的另外一头。这时桥上人比来时多了一些,有几个老外的旅游队正停在那,听一个小伙子的解说“SHI means number ten ...”。旁边有几个残疾人乞丐向老外打招呼,其中一个中年男性的老外给了他们每人十元钱。喝了几口水我穿过银锭桥,再去绕后海的南边部分,这次是顺时针方向。走了有二十几米就发现了路边一个小店 - 爆肚张。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个店的介绍,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老字号,她的历史比我的年龄大99岁,专卖爆肚,说是有很多人会专门来这吃爆肚。不过这个店面确实小,如果不是外边的那个老字号的铜招牌我可能就错过她了。继续向前走就到了荷花市常荷花市场是过去就有的名字,现在水里只有为数不多的荷花,其实应该说是荷叶,岸边都是一些装修的比较有个性的酒吧,白天基本上都处于休息状态。再次回到银锭桥的时候我已经饿的不行了,直奔爆肚张吃饭。进去之后发现里边比外边更破旧,里边有3个独立的小间,每个小间里边有三四张桌子,是前店后家的那种作坊式小饭馆。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那个伙计递给我一张菜单问吃什么,我说吃爆肚,他说那个上边全是爆肚。这时我才发现菜单上有七八样的都是爆肚。看了一遍我发现其中大多数我都是闻所未闻,就随便要了一个爆蘑菇尖,应该是肚子上某一个部位的肉吧。那个伙计说给你来百叶吧,这个你吃不了,味大。我说行,就百叶吧。据说爆肚张真正掌勺的都是张家自己人,伙计们都只是打下手。上来的爆肚我感觉还不错,可能是由于我对爆肚的认识不够,我确实也是尝不出来和其他地方爆肚的区别。吃完饭就往回走,再次经过烟袋斜街的那些店,发现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卖手工笔记本(写字的笔记本不是电脑)的小店,进去看了一下。里边都是一些手工制作的东西。最有特色的应该是朋友送给店老板的结婚礼物吧,就是那种自制的钟表,没有外边的玻璃罩,也没有刻度,底板都是一对新人的照片,看上去很美。再次回到烟袋斜街出口的时候那位老先生的画已经画的差不多了,画里边比较显眼的是离他不远处一个躺在街边的乞丐,是个残疾人。
什刹海游记到此结束,唯一的收获就是吃到了爆肚张的爆肚,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去吃传说中另外一个老字号的爆肚 - 爆肚冯。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dnjc/6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