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电脑频道 > 电脑教程 > 阅读资讯:Borland的第四次转变是什么时候?

Borland的第四次转变是什么时候?

2016-08-25 22:18:41 来源:www.45fan.com 【

Borland的第四次转变是什么时候?

惊天的出卖

2006 Feb 8是让众多Borland产品特别是IDE产品用户感到紧张和不安的一天,在宣布并购Segue Software公司并得到其著名的测试方面套件Silk系列的同时,Borland CEO Tod Nielsen宣布了将IDE产品线出卖的消息。当然,令人意想不到的发布出卖消息的同时Tod表示还没有明确的出售对象——还没有找到下家就急于宣布出卖消息,这次发布消息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兴趣的买家开始同Borland的联系,以便尽快开始谈判。Tod Nielson上台后的一系列表态,特别是在BorCon 05上面强调将继续关注开发者的需求和加强IDE业务,本来使大家认为Borland的业务再次走上了正轨,同时Delphi 2006的发布也是十分顺利。这一次的声明则似乎将一切幻想都击得粉碎。

ALM与IDE之争

当然,这次出卖可以成功解决Borland产品线太长的问题——出卖了IDE产品线,那么Borland就剩下ALM一条线了。怎么说呢,正是在Delphi和JBuilder成功的挽救Borland于破产边缘并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之后,Borland才有能力逐步收购Starbase、Together、OptimizeIt等公司,并且在短期内打造起一个有点模样的ALM产品线来。但是似乎是这个市场上面的竞争丝毫不比其他地方轻松,Borland没有能够从这里得到想象中的成长。结果现在是ALM把IDE产品踢了出来。

一时间在各个Delphi论坛上面都充斥着迷惘和失落。当然,Delphi和JBuilder的用户是不愿意看到这两个成功的IDE随着出卖而没落。特别是Delphi 2006的销售大受影响,很多有意愿升级的用户由于2月8号的声明而产生了犹豫。后来大家又得知ALM部门一直在从R&D部门赢得的Delphi/JBuilder销售收入中抽头的消息后,很多人更选择等到R&D部门独立出来之后再行购买。

当然,假如ALM部门没有抽头,恐怕JBuilder和Delphi开发比之现在的情况要顺利很多。同时Borland的亏损应该并不是IDE产品线的问题。ALM一线一直没有带来稳定的盈利,应该是拖累整个公司的——这说明Borland的营销还是不如其他公司那样优秀,在企业级客户中还是不那么受欢迎。不断的并购一方面扩大了ALM覆盖的领域,一方面也是利用那些小公司盈利的产品来弥补Borland手头产品的亏损——对Segue的收购便是一例,毕竟Silk系列在测试领域十分的受欢迎。

谁会收购?

同时,好事者也列出了一张长长的名单,列上了可能收购Borland IDE产品线的公司。由于出卖的是整个IDE产品线,包括了全部的研发团队,毋庸置疑只有大公司才有出手的能力。

Microsoft是大家可以想见的第一个可能。不过由于MS拿到了JBuilder毫无用处,所以这一次它定然不会贸然参与收购,即使可以一次得到Allen Bauer之类的难得人才——想挖人嘛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动手。当然,另外一个阻挠MS的力量就是Borland的开发者社区了,谁也不希望Delphi进入MS之后变成FoxPro那样的弃儿。

IBM,SUN和Oracle也被列入名单之中,但是他们都是十分关注Java领域的,拿到了Delphi和C++Builder怎么处理同样会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在所有的大公司中,似乎只有Google是各方面都认为最为合适的。首先Google没有自己的IDE产品线,没有累赘。此外Google的触角正在逐步伸向MS的地盘,假如得到了Borland的IDE,就无形中占领了不少开发者的视线,对于进一步向MS开火自然是很合适的。但是Google是否有能力并且有信心能够用好这些资源呢?IDE到了Google手里会不会变得很好?当然我的看法是很多人之所以列上Google,很大程度上是因为Danny Thorpe那时在Google——让Delphi跟着Danny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玩的是在讨论这张名单的同时,很多人又列出了一张黑名单,列出了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买家。由于我对于这些公司不算了解,所以就不一一列出。大家有兴趣可以Google一下。

不过,后来从David I等人的blog来看,基本上参与收购的公司都是软件行业外的,更像是风险投资之类的机构。总数也不小,以至于使用a strong number of qualified bidders一词。看得出JBuilder和Delphi在市场的地位还不算太差。

DevCo

这个名称伴随了我们有半年之久,是新公司诞生前对于IDE产品线和团队的一个总称。分拆之后,Borland品牌将致力于企业级市场,以ALM产品为主。DevCo则将关注各个级别的开发者——学生,爱好者,业余人员,专业人员无所不包。当然后来DevCo有了一个更为确切的名字,就是Borland Developer Tools Group。

2006年的愚人节那天,原来任职Borland EMEA(欧洲与中东区)的副总裁Nigel Brown被任命为DTG的经理。第一时间加入DevCo的都是Borland的老雇员了,到5月3日共有大约200名员工,包括David I,John Kaster在内的Developer Relations部门,Allen bauer和Eli Boling在内的R&D部门,以及Sales,Marketing和Support部门。在我们熟悉的名字中间,还有李维先生。

Allen Bauer等人的blog

虽然大多数用户都抱有一种悲观的态度,但是Borland Blogs上面却一直充满了信心。特别是Allen Bauer的地盘,总是十分的有趣味,并且定期报告分拆的进展情况,直到进入缄默期。可以说,Allen细致的描述了IDE产品线之前的不好状况——Cash Cow Myth一篇尤其的精辟,同时又充分的讲述了IDE产品线一旦独立之后的种种好处,让你对于DevCo的未来不自觉地抱有一种期待。

大多数Borland产品专家的blog也是一样的抱有希望,例如Marco Cantu。

当然,后来Nick Hodges加入了DevCo之后,DevCo的声音就变得更加有力而坚定。

Turbos

在世界杯前后,Borland DTG/DevCo发布了BDS小团队套装,JBuilder P2P 套装。不过更加让人高兴的消息是在8月初(8.2)出来的,那就是Turbo品牌又回来了!这让我这样在Turbo C上面学会编程的人们感觉到难得的甜蜜,也在憧憬中度过了那个夏天最炎热的日子。

关于为什么Turbo品牌会在90年代消失了,最像模像样的一种说法是同Delbert Yocam登上Borland CEO宝座有关。由于Turbo Pascal和Turbo C/C++都是Borland起家时代的作品,那时主要的购买人群就是普通开发者,所以Turbo品牌给人的印象就好像那个经典的Turboman一样贴近大众。可是Delbert的野心是借有中间件冲入企业级市场——这也是更名为Inprise的目的,那么Turbo C/C++就肯定不如Borland C++显得庄重了。因此Turbo这个品牌才会消失。不过这似乎也有点牵强,毕竟Borland C++的叫法其实在Philippe Kahn掌权时就有了。

当然,Turbo产品在9月中正式发布时也确实引起了疯狂的下载,连Borland当时的服务器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机会:-)

在www.turboexplorer.com网站上,你可以看到四种样式的Turbo产品,Turbo Delphi,Turbo Delphi for .NET,Turbo C++,Turbo C#,对应于BDS的四种个性。

不过早在DevCo宣布Turbo系列发布之前,就有细心的人发现了Turbo的信号,那就是在Delphi 2006 hotfixes的说明文件中列出了下面的内容:

Product: Borland Developer Studio
Version: 2006
Update level: Update 2
Editions: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Architect, Turbo
Languages: English, German, French, Japanese

当然,那时大家还以为是比Architecture还要高级的版本,却没有想到是比Pro还要低阶的版本。

全部的Turbo产品都包含有免费的Explorer版本和收费的Professional版本。当然,购买Professional版本也是十分的便宜,特别是提供了更加低廉的学生价。唯一的遗憾是除了美国用户可以方便的购买外,在亚洲的很多地方是买都没处买。

可以说Explorer版本是现有免费产品中最值得一试的IDE。首先Explorer版包含了BDS Pro中绝大部分的功能和控件,只是不支持设计时控件包和IDE插件的安装——可以使用运行时包。其次该版本可以用于商业开发。这比Visual Studio Express版本的授权要宽松了太多。而一旦购买了Professional版本,那么丰富的第三方控件和插件就都可以使用了。

最初由于Key文件的问题,DevCo只允许一台机器(或虚拟机)上面只能安装一个Turbo产品——就是说Turbo Delphi和Turbo C++不可以装在一起,不过后来DevCo又允许用户使用第三方提供的TurboMerger来同时安装多个Turbo产品。这无疑给了很多热爱编程的爱好者接触优秀IDE和技术的难得机会。

当然,BDS 2006的用户难免要觉得不划算了。不过很快他们就免费得到了一系列额外的好处,例如免费下载Castalia,CodeHealer等等工具软件的BDS 2006特别版。

EKON 2006 - InterBase 2007和Highlander Preview

当EKON 2006在Frankfurt展开时,DevCo发布了InterBase 2007。这也是DevCo组建以来发布的第一个全新产品,在性能方面又有了长足进步。当然,DevCo也带来了最新的Highlander Preview和NDataStore。Nick Hodges展示了code segment,parameterized class/Generics之类的新特性,十分诱人。加上之前在JavaOne 2006和EclipseCon 06上面JBuilder Peloton的演示,DevCo最近的产品已经全部亮相。

Hotfixes

Delphi 2005 Update 3发布之后,品质依然不够好。那时Allen Bauer在他的blog上面就发布了好几个新补叮不过那时似乎还不是很官方。Delphi 2006 Update 2之后,我们再次看见了新补丁时,就是官方性质的Hotfixes了。特别是9月中旬发布了HotfixRollup安装包之后,Delphi 2006达到了不错的品质状况。可以说DevCo更加的重视质量,而且是更加及时地提供补丁,而不是让用户不断等待。另一个缘故大概是由于R&D内部开始使用SCRUM来进行敏捷开发的缘故吧。

Nov 14,CodeGear is born

到了九十月间,关于Borland分拆的计划早就应该结束了,但是一直都没有更多的消息。这也引起了各式各样的猜测,特别是Marco Cantu提出了the sooner the better的论断之后,我似乎有一点不安。

不过总算到了十一月的时候看到了CodeGear的诞生——至于这个名字是谁起的自然是另一个谜,据说DelphiGear也曾是一个不错的候眩也就是说,再也没有DevCo或者DTG了,Borland的IDE业务以独立子公司的方式完成了独立。这自然同先前出卖的计划不一致了。从Tod Nielson的口中能够看出没有卖出主要还是价钱上面的问题。几家潜在买家的出价都远低于Borland的预计。不过,既然解决了ALM和IDE之间的冲突,这半年Borland内部也没有白忙。特别是CodeGear,在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又得到了全部的IDE收益作为资源,说不定可以东山再起。

Ben Smith现在担任着CodeGear的CEO,他表示将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领导这个小公司继续创新,以服务于开发者社区。而从路线图来看,CodeGear很快会推出一款AJAX和动态语言方面的产品,真是让人心里痒痒的。

JBuilder 2007

11月下旬开始,CodeGear开始了成立之初最大规模的一次营销活动,强力推介JBuilder 2007。在中国区,本来已经转而负责台湾大区的李维先生也再次来到大陆做活动。大家自然是拭目以待,看看这次Peloton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可以让多数公司抛弃Eclipse上面丰富的插件而选择JBuilder。不过凭借多年在IDE领域的实力,这次JBuilder所带来的ProjectAssist,TeamInsight,RAD EJB 3以及RAD SOA都让人眼前一亮。CodeGear现在也只有静待市场的反映了。

小结

CodeGear的成立,可以说初步完成了IDE产品线稳定下来的重要问题。下面就是看最新的产品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收入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了。虽然将来Borland卖出CodeGear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只要CodeGear能够以优秀的IDE产品占据市场的一角,就可以保证长期的存在下去,并等待下一次壮大的机会。

一段新的传奇也就从此刻开始了——Borland品牌在不断的收购后继续ALM和SDP的脚步,迈向盈利丰厚但是步步危机的企业市场;继承了真正Borland血脉的CodeGear则继续在开发工具的市场上迎战MS和OSS。

今后的故事会是如何?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dnjc/67624.html
Tags: Borland 拾遗 传奇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